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成  郭文昀  马晶 《心脏杂志》2006,18(1):115-115
胺碘酮(amioldarone)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降低心肌兴奋性,延迟动作电位复极,减慢传导,消除折返作用,对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1,2]。本文对近年来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价。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我科2001~2003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入选标准:年龄16~75岁,窦性心律伴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PVB)>6次/min]或动态心电图PVB>720次/24h或有成对,联律,多源或多形并有明显自觉症状的患者,无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无QT间期延长,无低血压(SBP>90mmHg,1mmHg=0.133k…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普罗帕酮对QTc离散度的影响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比较胺碘酮(27例)和普罗帕酮(34例)分别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的QTcd。结果(1)胺碘酮组用药后QTc明显延长,但QTcd反而降低(44.3±14.9ms与33.9±16.1ms,P<0.05);普罗帕酮组用药前后QTc及QTcd无显著变化(P均>0.05)。(2)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和82.4%(P>0.05);停药后1月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分别为18.5%和50%(P<0.05),普罗帕酮组复发者较未复发者的QTcd明显延长(48.7±15.3ms与39.8±12.5ms,P<0.01)。结论QTcd的降低可能是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较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叩离散度的影响。方at4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应用口服或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其中18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24h总量900~1500mg,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382例频发室早伴或不伴短阵室速的患口服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第1周600mg/d,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结果4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应用胺碘酮治疗均有效,并发现该药能减少叽离散度,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能影响患的QT离散度.且能减少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难治性心律失常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的影响。方法观察58例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校正的QTcd的变化。结果难治性心律失常组QTc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1±28.12 vs.41.22±30.45,t=2.903,P〈0.01)。难治性心律失常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后QTcd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8±20.28 vs.86.21±28.12,t=2.327,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能缩小QTcd,可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律失常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非常常见,易使病情恶化,发生猝死,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对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我院应用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显著减少(P〈0.05),QTcd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并未发现该药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能缩小QT离散度,从而减少室颤的发生,可降低恶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7.
郭慧梅 《山东医药》2013,(34):89-90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胺碘酮患者QT间期(QT)、QT离散度(QTcd)的变化,指导胺碘酮的临床应用,提高胺碘酮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35例口服胺碘酮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有无心律失常发生将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QT、QTcd值的差异.结果 心律失常组QT、QTcd明显长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12例QTcd< 60 ms者,其中均无心律失常发生;10例QTcd 60~100 ms者发生心律失常5例;3例QTcd≥100 ms者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结论 长期应用胺碘酮患者QT、QTcd增大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cd检测可作为胺碘酮安全用药的一项无创性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稳心颗粒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律失常为冠心病常见临床表现,其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西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稳心颗粒疗效确切,而毒副反应小,能有效地抑制心律失常。临床用稳心颗粒加胺碘酮联用治疗48例心律失常,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山西省左云县人民医院2002年2月—2005年2月门诊及住院冠心病病人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120例。诊断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A组)、胺碘酮组(B组)、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组(C组)。其中A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0岁~…  相似文献   

9.
10.
陆家乾 《内科》2012,7(6):603-604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NN(65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药物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稳心颗粒治疗组、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治疗后的转复率、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转复率为50.0%,稳心颗粒组转复率为45.2%,联合治疗组的转复率为80.0%,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6.7%、56.7%,联合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6.7%,联合治疗组与单用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提高阵发性房颤的转复率,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2.
Th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amiodarone vary according to many factors which include the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and each patient's medical conditon and histroy. Adverse effects of amiodarone are serious but can be minimized by appropriate dosage adjustments. At this time, amiodarone does not appear to cause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of myocardial function even though there are risks of othe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牛磺酸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方法将20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牛磺酸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照纽单用牛磺酸治疗,疗程均为24周。所有患者均禁酒,改善饮食结构,进行中等量有氧运动,控制体重。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体质量指数(BMl)和腰围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并行B超和CT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相关化验检查明显改善,B超和CT提示脂肪肝程度减轻(P<0.05):其中乏力、肝区不适、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收缩压、舒张压、BMI、ALT、GGT、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下降程度,B超和CT提示脂肪肝减轻程度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女性、治疗组男性和女性治疗后腰围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牛磺酸对NASH患者有明显的疗效,牛磺酸联合水飞蓟宾治疗NASH患者疗效优于单用牛磺酸患者。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急性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重症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例急重症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0.346±0.091.急性顽固性室速发作时予胺碘酮静脉负荷量后并静脉及口服维持,6例联合口服β受体阻滞剂,2例严重心功能不全病人联合静脉用艾司洛尔,在严密监测血压、心律下应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稳定后换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调整至最大可耐受量即不影响血压亦不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的合适剂量.结果胺碘酮日最大静脉用量1500~2200 mg,艾司洛尔静脉负荷量5~40 mg后3~33 μg/(kg·min)维持.急性顽固性室速予大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严重心功能不全者联合静脉用艾司洛尔,可迅速控制顽固性室速且无心衰加重和血压下降.未见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大剂量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有效控制伴有心功能不全的顽固性室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91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65例)给予普罗帕酮片150mg口服,1次/8h。B组(68例)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1周后改为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改为200mg口服,1次/d。C组(68例)开始给予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普罗帕酮片150mg口服,1次/8h,治疗1周后,停用普罗帕酮片,同时胺碘酮改成200mg口服,2次/d,再1周后,胺碘酮改为200mg口服,1次/d。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结果住院期间,c组在控制室性期前收缩的时间上明显短于B组;出院后,c组在停药后的3个月里室性期前收缩复发率远低于A组。结论联合使用胺碘酮及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稳心颗粒加比索洛尔组(A组,36例)、比索洛尔组(B组,31例)、稳心颗粒组(c组,28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观察对比:A组总有效率为91.67%(33例),显著高于B组的70.97%(22例),C组的71.43%(20例),P均〈0.05,B组的总有效率与C组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A组(94.44%)显著高于B组(77.42%)、C组(78.57%),P均〈0.05;B组的与C组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明显优于各自单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心肌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AABC(硝酸酯类,阿司匹林,关托洛尔,辛伐他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步长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肌缺血心电图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用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38例用胺碘酮治疗,治疗4周观察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Q-T离散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胺碘酮治疗后Q-T离散度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胺碘酮 (A)作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AAD) ,对顽固性心律失常以及对心功能不良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着无以伦比的效能 ,亦是 类 AAD中唯一无逆频率依赖现象的药物 ,其药理作用复杂可表现出所有 4类AAD的全部电生理特性 ,而其发挥作用并非简单地模拟几种离子通道作用的结合 ,急性静脉给药与慢性长期口服发挥作用的时间、消除半衰期不同 ,电生理学、药代动力学机制不尽相同 ,对心脏的急性与慢性效应有着本质的不同 [1、2 ] ,以及对缺血性心肌病 (ICM)、非缺血性心肌病 (NICM)的效应亦不同 (STAT-CHF) [3 ] ,尽管其应用过程中可致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QT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溶栓治疗,有效15例,无效17例。无效组溶栓后6的QTc离散度较溶栓后2小时更长,有效组溶栓后6小时较溶栓后2小时QTcd明显下降两组溶栓后6小时的QTcd差异有显著性。发病一周后两组QTcd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