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以S,S-酒石酸酯为手性选择剂,研究普萘洛尔对映体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萃取分配行为,建立实验中优化的手 性萃取条件。方法考察水相pH值、选择剂浓度和对映体浓度的化学计量关系、有机溶剂以及不同烷基链酒石酸酯对萃取 性能的影响;对萃取过程进行量热分析;使用中空纤维膜研究其多级萃取分离应用效果。结果 S,S-酒石酸十二酯为手性选 择剂,氯仿为有机溶剂,水相pH值约为4.4,对映体浓度约为5 mmol·L-1。使用量热分析从热力学角度证明该手性萃取过程 同时为焓控和熵控过程。通过多级手性萃取,出口水相普萘洛尔对映体浓度比值约为1.46。结论合适的萃取条件下能够 实现普萘洛尔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合成罗替戈汀关键手性中间体S(-)2-(N-正丙基)胺基-5-甲氧基四氢萘.方法 以5-甲氧基-2-四氢萘酮为起始物,经过正丙胺胺化、10%钯炭催化氢化还原、手性拆分3个步骤合成得到该中间体.结果手性中间体S(-)2-(N-正丙基)胺基-5-甲氧基四氢萘的总收率为21.5%.结论该路线的原料廉价易得、收率高,适合罗替戈汀的关键手性中间体S(-)2-(N-正丙基)胺基-5-甲氧基四氢萘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柳娜  刘越敏  薄双琴  陈晖  张尚智  景明 《中成药》2023,(8):2509-2518
目的 探讨湿生扁蕾总(口山)酮介导TGF-β/Smad和自噬相关通路对NCM460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采用2.5μg/mL脂多糖(LPS)持续干预细胞14 d建立EMT模型,CCK-8法筛选最佳湿生扁蕾总(口山)酮给药剂量。设计空白组、模型组、吡菲尼酮组(200μg/mL)和湿生扁蕾总(口山)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μg/m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ZO-1、α-SMA、Beclin-1、P62、Bcl-2、LC3B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ZO-1、α-SMA、TGF-β1、Smad2、Smad3、Snail1 mRN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细胞中α-SMA表达,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MDC染色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细胞中自噬囊泡和自噬小体数目。结果 湿生扁蕾总(口山)酮质量浓度小于200μg/mL时对细胞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故选择50、100、200μg/mL为低、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ZO-1、Beclin-1、Bcl-2、LC3-Ⅱ/LC3-Ⅰ蛋白和ZO-1 mRNA表达降低(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包封率较高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并研究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性质。方法采用S/O/W乳化溶剂挥发法,考察了微球制备工艺中药物分散方法与油相溶剂的挥发速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将微球筛分后考察不同粒径微球的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释药前后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果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得平均包封率为69.3%的微球;药物缓释达9d以上,释药前后微球表面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S/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特性的氟尿嘧啶聚己内酯微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与表征W/O/W型人参总皂苷复乳。 方法: 采用两步法制备W/O/W人参总皂苷复乳,以离心保留率为综合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乳化剂Ⅰ用量、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乳化剂Ⅱ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复乳处方工艺的影响,同时结合复乳的粒子形态、粒径和粒度分布,筛选最佳处方并对其进行表征。 结果: 最佳处方工艺为乳化剂Ⅰ用量8%,明胶溶液的质量分数0.25%,乳化剂Ⅱ用量8%,反应温度70 ℃。人参总皂苷包裹率71.8%,表面张力32.2 mN·m-1,电导率453 μs·cm-1结论: W/O/W型人参总皂苷复乳性质稳定、质量合格,为提高人参总皂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声结合双水相体系提取红花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超声提取法和双水相分离技术相结合提取红花红色素的新方法方法 利用超声波与双水相体系相结合对红花红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结果 利用超声与双水相体系结合对红花红色素进行提取分离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0 ℃,料液比为1∶20,体积分数70%丙酮超声30 min两次;硫酸铵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条件下,红花红色素提取率为0.36%。结论 超声与双水相体系结合红花红色素提取分离的方法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栀子苷为指标成分测定栀子提取物油水分配系数,研究栀子提取物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栀子提取物中栀子苷的油水分配系数P=0.1077,logP=-0.967 8;质量浓度为0.2,0.8,2 g·L~(-1)的栀子提取物(分别含栀子苷0.078,0.311,0.780 g·L~(-1))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25±0.012)h,(0.058±0.004)h,(0.034±0.008)h.药物浓度不同时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栀子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9±0.003),(0.015±0.002),(0.012±0.002)h,不同肠段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栀子苷在正辛醇一水两相体系中的logp为负值,根据经典理论推测为吸收较差物质;栀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提示药物的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外,可能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因素;栀子苷在大鼠整段小肠内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中吸收速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双水相提取红梅消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指标成分,采用超声耦合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红梅消总皂苷,采用线性约束的混料设计,优化双水相体系中硫酸铵、无水乙醇和水的质量分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模型,预测红梅消总皂苷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优双水相提取条件为硫酸铵11%,无水乙醇37%,水52%;总皂苷提取率3.10%,与预测值3.14%的相对误差-1.27%。结论:线性约束的混料设计适用于双水相提取红梅消总皂苷工艺的优化,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鸦胆子油的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鸦胆子油乳在大鼠的肠吸收性质及机制。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鸦胆子油的油水分配系数(P);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模型研究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情况,并测定其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率(F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鸦胆子油疏水常数logP的平均值为1.193。鸦胆子油乳在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吸收较好,在结肠吸收较少且不规则。其Ka、Fa和Papp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依次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在同一肠段随着浓度增加,吸收也随之增加,高浓度与低浓度相比,Fa和Papp差异显著(P0.05),Ka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鸦胆子油透过生物膜的能力较强。鸦胆子油乳在十二指肠吸收最佳,在小肠内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并无自身浓度抑制作用,可能主要为被动转运机制。  相似文献   

10.
第二类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邓启焕  高勇 《中草药》1999,30(6):419-422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小试、中试装置,实现了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分离,并分别探讨了压力、流体比、温度、时间、原料粒度、CO2流量等因素对萃取得率和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小菜蛾抗菌肽(C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CA-PLGA-NPs),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S/W/O/W复乳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CA-PLGA-NPs,对其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多分散指数(PDI)、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 CA-PLGA-NPs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PDI、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358.76±22.51)nm、0.168 1±0.012 2、(10.50±0.28)%、(60.92±1.58)%,突释现象不明显,2~10 d内达到释药稳定期。结论 S/W/O/W复乳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CA-PLGA-NPs工艺可行,为小菜蛾抗菌肽给药提供了制剂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良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并对其体外特性进行表征。方法O/W型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4%聚乙烯醇溶液为乳化剂,通过改变内相或外相溶剂,加快萃取速度,促进微球快速形成。对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内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极性溶剂可提高曲尼司特的包封率,微球粒径相应减小。外相中加入一定量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并不能明显提高包封率,但微球粒径减小。优选条件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圆整,药物具有一定的突释效应,7 d时释放约68%。结论经改良的溶剂挥发/萃取法可较好地用来制备曲尼司特聚乳酸微球,并能提高药物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苷油水分分配系数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测定三七总皂苷(PNS)3种主要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Rb1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g1(Rg1)和Rb1(Rb1)的油水分配系数P分别为1.081 4,6.310 4,0.2743;logP分别为0.034 0,0.800 1,-0.561 8;PNS质量浓度0.2 g.L-1组R1,Rg1和Rb1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135±0.006),(0.144±0.015),(0.238±0.013)h-1;0.5 g.L-1组R1,Rg1和Rb1的Ka分别为(0.110±0.002),(0.110±0.006),(0.140±0.008)h-1,1 g.L-1组R1,Rg1和Rb1的Ka分别为(0.095±0.016),(0.099±0.011),(0.137±0.012)h-1,统计结果显示,0.2 g.L-1组Ka与0.5,1 g.L-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5 g.L-1与1 g.L-1Ka无显著差异;Rb1Ka与R1,Rg1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R1的Ka分别为(0.030±0.006),(0.033±0.004),(0.033±0.007)h-1,Rg1的Ka分别为(0.032±0.006),(0.044±0.012),(0.044±0.011)h-1,Rb1的Ka分别为(0.042±0.007),(0.065±0.007),(0.044±0.014)h-1,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肠段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经典理论,R1,Rg1和Rb1均不易吸收;PNS中3种成分Ka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0.2 g.L-1组Ka高于0.5,1 g.L-1组,Rb1的Ka高于R1和Rg1,PNS吸收除被动扩散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吸收机制;PNS在大鼠小肠各个肠段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