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7年1-12月在本院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75.0%),胎盘因素(15.3%),软产道损伤(8.9%),凝血功能障碍(0.8%)。结论做好产前心理护理、产时和产后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6月在我科收治的8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产后出血发生在2h以内,占75.28%(67/89)。孕周在37—40周,胎儿体质量在2500~4000g者,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低,发病率分别为6.46%(40/619)、6.38%(54/847)。有多次分娩史、双胎、胎盘因素者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1.25%(5/16)、44.44%(4/9)、74.19%(23/31)。结论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周、胎儿体质量、分娩方式、流产史、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蒋美华 《现代康复》1998,2(7):750-751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国内产后出血死亡占产妇死亡的49.9%.预防和积极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本就76例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阐明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115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11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20%。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71.30%),其次是胎盘因素(16.52%)、凝血功能障碍(7.83%)及软产道撕裂(4.35%)。结论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预防在先,加强产前保健及产程观察及产后监护,对已发生产后出血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护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医院(南京210028)蒋美华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国内产后出血死亡占产妇死亡的49.9%[1],预防和积极处理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2]。本文就76例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发生率和防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江西省德兴市妇幼保健院136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资料。结果:宫缩乏力99例,占72.8%;胎盘因素18例(包括胎盘粘连15例,附胎盘2例,嵌顿1例),占13.2%;软产道损伤9例,占6.6%;前置胎盘6例,占4.4%。阴道分娩123例,占90.4%;剖宫产13例,占9.6%。妊娠合并症26例,占19.1%;其中妊高症17例,占12.5%。产后2小时内出血114例,占83.83%;产后2~6小时出血14例,占10.3%。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发生率高,阴道分娩高于剖宫产发生率,妊高症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妊娠合并症和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100例,发生率为6.56%。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41.02%,胎盘因素占38.11%,产道损伤占6.80%,凝血功能障碍占1.46%。不同孕周、分娩方式、多胎妊娠,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孕周、多胎妊娠、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治,促进孕产妇康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2年1月~1996年12月分娩4647例,发生产后出血58例(1.25%)。1.2方法及诊断标准定量容器接血计...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56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93-719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产后出血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2次以上人流及刮宫史、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及产妇的心理因素。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53例),子宫收缩乏力(49例)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软产道裂伤4例,胎盘因素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经积极抢救无1例死亡。结论:作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减少非意愿妊娠,作好孕期健康宣教,减少巨大儿的出生。加强防治宫缩乏力,严密观察产程,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有前期预防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刘静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95-119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探讨最佳处理方式。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3.3%。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90%,胎盘因素5%,轻度产道裂伤3.95%,由于妊娠并发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1%。结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应加强围生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对产后出血原因作出明确的诊断,采取及时和正确的处理,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它不仅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数中的20—30%(其中有80.46%的产后出血可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为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我科在护理工作中对200例产妇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作了仔细的测量观察.且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对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护理的对策、方法和体会。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42例产后出血产妇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3.8%,其他如胎盘滞留、软产道撕裂等也占一定比例。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魏珊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4):379-38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在产后出血四大因素中占据首位,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是应用催产素及麦角新碱促进子宫收缩,但催产素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而麦角新碱禁忌证较多。本院对产妇第三产程早期给予垂体后叶索注射液并米索前列醇塞肛预防产后出血,收到了明显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总结我院住院的37例产后出血800ml以上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生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7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提示:产科出血仍然是威胁我国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首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选2003-01~2007-01发生的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产后出血187例,其发生率为5.46%(187/3428)。宫缩乏力占52.41%,胎盘因素占35.29%,产道损伤占5.35%,凝血功能障碍占1.07%。不同分娩方式、多胎妊娠、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多胎妊娠、以及有无妊娠合并症有关,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姚珊瑚 《临床医学》2007,27(6):79-80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并发症,为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由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者占60.95%,防治的关键是宫缩剂的使用。临床工作中往往对产后出血量估计不足,延误诊断、治疗,失去最佳抢救时机,所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至关重要,近年来我院采用肛门用米索前列醇片加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针预防产后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汪雪玲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1041-1043
目的 探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孕妇产后出血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孕妇824例,发生产后出血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 后出血发生率5.7%,95.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产后出血〉1000ml 10例,占21.3%;产后出血原因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手术操作相关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产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从产后出血原因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来看同普通孕妇基本相似,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孕妇易发生产后出血,而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孕妇为产后出血的高席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产妇发生肺栓塞的诱因、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2006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56例因肺栓塞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因肺栓塞所致孕产妇死亡人数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4.71%(56/1190);发生在产前7例,产时2例,产后43例。另外,发生在宫腔镜下清宫术中2例,剖宫流产术中1例,早孕人流术后1例。其中24例发生在产后48 h内,占产后死亡总数的55.8%(24/43);产时及产后死亡病例中剖宫产39例,阴道产6例;依据临床表现联合C T 诊断肺栓塞4例,尸检确诊1例,余均依据临床表现死后推断;在抢救措施方面,仅3例给予了抗凝治疗。[结论]重视孕妇肺栓塞高危因素的筛查,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规范肺栓塞的诊断并掌握急救方法,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筛查,是预防和降低因肺栓塞所致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4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产科的危急病症之一,一旦发生则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严重的产后出血已成为我国目前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预防并及时适当地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故应重视预防。现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生的46例产后出血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HBV携带)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HBV携带阴道分娩产后出血74例。结果 宫缩乏力是HBV携带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45.95%;,多次妊娠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健康教育减少高危因素,加强产程支持,能有效地预防早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