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DC治疗甘肃省武威市所辖4个县(区)2010年8月1日—12月31日期间发现的符合要求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入选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例627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例301例,治愈285例,治愈率为94.7%;涂阴病例326例,完成疗程318例,完成疗程率为97.5%。所有病例中有10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治疗人数的16.1%;不同性别、年龄60岁以下与60岁及以上、体重55kg以下与55kg及以上病人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C制剂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较好的高治愈率、依从性及全人群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下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试点使用情况,以便总结经验为我区全面推广使用FDC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和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的资助下,选择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的4个旗县,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所有接受免费治疗初治涂阳及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入选对象。入选病例观察半年,总共监测完成病例数1305例,对治疗效果及化疗中出现的异常临床表现和肝功能、血尿常规检查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本次研究治疗成功率为95.71%,有155例出现了1种或1种以上异常表现的可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8%,其中因不良反应而调整治疗方案的15例,占研究对象的1.15%,终止治疗的10例,占0.77%。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结核病防治规划采用FDC作为标准化疗方案,与板式组合药相比治疗效果相同,但FDC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板式组合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2014~2016年绩溪县结核病防治门诊发现的初治肺结核病人给予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并监测治疗前、中、后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涂片、胸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经采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达100.00%,治愈率达95.92%,涂阴病人完成疗程率达97.25%,胸片病灶总有效吸收率93.04%,不良反应发生率55.69%。结论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明显,而且具有很好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每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规划中FDC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资阳市4个县(区)2011-07/2012-03期间,符合纳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条件的800例肺结核病患者,对其基本情况、依从性调查、不良反应监测记录、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800例患者,其中男性556例(69.5%;平均年龄42.16±21.082岁。初治涂阴肺结核占67%,初治涂阳肺结核占33%。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ADRs)为201例,ADRs发生率为25.12%,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系统(41.22%)和神经系统(29.77%)最为常见。肝损害的发生率为7.63%。男性(23.02%)与女性(29.92%)ADRs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29,P〈0.05);〈60岁组(17.21%)ADRs发生率明显低于≥60岁组(28.07%)(χ^2=11.24,P〈0.05)。治愈255例,完成治疗518例,结核死亡1例,非结核死亡5例,丢失3例。合计治疗完成773例,占96.63%,治愈率达到96.59%,完成治疗率是96.64%。结论服用FDC的患者ADRs总体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与板式组合药相似,且能提高患者治愈率,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抗结核固定四/二药复合剂(FDC)与板式组合药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优劣。方法将湖州市吴兴、南浔区登记的初治痰涂片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研究(FDC)组和对照(板式组合药)组,每组100例,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病人对药物的抱怨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1月末相关临床症状的好转率,2月末及3月末痰菌阴转率,满疗程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严重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2%和5.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和2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病人对药物抱怨度,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4%和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国产FDC与板式组合药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相近,病人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FDC用药简单,病人较愿意接受,且对不同体重的病人更能体现个体化的服药剂量。(3)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板式药较FDC更能鉴别是何药物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淮阴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方法:根据项目手册要求,对2002-2007年项目实施后的肺结核病人转诊、发现及疗程结束后转归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累计接诊可疑肺结核患者7 749例,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 803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1 936例,初治涂阳患者1 457例,治愈率为90.25%;复治涂阳患者479例,治愈率为81.84%;初治涂阴患者1 527例;复治涂阴患者340例.结论:淮阴区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成效显著,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初治肺结核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费宁/费安)和国家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的组合包装板式药(2H3R3Z3E3/4H3R3)治疗初治肺结核病人的疗效,探讨固定剂量复合剂FDC在DOTS下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7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134例),观察组在强化期(服药的前2月)服用费宁+乙胺丁醇(E),巩固期(服药的后4月)服用费安,均每日用药;对照组服用国家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的组合包装板式药(2H3R3Z3E3/4H3R3),隔日用药。[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月末和6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5.2%、97.6%和97.5%、9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7617和0.1836)。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胸部X线有效率分别为94.3%和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1);观察组和对照组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3.6%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5%,对照组2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4)。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404)。[结论]国产抗结核复合制剂FDC治疗初治肺结核病与国家肺结核标准治疗方案的组合包装板式药疗效相当,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复合制剂(FDC)与板式组合药(板式药)在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为完善全省抗结核药品管理及为FDC在全省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4年在全省10个县区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使用FDC的5个县区与使用板式药的5个县区分组进行分析研究,对纳入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进行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剂量、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患者1 261例,其中FDC组707例,板式药组554例。2个月和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FDC组分别为92.38%和93.81%,板式药组分别为97.24%和98.62%。2组患者3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FDC组97.62%,板式药组97.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病例数中,FDC组362例(51.20%);板式药组341例(61.55%),经统计学分析,使用板式药和FDC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8,P0.05),板式药不良反应率高于FDC。按照两种制剂用量方法计算患者口服药片数,1 26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全疗程下来FDC组比板式组减少了24.28%。结论 FDC与板式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FDC不良反应发生低于板式药,且用药剂量少,规模化推广应用FD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加链霉素的固定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中应用的效果,为FDC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个市5个县结防机构登记的39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奇偶流水号分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和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对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灶吸收、空洞变化等方面类似(P值均>0.05)。治疗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和对照组分别为91.7%、82.9%、85.7%和99.2%、94.3%、96.4%,两组比较类似(P>0.05)。治愈率分别为97.5%、94.5%和96.4%,治疗效果类似(P>0.05)。除因链霉素引起的耳鸣(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均类似(P值均>0.05)。[结论]不加链霉素的FDC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与加链霉素的FDC、组合板式药具有同样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12月北京市密云区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610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0例)和对照组(30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采用抗结核FDC,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板式组合药,对比两组患者第2、6个月肺部病灶部位吸收或缩小情况,第2、5、6个月痰菌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第2、6个月,两组病灶吸收率和病灶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91.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5、6个月,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结论 FDC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的抗结核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四川省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进行抗结核治疗引起不良反应(ADRs)的情况,为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四川省雅安、资阳两市2011-07/2012-03期间,符合纳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治疗新剂型研究课题条件的1 203例肺结核病患者,在全程督导下使用FDC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1 20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的ADRs为328例,ADRs发生率为27.27%,所有发生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系统(41.56%)和神经系统(26.89%)最为常见。肝损害的发生率为5.07%。患者胃肠道系统和神经系统ADRs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肝损害发生率月度分布的趋势不明显。男性(28.64%)与女性(32.56%)ADR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60岁组(33.26%)ADRs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组(19.27%)(χ2=21.13,P〈0.05)。结论服用FDC的患者ADRs总体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与板式组合药相似。ADRs最常发生在治疗初期,因此治疗初期需要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必要时采取对症治疗。ADRs的发生与年龄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8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研究组(FDC)和对照组(组合药),并进行临床应用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7%、89.1%,停药率为2.2%、9.8%(均P﹤0.05);治疗依从性在药物接受程度、服药感受和方式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前两者P﹤0.01,后者P﹤0.05);痰检转阴率、X线胸片改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P﹥0.05。药品总用量FDC比组合药在强化期减少42.14%,继续期却增加86.96%。治愈1例病人平均成本FDC比组合药增加99.7%。结论 FDC在治愈率、停药率和治疗依从性以及减少耐药方面比组合药更显优势,可以在国内推广应用,但也需要做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FDC的安全使用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区结核病定点防治医院接受治疗的42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监测其疗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ADR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62.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与ADRs的发生有关联,与未患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ADRs危险的OR=2.509(95%CI:1.226~5.135)。结论 糖尿病患者是服用FDC致发生ADRs的高危人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结核患者,治疗期间应加强相关指标检测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FDC与板式组合药间歇疗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为抗结核FDC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条件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抗结核FDC,对照组用板式组合药,两组均采用隔日间歇疗法方案(2H3R3Z3E3/4H3R3)。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两组2、3、6月末痰菌阴转、疗程末X线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新涂阳患者2、3、6月末痰菌阴转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显著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诸症状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测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国产抗结核FDC替代传统板式组合药是可行的,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板式药物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在结核病临床应用提供资料. 方法 随机按2∶1配比将487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成板式药组332例和传统药组15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 结果 487例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47%,板式药组、传统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54%、27.10%,板式药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不适发生率高于传统药组(P<0.05);强化期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0%,老年患者中板式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62%,均高于传统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板式药物与传统抗结核药对肝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板式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传统散装抗结核药,尤其是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临床使用板式抗结核药物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特别是强化期老年服药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绍兴市肺结核病患者耐药特征,为制订科学有效结核病防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期间在绍兴市结核病定点医院诊治的涂阳肺结核患者,经痰培养阳性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作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1508例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16.98%,初治耐药率14.80%,复治耐药率26.32%初复治耐药率有差异(P<0.001);耐多药率4.51%,初治耐多药率2.70%,复治耐多药率12.28%,初复治耐多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和。结论 绍兴市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复治组高于初治组,应重视对复治患者诊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17.
202例肺结核患者痰培养阳性菌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市胸科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3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所有新发和复治的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和利福平的敏感性。结果4年间202例住院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39.11%(79/202),总耐多药率为10.89%(22/202)。初始耐药率为35.11%,获得性耐药率为46.48%。获得性耐多药率16.90%,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7.63%(χ2=4.08,P=0.049)。2004年度获得性耐多药率36.36%,明显高于初始耐多药率5.66%(χ2=5.95,P=0.02);2006年获得性耐多药率与初始耐多药率相同,均为13.51%。复治患者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47.89%、46.48%、36.62%,复治患者耐多药率为35.21%;初治患者单耐药率和多耐药率均为16.03%。结论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病疫情严重,特别是初始耐药和耐多药结核病,故有效控制耐药结核病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安徽省2008-2014年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网络报告、转诊与追踪情况,探索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水平的措施,为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安徽省2008-2014年结核病网络直报数据及同期报表,患者相关登记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非结防机构报告结核病患者和疑似患者250 226例,总体到位227 694例,总体到位率为91.00%,到位病例中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2 154例,其中初治涂阳48 315例,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47.30%,复治涂阳3 017例,占2.96%,涂阴患者47 823例,占46.81%。与2008年比较,2014年患者转诊率提高了50.74%(χ2=20 915.98,P<0.001),转诊到位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追踪率提高了31.49%(χ2=7 323.37,P<0.001),追踪到位率提高了31.56%(χ2=5 206.08,P<0.001),总体到位率提高了24.85%(χ2=7 230.69,P<0.001)。追踪未到位原因中以外出所占比例最高,占23.23%,其次为拒绝就诊,占16.31%,查无此人占9.76%,死亡占7.78%,另有42.92%的患者原因不明。结论 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在肺结核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医防合作,完善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制度,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