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平乐郭氏荣肌法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康复疗效,为确定规范手法操作规程及临床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创伤后肘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以平乐郭氏荣肌法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手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36例坚持治疗,治疗后两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结论 平乐郭氏荣肌法规范化操作规程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肱尺关节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采用肱尺关节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僵直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为41~62岁,平均为(52.9±6.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肘关节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均可见肘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其中5例患者可见关节囊内游离体生成。所有患者均通过肘后入路在鹰嘴窝开窗,清理、松解肘关节的前后侧并解除鹰嘴及冠状突的骨赘阻挡,达到清除阻挡、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的目的。采用梅奥肘关节功能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程度。结果12例患者获得6~20个月术后随访,平均(11.8±1.0)个月。患者术前疼痛评分为3~6分,平均(5.08±1.08)分,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平均42.08°±17.64°。术后疼痛评分为1~4分,平均(2.5±1.0)分,大多数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90°,平均116.25°±16.80°。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肱尺关节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僵直,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活动度改善有明显作用,尤其适用于严重肘关节僵直患者,对肘关节活动度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肱骨内上髁骨折致肘关节僵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Ⅲ°Ⅳ°肱骨内上髁骨折早期诊断处理失误造成的肘关节屈曲僵直的治疗。方法 :利用肘后内侧切口取除骨折块并松解肘关节。术后早期持续锻炼肘关节治疗 7例患者。结果 :随访 8月~ 6年 ,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 :本法治疗因Ⅲ°Ⅳ°肱骨内上髁骨折处理失误引起的肘关节僵直 ,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肘关节僵直的治疗与早期康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1989年7月~1994年12月共收治肘关节僵直46例,在行肘关节松解术后立即用自行研制的肘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ECPM)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6例(46肘),男34例,女12例,年龄8~59岁,平均31.4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19个月,手术前肘关节活动度0°~90°,其中10例60°~90°,20例30°~60°,10例0°~30°,6例完全僵直,平均活动度40.6°。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肘关节僵直的康复护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总医院李桂清,李晶晶,段彦斌肘关节外伤后致关节脱位或骨折,术后常并发关节僵直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我院1987年7月至1994年12月收治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46例,施行关节松解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疗效满...  相似文献   

6.
肘关节僵直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肘关节僵直通常是指肘关节伸直大于30°或屈曲小于130°[1,2].日常生活90%肘关节的功能,伸屈活动在30°~130°之间,前臂旋前、旋后各50°.由于肘关节在解剖上的高度吻合及肌肉与关节囊的紧密连续性,肘关节创伤后易出现僵直,严重地影响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僵直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辅助手术治疗僵直肘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影像学资料、肘关节屈伸障碍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采用内、外侧或联合手术入路,保留主要韧带的主要部分,彻底清除影响肘关节活动的异化骨、挛缩的筋膜、次要韧带和关节囊,恢复关节活动度,用铰链外固定支架固定肘关节,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手术前后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a(13个月~3.5a),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42°提高到术后最近复查的100°,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53分增加到85分(P<0.05),84.2%的患者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肘关节不稳定情况出现。[结论]应用铰链外固定支架辅助手术治疗创伤性僵直肘,能提高手术后肘关节侧方稳定性,使韧带无张力下修复,保证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动静结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肘关节僵直给患者生活上带来诸多困难。我们1977年开始应用滑膜再造术治疗因创伤、剥脱性骨软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患造成的肘关节僵直,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共治疗29例(30个肘)随访25例(26个肘),随诊2~8年,平均3.5年,随诊率86.2%。男16例(17个肘),女9例。年龄13~56岁,平均29.6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2年。诊断:创伤性骨化肌炎11例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06年9月利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直及内固定物取出1例,术后效果良好。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9岁。因右肱骨髁上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1年半骨折愈合,肘关节僵直,屈曲受限入院。查体:右上臂肌肉萎缩,肘后及上臂后侧皮肤与肌肉粘连,肱三头肌萎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肘关节骨折指构成肘关节的肱骨髁间、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或冠状突同时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至,是肘关节最为严重的创伤。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固定后存在再移位、内翻畸形或关节僵直等,造成肘关节活动受限,被认为是较难处理的骨折之一。自1997年3月~2006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由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肘关节内的骨折很容易造成关节的僵直,恢复过程漫长,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为了预防骨折后并发的功能障碍,我院康复科采取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书速递     
正肘关节——手术治疗和康复原则(精装)Porcellini G,Rotini R,Kantar SS,等编著ISBN-10:3319278037ISBN-13:978-3319278032Springer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290页$169.00该书在肘关节疾病与损伤的评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为读者提供详细指南,其所涉及的肘关节疾患包括肘关节脱位、复杂性肘关节不稳、关节内骨折、肱骨内上髁炎、肱二头肌及三头肌远端肌腱损伤、外周神经病变、肘关节僵直和上肢筋膜室综合征等。书中清晰阐述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4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病例施行关节松解术的临床疗效作了回顾性研究。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右肘19例,左肘15例。随访1~16年,平均4年。年龄6~57岁,平均31岁。术前活动范围12例60~90°,15例30~60°,5例小于30°,2例肘关节完全强直。24例同时有前臂旋转受限。关节僵直的原因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副韧带修复加尺肱关节固定治疗单纯肘关节侧方脱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新鲜单纯肘关节侧方脱位手法复位失败患者,均在手法复位后,先用带线铆钉固定于侧副韧带起、止点的肱骨内或外髁上作为支点。将损伤的肘关节侧副韧带用铆钉上的丝线进行缝合修复并编织固定。再将肘关节屈曲90°后,从尺骨钉入克氏针固定尺肱关节。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肘关节无僵直、疼痛等情况,功能良好。结论侧副韧带修复加尺肱关节固定治疗单纯肘关节侧方脱位,能增加肘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肩、腕、手等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肱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加强伸肘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强伸肘及伸肌的训练。治疗时间为一个半月。两组治疗后均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评定。结果Mayo肘关节评分治疗组(97.1±1.4),对照组(90.1±0.8),(P〈0.05)(ROM)肘关节伸直差值(度)治疗组(4±6.1),对照组(24±2.1),(P〈0.05),治疗组肘关节功能及伸直差优于对照组。结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加强伸肘对于预防关节僵直,改善肘关节功能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不稳定性和手术内固定的必要性.方法分析12例急性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损伤特点,根据其分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内固定.结果 12例患者均获12~24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关节僵直、半脱位和再脱位.结论尺骨冠状突对肘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须关注急性肘关节后脱位伴尺骨冠状突骨折中冠状突的处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膜移植重建关节面治疗肘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1985年 5月~ 1999年 11月手术治疗 2 3例 ,有完整随访资料 18例。男 13例 ,女 5例。陈旧性肘关节骨折、脱位致关节僵直 13例 ,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3例 ,陈旧性全关节结核 2例。其中肘关节骨性强直 6例 ,纤维性强直 12例 ;16例关节活动度 0°~ 10°,2例 2 0°~30°。肱骨下端截骨切除一个较大的弧形骨块 ,保留肱骨内、外髁、冠状突及尺骨鹰嘴全部关节面并重建肱骨后方鹰嘴窝。取自体胫骨上段大块骨膜行肱骨下段截骨后关节面重建 ,结合术后持续鹰嘴骨牵引下被动和主动锻炼肘关节至术后 4周。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1~ 9年 ,平均 5 .2年。11例肘关节屈伸正常 ,4例屈伸于 10 0°~ 0°,3例因屈伸肌严重萎缩不能进行有效主动屈伸锻炼 ,肘关节屈伸范围仅 6 0°。结论 保留尺骨关节面 ,移植骨膜重建肱骨下段关节面并在鹰嘴骨牵引下行主动和被动活动 ,既保留正常活动度 ,又促进移植骨膜生长 ,形成新关节面 ,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诗杰 《中国骨伤》1989,2(1):21-21,3
肘关节损伤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髁间骨折,内外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等。对上述损伤,经手法复位固定及手术内固定术后,由于固定时间较长,关节活动不适时,肘关节形成僵直和屈曲型,肘关节不能伸屈,局部肌筋皮肤发紧发硬,并导致疼痛麻木难受,甚者肘关节功能基本丧失或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9.
鹰嘴窝再造治疗青少年肘关节僵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再造外伤后畸形或发育不良的尺骨鹰嘴窝。方法 行肘关节软组织松解后伸直肘关节 ,标记出尺骨鹰嘴对应的鹰嘴窝部位 ,自该处软骨近端用尖嘴咬骨钳咬除骨质后掀起软骨 ,将其下方松质骨逐步咬除 ,将软骨压下成窝状 ,至鹰嘴能合适嵌入其中 ,关节能伸直为止。结果  9例患者经术后6个月~ 4年 (平均 3 0个月 )的随访 ,7例肘关节屈肘功能超过 0°、 -10°、-115° ,2例超过 0°、-11°、-10 0°。8例鹰嘴窝再造处未见明显异常 ,1例再造鹰嘴窝周围可见轻度骨质增生。结论 采用鹰嘴窝再造治疗青少年肘关节屈曲位僵直可获得良好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并比较采用侧方与后正中入路松解僵直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4例肘关节僵硬患者采用手术松解.其中22例取肘侧方入路,经内侧入路分离关节囊后壁并清理肘后侧鹰嘴窝,经外侧入路分离关节囊前壁及清理桡骨头.22例取肘后正中皮肤切口,完整分离肱三头肌以清理鹰嘴窝,两侧深层显露采用侧方肌间隙入路.结果 44例获得14~52个月(平均23.2个月)的随访.侧方人路: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8.0±12.4)°,-/x±s,下同],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3.4±2.4)分.后正中人路: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7±17.3)°,术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79.2±6.9)分.两组松解疗效差异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术后平均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平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侧方或后正中入路的松解方法 ,对僵直肘安全有效.肘侧方入路松解可获得比后正中人路松解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