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分级:A级8例,B级12例,C级9例,D级6例。骨折3例,爆裂骨折18例,骨折脱位8例,爆裂脱位6例。均进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使伤椎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丽明  顾锐  林野  朱庆三 《中国骨伤》2008,21(8):603-605
目的:回顾分析一组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资料,探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及理论依据。方法:胸椎骨折脱位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20~47岁,平均33.5岁。以累及椎体统计,23例共31椎体:T22椎,T32椎,T45椎,T56椎,T610椎,T74椎,T82椎。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7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脱位4例。行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25.5个月。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4%,恢复到术后平均90.3%;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ASIA分级提高1~2级,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感觉运动评分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21.7分。结论: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治疗方面,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损伤节段可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效果,而且有效地预防远期伤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49椎采用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固定节段4~6节。患者均在72 h内手术。结果 41例均获随访,时间12~46(28±2)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6例恢复至B级4例,2例无恢复;B级10例恢复至C级6例、D级3例、1例无恢复;C级15例恢复至D级9例、E级2例,4例无恢复;D级6例恢复至E级3例,3例无恢复;E级4例仍为E级。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35.36%±7.48%,术后纠正到91.48%±2.15%,末次随访时为90.56%±1.63%;Cobb角:术前为37°±8°,术后及末次随访为-4°±2°。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早期后路椎管减压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急性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能达到椎体早期复位和脊髓减压目的 ,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26例采用后路手术复位植骨内固定,固定节段为2~4节,根据脊髓受压情况进行后路复位椎管内减压及植骨。结果经6~72个月的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后路植骨已融合。ASIA分级中A级7例中有3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3例无恢复,B~D级19例中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尽量考虑早期手术后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对不稳定骨折即使是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也应考虑早期减压并稳定脊柱,以利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患者66例,男43例,女23例;年龄23~68岁,平均42.6岁;压缩性骨折35例,骨折脱位19例,爆裂性骨折12例。骨折部位:T_3 4例,T_4 8例,T_5 8例,T_6 16例,T_7 22例,T_8 8例。其中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固定43例,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 salspine system,USS)固定23例。脊髓神经功能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分级:B级8例,C级23例,D级19例,E级16例。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0.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0%恢复至术后91%,螺钉位置不良6枚,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随访时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均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中上胸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根据术前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正确选择螺钉直径及进针点、角度、深度及方向,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8月收治胸腰椎AO分型C型旋转骨折脱位患者10例,均为青年男性,伤椎累及T10~L3.AO分类C1型7例,C3型3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全部为A级.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结果 1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平均 520 mL.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复位良好,植骨位置良好.随访12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4例ASIA分级A级恢复到B级,6例无恢复.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能从单一入路能同时完成胸腰椎C型旋转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35例,术前后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使用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获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46.3%±11.2%)恢复至术后的(89.7%±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7例Frankel A级患者未见明显改善,B级12例患者中,有8例恢复到C级,4例恢复到D级;C级8例患者中,有5例恢复到D级,有3例恢复到E级;D级3例患者均恢复到E级。末次随访时骨折达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上胸椎骨折临床疗效肯定,能获得满意的复位。在保证正确选择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上述患者行AF、RF或DSS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1(5-25)个月,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4.5°恢复到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1.5%恢复到93.2%。31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改善1-2级。结论后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内固定方法,评价骨折复位与神经恢复效果。方法 60例胸椎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中,对胸椎中上段骨折采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6~10枚)内固定:对胸椎下段骨折行经伤椎置4钉或6钉2棒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伤椎椎体前高比和脊髓神经的恢复情况。结果 60例中,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331±45)min,出血量(495±158)mL;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297±34)min,出血量(426±138)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骨折脱位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中上段组术后椎体前高比(87.4±3.6)%,明显高于术前(40.5±3.1)%;下段组术后椎体前高比(88.1±3.9)%,也明显高于术前(41.2±2.4)%。根据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评分,感觉评分两组术后均高于术前(P〈0.01);运动评分中上段组术后高于术前(P〈0.05),下段组更显著(P〈0.01)。结论对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应行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下胸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机及康复治疗是促进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低温盐水灌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6例爆裂骨折脊髓损伤患者,伤后6~30h行切开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同时硬膜外用低温1~6℃盐水灌注受伤脊髓2~3h。结果:16例患者除3例神经功能A级脊髓神经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4级的恢复,改善率为81.2%;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到98%以上,伤椎椎管内无骨块。随访6个月~8年,平均2.8年,伤椎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爆裂骨折脊髓损伤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低温盐水灌注治疗是较有效的方法,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康复,对维持伤椎高度及固定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1.
Thoracic spine fractures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E N Hanley  M L Eskay 《Orthopedics》1989,12(5):689-696
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spine (T2-T12)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eparate entity because of the anatomic features of the rib cage and spinal canal in this region. Fifty-seven patients sustained this injury over a 10-year period (16% of thoracic,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fractures). Twenty-eight fracture dislocations, 25 compression fractures, and 1 burst fracture were seen. Three injuries, combining elements of a burst fracture and a dislocation, were designated "burst-dislocations." Apart from compression fractures, a direct blow was often the implicated mechanism of injury. Significant associated injuries were uncommon. Fracture-dislocations we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neurologic injury and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 long-term pain. Operative treatment appeared to afford the best results for stabilization and pain relie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中,12例为不稳定性行手术治疗,3例为稳定性行保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观察,神经症状均获得改善.结论稳定性的无脊髓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性的应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压缩性脊椎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 对412例共448处楔形和爆裂骨折各节段形态学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楔形骨折和爆裂骨折各节段的发生概率,计算各节段楔形骨折椎体前缘压缩比学较大。腰椎,尤其上腰椎,发生爆裂骨折的概率较高,即使发生楔形骨折,其椎体前缘压缩率相对胸椎而言常较小。结论 脊椎骨折类型或形态学变化除与暴力、受伤瞬间体位相关外,与骨折发生部位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斌  赵轶波  马迅  钟英斌  王浩  陈祺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47-1151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比较。方法 2006年 10月至 2008年 10月, 5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据 Denis骨折分型, 压缩型骨折 17例, 爆裂型骨折 35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5例;年龄 18耀59岁, 平均 46.5岁。 T4骨折 1例, T7骨折 2例, T8骨折 1例, T10骨折 3例, T11骨折 5例, T12骨折 14例, L1骨折 16例, L2骨折 9例, L3骨折 1例。影像学检查示: 椎管内占位约1/3, 突入椎管骨块均匀完整, 无碎裂及翻转。患者±次纳入研究, 分为两组, 其中 20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 其他 32例患者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受伤至手术时间及随访时间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 2009年 10月,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时间 21.5个月(12耀36个月), 所有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均无丢失, 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完整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 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2007年11月,治疗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5.4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4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5例,钝器伤2例.21例患者均合并多发创伤或骨折,其中胸椎压缩型骨折11例,骨折脱位7例,爆裂型骨折2例,屈曲牵张型骨折1例.完全性神经损伤6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4例,无神经损伤11例.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5例.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99个月,平均37.7个月.术后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1例无神经损伤患者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余10例病情无加重,其中4例仍有胸背局部疼痛;4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有改善,2例无改善.结论 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为致伤暴力大,脊髓损伤严重,合并多发伤的概率高.早期固定胸骨有助于加强胸椎的稳定性,延缓胸椎后凸畸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