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发病部位解剖薄弱,位于松密质骨交界处, 多为不稳定型粉碎型骨折.传统手法复位费力,疗效常难确定.因复位不满意,骨折愈合后,手握力减低、腕关节僵硬和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屡屡发生[2].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存在诸多不足,从而促进各种治疗方法创新改良.作者于2006年11月~2008年11月采用捏持桡腕关节点牵引手法复位树脂绷带外固定治疗Colles 骨折128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巴尔通骨折手法复位与固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升辉 《中国骨伤》2002,15(5):292-293
巴尔通骨折为桡骨下端涉及桡骨关节面的骨折,同时有桡腕关节脱位.1939年巴尔通最早叙述,他报告了两种类型:一种腕向背侧脱位骨折块向背侧和近侧移位称背侧型;另一种腕向掌侧脱位骨折块向掌侧和近侧移位,称掌侧型[1].本骨折手法复位不易保持对位,常需手术复位,用小四孔钢板螺钉内固定[2].笔者自1997年以来,运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巴尔通骨折1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38-224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6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保守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复位后、骨折愈合时,记录患者骨折复位状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后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骨折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骨折愈合时,手术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好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手术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保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存在骨折复位丢失的情况;保守治疗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对短;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保守和手术的中远期腕关节功能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受伤后容易导致桡骨远端粉碎及关节面塌陷,对于涉及关节面的C型骨折,传统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难以使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治疗不当易致骨折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2008年6月以来,我科分别采用单侧多功能组合架外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腕关节结构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或辅以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6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6~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9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40例,良2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老年Bart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的32例老年Bart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并行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评定:优7例,良2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0%。[结论]对于老年Barton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属于AO分型的C型,由于系高能量损伤,骨折又极不稳定,闭合手法复位虽能获得桡骨远端的解剖关系,但复位后难以有效维持桡骨远端的高度和外形,常会再次出现骨折短缩移位及骨折块之间的侧方分离移位.而桡骨短缩将导致腕关节活动活动障碍及疼痛,且会使尺骨的高度出现相对变长,从而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1].如何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及避免桡骨短缩,成为了临床迫待解决的难题.自2005年6月~2010年2月,笔者采用经尺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5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并对骨折术后临床效果比较研究和并发症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到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行克氏针外加石膏固定治疗(A组)、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B组)、钢板内固定治疗(C组),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三组不同方法治疗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腕关节功能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A组2例老年骨折疏松患者术后骨折未愈合或延迟愈合,伴有桡骨端移位或克氏针断裂等并发症发生。B组3例患者发生腕关节僵硬活动功能受限。C组1例患者出现腕关节僵硬、功能活动受限、腕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通过数据比较,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术后骨折复位效果,腕关节功能及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情况,Sarmiento及Dienst功能评估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通过锁定钢板或解剖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其他手术方法更有效,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复位外固定器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探讨两种方法治疗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2月~2009年11月收治80例单侧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外同定器治疗38例,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42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解剖评价标准及腕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器组为(10.6±2.1)周,锁定加压钢板组为(11.6±2.0)周,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器组掌倾角7.2°±2.0°、尺偏角19.0°±4.1°;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组8.8°±2.7°、尺偏角21.6°±2.1°,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无差异,且均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徐善强  张宇  张文举  李平 《中国骨伤》2018,31(5):436-440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并行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5(43.50±10.56)岁;按AO分型,A型38例,B型19例,C型3例。骨折复位前及复位后1、2、4周及拆除小夹板钢托时行腕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并测量其患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复位后8、24、48周测量患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尺偏、桡偏活动度,骨折复位后、复位后4、8、24、48周测量健侧和患侧腕关节握力。桡骨远端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拆除小夹板钢托,拆除小夹板钢托后进行腕关节Mayo评分。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完成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8(7.1±0.9)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距离,复位前与复位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位后2周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24周和8周,48周与24周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尺偏、桡偏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复位后与复位后4周,复位后8周与4周,复位后16周与8周,复位后24周与16周时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复位后48周与24周时握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5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HoffmannⅡ外固定支架在尺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外固定支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尺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外固定支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28例不稳定性尺桡骨远端骨折,术后7~9周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9周。未出现钉道感染、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最后一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1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手法复位结合Hoffmann外固定支架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尺桡骨不稳定性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Colles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体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lles骨折为骨伤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临床常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随着对该病治疗方法的研究深入 ,对该类型骨折复位后的外固定方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特别是闭合复位外固定后腕关节的体位问题 ,更是存在很大的分歧 ,许多人主张腕关节处于掌屈位、中立体[1] 、亦有人主张固定于背伸位[2 ]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的基础上 ,对腕关节生理解剖、病理解剖、生物力学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临床反复验证 ,认为克雷氏骨折的外固定采用掌屈位更符合局部的生物力学特点 ,更有利于腕部功能的恢复。在此将对该固定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骨骺位移率与儿童桡骨骨骺端骨折复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保守治疗的符合桡骨远端Salter-HarrisⅠ、Ⅱ型骨折的患儿共23例, 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使用PACS图文分析系统测量患腕的正位骨骺位移率、侧位骨骺位移率、尺骨变异、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 末次随访时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3例患儿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7~12个月, 平均9.9个月。末次随访摄X线片示骨折均临床愈合。影像学资料结果表明尺骨变异在复位前、复位后无差异(P=0.34);其余患腕各测量指标复位后结果均优于复位前、末次随访优于复位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腕关节功能:优20例, 良3例。复位后腕关节功能为优的患者正位骨骺位移率<4.9%、侧位骨骺位移率<9.5%、尺骨变异<2.6 mm, 桡骨高度>7.0 mm、掌倾角>7.7°, 尺偏角>15.1°。末次随访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与复位后...  相似文献   

14.
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手法复位或辅以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3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 随访6~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9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18例,良1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4%.结论 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例漂浮前臂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9月收治3例漂浮前臂损伤男性患者,均为高处坠落致伤后3 h~1 d入院。均为闭合骨折。入院后对月骨周围性脱位、肘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腕关节功能位石膏外固定,肘关节深屈肘石膏托外固定。待肿胀消退后,对腕舟骨行骨折复位内固定。1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折,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并腕关节支架外固定于中立位,其余2例行术后石膏托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术后第2天行手指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行肘、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随访2个月后失访,骨折未愈合。其余2例分别随访29个月及17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Inglis等改良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为95分及97分,Sarmiento等的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为3.5分及4.5分。结论漂浮前臂损伤是前臂双极关节的严重骨折-脱位,通过仔细查体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及时行关节及骨折复位、固定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尺桡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常发生旋转、成角或背向重叠移位,尤其背向重叠移位在临床上尤为多见[1],其治疗难点,一是复位困难;二是复位后易重新移位;三是儿童骨骺尚未闭合,尽量不考虑手术治疗。若处理不当,可引起腕关节及前臂的功能受限。2009年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2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Colles骨折与腕关节不稳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53例Colles骨折随访3~5年,测量其复位前、后和去除外固定后的腕关节正、侧位平片,并测定腕关节功能的主、客观指标。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腕关节不稳定两组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伴有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为41.5%(22/53),其中腕背不稳定(DISI)10例(45.5%),舟月分离12例(54.5%),多发生在严重骨折移位,高能量损伤的患者。骨折愈合后,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功能明显差于单纯Colles骨折患者。结论对骨折移位严重或高能量损伤的Colles骨折,要注意是否合并腕关节不稳定。对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Colles骨折,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掌倾角,如骨折稳定,腕关节固定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为宜;如骨折不稳定,应固定在掌屈尺偏位,2周后改为固定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10°),以防止远期出现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19-1721
[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联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采用手术治疗的7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经改良的克氏针联合掌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端。术后经12个月随访,评价患者术后影像学指标、骨折复位、愈合及内固定情况,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进行评估。[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2±1.74)个月。术后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术后骨折均获愈合,1例出现骨折复位丢失,但无需返修。7例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疼痛,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75~95分,平均(89.29±5.36)分。[结论]改良克氏针联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机器人导航经皮内固定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对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患者, 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复位, 机器人导航下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舟骨, 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月骨三角骨。术后功能位支具固定, 定期摄X线片和腕关节C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8~20个月, 平均13.5个月。7例患者舟骨均获得愈合, 亦无月骨坏死及舟月、月三角分离发生。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 良1例。结论腕关节镜联合机器人导航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背侧脱位, 复位精准, 螺钉位置满意, 疗效可靠, 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骺端骨折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负重.但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时却存在复位不佳、术后骨不连及固定失败等问题[1.2].1999年,Krevaek等3.4提出了阻挡钉的概念,即在胫骨干骺端骨折采用髓内钉治疗时辅以阻挡钉技术,以促进骨折复位和维持复位.本研究的目的足进一步评价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骺端骨折髓内钉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