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需行宫颈残端切除的原因,宫颈残端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例行宫颈残端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为宫颈残端平滑肌瘤复发,2例为宫颈残端鳞癌,另外2例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肉瘤,2例为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内膜腺癌。主要表现为腹胀、尿潴留、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流液和接触性出血、盆腔包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补充放疗、化疗。结论:严格掌握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指征,术前、术中不漏诊子宫、宫颈恶性肿瘤,术后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处理宫颈残端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经腹或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市第三临床医院收治的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行宫颈残端切除术的患者中,28例行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7例宫颈残端脱垂、5例宫颈残端肌瘤及6例宫颈CINIII级;52例均行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其中11例宫颈残端鳞癌(IA~IIA期)、18例宫颈残端肌瘤、16例CINIII级、4例卵巢肿瘤和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子宫内膜腺癌(IA期)。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经阴道与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相比,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残端脱垂是经阴道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而宫颈残端癌、宫颈残端肌瘤及CINIII级是经腹宫颈残端切除术的主要适应证。经阴道行宫颈残端切除术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宫颈残端病变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保留宫颈,对盆底结构干扰小,因此被许多年轻患者接受.近年国内外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约0.5%~3.85%[1,2],从治疗的个体化出发,可适当放宽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3].但手术后残留宫颈仍有可能病变需再次手术.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因残留宫颈发生病变,需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宫颈套扎法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9年 6 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嵌入宫颈组织套扎法完成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totallaparoscopicsupracervicalhysterectomy ,TLSH) 10例 ,效果十分满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1 5岁 ( 35 46岁 ) ,手术指征均为子宫底部或体部的肌瘤 ,术前常规行宫颈刮片及CA12 5检查以除外恶性病变 ,最大的肌瘤结节为7 2 5cm× 6 45cm× 5 12cm ,单发肌瘤 6例 ,多发肌瘤 4例 ,整个子宫大小为 8 14cm× 5 2 7cm× 4 15cm 12 2 0cm×9 …  相似文献   

5.
改良式处理子宫全切宫颈残端50例体会范春仙,周潘梅(浙江省武义第一医院)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常有腰酸、下腹坠胀不适感、阴道残端出血、息肉形成等;有些患者因术后阴道缩短,致使性生活不满意、性功能减退。有鉴于此,1993年2月起我们于子宫全切除术处理宫颈...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9例残端宫颈病变患者,经腹腔镜下完成残端宫颈切除术,与同期经腹残端宫颈切除术8例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阴道残端缝线长度A组为30 cm、B组为40 cm、C组为50 cm。比较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阴道残端缝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A、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C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当的阴道残端缝线长度,可缩短缝合时间、排气时间,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8.
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阴道残端窦道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55岁,病例号:126306。因子宫脱垂Ⅰ度于2001年5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术后反复不规则阴道流血、流液,虽经多次门诊治疗,但效果欠佳,于2002年6月18日入我院。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内见少许血污,阴道残端偏左侧见一宽1.5cm、深3.5cm窦道,内见脓苔及肉芽组织,有接触性出血。诊断:(1)阴道残端感染;  相似文献   

9.
我院6年间诊治8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炎,现将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5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5例宫颈残端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4岁,均有阴道流血症状.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鳞癌20例(80%).临床分期Ⅰ期4例(16%)、Ⅱ期13例(52%)、Ⅲ期8例(32%).24例全量放疗,全量放疗后2例接受了残端宫颈切除术,3例接受了同步化疗;另1例术前接受了腔内放疗2次,腔内放疗后行广泛性残端宫颈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56%.结论:宫颈残端癌发病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以阴道流血为主,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治疗以放疗为主,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组织梗死一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9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用于子宫切除。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组织粉碎器的问世。可经腹壁切口将子宫分解逐块取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以上的宫体;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是指切除子宫峡部1cm以上的宫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时,先缝扎、切断子宫血管,于同一水平切除宫体后,缝合宫颈残端,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目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尚无统一规范,手术范围基本遵循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标准,但宫体切除的水平,随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而不同。阻断子宫动脉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子宫峡部电凝切断子宫动脉,宫体自子宫峡部切除,与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相似,宫颈残端上方无缺血、坏死组织。二是,用手术缝线在子宫峡部套扎勒紧,闭锁子宫动脉,用组织粉碎器自套扎线上方切除宫体,为防止套扎线滑脱引起出血,在套扎线的上方需保留一段子宫体组织,因这部分组织无血液供应,术后逐渐缺血、坏死、液化吸收。在子宫峡部套扎线上方保留多少组织,一般以套扎线不致滑脱为宜,大约保留0.5~1.0cm组织,旋切宫体时使保留组织的形态呈蘑菇头样,中间高,周边低,这样残端的套扎线不易滑脱。国内外尚未见此术式术后发生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的报道。该文报道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组织缺血、梗死1例,经手术证实其宫颈残留组织上方有长约4cm的梗死区,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呈凝固性坏死,这显然是套扎线上方残留宫体组织过多所致。因目前尚无文献资料可以借鉴,诊断较为困难,该患者经2个多月才在宫颈残端切除后得以治愈。现将该患者病例资料刊登于后,供同道们讨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病例摘要患者,48岁,以“阴道大出血2天”于2004年l2月9日入院。自诉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色鲜红、伴血块,无腹痛及肛门坠胀感。既往于9年前曾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畅,内见大量血块;宫颈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3.
残余宫颈切除术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子宫体良性病变的常用术式。但保留之宫颈仍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 ,有些隐匿癌术前检查不充分 ,未及时诊断以致错误选择子宫次全切除术为初治手段而导致近期子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更有甚者 ,将本为恶性肿瘤的病人做了部分子宫切除 ,宫颈残余癌成为近期治疗后果。本文总结我院以残余宫颈切除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 31例病人的治疗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我院自 1985年 1月至 1998年 2月间共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790例 ,其中宫颈残端恶性肿瘤 5 8例 ,31例具备或在辅助治疗后具备手术条件 ,以不同程度的残余宫颈切除…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残端癌: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16.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42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对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42例患良性子宫疾病,且为非脱垂子宫,并排除宫颈恶性疾病,要求保留宫颈的患者,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0min,平均出血量85mL,平均住院时间是5d。3例术后发热,6例术后有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3~5d自行好转。2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性生活满意。结论 非脱垂、良性病变子宫小于10孕周大小者,实施经阴道次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高位子宫次全切除术112例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次切术)是妇科最常施行的手术,我们在传统的术式基础上作了改进,对112例患者行高位子宫次切术,通过实践与效果观察,证实此术式易行,损伤小,且能保留宫颈及完整的峡部组织,为一种维持生理、心理平衡,效果好的手术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自1995年8月~1998年8月在我院住院病例中选择11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行高位子宫次切术(研究组),其中子宫肌瘤101例,腺肌病3例,久治不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2例,子宫肥大症2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45岁,平…  相似文献   

18.
宫颈肌瘤全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直径≥9·5cm的宫颈肌瘤40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占同期子宫肌瘤手术的2·8%(40/1424)。患者年龄31~54岁,平均(43·93±4·83)岁。全部为已婚已育妇女。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偶有月经量过多。宫颈肌瘤分型:根据手术探查将宫颈肌瘤  相似文献   

19.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一般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包括经腹、经阴道以及经腹腔镜协助下的子宫切除术,由于削弱了盆底组织支持力和破坏了阴道的完整性,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不良影响,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介于传统的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之间,保留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种术式,有着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3例宫颈残端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24例(45.28%)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ⅠA1~ⅠB1、ⅡA1期18例中15例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ⅠB2、ⅡA2、ⅡB期13例中1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ⅢA~ⅣB期22例中14例行放疗同步化疗,其余行单纯化疗或放疗。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18例补充放疗和(或)化疗。中位生存时间为45.9个月,5年生存率为53.2%。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临床分期(P=0.042)、组织学分级(P=0.034)、脉管瘤栓(P=0.03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大小及组织学分级与脉管瘤栓发生有关。结论:宫颈残端癌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但预后较差。FIGO临床分期高(ⅡB~Ⅳ期)、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有脉管瘤栓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