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患儿于2005年3月因"感冒"到当地医院就诊,听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无紫绀、晕厥及心衰等病史,生长发育及活动量与正常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婴儿严重气管软化狭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 病例摘要 患儿,女,4个月,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月余,咳嗽10 d,加重3 d"于2011年2月25日入院.患儿1月龄时于外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查心脏彩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部+肌部),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二尖瓣关闭不全伴轻度反流,三尖瓣关闭不全伴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14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发现心脏杂音1个半月,抽搐1次于2007-01-29入院.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 ,6岁 ,因发现心脏杂音 2周于 2 0 0 0年 11月 2 2日入院。患儿入院前 2周因呕吐、腹泻到成都市儿童医院就诊 ,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患儿无乏力、心悸、胸闷。既往无心肌炎、风心病病史 ,其母孕期无感染史。体检 :T 36℃ ,P 85 /min ,R 2 4/min ,BP 12 /8kPa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4岁.发现心脏杂音1a入院.查体:血压13.96/7.98kPa,体质量8kg,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IV/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相似文献   

6.
对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以心脏杂音为首发症状的WHIM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5岁,临床表现为心脏杂音,粒细胞减少及反复感染。基因检测结果提示 CXCR4基因杂合突变(c.1000C>T)。心脏超声及心脏CT提示心脏畸形。WHIM综合征非常罕见,以心脏杂音...  相似文献   

7.
Guo BJ  Gu H  Wu J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717-718
患儿女,2岁,于出生后2 d例行查体时被发现心脏杂音.出生3 d至1岁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具体诊断未定,建议体重20 kg后手术.患儿平日多汗,因家长觉孩子一般情况良好,体力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别,未进一步诊治.婴儿期患肺炎1次,无心衰病史.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年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第一胎,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未见相同病史.患儿平时体质差,易感冒,无心悸,紫绀,蹲踞,晕厥等情况,检查:发育智力可,右侧上睑下垂,口唇无紫绀,胸廓发育正常,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  相似文献   

9.
本院近期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杂交手术治疗右室双出几合并肌部窒缺1例,疗效满意. 患儿,女,1岁9个月.体重9 kg,身长79 cm,凶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反复罹患肺感染入院.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5岁5个月,因"查体发现心脏杂音"入院.体检:血压:双上肢100/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下肢130/60 mm Hg;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震颤;口唇及指端无发绀.经皮测四肢动脉血氧饱和度91%~93%.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2h,因发现心脏杂音2h人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40周,因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娩出,无窒息,出生体重3985g.生后2 h发现胸骨左侧中下段闻及心脏杂音,遂转新生儿科.入院查体:R52次/min,HR142次/min,反应好,哭声响,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HR142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连续性、柔和的Ⅱ~Ⅲ/6级舒张期杂音.腹软,肝肋下1.5 cm.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引出完全.  相似文献   

12.
男,1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8年入院。患儿4岁时因“感冒”医生检查发现心脏杂音,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过去无症状,近年常心悸、气急,无发绀。体检:T37.3℃,P96次/分,R20次/分,Bp15.6/9.33kPa,神清,发育营养稍差,自动体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20个月,因"咳喘6!d"入院.患儿于生后第47天,8个月及17个月三次出现咳嗽喘息.入院时,呼吸60次/min,口周发绀,三凹征明显,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和湿音.心率160次/min,心音有力,心律齐,心脏杂音不明显.腹软,肝肋下2!cm.X线胸片显示支气管肺炎.心电图正常.床旁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心脏结构未见异常.胸部CT示气管狭窄,见图1(封三).增强胸部CT示气管狭窄,左肺动脉主干从气管后方走行,压迫气管,见图2(封三).诊断:肺动脉吊带畸形.患儿入院后经抗炎、平喘、强心及呼吸机支持治疗,抢救无效,未能手术治疗,死亡.  相似文献   

14.
患儿为学龄期女性,因发现肉眼血尿1d入院.入院后迅速完善检查,明确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治疗后病情好转,但病程中出现心脏杂音,行心脏彩超提示赘生物.为儿童罕见病例,经过会诊,诊断Libman-Sacks心内膜炎.总结:重视临床体检,注意病情的变化;重视多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47 d,因"声音嘶哑、咳嗽12 d,加重2 d"入院.患儿出生后40 d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心脏超声检查证实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反流.发病以来胃纳差,有呛奶现象,体质量增加缓慢.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122次/min,呼吸40次/min,体质量3.8 kg,SaO2 97%(未吸氧).呼吸略急促,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患儿女,9月龄。2010-09-03以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为主诉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心血管病房。患儿于2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无青紫、苍白、水肿,无气促、喘憋、咳嗽。X线胸片示两肺血多,主动脉结宽,肺动脉段平直,左室增大,心胸比0.68。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厚,ST-T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经验,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80~2002年住院28例IE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发热、心脏杂音多变、心力衰竭、贫血、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加快为主.血培养阳性9例(32.1%)。发现心内赘生物22例(78.6%)。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均治愈。治愈20例(71.4%),自动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出现不明原因长时间发热,无基础心脏病感染发热患儿发现心脏杂音,均应及时做连续规范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IE患儿经抗生素治疗后心内赘生物不消失或出现顽固性、进行性心衰时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对改善这类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2岁5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多入院.患儿平时体质差,多汗,易疲劳.检查:体重12.5kg,口唇红润,呼吸规则,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双期Ⅲ/Ⅵ级杂音,触及轻微震颤,腹软,肝肋下1.5 cm,质软缘锐,甲床红,无杵状指(趾).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6~1992年共收治右室异常肌束(AMB)27例,其中单纯型15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法乐氏四联症4例,肺动脉狭窄2例。患儿均有气急,活动耐受力低下。单纯型中有8例1岁内发现心脏杂音,7例9岁后因胸闷才就诊;合并其他先心病者均在6个月内发现紫绀或心脏杂音,体检均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因心律不齐和心脏杂音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左室假腱索24例,其中心律不齐(过早搏动)18例,检出纵向型假腱索15例(80.5%),横向型假腱索3例(19.5%);心脏杂音6例中纵向型假腱索2例(33.3%),横向型假腱索4例(66.7%);提示纵向型假腱索易激发过早搏动,横向型假腱索易产生心脏杂音。测量24例左室假腱索患儿左心功能参数(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除1例持续7年频发过早搏动患儿轻度降低外,余23例左心功能参数均正常,提示左室假腱索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