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54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上肢取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肩船、天井及阳池穴;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及申脉穴。传统组52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岳采用BartheI指数(BI)及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患者的ADL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30d的治疗,2组患者BI及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与传统组比较,张力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促进ADL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血清Ca^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张力平衡针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并对血清Ca^2+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状态痉挛状态,并提升患者血清Ca^2+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痉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张力平衡针法组(研究组)和传统针法组(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下肢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足下垂内翻程度、Fugl-Meyer及FIM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0d后,2组改良的Ashworth、下肢FMA及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CSI评分、足下垂及内翻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蜡疗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瘫痪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蜡疗配合张力平衡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组,一组为强化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巴氯芬121服。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强化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针刀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针刀疗法降低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10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小针刀组35例)、B组(运动疗法组34例)和C组(小针刀加运动疗法36例)共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时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A组有23例有效(65.71%),B组10例有效(29.41%).C组有效28例(77.78%)。B组有效率明显低于A组(P=0.00313)和C组(P=0.00227)。结论 小针刀疗法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
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4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行运动疗法,B组行运动疗法加电针阳明经穴,C组行运动疗法加平衡肌张力针法,2周和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l-Meyer评定(FMA)评定两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肌张力提高,但B、C组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4周后B组较C组、A组下肢Ashworth分级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偏瘫患者阳明经穴位主要提高患者肌张力,对软瘫期运动功能康复可能有效,而不适用于痉挛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合用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8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治疗(A组)和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B组),76例完成研究(A组40例,B组36例),服药12个月,观察血压、血糖、血脂、血钾等的变化。结果 A组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7.5%VS77.8%,P〈0.01),治疗后血糖和血脂升高;其中30例患者停服吲达帕胺后,血糖和血脂改善。结论 贝那普利和吲达帕胺联合应用比单用贝那普利能更有效降低血压,但长期应用可恶化血糖和血脂代谢。而单用贝那普利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提示吲达帕胺可诱发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在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巴氯芬片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筋刺法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肌张力、脑脊液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肌张力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脊液GABA、GLU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GABA高于对照组,脑脊液GLU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与加味芍药甘草汤能够提高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肌张力,改善其GABA、GLU水平,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39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康法抗痉挛针法配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巴氯芬配合康复治疗。用改良Ashworth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肌张力分级、ADL评分、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康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方面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同,且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7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86例,针刺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不同证型辅以不同的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8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89.54%、对照组73.2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SD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77例脑卒中伴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38例)和治疗2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1组加用舒筋颗粒1号,治疗2组加用舒筋颗粒2号,疗程28d。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揭盲结果为治疗1组为治疗组,治疗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舒筋颗粒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状况,并分析其对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糖尿病患者13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饮食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体化膳食,对照组则自行控制饮食.分别检测分析各组营养素摄入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均能基本达到推荐需要量的水平;对照组能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需要量的80%,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实际摄入量低于推荐需要量的50%,脂肪的实际摄入量则高出推荐需要量的20%.多数自行控制饮食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蛋白质比例偏低,脂肪偏高;动物类蛋白质偏高,豆类偏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在治疗1周、3周后均有下降(P<0.01),对照组在治疗3周后下降(P<0.01).治疗前后2组血脂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目前糖尿病的营养治疗需要针对个体情况强化指导,住院患者应严格食用合理营养配餐才能确保综合治疗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人性化服务。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血压、血脂水平、生活质量、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依从性、DKT、2-DS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服务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可提高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及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孙莹 《山西临床医药》2009,(27):649-65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糖脂代谢、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3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剂治疗,疗程21d,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的血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血糖、甘油三酯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高切粘度、全血比低切粘度及治疗组的血浆比粘度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全血比高切粘度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脂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8例Ⅰ、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卡维地洛(研究组)及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指数。结果 2组患者血压控制疗效均令人满意,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疗效评定相似。研究组患者的血脂、血糖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安全可靠,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维地洛降压作用与美托洛尔相似,但其调节血糖、血脂代谢疗效更优,更适于合并血脂、血糖代谢功能紊乱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牛瑞  晏曼  杨西宁 《循证护理》2020,(2):116-123
[目的]系统评价基于血糖负荷(GL)概念的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搜集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同时进行基于GL概念的饮食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采用Review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病人[MD=-0.90,95%CI(-1.14,-0.67),P<0.00001],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病人[MD=-1.23,95%CI(-1.56,-0.90),P<0.00001],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病人[MD=-0.67,95%CI(-0.78,-0.56),P<0.00001],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病人[MD=-0.69,95%CI(-0.87,-0.51),P<0.00001],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病人[MD=-0.29,95%CI(-0.42,-0.17),P<0.00001]。[结论]当前证据表明: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同时进行基于GL概念的饮食教育能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