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多黏菌素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其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机制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本文就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后防线,但随着临床对多黏菌素类药物使用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的报道也陆续出现,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类耐药报道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应用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物、保持其抗菌活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XDR-AB颅内感染患者以是否使用多黏菌素B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指标和SCr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细菌清除率、治疗有效率、30 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出院后30 d内生存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升高(P<0.01),SCr水平相仿(P>0.05)。试验组细菌清除率、治疗有效率和出院后30 d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0 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XDR-AB颅内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联合替加环素(tigecyclin)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单独及联合使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药物联合使用抑菌浓度(FIC)指数,利用FIC指数判定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联用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能显著降低各自MIC值,表现为协同作用的菌株占70%,表现为相加作用的占14%,表现为无关作用的占6%,拮抗作用则为10%。对联合用药不敏感的菌株,其外排泵基因(abeB,abeJ,abeG,abeM)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型(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与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常规培养和分离菌株,用梅里埃ATB鉴定仪鉴定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而多黏菌素B用E—test条法测100株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WHONET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的MIC分布情况为:2.0mg/L有2株,1.5mg/L有3株,1.0mg/L有8株,0.75mg/L有12株,0.5mg/L有40株,0.38mg/L有30株,0.25mg/L有5株,均为敏感;而对常用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32%)外,其余都在60%以上,对其中的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是100%。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7.
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临床常见的非发酵糖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是引起多种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不动杆菌逐渐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全耐药株,有效抗菌药物极少,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近年来发现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疗效,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也存在耐药性,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主要与AdeABC外排泵系统有关,对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膜LPS修饰.还需要针对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的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2)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多黏菌素E三联药物方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病原菌清除率、病程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黄石市鄂东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治疗的86例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多黏菌素E三联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痰培养,观察其病原菌清除率、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从314例痰培养中培养出8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6.05%,远高于对照组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在白细胞恢复正常、体温降低、肺啰音消失以及胸片阴影消退方面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 05),体征症状改善更为明显。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在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以及体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WB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3%,对照组为1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替加环素、多黏菌素E三药联用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能够提高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菌清除率,改善患者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多黏菌素B与替加环素分别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多黏菌素B组36例和替加环素组58例,多黏菌素B组采用多黏菌素B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替加环素组采用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入住ICU时间、病原学疗效,治疗72 h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下降值,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2 h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1,P=0.777)。多黏菌素B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为(19.22±4.81) d,替加环素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为(17.62±3.63) d,2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P=0.070)。治疗72 h后,多黏菌素B组患者CRP和PCT下降值均高于替加环素组(P<0.05),病原学清除率高于替加环素组(χ2=6.228,P=0.013),6例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产酶现状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对ABA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ABA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7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和E-test浓度梯度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75份标本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菌株占96.00%,产诱导型AMPC酶的占29.33%,产质粒型AMPC酶的占41.33%。多黏菌素B(PLB)和米诺环素(MNO)对产MBLsABA、产诱导型AMPC酶ABA和产质粒型AMPC酶ABA的抑菌率分别是97.22%、100.00%、100.00%和19.43%、4.55%、6.45%。PLB和MNO联合对ABA的协同作用为57.33%。结论ABA的产酶率和耐药性越来越高,其引起的院内感染临床应高度重视。对多药耐药ABA导致的感染建议应用PLB或联合MNO(或替加环素)及舒巴坦治疗,以有效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株在医院内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MDRAB)耐药及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36家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各类送检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纸片扩散法(K-B法)及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琼脂二倍稀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值。按统一方案对新疆地区36家医院分离的MDRAB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2017版CLSI标准判读结果,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MDRAB 10536株,MDRAB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老年病科,呼吸科。标本分布主要来源痰8734株,尿液558株,分泌物411株,导管尖306株,血中242株,腹水94株,胸水63株,脑脊液42株,其他86株。MDRAB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100%,对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头孢第三代、第四代如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耐药率达到50%~60%。结论 MDRAB的检出率波动不大,无明显增高或降低趋势。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蔓延,并采取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Garyfallia Poulakou Georgios Renieris Labros Sabrakos Olympia Zarkotou Katherine Themeli-Digalaki Efstathia Perivolioti Eleni Kraniotaki Evangelos J. Giamarellos-Bourboulis Nikolaos Zavr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9,53(2):190-194
The emerge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ith resistance to colistin (ABRC) l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daptomycin as an adjunctive to colistin for these isolates. In this study, one ABRC carbapenemase-producing bloodstream isolate was examine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were >512, >512 and 8 µg/mL for imipenem, daptomycin and colistin, respectively. First, a ‘humanised’ model of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aptomycin and colistin was developed in 18 male C57BL/6 mice. Then, 112 mice were infect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the ABRC isolate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four groups of once-daily treatment for 7 days: group A, controls treated with saline; group B, treated with 20 mg/kg colistin; group C, treated with 50 mg/kg daptomycin; and group D, treated with both agents. Survival was recorded for 7 days in ten mice per group. The remaining mice were sacrificed at regular time intervals following bacterial challenge and the bacterial outgrowth in the liver, lung and right kidney was determined. Mea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daptomycin at 15, 30 and 60 min post-dose were 121.8, 110.3 and 100.4 µg/mL, respectively. The resp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colistin were 13.9, 9.1 and 7.5 µg/mL. The 7-day mortality in groups A, B, C and D was 100%, 50%, 100% and 0%, respectively. Tissue outgrowth of the right kidne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group D compared with group B after 72 h. Daptomyci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olistin leads to prolonged survival in an experimental infection by ABRC. Failure of colistin alone is probably related to rebound of tissue outgrow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对肺部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疗效。方法对1例使用替加环素的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替加环素是治疗肺部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中8种RND外排泵基因的分布与替加环素耐药表型间的关系。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PCR扩增8种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利用5种外排泵抑制判定外排泵表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出替加环素耐药菌8株,对18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中6株为广泛耐药菌;3种外排泵抑制剂CCCP、PAβN及维拉帕米的表型阳性率分别为50%、37.5%和12.5%。耐替加环素菌株除ACICU_02904和ACICU_03412基因外均为阳性;替加环素敏感菌中外排泵(adeABC-adeRS、adeFGH-adeL和adeIJK-adeN)基因检测率为38.4%,新近发现外排泵(ACICU_00143、ACICU_03066和ACICU_03646)基因检测率为50.9%,然而,ACICU_02904和ACICU_03412基因检出率为0.9%。在转录水平上,替加环素耐药组的adeB相对表达量是敏感组的23.5倍。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中adeB相对表达量伴随菌株对替加环素MIC值增加而升高,主动外排泵表达活性增加是替加环素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两组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8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2016年20株鲍曼不动杆菌。菌种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种特异mdfA基因与blaOXA-51基因PCR双重检测为阳性方确认为鲍曼不动杆菌。再用PCR方法检测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 结果 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喹诺酮药物均为耐药。2008年分离株仅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均为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为敏感,对喹诺酮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分别有50.00%和60.00%的敏感性。2008和2016年分离株均检出blaADC和blaOXA-51,但blaOXA-2群、blaOXA-23群只有2016年分离株均被检出。2008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相关,2016年分离株对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主要与blaADC、blaOXA-2群和blaOXA-23群相关。2016年分离株均测出aac(2)-Ⅰb、aph(3)-Ⅰ、armA等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而2008年分离株均无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npU、tnp513、IS26和ISaba1等4种也只有2016年分离株被全部检出。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08和2016年不同年份分离株分成两个独立的簇群(A簇群和B簇群),2016年分离株聚集性更强相差系数更小。A和B簇群均可分为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有两个克隆播散,A-2、B-1和B2亚簇群各有一个克隆播散。其中2016年分离株B-簇群一个有14株菌构成的大克隆播散。分离株耐药元件检测阳性模式显示,2008年分离株仅携带2~7种耐药元件基因;2016年分离株则携带14种~16种耐药元件基因。结论 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家医院的对相隔7年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元件基因检测与分析是国内首次报道。不同年份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元件基因携带状况差异明显:2016年分离株比2008年分离株耐药性更强,携带的耐药元件基因更多。2008年和2016年分离株均有克隆播散,提示有医院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不动杆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κ-B法)或微量稀释法(MIC)测定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用WHONET 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鲍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素均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率较高者依次递减分别为氨曲南(80.36%)、头孢哌酮(74.11%)、四环素(64.29%)、头孢噻肟(62.05%)、替卡西林/棒酸(62.05%)、复方新诺明(61.61%)、头孢吡肟(61.16%)、哌拉西林(60.71%)、头孢他啶(60.27%)、环丙沙星(5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8.93%)、左旋氧氟沙星(58.04%)、亚胺培南(57.14%)、美洛培南(56.25%)、庆大霉素(54.91%)、米诺环素(47.32%);耐药率较低者依次递减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30.80%)、丁胺卡那(27.68%)、妥布霉素(26.79%)、多粘菌素B(0.4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医院获得性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肺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沿用原抗感染方案继续治疗,实验组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及多西环素联合方案抗感染。收集治疗中及结束时资料。评价临床疗效及微生物学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3±13.3)岁,男性19例,女性12例,基线APACHEⅡ评分(16.5±4.7)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XDRAB肺炎有效率为68.8%和53.3%,细菌清除率为56.3%和46.7%。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多西环素治疗XDRAB肺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对感染较轻的患者,不更改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耐碳青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和碳青酶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 sensi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SAB)的分离结果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分离出的729株CRAB和170株CSAB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6统计软件,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耐药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CRAB的分离率为81.09%。病区分布主要为ICU病房、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干部保健病房,构成比分别为35.53%、17.28%、14.54%、12.48%和10.43%。从ICU病房检出CSAB(6.47%)的构成比明显低于CRAB(35.5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RAB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构成比为80.90%。CRAB耐药率较高,除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6.76%和66.67%外,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92.04%;而CSAB耐药率较低,对所有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小于15.88%。CSAB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CRAB,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CRAB对左氧氟沙星的中介的比率为60.08%;CSAB对头孢曲松的中介的比率为67.06%。结论 CRAB的分离率和耐药性较高,CRAB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AB,实验室应及时报告CRAB的分离和耐药性结果,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氏不动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从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外膜通透性降低、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及主动外排泵等方面就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暴发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本文就近年来
研究开发或批准上市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新药,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新型
抗菌药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