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安徽地区三维头影测量的规范值数据库,了解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群的颅颌面部特征,为制定正畸以及正颌手术治疗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60例正常(牙合)志愿者,使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志愿者进行拍摄;基于CBCT测量数据,使用Dophin为重建的三维模型建立坐标系,并确定38个硬组织标志点;定义并测量40个线距和20个角度,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获取标准人群全面部、面中部、上颌骨、下颌骨、牙槽骨以及牙列的颅面部特征。结果 获得安徽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硬组织CBCT三维头影测量值;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最大为2.2%,最小为0.01%);性别比较显示,在线距中,上下颌中线偏移、上下颌骨相对偏移、上切牙突距、下切牙突距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P<0.01);在角度中,除颌平面角之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面部数据测量结果表明,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具有独特面部特征。结论 安徽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对测量线距影响明显,且一般男性大于女性,但对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蒙古族颅颌面硬组织三维X线头影测量特点。方法:选择符合正常he标准的蒙古族成年人105名(男51名,女54名)拍摄正侧位头颅定位片,计算33项线距,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三维X线线距测量有性别差异;⑵蒙古族正常he成年人线距测量在矢状,横向,垂直三维方向与广东和西安正常he成年人有显著性差异;⑶左右相同项目测量结果不完全一致。结论:蒙古族颅颌面硬组织三维X线头影测量为本民族建立了正常值数据库,成为本民族正颌外科和牙齿正畸的诊断、设计和治疗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蒙古族颅颌面硬组织三维X线头影测量特点。方法 :选择符合正常标准的蒙古族成年人 10 5名 (男 5 1名 ,女 5 4名 )拍摄正侧位头颅定位片 ,计算 33项线距 ,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三维X线线距测量有性别差异 ;(2 )蒙古族正常成年人线距测量在矢状 ,横向 ,垂直三维方向与广东和西安正常成年人有显著性差异 ;(3)左右相同项目测量结果不完全一致。结论 :蒙古族颅颌面硬组织三维X线头影测量为本民族建立了正常值数据库 ,成为本民族正颌外科和牙齿正畸的诊断、设计和治疗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5.
X线头颅侧位片定位的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头颅侧位片定位的准确性,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临床50张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中23例预约复诊的患者以改进的头颅定位法重复摄标准片,将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标准头颅侧位片定位耳点及眼耳(FH)平面的准确性、左右下颌角区的重叠均高于临床片。结论:头颅侧位片定位的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改进的头颅定位法有助于提高侧位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牙颌测量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是诊断儿童及成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方法,亦可为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是一种口腔正畸辅助诊断中的颅颌面影像采集设备,相较于CT,CBCT具有影像精确度高、扫描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以及放射辐射量低等优势。CBCT在正畸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定位阻生牙、辅助植入微种植体以及分析牙体和牙弓形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蒙古族正常He成年人颅颌面软硬组织三维X线头影测量数据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正常He标准的蒙古族成年人98名(男女各半),对颅颌面软、硬组织进行三维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颅颌面软组织的测量:蒙古族与汉族相比,面型较平直,面部较宽;与美国白人相比,蒙古族的上唇位于下唇前方,美国白人的上唇位于下唇后方。相对国人汉族而言,蒙古族上、下唇位置均靠后;蒙古族本民族的面型女性比男性宽而短。②颅颌面硬组织的测量:与蒙古族本民族相比,线距有性别差异,角度无性别差异,同一受检者左右相同项目测量,结果不完全一样。与不同民族相比,线距在矢状、横向、垂直三维方向与广东人、西安人有显著差异。结论:①蒙古族正常He成年人颅颌面左右侧的软硬组织存在着属于正常范围的不对称现象;②与不同民族和种族相比,蒙古族颅颌面软、硬组织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种族特点;③本研究获取了蒙古族正常He成年人颅颌面软、硬组织的三维X线测量数据,建立了蒙古族自己的数据库;④蒙古族成年患者在正颌外科和牙齿正畸的诊断、设计和治疗中,应参考本民族颅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值和属于正常范围的面部左右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的方法,比较同卵双生子间颌骨、牙齿、软组织的差异,初步探讨遗传因素对双生子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12对同卵双生子在正畸治疗前,每对同期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软件进行软硬组织的定位和测量分析.按Wylie,Jarabak及Steiner等方法进行骨骼和牙齿38个参数测量,按Holdaway等方法进行软组织14个参数测量分析.[结果](1)双生子中颅部及相邻结构存在不一致性前颅底长及全颅长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对颅底长度影响较小;(2)双生子中上下颌骨间关系,前后面高度及软组织间无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对颌骨的生长和软组织侧貌起重要作用;(3)双生子中牙-牙槽骨间,只有UI-NA距离一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也影响上颌切牙的位置. [结论](1)遗传因素对双生子颅部及颌面部软硬组织影响较大,导致双生子面部外形相似程度极高;(2)颅底长度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小;(3)上颌切牙的位置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性别、年龄等差异对长沙地区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的三维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断层 扫描(cone beam CT,CB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长沙地区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CBCT数据,分为 成人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7.57±1.83)岁]和儿童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11.50±1.26)岁]。采用 Dolphion Imaging软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结果:成人组内男性和女性颅颌面硬组 织对称性均较好(非对称率R最大值为6.39%,最小值为0.08%);成人组性别比较显示:前腭宽度、腭宽度、上切牙 突距、下切牙突距、舌骨-下颌平面、会厌基底部宽度、腭平面气道宽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 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均P<0.05),角度指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和儿童组相比较,仅后 侧面高度、上颌长度、下切牙突距、下颌平面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长沙地区汉族正常牙合颅颌面硬组织对称性较好;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均会对线距测量值造成影响, 但对绝大部分角度测量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在颅面部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和优点.方法:14例研究对象分别拍摄普通X线头影片(包括头颅侧位片、正位片)和CBCT两种图像.CBCT图像用Simplant Pro 13.0软件多平面重建方法(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法,即轴向、矢状向、冠状向联合定点)定点和三维头影测量,普通X线片(头颅侧位片、正位片)采用winceph7.0软件进行头影测量,测量两种图像中同一名称的线性和角度指标,共31项,测量在CBCT能测量而在二维图像中无法测量的项目13项.所有对象均测量两次,测量时间间隔1周,用配对t检验分析普通X线头影片(头颅侧位片、正位片)测量和CBCT三维测量之间的差异.结果:CBCT三维图像和普通二维X线片同一名称31个项目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得出了13个只能在三维图像测量项目的平均值.结论:CBCT三维头影测量与普通X线头影测量结果有差异,CBCT图像是三维立体影像,能真实地反映颅面部的解剖结构,而二维图像由于放大、重叠等原因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颅颌面结构.故CBCT是研究颅面部生长发育一种较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迭代最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对称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0名面部基本对称正畸患者进行大视野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10.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2,对原始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将原始和镜像后的三维头颅数据分别以ICP和PA进行配准,分别求得颅面结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1、S2。点构法是在InVivoDental 5.0软件下以蝶鞍点(sella, S)、鼻根点(nasion, N)、颅底点(basion, Ba)3点确定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3,分别测量计算9对对称解剖标志点到上述3个参考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方法生成正中矢状面的差异,并以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在正位截图下观察,3种方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均可用于临床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2,P=0.001),LSD检验显示迭代最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普氏分析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基于迭代最近点算法和普式分析算法计算可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迭代最近点算法与传统点构法所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iPlan CMF软件重建头颈部肿瘤患者增强CT影像中的肿物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探讨iPlan CMF指导下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3例头颈部肿瘤紧邻重要神经、血管的患者,利用Seimens 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以额定扫描参数完成头颈部增强扫描,iPlan CMF软件直接读入Dicom格式原始数据,利用表面阴影重建法分别重建肿瘤、血管、骨骼及其他重要解剖结构,显示其术前三维空间关系,测量标记肿瘤与重要血管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视肿瘤观察需要可行虚拟截骨,完成肿瘤暴露,设计手术入路,用以指导术前准备及手术。收集13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男6例,女7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50岁。观察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临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根据三维重建图像,评估13例患者的手术风险,3例患者经过肿瘤三维重建等术前评估,建议综合治疗;10例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并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例患者术前备血及术中输血,2例患者邀请神经外科、胸外科协助手术,10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202±135) min,手术平均出血(235±252) mL,三维标记与术中情况符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由于肿瘤来源于迷走神经,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利用i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增强CT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深大肿瘤的特征及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高速CT(EB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患者的CT扫描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期增强扫描,32例行MPR-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并将CT确诊为肠梗阻的患者与临床检查结果对照。结果:78例患者中EBCT提示肠梗阻者7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者共73例,与临床结果完全符合,EBCT对诊断肠梗阻的敏感性达100%;其中66例CT作出明确诊断,准确性达90.4%,对病因诊断的符合率达86.3%。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在肠梗阻的定位诊断、病因诊断和血供情况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优势,已成为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体束CT ( KV-CBCT )肝癌图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治疗31例肝癌患者,KV-CBCT扫描采集的X线容积图像( XVI)与计划CT图像的靶中心匹配,获得腹背( X)、头脚( Y)、左右( Z)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x、y、z和绕X、Y、Z轴旋转形成的旋转误差u、v、w。由公式计算出肝癌临床靶区( CTV)到计划靶区( PTV)的外放边界值( MPTV )。结果共进行275次 CBCT 扫描,其在 X、Y、Z 方向上摆位误差 x、y、z 中位数分别为1.70 mm、1.30 mm、0.80 mm,旋转误差u、v、w分别为0.65°、0.38°、0.31°。 MPTV在X、Y、Z方向上分别为4.11 mm、8.49 mm、4.94 mm。结论采用KV-CBCT技术测量肝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MPTV提供参考,提高了肝癌放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