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评价哮喘评估指标的实用性。方法 选取185例哮喘患儿,采用问卷及肺功能检测的方法,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指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85例患儿中,完全控制的139例 (75.1%),部分控制的36例 (19.5%),未控制10例 (5.4%)。是否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C-ACT)、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 (PAQLQ)得分等哮喘检测指标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哮喘患儿FEV1%与C-ACT、PAQLQ呈正相关性 (r = 0.214、0.312,P < 0.05),而与FeNO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r = -0.18,P > 0.05)。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是儿童哮喘控制的影响因素。联合FEV1%、FeNO水平以及C-ACT、PAQLQ评分等多个指标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更有利于儿童哮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哮喘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诊断为哮喘并处于慢性持续期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得分 > 23分为控制组,20~23分为部分控制组,≤ 19分为未控制组,每组各40例;同时依据哮喘患儿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未合并鼻炎组(n=55)和合并鼻炎组(n=65);同期收集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哮喘患儿及对照组儿童均检测FeNO与FnNO水平。结果 不同水平控制组内FeNO值以未控制组最高,部分控制组其次,控制组最低(P < 0.05),其中未控制组及部分控制组FeNO值高于对照组(P < 0.05);未控制组与部分控制组FnNO值高于完全控制组及对照组(P < 0.05),完全控制组FnNO值高于对照组(P < 0.05)。合并鼻炎组FeNO与FnNO值均高于未合并鼻炎组(P < 0.05)。结论 FeNO可用来评估哮喘控制情况,与FnNO联合可评估上下气道炎症情况,为上下气道联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ractional nitric oxide concentration in exhaled breath, FeNO)测定技术在辅助评价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26例哮喘患儿分为哮喘控制组(n=86)、部分控制组(n=63)和未控制组(n=77),9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瑞典尼尔斯(NIOX)呼出一氧化氮测定仪测定哮喘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FeNO浓度。结果:对照组儿童FeNO浓度为14±6 ppb,控制组为29±26 ppb,部分控制组为32±30 ppb,未控制组为40±32 ppb,3组哮喘患儿的FeNO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未控制组患儿FeNO浓度高于控制组(P<0.05);哮喘部分控制组FeNO浓度与未控制和控制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患儿FeNO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且与哮喘控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随访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后哮喘急性发作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将63例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儿分为ICS治疗组(n=35)和停药组(n=28),进行18个月随访,每3个月进行评估,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并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第3、6、9、12个月时,FeNO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停药组FeNO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6次随访时点内C-A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第3、6、9、12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50%)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治疗组MMEF%、MEF50%显著高于停药组(P < 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有3例(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有8例(2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哮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495)。结论 持续吸入低剂量ICS可维持哮喘患儿肺功能稳定,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哮喘控制及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150例哮喘患儿为观察组,5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按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良好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各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根据25(OH)D的水平将哮喘儿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并对哮喘儿童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7 ng/mL vs 29±4 ng/mL,P < 0.05)。维生素D正常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缺乏组哮喘控制率依次降低(P < 0.05),但3组肺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哮喘儿童血清25(OH)D水平较正常儿童降低,且与哮喘控制水平有关,但与肺功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歇与每日吸入布地奈德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6~14岁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共120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间歇吸入组60例(出现哮喘征兆时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持续6周)和每日吸入组60例(持续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于治疗第3、6、9、12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激素用量、哮喘发作次数及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起始时,基线资料及FeNO、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FeNO逐渐降低,肺功能指标逐渐改善(P < 0.001)。与间歇吸入组比较,每日吸入组在降低FeNO和提高1秒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上具有优势(P < 0.001)。吸入方式和治疗时间对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 < 0.001),每日吸入组在治疗3个月后FeNO及肺功能指标迅速改善并趋于平稳,而间歇吸入组6个月后趋于平稳。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增长及病情控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间歇吸入组患儿布地奈德吸入量要明显少于每日吸入组(P < 0.05),但哮喘发作次数要多于每日吸入组(P < 0.05)。结论 间歇和每日吸入布地奈德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能够达到相同的哮喘控制水平,且对患儿身高、体重增长均无影响;每日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FeNO和提高FEV1% pred;虽然间歇吸入能够减少激素用量,但有更高的哮喘发作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控制水平哮喘患儿肠道菌群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的10~12岁哮喘儿童,依据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分为控制组与未控制/部分控制组,同时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留取新鲜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的检测。结果 共纳入哮喘患儿30例。控制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2.19±1.11)岁;未控制/部分控制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2.92±1.59)岁;对照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3.17±1.03)岁。三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治疗时间为(1.22±0.18)年,未控制/部分控制组为(1.24±0.15)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FEF50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Alpha多样性指数(4个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控制/部分控制组中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物种相对丰度为0.06(0.01~0.25)%,控制组为0.53(0.19~0.92)%,对照组为0.1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gE介导的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初诊为哮喘急性发作的6~14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特异性IgE结果分为IgE介导组(n=61)及非IgE介导组(n=25),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将IgE介导组进一步分为1、2、3种和4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组。检测FeNO水平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常规通气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FeNO与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E介导组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IgE介导组(P < 0.05);FeNO水平随着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种类的增加而增加(P < 0.05);IgE介导组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用药前后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的改变量(△FEV1)和改善率(△FEV1% pred)呈正相关(分别r=0.655、0.473,P < 0.05),而与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呼气峰流速(PEF)、用药前后PEF的改变量(△PEF)和改善率(△PEF% pred)、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 pred)无相关性(P > 0.05);非IgE介导组FeNO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FeNO水平与过敏程度有关;对于IgE介导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正相关,对哮喘的诊断、评估病情及了解气道可逆性有一定价值;对于非IgE介导的哮喘患儿,FeNO则不适用于间接了解其气道可逆性,两者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体重指数(BMI)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依据BMI结果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6例哮喘患儿分为正常组(n=59)、消瘦组(n=31)与肥胖组(n=26),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4周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价各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结果 IL-6、hs-CRP及TNF-α在正常组、消瘦组及肥胖组水平依次增加(P0.05),C-ACT评分在正常组、消瘦组及肥胖组逐渐降低(P0.05);正常组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与未控制率均显著优于消瘦组与肥胖组(P0.05),但消瘦组与肥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hs-CRP及TNF-α与C-ACT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C-ACT评分、IL-6、hs-CRP、TNF-α与BM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BMI过高或过低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不利于哮喘控制,哮喘患儿维持正常体重有利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哮喘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在哮喘专科就诊的的轻-中度哮喘患儿,分別在治疗后8周、16周、24周、32周、40周进行随访。随访时记录哮喘症状,检测肺功能及FeNO。结果:治疗8周后FeNO均值迅速下降,后逐渐缓慢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6周、24周、32周及40周后的FeNO均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时FeNO水平较发作前明显增高,待病情缓解后FeNO水平随之快速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FeNO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负相关(r=-0.193,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提示当FeNO为35.5 ppb时,FeNO预测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是80%;FeNO为20.5 ppb时,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27.1%。结论:动态监测FeNO可以用于判断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控制水平;当FeNO值小于20.5 ppb时气道炎症可能控制良好,而当大于35.5 ppb时气道炎症很有可能处于未控制状态;FeNO的急性增高提示患儿有急性发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胞浆型磷脂酶A2(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生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128例为病例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病例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孟鲁司特方案治疗2个月。比较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LTB4)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和γ-干扰素(IFN-γ)、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结果 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及不同严重程度哮喘组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AA型患儿总有效率高于G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基因型患儿血清IgE和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 < 0.05)。治疗后GG型患儿血清IL-4水平高于AA型,IFN-γ的水平低于AA型。治疗后,各基因型患儿的肺功能参数升高,其中AA型患儿显著高于GG型;而FeNO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其中AA型患儿明显低于GG型。病例组治疗前血清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病例组血清LTB4水平明显降低(P < 0.05),其中GG基因型患儿LTB4水平高于AA型(P < 0.05)。结论 PLA2G4基因rs932476位点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易感性及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影响LTB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不同治疗反应性哮喘患儿中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的动态变化,为了解哮喘患儿对长程控制治疗的反应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52 例规律阶梯式控制治疗且依从性好的哮喘患儿,每3 个月评估哮喘控制情况,并检测肺通气功能及FeNO,记录患儿哮喘治疗情况,随访至9 个月。结果 第3、6、9 个月随访时点对控制治疗反应稳定组患儿采用1、2 级控制治疗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不稳定组,而3 级治疗比例显著低于不稳定组(P<0.05)。第3、6、9 个月随访时点时稳定组肺通气功能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高于不稳定组(P<0.05);第3、9 个月随访时点稳定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显著高于不稳定组(P<0.05)。初次评估和第3 个月随访时点稳定组FeNO 显著高于不稳定组(P<0.05)。结论 持续监测FEV1/FVC、MMEF% 以及FeNO 的变化有助于早期了解哮喘患儿对控制治疗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3 岁哮喘(AS)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111 例1~3 岁AS 患儿纳入该研究,根据症状分为两组:AS 急性期组(n=62)及AS 缓解期组(n=49),对所有患儿进行FeNO、肺功能及外周血EOS 计数检查。另选60 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AS 急性期组患儿FeNO 水平(中位数24.4 ppb)高于AS 缓解期组(18.0 ppb)及对照组(13.7 ppb),AS 缓解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FeNO 值与肺功能参数(PEF、TEF75、TEF50、TEF25)及外周血EOS 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测定FeNO 水平可以辅助评价1~3 岁AS 患儿AS 的控制水平,但FeNO水平与肺功能及外周血EOS 计数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能否应用FeNO区分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150例初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以及120例初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进行FeNO检测、肺功能检查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期选取1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对照组儿童行FeNO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eNO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 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儿的FeNO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1),支气管哮喘组的FeNO值显著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P< 0.01);支气管哮喘组FEV1/FVC%、FEV1%pred、PD20较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均降低(P< 0.01)。FeNO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最佳阈值为19.5 ppb,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6.7%;FeNO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最佳阈值为15.5 ppb,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78.0%;FeNO区别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最佳阈值为28.5 ppb,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82.5%。结论 FeNO测定可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