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患病率、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在本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12例,B超判断脂肪肝、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分析CHD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对其中276例CH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分析NAFLD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和非NAFLD组的CHD患病率分别为76.8%、50.7%(P=0.000),靶血管数分别为2(1,3)、1(1,3)(P=0.019),Gensini积分分别为29.02±27.62、24.04±20.18(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AFLD为CHD的独立预测因素(OR=2.28,95%CI=1.54~3.56,P<0.001)。NAFLD和非NAFLD患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Cox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不是CHD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预测因素(HR=0.95,95%CI=0.62~1.58,P=0.691)。结论 NAFLD为CHD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但NAFLD不能预测CH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的最佳时机。 方法 纳入AMI合并MVD患者357例,根据是否干预及干预Non-IRA的时机分为对照组(只干预罪犯血管且未择期开通Non-IRA)(n=117)、MV-PCI组(急诊PCI同时开通Non-IRA)(n=32)、0~7 d组(n=28)(排除MV-PCI患者)、8~30 d组(n=84)、31~60 d组(n=96),随访2年。比较各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PCI情况和2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 结果 院内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低(3.4%),其次为31~60 d组(4.2%),MV-PCI组最高(18.8%)(P=0.02)。随访MACE发生率对照组最高(59.8%)(P<0.01)。累积MACE发生率31~60 d组最低(18.80%)(P<0.01)。 结论 PCI干预非梗死相关动脉能够改善预后;急诊PCI一次性完全血运重建风险较大;心肌梗死后31~60 d为干预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的较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686例手术治疗的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临床随访数据,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均在入院第1天,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贫血分类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30 g/L,女性血红蛋白<120 g/L), 将患者分为贫血和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两组,并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6例患者中,女性383(55.8%, 383/686)例,男性303(44.2%,303/686)例,中位年龄为68岁(四分位距:60~74岁), 术前贫血患者320例(46.6%,320/686)。术前贫血和患者性别(P = 0.002)、年龄(P < 0.001)、淋巴结转移(P = 0.026)、肿瘤分级(P = 0.018)、伴随原位癌(P = 0.038)、肿瘤组织坏死(P = 0.007)和肾功能状态(P < 0.001)显著相关。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四分位距:31~75个月), 随访期间共有160例(23.3%,160/686)患者死亡,其中141例(20.6%,141/686)死于肿瘤,19(2.7%,19/686)例死于其他疾病或意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前贫血是患者总生存(P<0.001,HR = 1.861)和肿瘤特异性生存(P = 0.003,HR = 1.68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贫血是UTUC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输尿管镜活体组织检查(ureteroscopy and biopsy, UB)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及肿瘤学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RNU手术的UTUC患者资料,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比较行UB和未行UB两组患者RNU手术时长及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按UB术至RNU术的间隔时间和输尿管末端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常见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校正。结果:纳入UTUC患者163例,输尿管下段行开放切除者91例(55.9%),行后腹腔镜切除者72例(44.1%),110例(67.5%)术前行UB。与未行UB组相比,行UB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21.3±79.8) min vs. (252.5±79.8) min, P=0.019],而中位出血量(50 mL vs. 50 mL, P=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UB术1周后行RNU手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延长(P=0.023),等待2周以上的患者中位失血量(100 mL)显著多于未行BU的患者(50 mL,P=0.012)。多因素分析中,术前行UB(P=0.049)、≥pT3(P=0.039)、pN+(P=0.018)及输尿管下段切除术式(P=0.005)与手术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本组患者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为87.2%,UB对其无显著影响(P=0.435)。结论:术前UB是RNU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肿瘤特异性生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中心收治的68例初治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68例成人T-ALL患者中位年龄23(14~60)岁,男性多见。第1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73%,皮质T-ALL的CR率最高,其他T-ALL其次,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低,分别为100%、73%、54%(χ 2=5.712,P=0.058);年龄>35岁病例组首疗程CR率低于≤35岁病例组(40%比79%,χ 2=6.364,P=0.012),性别、白细胞计数各组的首疗程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疗程后总CR率93%。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24个月、未达到(P=0.002)。5年总生存率为25%,化疗、auto-SCT、allo-SCT中位OS分别为24、34、30个月(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38%(P=0.037)。将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达CR时间>4周、T亚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0×10 9/L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风险比2.540,95%CI=1.058~6.099,P=0.037)。结论 成人T-ALL患者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及评价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Ⅲ或Ⅳa期)的疗效。方法 80例确诊为Ⅲ、Ⅳa期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甲酰四氢叶酸+5-氟脲嘧啶+顺铂联合化疗,4周后给予第二程化疗;B组只给单纯放射治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为常规分割剂量,鼻咽放疗剂量为66~76 Gy/6.6~7.6周,颈淋巴结放疗剂量为60~72 Gy/6.0~7.2周。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既定治疗方案。A组同B组治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和颈淋巴结消退率分别是77.5% vs 60.0%(P>0.05)和92.5% vs 70.0%(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鼻咽原发灶和颈淋巴结消退率分别为92.5% vs 72.5%(P<0.05)和100% vs 85.0%(P<0.05)。毒副作用:A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毒性高于B组(P<0.01);两组口腔粘膜及皮肤反应程度相当。结论 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中晚期(Ⅲ或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肿瘤消退率,其毒性反应可以耐受,不影响放疗的顺利完成。放疗前诱导化疗能缩短治疗时间,是鼻咽癌综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不同危险程度患者中评估心肺适能对ASCVD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非ASCVD患者544例,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其进行ASCVD总体危险评估,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准确测定心肺适能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2peak),并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506例患者完成了随访(低危组250例,中危组93例,高危组16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9~28个月)。在随访期内共51例患者出现ASCVD事件,其中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脉血运重建治疗者 33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血运重建者18例。出现ASCVD事件的患者作为ASCVD组(n=51),其余患者作为非ASCVD组(n=455)。ASCVD组VO2peak[16.3(3.6)mL/(kg·min) vs. 19.1(3.2)mL/(kg·min), P<0.001]显著低于非ASCVD组。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VO2peak[OR 0.893(95% CI:0.831~0.959),P=0.002]及ASCVD危险分层[OR 1.428(95% CI:1.028~1.878),P=0.031]与ASCVD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VO2peak每升高1 mL/(kg·min),ASCVD事件发生风险降低11%。依据患者VO2peak的三分位数[14.4 mL/(kg·min), 23.0 mL/(kg·min)]将患者分为低、中、高VO2peak,分别在ASCVD 危险分层高危和中、低危的患者中,以是否发生ASCVD事件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SCVD危险分层高危患者中,中水平VO2peak[OR 0.210(95% CI:0.054~0.814),P=0.024]及高水平VO2peak[OR 0.146(95% CI:0.025~0.870), P=0.035]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均显著下降,但在ASCVD中低危患者中未发现VO2peak升高对ASCVD事件发生的显著影响。结论:高心肺适能可显著降低ASCVD高危患者ASCVD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尿酸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275例≥5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尿酸(uric acid, UA)、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vitamin D3, 25 OHD3)、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等浓度。测定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握力、步速等,并计算出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 ASMI),分析UA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 55岁以上男性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32.73%,肌少症组患者UA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307.5±76.57) mmol/L vs (342.02±89.02 )mmol/L,P=0.00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与ASMI呈正相关(r=0.201, P=0.006),UA与握力,步速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UA是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9,95%CI:0.79~0.97,P=0.043)。结论 尿酸对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的肌少症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理气消胀口服液治疗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7-05~2017-10延安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理气消胀口服液,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对两组患者的单项症状积分、症状疗效、证候积分、证候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7.2%(35/3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0.6%(29/36)(P<0.05),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3.3%(30/3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3.9%(23/36)(P<0.05),PRO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理气消胀口服液治疗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与计算机导航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力线对准和手术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使用iASSIST便携式导航设备以及OrthoPilot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进行TKA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下肢力线对准参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参数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PAD组40例,CAS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术前HKA角偏差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D组术后HKA角(180.8°±2.2° vs. 181.8°±1.6°, t=-2.458, P=0.016)和术后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oronal femoral-component angle,CFA)(90.6°±1.8° vs. 91.6°±1.6°, t=-2.749,P=0.007)小于CAS组,但两组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oronal tibia-component angle,CT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1.3° vs. 89.6°±1.4°,t=1.335,P=0.186);术后HKA角(10.0% vs. 11.9%,χ2=0.076,P=0.783)、CFA(12.5% vs.14.3%, χ2 =0.056, P=0.813)和CTA(2.5% vs. 0%, χ2=1.063, P=0.303)偏移超过3°的偏移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2.1° vs. 2.0°,t=0.055,P=0.956)、CFA(1.4° vs.1.8°,t=-1.365,P=0.176)和CTA(1.0° vs.1.1°,t=-0.828,P=0.410)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KA角(1.1° vs.1.3°, F=1.251, P=0.267)、CFA(1.3° vs.1.4°, F=0.817, P=0.369)和CTA(0.8° vs. 0.9°, F=0.937, P=0.336)的精确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方面, PAD组与CA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4±25.6) min vs. (86.5±17.7) min,t=-0.641,P=0.524)]。结论: PAD与CAS在TKA中下肢力线对准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相当,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PAD在TKA中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手术难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及生存信息。按术中发现癌栓粘连静脉壁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4例为癌栓粘连静脉壁组(deep invasive tumor thrombus, DITT), 30例为非粘连组(non-invasive tumor thrombus, NITT)。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的单因素比较,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以评估癌栓粘连静脉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与NITT组相比,DITT组患者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手术时间更长(362.5 vs. 307.5 min,P=0.010),手术出血量更多(1 200 vs. 450 mL,P=0.006),围术期输血量更多(800 vs. 0 mL,P=0.021),血浆输注量更多(200 vs. 0 mL,P=0.001),开放手术占比更高(70.3% vs. 36.7%,P=0.002),术后住院时间更长(9.5 vs. 8.0 d,P=0.036),且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更高(46.9% vs. 13.8%,P=0.002)。DITT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更差呈正相关(P=0.022),即使在多因素分析中,DITT仍是影响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HR: 4.635 (1.017~21.116),P=0.047]。结论: 对于非转移性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癌栓粘连静脉壁会明显增加其手术难度,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ICS 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经左胸前外侧微创冠脉搭桥术患者作为实验组(MICS CABG组),同期收集接受常规正中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ortic bypass grafting, OPCABG)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年龄、性别、左心室射血分数、体重指数、冠脉血管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与接受MICS CABG的患者进行1 ∶1配对作为对照组(OP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MICS CABG组共入选85例患者,其中男性68例(80.0%),女性17例(20%),平均年龄(63.8±8.7)岁;OPCABG病例451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出85例作为对照组(OPCABG组),匹配后两组基线水平一致(P均>0.05)。MICS CABG 组平均搭桥(2.35±0.83)支/例,对照组平均(2.48±0.72)支/例(P=0.284),MICS CABG组无中转正中开胸者,两组均无中转体外循环手术。MICS CABG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发生率[1.17%(1/85) vs. 3.52%(3/85)]、二次手术率[2.34%(2/85) vs. 3.52%(3/85)]、术后新发心房纤颤率[4.70%(4/85) vs. 3.52%(3/85)]及新发肾功能不全率[1.17%(1/85) vs. 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CS CABG组手术时间较OPCABG组长[(282.8±55.8) min vs. (246.8±56.9) min, P<0.05],但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16.9±7.8) h vs. (29.6±15.9) h]、术后监护病房住院时间[(29.3±20.8) h vs. (51.5±48.3) h]及住院时间[(18.3±3.2) d vs. (25.7±4.2) d]均较短(均P<0.05)。术后冠脉造影检查,MICS CABG组总体桥血管通畅率(A+B级)为 96.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MACCE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85) vs. 3.61%(3/83), P>0.05]。结论: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近中期随访结果良好,MICS CABG出院更早,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 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 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 P=0.138)、5年生存率[(81.7±5.9)% 比(87.2±4.2)%;χ2=0.483, 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 比(85.5±4.8)%;χ2=0.010, 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矫正胎龄<60周的早产儿眼底手术中,不同全身麻醉管理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眼底手术、出生孕周<37周、矫正胎龄<60周的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诱导与维持,气道管理工具为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或气管内导管(endotracheal tube, ETT)。根据麻醉管理方法分为LMA组(置入喉罩,压力支持通气)和ETT组(肌松剂+气管插管,压力控制通气)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毕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68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LMA组68例,ETT组100例。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更换气道管理工具、更换通气模式和低氧血症)LMA组3例(4.4%), ETT组1例(1.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术毕拔管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LMA组和ETT组分别为6(5,10) min和10(6, 19) min(P<0.001);术毕拔管困难(拔管时间>30 min)的比例LMA组显著低于ETT组(4.4% vs. 15.0%,RR=0.262, 95% CI: 0.073~0.942, P=0.029)。LMA组呼吸系统并发症14例(20.6%), ETT组27例(27.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其中LM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较ETT组显著降低(4.4% vs.15.0%, RR=0.266, 95%CI: 0.086~0.822, P=0.015)。两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0% vs. 1.0%, P=1.000)及意外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率(5.9% vs. 7.0%, P=0.7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气道痉挛、二次插管/喉罩、反流误吸并发症。患儿返病房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2.0%, P=0.241)。LMA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17,22) h,较ETT组 22(17,68) h显著缩短(P=0.002)。结论: 与使用肌松剂行气管插管的全麻管理模式相比,无肌松剂置入喉罩的管理模式用于早产儿眼底手术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苏醒期呼吸暂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参数对局部进展期肾癌预后的预测价值,为此类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随访过程中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分成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术前血小板参数和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血小板参数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血小板参数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关系。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PFS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时间依赖ROC、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 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 IDI)评估纳入血小板参数后对SSIGN模型改良情况。结果: 共有21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2例(89.3%)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64例(29.8%)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中位PFS为46个月。进展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platelet count, PLT)相较无进展组高[(250.72±88.59)×109/L vs. (227.27±66.94)×109/L, P=0.042],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相较无进展组低[(12.01±2.27)% vs. (13.31±2.74)%, P=0.001]。将285×109/L及12.65%作为PLT及PDW的最佳临界值,PLT≤285×109/L组患者中位PFS显著长于PLT>285×109/L组(53个月vs. 41个月,P=0.033);PDW>12.65%组患者中位PFS也显著长于PDW≤12.65%组(56个月vs. 41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DW(HR=0.735, P<0.001)、细胞核分级Ⅲ~Ⅳ级(HR=2.425, P=0.001)、合并肉瘤样分化(HR=3.101, P=0.008)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DW联合SSIGN预后评分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原有SSIGN模型[0.748 (95%CI:0.662~0.833) vs. 0.678 (95%CI: 0.583~0.773), P=0.193],NRI为0.262(P=0.04),IDI为 0.085(P=0.01),表明PDW纳入SSIGN模型后其预测能力提高。结论: 术前高PLT和低PDW与局部进展期肾癌不良预后相关,其中PDW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前PDW有助于对局部进展期肾癌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关节病变起病的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201例RP患者临床资料。除外16例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的RP患者后,共纳入185例RP患者。其中16例RP患者以关节病变起病,169例以非关节病变起病。比较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和非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死亡预后的差异。结果 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中,5例患者最初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非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相比,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病程更长[(37.50±66.50)个月比(9.00±11.00)个月,z=-3.186,P=0.001],诊断延迟时间更长[(24.00±41.25)个月比(7.00±9.00)个月,z=-2.890,P=0.004)];更容易出现眼(62.50% 比36.09%,χ2=4.309,P=0.038)、神经系统(43.75% 比 15.38%,χ2=6.205,P=0.013)受累。结论 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容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且以关节病变起病的RP患者病程及诊断延迟时间更长,更常出现眼、神经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普通型与重/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CT影像,探讨COVID-19影像学转归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至2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并治愈出院的6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普通型组和重/危重型组,比较恢复期首次CT影像特点,统计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住院时间、性别、就诊症状、合并症、氧疗方式、CT至发病时间、CT特征、病灶分布、肺叶评分和累计CT评分。结果 普通型组纳入37例,重/危重型组纳入26例。与普通型组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43±16)岁比(52±16)岁;t=2.10, P=0.040],平均住院时间更长[(15±6)d比(19±7)d;t=2.70, P=0.009],呼吸困难(5.41%比53.85%;χ2=18.90, P<0.001)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0比57.69%;χ2=25.62, P<0.001)更高,经鼻导管吸氧比例更低(81.08%比19.23%;χ2=23.66, P<0.001)。重/危重型组患者纳入CT影像距发病时间平均为(23±6)d,明显长于普通型组的(18±7)d(t=3.40, P<0.001)。普通型组磨玻璃样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67.57%比15.38%;χ2=16.74, P<0.001),而重/危重型组铺路石样表现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6.15%比21.62%;χ2=4.24, P=0.039);普通型组肺野外周带病灶比例明显高于重/危重型组(78.38%比34.61%;χ2=13.43, P<0.001),重/危重型组弥散性分布病灶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型组(65.38%比10.81%;χ2=20.47, P<0.001);重/危重型组中位CT评分为11(8,17)分,明显高于普通型组的7(4,9)分(Z=3.81, P<0.001)。结论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 出院患者恢复期CT影像存在差异,重/危重型组双肺病灶浸润程度明显重于普通型组,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观察重/危重型患者胸部CT最终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RF-TKI)治疗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Ⅳ期EGFR突变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DC-CIK细胞治疗联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靶向治疗。 结果 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8.6%,高于对照组的68.6%(P=0.04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为71.4%,高于对照组的45.7%(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9% vs 57.1%、37.1% vs 31.4%和8.6% vs 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 vs 31.4%、20.0% vs 5.7%和2.9% vs 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HR=0.178,95%CI:0.061~0.523)及高分化(HR=0.058,95%CI:0.015~0.228)患者OS更长,腺癌(HR=0.271,95%CI:0.094~0.777)及高分化(HR=0.089,95%CI:0.029~0.272)患者PFS也更长。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CIK细胞联合EGRF-TKI可以提高晚期老年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