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牙周炎患者常发生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正畸方法矫正牙周炎患者的错[牙合]畸形,改善了咬合关系。清除胎创伤,并有利于维护牙周组织健康,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牙周炎的成年人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21例因牙周炎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采取牙周联合治疗及正畸复位,并对患牙牙周,牙槽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21例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得到矫正,达到正常(牙合).结论 对牙周病伴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牙周,正畸综合治疗,不仅矫治了错(牙合)畸形而且改善了牙周健康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伴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错[牙合]畸形伴Ag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牙周-正畸治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牙周-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伴AgP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错牙合畸形伴AgP患者牙周-正畸治疗有效69例,占比86.25%;牙周-正畸治疗无效者的性别、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年龄、病程与牙周-正畸治疗有效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畸治疗无效者的重度牙周炎、合并糖尿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表达占比均高于牙周-正畸治疗有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牙周炎、合并糖尿病、龈沟液TNF-α高表达均为影响牙周-正畸治疗错畸形伴AgP患者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重度牙周炎、合并糖尿病、龈沟液TNF-α高表达均为影响牙周-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伴AgP患者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古丽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25-5126
目的 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牙科接受治疗的46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其中21例为局限型,25例为广泛型.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的全口牙探诊深度(PD)、 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和牙齿松动度.结果 经过治疗后,局限型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PD、CAL以及BI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其PD和CAL指标与治疗1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其PD与CAL指标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第一恒磨牙CAL指标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结论 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局限型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在治疗中期的效果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3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对这65例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这65例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的深度(PD)以及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这四个方面的情况。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的BOP、PD、AL、菌斑指数这四个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前后的这四项指数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牙周探诊的深度,减少探诊出血量,控制牙龈出血和菌斑的形成,因此,对侵袭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敏 《医学综述》2013,(24):4582-458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垫江县人民医院的100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广泛型AgP(G-AgP),余下42例为局限型AgP(L-AgP),对G-AgP与L-AgP两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指数(BOP),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①G-AgP组患者治疗前PD、CAL与BOP分别为(4.38±0.71)mm、(2.60±0.36)mm及(3.11±0.60)mm,治疗后分别为(2.33±0.31)mm、(1.29±0.21)mm及(2.02±0.39)mm,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4.56±0.81)mm、(2.69±0.39)mm及(3.19±0.60)mm,治疗后分别为(2.45±0.37)mm、(1.39±0.28)mm及(2.22±0.41)mm,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AgP组治疗后与G-AgP组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AgP组治疗前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分别为(7.73±1.38)ng/L、(31.52±5.36)ng/L,治疗后分别为(3.72±0.91)ng/L、(61.83±16.52)ng/L,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P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7.97±1.52)ng/L、(33.37±11.09)ng/L,治疗后分别为(3.90±1.33)ng/L、(62.76±15.78)ng/L,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是侵袭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曦华 《大家健康》2016,(11):144-145
目的:分析及探索牙周正畸临床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炎至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该科室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牙周炎至错(牙合)畸形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入院确诊后均给予牙周正畸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及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矫治后,共有51例患者的牙周状况完全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率为85.0%。结论:牙周正畸临床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炎至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2002年6月至2006年10月,作者对12例矫治后期出现咬合不良的患者应用多曲方丝弓进行精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畸患者的口腔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常见病,在正畸治疗中,由于要在口腔内添加固定或活动矫治装置,给牙齿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使菌斑容易堆积,加之正畸疗程一般较长,从而易造成釉质脱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做好口腔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出一种利用牙弓左右交互支抗矫治牙性牙合平面倾斜的新方法,即第二序列的波浪形弓,并检验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恒牙期错牙合畸形患者,无明显颌骨不对称畸形,常规检查设计,安装MBT矫治器,用序列弓丝排齐整平牙列后,正面观察患者颜面评价上下前牙牙合平面是否倾斜,如患者本人和两名正畸医生都认为存在牙合平面倾斜即入选。共3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21.9±5.2)岁。在横截面0.46 mm×0.56 mm的不锈钢方丝上弯制第二序列摇椅形曲,以面部中线为基准左右侧摇椅形曲的方向相反,曲度一致,以正常的前牙牙合平面做参照,牙齿过长侧弯制朝向牙龈的弧形,牙齿过低侧弯制朝向牙合面的弧形,矫治弓丝在第二序列上呈波浪形。应用波浪形弓矫治牙合平面倾斜,在矫治前后拍摄小开口位患者的正面像,同时使用口唇开张器牵拉口角显示牙合平面,在ImageJ1.48v图像处理软件中测量图像上左右侧尖牙托槽近中边缘槽沟中点连线(代表前牙牙合平面)与瞳孔连线的夹角,在SPSS 10.0统计软件中使用配对Wilcoxon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数值。结果: 波浪形弓可以有效矫治前牙牙合平面倾斜,疗程3~10个月,平均(5.5±1.7)个月。治疗前左右侧尖牙托槽近中边缘槽沟中点连线与瞳孔连线的夹角中位数为4.01°, 最大值6.12°,最小值2.90°;治疗后中位数为1.87°,最大值2.57°,最小值-0.17°;治疗后角度减小中位数为2.21°,最大值4.15°,最小值1.08°,配对Wilcoxon检验P=0.000。 结论: 波浪形弓可以独立或与其他矫治方法联合使用,利用左右侧交互支抗可有效矫治前牙牙合平面倾斜,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伴错牙合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行牙周 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 正畸治疗的Ag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 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 (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 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 伴错牙合畸形的Ag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种以进展迅速、牙周破坏严重为主要特征的牙周炎,对牙周健康危害严重。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对于这种牙周有侵袭性破坏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疗效。目前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本研究对近年来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袋深减少不同位点的临床和龈下可疑致病微生物的特征,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方法:20例AgP患者拍全口根尖片,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并定期复查,每位患者每象限取同1个位点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龈沟液,同时记录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检测龈沟液中6种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和6种微生物代谢产物有机酸浓度,分析治疗前后不同袋深减少位点间的临床指标、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及代谢产物有机酸浓度的特征。结果:袋深减少>2 mm的位点在治疗前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均高于袋深减少≤2 mm的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有机酸浓度和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诊深度≥6 mm的位点仍有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感染,多数伴有角型骨吸收。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袋深减少与治疗前的临床指标有关,基础治疗后深袋位点仍有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感染,需要积极的进行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牙周治疗后远期失牙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85名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完成牙周治疗并相继于3至11年后复查的AgP患者。获取患者的一般信息、牙周检查数据和影像学资料,用Logistic回归筛选牙周治疗后远期失牙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预测效力。结果:在积极牙周治疗后的随访期内,85名受试者中有22人失牙,共计55颗。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失牙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初始骨吸收多、根形态异常牙多、探诊出血严重的位点多以及不定期的牙周维护。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同时接近80%。结论:建立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后失牙的预测模型对临床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DS1 rs174537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蛋白的相关性,为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353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AgP组)和125名健康对照者(HP组)进行FADS1 rs174537位点基因型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比较分析不同FADS1 rs174537基因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球蛋白(globulin,GLB)、白蛋白(albumin,ALB)、白球比(albumin/globulin,A/G)。结果: (1)AgP组FADS1 rs174537位点G等位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HP组(68.1% vs. 61.2%, P=0.046,OR=1.35,95%可信区间为1.00~1.83);AgP组FADS1 rs174537位点GG基因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P组(45.5% vs.34.4%, P=0.029,OR=1.60,95%可信区间为1.05~2.44);(2)AgP组GG基因型患者的TP、GLB水平显著低于GT+TT基因型患者[TP (77.08±7.88) g/L vs. (79.00±4.66) g/L,P=0.007;GLB (28.17±7.63) g/L vs. (29.88±3.49) g/L,P=0.007],A/G则显著高于GT+TT基因型患者(1.72±0.22 vs.1.67±0.22,P=0.040),而AL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组不同基因型者的TP、GLB、A/G及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gP组GT+TT基因型患者的TP、GLB较相同基因型的健康受试者显著升高 [TP (79.00±4.66) g/L vs. (75.20 ±4.53) g/L, P<0.01;GLB (29.88±3.49) g/L vs.(26.55±2.94) g/L, P<0.01], A/G更低水平(1.67±0.22 vs. 1.88±0.30,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P组GG基因型患者与HP组GG基因型者相比,TP、GLB、A/G及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DS1 rs174537位点与侵袭性牙周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该位点GG基因型与低TP、GLB、高A/G有关;FADS1 rs174537位点的GG基因型可能通过降低牙周防御机能,促进炎症反应,从而成为侵袭性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索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牙根形态异常与骨代谢或牙根发育相关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纳入179例GAgP患者,平均(27.23±5.19)岁,男 ∶女=67 ∶112,平均存留牙数(26.80±1.84)颗。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相似文献   

17.
赵玥  陶李明 《安徽医学》2021,42(6):624-627
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照射对正畸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疼痛和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行正畸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5例,以每位患者左、右侧2颗同名单根后牙共180颗为观察对象,将左、右侧患牙按随机号码表抽样分为观察组(90颗)及对照组(90颗).观察组在正畸加力后行低强度激光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同时收集Ag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PCR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结果:AgP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检出率均为100%,AgP组的抗体滴度为11.1±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1±1.8,P<0.01)。切磨牙型AgP患者的抗Aa血清c型的IgG抗体滴度和抗体升高率与广泛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或龈下菌斑样本Aa检出阳性的AgP患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a阴性患者(11.9±1.3 vs. 10.7±2.1, P<0.05)。结论:Aa血清c型为我国Ag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广泛型AgP患者血清抗Aa抗体滴度与切磨牙型AgP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林和平  高翔  田伟雄 《海南医学》2011,22(1):127-129
目的了解不同错类型患者治疗前的需求,为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Ⅰ、Ⅱ、Ⅲ类错患者300名,按错类型分成三组,每组100名(男、女各半,成人、青少年各半),在治疗前采用口腔正畸患者治疗需求调查表,由笔者对正畸患者进行调查,记录相应的分值,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主动要求矫治意愿无显著差异(P〉0.05);Ⅲ类患者排齐牙齿、改善面型的愿望较强烈(P〈0.05);三组患者接受双期、手术矫治的意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错类型患者治疗前的需求有差异,临床医生治疗前应该针对不同错类型患者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璐 《西部医学》2013,(11):1636-1637
目的 观察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50例,22例局限型,28例广泛型,对所有患者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临床附着丧失和牙周探诊深度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患者出血指数(2.79±0.93),菌斑指数(1.96±0.98),临床附着丧失(3.24±1.86),牙周探诊深度(3.49±1.93),治疗后患者出血指数(0.81±0.53),菌斑指数(0.82±0.53),临床附着丧失(1.99±0.73),牙周探诊深度(2.26±1.06),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炎症控制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