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 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 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 mm,大于上前牙(1.72±1.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 mm,大于中切牙(2.06±1.27) mm或侧切牙(2.16±1.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 mm,大于近中(1.79±0.86) mm或远中(1.81±0.8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利用正常萌出尖牙的根尖位置确定牙弓形态, 确定阻生尖牙与正常萌出尖牙根尖位置的差异, 并试图确定唇腭侧阻生尖牙的根尖位置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1例正常未萌出的尖牙、19例腭侧阻生尖牙、16例牙槽窝阻生尖牙、25例唇侧阻生尖牙。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得图像, 利用Planmeca Romexis 3D软件确定根尖的X、Y、Z坐标。通过在腭平面上投影, 将获得的三维坐标转换为二维坐标, 对转换后的二维坐标进行处理, 一元二次项函数拟合绘制根尖弓形图。结果 4组根尖弓形图分布不同。腭侧组的阻生尖牙与对侧非阻生尖牙的位置有明显差异(P<0.05);牙槽窝组的阻生尖牙与对侧非阻生尖牙的位置无差异(P>0.05);腭侧组与牙槽窝组、唇侧组的阻生尖牙位置存在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侧组与牙槽窝组的阻生尖牙位置无统计学差异(P>0.05)。阻生尖牙根尖距离弓形的平均距离最远5.60 mm, 阻生尖牙根尖分布更倾向于第一前磨牙根尖的位置。结论 未完全钙化的未萌出牙齿在随后正常萌出中呈现出正常的根尖弓形。阻生尖牙根尖距离弓形的距离远于非阻生尖牙, 腭侧组的阻生尖牙根尖分布与其他阻生尖牙组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艳  段银钟  袁峰  曾光 《医学争鸣》2006,27(10):908-910
目的: 观察上颌单侧第一前磨牙代替尖牙后龈缘线高度和牙齿形态的变化,为正畸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方法: 实验组选取临床因正畸治疗需要采用上颌单侧第一前磨牙代替尖牙的病例22(男9,女13)例,平均年龄17.6岁;对照组为上述22例患者的上颌对侧尖牙. 测量关于正畸治疗后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对侧尖牙的龈缘线高度和牙齿形态的6项指标:龈缘线高度、临床冠长度、宽度、单侧前牙列宽度、轴倾度和近远中边缘嵴比,进行两均数配对t检验,观察分析两组的差异. 结果: 除近、远中边缘嵴比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测量指标均显示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临床冠平均长度、宽度、龈缘线平均高度、单侧前牙列平均宽度和平均轴倾度,第一前磨牙比尖牙减小分别为2.28, 1.00, 1.88, 0.95 mm和4.07°. 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在临床上可以代替尖牙,与对侧尖牙相比,二者的龈缘线和牙齿形态均有明显差异,影响前牙美观,临床上必须进行牙冠形态的修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评价经前庭沟切口的骨膜下隧道技术(vestibular incision subperiosteal tunnel access,VISTA)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connective tissue graft,CTG)治疗MillerⅠ、Ⅱ度单牙牙龈退缩的效果。方法:采用VISTA联合CTG技术治疗10颗单牙、退缩深度≥2 mm的MillerⅠ、Ⅱ度牙龈退缩,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牙龈退缩深度、宽度、角化龈宽度、牙龈生物型、探诊深度和临床附着丧失水平,计算根面覆盖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中和术后2周内疼痛情况以及对术后6个月美观效果满意度。结果:牙龈退缩深度术前达(2.65±0.82) mm,术后6个月时减少了(2.30±0.98) mm(P<0.001),平均根面覆盖率为86.67%±21.94%,完全根面覆盖率为70%;角化龈宽度增加了(0.90±1.22) mm(P<0.05);患者对美观效果满意,评分为8.30分,患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疼痛感较轻,评分在2.40~4.30分。进一步分析发现牙龈退缩改善效果与患牙的牙龈生物型及上、下颌牙位分布无关。结论:VISTA技术联合CTG可以有效地治疗单颗牙Miller Ⅰ、 Ⅱ 度牙龈退缩,增加角化龈宽度;患者的疼痛感较轻,患者对术后6个月时的美学效果较满意。该技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单牙Miller Ⅰ、 Ⅱ 度牙龈退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Beagle犬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动物模型,探索减阻、牵张措施在快速牙移动中的作用及其可靠性。方法: Beagle犬20只,随机在下颌左右两侧分别实施不同术式:减阻-牵张加力频率2次/d,减阻-牵张加力频率6次/d,减阻-常规加力,常规加力。每种术式各10个单侧。分别于加力前、加力15 、保持30 d时行牙髓活力、牙齿松动度、牙齿移动距离测量,锥形束CT观察评估牙齿倾斜度、牙根吸收和牙槽骨质密度变化。结果: 减阻-牵张2,6次/d频率下牙齿移动距离相似(P>0.05),都明显快于减阻-常规加力组,常规加力组移动速度最慢; 减阻-牵张下移动牙加力前后牙髓活力正常,未见牙根广泛性吸收和骨质缺损等副作用; 减阻-牵张组移动牙发生远中倾斜程度(13.9°±3.5°)略大于常规方法(6.6°±1.3°)(P<0.05)。结论: 减阻、牵张是实现牙齿快速移动的关键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减阻-牵张技术能够在可接受牙齿倾斜限度内实现牙快速移动而不伴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三维模型,在OrthoAnalyzer 软件中获得咬合分布图。从咬合分布与邻面接触两方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变化进行评估。建立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的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炎症控制有利的正畸方法。结果:在全牙列水平上,咬合分布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84.5±20.9 vs.105.3±22.6, P <0.001), 邻面接触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68.9±9.1 vs. 83.7±6.3,P <0.001)。在牙位水平上,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分布评分在上颌前牙区有显著提升(P <0.001), 正畸治疗后的邻面接触评分在上下前牙区均有显著提升(P <0.01)。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年龄和性别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P >0.05)。初始牙周探诊深度、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和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均呈正相关(P <0.001)。结论:正畸治疗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力分布、邻面接触均有显著改善。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及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呈正相关,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改善牙齿的咬合力分布与邻面接触,以促进牙周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并比较成年人手术辅助快速扩弓(SARPE)和种植钉辅助快速扩弓(MARPE)的效率。 方法 选取上颌宽度不足成年人16例,按照扩弓方式分为SARPE 组(n=9)和MARPE组(n=7)。扩弓前及扩弓结束保持3个月后拍摄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中行三维重建,并对扩弓前后骨性宽度、支抗牙倾斜度、牙槽高度及厚度进行评价。 结果 SARPE组和MARPE组扩弓后骨性宽度明显增加,表现为腭中缝、鼻腔、鼻底、颧上颌缝处宽度增加(P<0.05)。与SARPE组相比,MARPE组上颌第一磨牙处鼻腔宽度变化量较大(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RPE组和MARPE组中支抗牙均发生颊倾(P<0.05)。SARPE组和MARPE组颊侧牙槽高度及厚度扩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ARPE和MARPE均有明显的骨性扩宽效应,MARPE较前者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角化龈和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患者均因存在下颌前牙软硬组织不足问题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并完成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共纳入病例20例,平均年龄(25.40±4.27)岁,男6例、女14例,平均随访(3.70±1.05)年,共纳入119颗患牙(中切牙39颗,侧切牙40颗,尖牙40颗)。软组织采用角化龈宽度及牙周生物型评估,牙槽骨厚度、面积及高度采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测量,软硬组织共同采用牙周表型描述。结果:所有患牙治疗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P<0.001),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分别增加(1.82±1.57) mm、(2.03±1.48) mm、(2.05±1.27) mm。中切牙及侧切牙在治疗后厚龈型比例显著增加(P<0.001),尖牙无显著变化。牙周术后及联合治疗后所有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及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精神病超高危人群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9名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被试进行了临床信息、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未治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症状精神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57,P<0.05;r=-0.348,P<0.05);与认知功能中的连线测验表现呈负相关(r=-0.32,P<0.05);与简易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和持续操作测验表现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5,P<0.05;r=0.407,P=0.000)。使用逐步回归得到最优线性模型(R2=0.231,F=13.491,P=0.001),其中持续操作测验与社会功能呈线性关系(非标准回归系数B=6.046,95%CI:-0.681~0.494,P=0.001),其余因素与社会功能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密切,对制定精神病超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即刻种植术中从种植位点取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唇侧骨间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的患者32人,共32颗患牙,按分层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颗。试验组拔牙后使用中空钻取种植位点处的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后将自体骨碾碎植入到骨间隙中,放置愈合帽或即刻修复后缝合;对照组行常规即刻种植术,唇侧骨间隙植入Bio-Oss Collagen,放置愈合帽或即刻修复后缝合。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复诊时拍摄CBCT,进行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影像学比较。结果 两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和唇、腭侧骨板高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手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牙槽嵴宽度和唇、腭侧骨板高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刻种植术中从种植位点取自体骨植入种植体唇侧骨间隙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不同拔牙方式分为44/44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30例)和44/55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颗下颌第二前磨牙,30例),应用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2组患者软硬组织的相关测量指标(T1和T2)及其差值(T2-T1)。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硬组织测量指标中Overjet、SNA、ANB、U1-NA、U1-NA距、U1-SN、NA-PA和A-NP减小(P<0.01),U1-L1和Pg-NB增大(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软组织测量指标中H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E线距离、下唇-E线距离和鼻下点-H线距离减小(P<0.05或P<0.01),下唇倾角增大(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硬组织测量指标变化量(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时对于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牙龈退缩患牙的牙龈厚度及牙龈生物型.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34例患者共计112颗非磨牙牙龈退缩患牙,用直接测量法,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法及牙周探针法分别评估牙龈退缩患牙的牙龈厚度及生物型,比较不同牙龈生物型,不同牙位及不同牙龈退缩类型患牙牙龈厚度的区别,比较CBCT法与直接测量法的数据结果,牙龈厚度测量位点为龈缘下2 mm.结果: 牙龈退缩患牙平均牙龈厚度为(1.17±0.41) mm.厚,薄牙龈生物型平均牙龈厚度分别为(1.38±0.4) mm与(0.97±0.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龈厚度的中位数为1.1 mm,以1.1 mm为牙龈厚度的厚,薄分界值,能良好地与牙周探针法评估的厚,薄牙龈生物型结果相匹配(P=1.000).上颌牙齿的平均牙龈厚度显著厚于下颌牙齿,分别为(1.39±3.44) mm及(1.01±0.31) mm(P<0.001).Miller Ⅰ度,Ⅱ度及Ⅲ度牙龈退缩牙齿平均牙龈厚度分别为 (1.15±0.34) mm,(0.83±0.17) mm 及(1.26±0.56)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CBCT测量法与直接测量法得到的牙龈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 在非磨牙牙龈退缩患牙中,区分中国人群厚,薄牙龈生物型牙龈厚度的分界值为1.1 mm,上颌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显著厚于下颌牙,CBCT方法评估颊侧牙龈厚度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牙龈退缩患牙的牙龈厚度及牙龈生物型.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34例患者共计112颗非磨牙牙龈退缩患牙,用直接测量法,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法及牙周探针法分别评估牙龈退缩患牙的牙龈厚度及生物型,比较不同牙龈生物型,不同牙位及不同牙龈退缩类型患牙牙龈厚度的区别,比较CBCT法与直接测量法的数据结果,牙龈厚度测量位点为龈缘下2 mm.结果: 牙龈退缩患牙平均牙龈厚度为(1.17±0.41) mm.厚,薄牙龈生物型平均牙龈厚度分别为(1.38±0.4) mm与(0.97±0.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牙龈厚度的中位数为1.1 mm,以1.1 mm为牙龈厚度的厚,薄分界值,能良好地与牙周探针法评估的厚,薄牙龈生物型结果相匹配(P=1.000).上颌牙齿的平均牙龈厚度显著厚于下颌牙齿,分别为(1.39±3.44) mm及(1.01±0.31) mm(P<0.001).Miller Ⅰ度,Ⅱ度及Ⅲ度牙龈退缩牙齿平均牙龈厚度分别为 (1.15±0.34) mm,(0.83±0.17) mm 及(1.26±0.56)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CBCT测量法与直接测量法得到的牙龈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结论: 在非磨牙牙龈退缩患牙中,区分中国人群厚,薄牙龈生物型牙龈厚度的分界值为1.1 mm,上颌牙的平均牙龈厚度显著厚于下颌牙,CBCT方法评估颊侧牙龈厚度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方法,针对罹患重度牙周病变伴有骨壁缺损的磨牙拔牙即刻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胶原膜,采用翻瓣后冠向复位和微翻瓣胶原蛋白覆盖两种创口封闭方法进行牙槽嵴保存,比较6个月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 纳入23名患者共24颗重度牙周炎拔除磨牙,根据纳入时间分为牙槽嵴保存一组(翻瓣后冠向复位)和牙槽嵴保存二组(微翻瓣胶原蛋白覆盖),每组各12颗磨牙。拔牙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评价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术中及术后6个月种植手术时测量牙槽嵴顶中央处骨宽度。结果 牙槽嵴保存一组及牙槽嵴保存二组的颊侧角化龈宽度分别减少了(1.6±1.5) mm (P=0.004)和(0.3±1.6) mm (P>0.05)。术后6个月两组牙槽窝中央牙槽骨高度均显著增加,牙槽嵴保存一组增加了(5.53±4.20) mm,牙槽嵴保存二组增加了(7.70±4.35) 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种植手术时,牙槽嵴保存一组的牙槽嵴顶中央颊舌/腭侧骨宽度为(9.5±2.2) mm,牙槽嵴保存二组为(9.3±1.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牙槽嵴保存方法均有利于达到保持并改善拔牙位点牙槽骨的高度、减少牙槽骨吸收的目的,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满足种植要求,微翻瓣覆盖胶原蛋白方法有利于保存更多颊侧角化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北京某社区人群中调查吸烟对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牙周组织健康状况通过自觉症状和临床指标来评价。对北京某社区35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吸烟情况及刷牙出血等牙周自我评价),记录其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临床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菌斑指数及缺牙数,最终974名个体纳入统计分析。按吸烟与否分组,对牙周自我评价及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吸烟者主述刷牙出血与非吸烟者相比显著减少,而自觉牙齿松动则显著增多(P<0.05);吸烟者与非吸烟者自觉牙龈肿胀与口腔异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得到吸烟者中有刷牙出血的为非吸烟者的0.565倍,自觉牙齿松动为非吸烟者的1.572倍,PD均值大于3 mm,AL均值大于3 mm及缺牙数大于8颗的风险分别为非吸烟者的2.129倍、1.698倍和1.933倍(P<0.05)。结论 北京该社区人群中,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相比虽然自觉刷牙出血更少,但BI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者自觉牙齿松动更多,临床检查中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牙周组织破坏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与酒精消毒对酸蚀过程中牙釉质的影响,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离体恒牙60颗,随机分为2组(A和B组),每组各30颗,A组采用5.25%次氯酸钠预处理,B组采用75%酒精预处理;经分组处理后,A和B组再分别随机分为3组(A0、A1、A2和B0、B1、B2组),每组各10颗,分别采用37%磷酸酸蚀0、15和30s。取离体乳牙40颗,随机分为2组(C和D组),每组各20颗,C组采用5.25%次氯酸钠预处理,D组采用75%酒精预处理;经分组处理后,C和D组再分别随机分为2组(C0、C1组和D0、D1组),每组各10颗,分别采用37%磷酸酸蚀0和30 s。超声清洗离体牙,扫描电镜(SEM)观察釉质微观形态,检测各组釉质表面孔隙直径,测量各组样品抗剪切力强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釉质表面孔隙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恒牙实验组中A2组牙釉质孔隙直径最大(P<0.01),表面蛋白残留较少,釉质暴露充分,且抗剪切力强度最大(P<0.01);B1组孔隙直径最小(P<0.01),且表面蛋白残留较多,抗剪切力强度最小(P<0.01)。乳牙实验组中C1组釉质孔隙直径最大(P<0.01),且表面残留蛋白较少,抗剪切力强度最大(P<0.01);D1组釉质孔隙直径最小(P<0.01),且表面蛋白残留较多,抗剪切力强度最小(P<0.01)。结论:与常用酒精消毒方法比较,采用5.25%次氯酸钠预处理牙釉质30s可明显增加釉质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并增强正畸托槽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锥形束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上颌前牙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的三维形态及相关解剖结构。方法: 选取25名牙周健康的汉族青年共计150颗上颌前牙纳入研究,受试者男性11名,女性14名,平均年龄(24.5±1.6)岁,佩戴含有显影剂的硅橡胶印模拍摄软组织间接显影CBCT。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分析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的形态,包括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骨嵴顶的距离、CEJ处牙龈厚度、骨嵴顶下2 mm牙槽骨厚度等。数据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牙位参数之间的差异,分析其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上颌前牙唇侧中央SOG高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3.54±0.67) mm、侧切牙为(3.48±0.81) mm、尖牙为(3.49±0.70) mm,各牙位SOG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前牙唇侧中央CEJ水平牙龈平均厚度测量结果,中切牙为(1.45±0.23) mm,侧切牙为(1.13±0.24) mm,尖牙为(1.14±0.22) mm,中切牙牙龈最厚,与侧切牙和尖牙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侧中央SOG与CEJ处牙龈厚度在所有牙位上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牙周健康的上颌前牙唇侧嵴顶上牙龈中,中切牙牙龈最厚,未发现上颌前牙区唇侧中央SOG高度与厚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行早期矫治,采用Ricketts头影测量分析法测量主要标志点和参考平面。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下颌体长度(Xi-Pm)增加2.50 mm(P<0.05),SNB角增加2.58°(P<0.05),ANB角平均减少2.71°(P<0.01);磨牙关系距平均减小2.81 mm(P<0.01),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68 mm(P<0.01),下中切牙垂距(L1-OP)减小1.89 mm(P<0.01),下中切牙突度距(distance of L1-APog)增加1.84 mm(P<0.01),上中切牙倾斜角(U1-APog)减小7.35°(P<0.01);下唇突度(Ls-TVL)增加1.85 mm(P<0.05),颏沟深度(Sm-TVL)增加2.12 mm(P<0.05),颏突度(Pos-TVL)增加2.89 mm(P<0.05)。结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能有效促进其下颌骨生长发育,内收上前牙,改善上前牙唇倾度,改善侧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