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对抗菌化合物的交叉与共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日渐严峻。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食品等方面的非系统药用抗菌化合物(消毒剂、防腐剂和杀虫剂等),在提供消毒保健的同时却可促使细菌产生对各类抗菌化合物的交叉或共耐药。为此,本文重点综述了细菌对抗菌药物与消毒剂、抗菌肽和重金属类化合物的交叉及共耐药,并探讨了活性氧簇(ROS)与细菌交叉或共耐药间潜在的联系,以期增进我们对细菌如何产生对抗菌药物与非药物抗菌化合物的广泛、交叉及共耐药的理解,为制定更好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菌和逆转耐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抗菌和逆转耐药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国内、外近十年来中药抗菌和逆转耐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结果:中药抗菌可以通过抑制菌体内能量的生成、改变细胞膜和离子通道的通透性、抑制菌体内酶的活性、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少细菌内毒素的释放、代谢产物发挥抗菌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等机制发挥抗菌作用,中药可以通过消除R质粒、抑制细菌主动外排泵、抑制β-内酰胺酶、抑制耐药基因的表达等途径逆转细菌耐药性。结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研究思路深入探讨中药抗菌和逆转耐药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菌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低等优点,故以中药开发研究新的抗菌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就近几年来中药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抗菌作用机制、逆转细菌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的不断出现,现有抗生素有效率降低,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深入开展中医药抗菌作用研究,从中药中开发新型的抗菌药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深入研究中药抗菌作用的重要意义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感染是当前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药的特殊性,细菌较少对其产生耐药,所以研究和开发抗菌中药对解决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抗生素短缺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药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或抗氧化有关。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产生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抗菌药物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细菌耐药性问题近年来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的耐药机制对研制新的有效抗菌药物是非常必需的。近年来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其耐药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主要有:酶对药物进行水解、酰化、磷酸化及核苷化;改变修饰药物的靶位;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或增加药物外排而降低细胞体内药物的浓度以及细菌固有的一些特性,如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等,每类药物各有其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重要耐药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 ,可引起多个部位感染 ,并且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菌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葡萄球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 ,不断出现新的耐药菌株 ,细菌的耐药率也不断上升。现临床分离的金葡菌 90 %对青霉素耐药 ;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  相似文献   

10.
11.
P-糖蛋白是广泛分布于人体正常组织中的转运蛋白,能将内源性、外源性物质及其代谢物排出细胞。其广泛分布及对药物的逆向转运功能,使其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P-糖蛋白可识别和转运在结构、化学性质和药理学特性等方面均不同的化合物,对P-糖蛋白的抑制或诱导可产生P-糖蛋白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底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或治疗不足。抑制P-糖蛋白可减少药物外排,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或增加药物在脑组织中的积累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关于中药对P-糖蛋白影响的报道日渐增多,本文根据已有的国内外研究,归纳了各种中药及其成分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系统了解并指导该领域的研究,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复治耐药肺结核病患者88例,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疗程均为1个月,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可靠,可以促进病灶吸收以及痰菌转阴,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西医发病机制未完全阐释清楚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统计分析古籍及现代文献关于特应性皮炎中医病因病机文献,总结归纳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辩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紧张型头痛(TTH)中医证侯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观察236例紧张型头痛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探讨TTH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存在思虑过度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烦躁焦虑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火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和风瘀候为主;存在郁闷不舒+烦躁焦虑的患者,中医证候以风痰候、风火候、风瘀候为主;存在精神萎靡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候和阳虚寒凝候为主;存在惊悸不安状态的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血两虚候为主。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伴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药汤剂与免煎中药饮片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煎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现代化的尝试,由于对免煎中药饮片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也没有免煎中药饮片的专用质量控制标准,在免煎中药饮片的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立足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拓宽思路,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的手段,使免煎中药饮片向合理化、普遍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对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是从中药制剂学与方剂学的概念,中药药剂学是方剂学发生的条件以及方剂学是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的基础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药剂学的概念和方剂学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中药药剂学则是方剂学发展的条件,然而方剂学又是中药制剂学进行发展的基础.结论 方剂学和药剂学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又是紧密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两个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7.
田思聪  薛婧  宋辉  杜权 《中国药学》2020,29(3):161-175
为了探讨中草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我们选择王氏保赤丸和三七总皂甙两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开展本研究。研究模型为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连续给药28天。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的新鲜粪便进行16SrRNA测序,以确定肠道菌群的组成谱。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王氏保赤丸对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丰度产生了平衡的调节作用,这与其对便秘和腹泻独特的双向作用是一致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王氏保赤丸给药提高了短链脂肪酸生产菌Ruminiclostridium9和Eubacteriumventriosum的丰度,减少了与炎症相关的Jeotgalicoccus和Bilophila属的丰度,使大鼠肠道菌群的整体组成更加健康。对三七总皂甙给药组的研究发现,三七总皂甙对与帕金森氏病相关的肠杆菌科,与衰老相关的Christensenellaceae菌科、以及与高血压有关的Rikenellaceae、Christensenellaceae、Lachnospiraceae和Bacteroidaceaceae菌属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些作用与其主要的临床适应症是相符...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张文君  张国锋  陈威  张汉文 《药学研究》2022,41(3):187-194,201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纳米技术一点一点地走进我们的视线,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中药领域正被纳米技术引领、发展,使中药重新焕发光彩.纳米中药因其尺寸、形状、材料等特殊性,从而有效改善药物的毒性,提升药效.纳米技术也可应用于中药分析中,达到提升检测灵敏度、缩短检测时间的效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纳米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抗辐射中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概括了国内外报道的中药抗辐射作用和抗辐射类中药及制剂的研究情况,目的在于为特殊工种人群的辐射伤害预防、放射损伤治疗及预防急性放射病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抗辐射膳食药剂的开发、相关人群的日常饮食提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郝翠  刘逢芹 《药学研究》2017,36(6):369-372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不良反应的现状、类型、原因以及防治对策进行系统梳理.结果 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器官、组织的损害.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药材成分与质量、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辅料、溶媒、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结论 提高质量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做好上市后再评价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