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能谱CT成像在肺结核与矽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18年2—12月确诊并进行能谱CT扫描的肺结核患者35例(127个结节;肺结核组)和矽肺患者30例(180个结节;矽肺组)。通过能谱分析获得患者SiO2(H2O)基物质对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值与40~70keV区间内的曲线斜率。结果 肺结核组和矽肺组SiO2(H2O)基物质对浓度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70(101,241)mg/cm 3和353(260,454)mg/cm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95,P=0.000);肺结核组和矽肺组平均有效原子序数值分别为9.29±0.83和10.68±0.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P=0.000);肺结核组和矽肺组平均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5.95±2.19和10.80±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9,P=0.000)。当SiO2(H2O)基物质对浓度阈值为275mg/cm 3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5),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7.40%、90.56%。结论 能谱分析工具中的SiO2(H2O)基物质对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值与能谱曲线斜率均有助于对肺结核与矽肺的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尤其SiO2(H2O)基物质对浓度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联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抗菌肽LL-37诊断肺结核(PTB)合并糖尿病(DM)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T-SPOT.TB实验及血清25-(OH)D3、LL-37检测的340例疑似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1例确诊PTB患者纳入PTB组,97例确诊PTB合并DM患者纳入PTB-DM组,另122例排除MTB感染及DM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特异性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ESAT-6)孔内斑点形成细胞(SFCs)数量及血清25-(OH)D3、LL-37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25-(OH)D3、LL-37诊断PTB合并DM的价值。 结果①T-SPOT.TB诊断PTB的总敏感度为76.6%、特异度为77.0%、准确率76.8%、阳性预测值85.6%、阴性预测值64.8%、kappa 0.515,一致性一般;②PTB-DM组抗原CFP10、抗原ESAT-6孔内SFCs>PTB组>对照组(P<0.05),抗原CFP10及抗原ESAT-6孔SFC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1、0.872;cut-off分别为16.13 SFCs/2.5×105 PBMC、14.80 SFCs/2.5×105 PBMC,联合诊断时AUC为0.931,敏感度83.5%,特异度87.2%;③PTB-DM组血清25-(OH)D3PTB组>对照组(均P<0.05),AUC分别为0.630、0.653,cut-off为18.06 ng/ml、59.71 ng/ml,诊断PTB合并DM的敏感度为90.7%、45.4%,特异度为33.3%、91.4%;④T-SPOT.TB联合25-(OH)D3、LL37诊断时AUC值最大,为0.933,敏感度为79.4%、特异度92.2%。 结论单一T-SPOT.TB诊断对PTB合并DM效能不佳,若联合血清25-(OH)D3、LL-37诊断或可提升诊断效能,为PTB合并DM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高价值的参考意见,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妇女血清尿酸水平与25羟维生素D3[25(OH)VD3]的关系。方法 选取妊娠中期妇女221例,收集其年龄、妊娠周期等一般资料,检测其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甲状腺功能及25(OH)VD3水平,并根据25(OH)VD3水平将其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 [25(OH)VD3<50nmo/L]和维生素D适宜组[25(OH)VD3≥50n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25(OH)VD3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1例妊娠中期妇女中,147例(67%)存在维生素D缺乏,74例(33%)维生素D适宜。维生素D缺乏组妊娠周期、血清尿酸、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低于维生素D适宜组,游离甲状腺素(FT4)、FPG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妊娠中期妇女25(OH)VD3水平与妊娠周期、血清尿酸、TSH呈正相关,与FT4、TBIL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中期妇女血清尿酸水平降低是25(OH)VD3缺乏的危险因素(OR=1.008,P=0.024)。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妊娠中期妇女中较为常见,妊娠周期、血清尿酸、FT4、TSH及TBIL与妊娠中期妇女的25(OH)VD3相关,其中血清尿酸水平降低是25(OH)VD3缺乏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方法 采取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56例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COPD患者(观察组)和384例COPD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和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等有关信息。结果 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8%(131/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12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0,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6±4.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5±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2)。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4.3±10.4)g/L、(55.0±7.9)g/L、(29.7±4.6)g/L、(112.6±35.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7±9.4)g/L、(58.9±8.0)g/L、(31.0±4.0)g/L、(118.0±35.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2、6.631、4.075、2.08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38)。结论 非活动性肺结核增加COPD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COPD患者营养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风险。方法 采取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356例非活动性肺结核并发COPD患者(观察组)和384例COPD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信息(年龄、身高、体质量等)和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等有关信息。结果 观察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6.8%(131/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12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0,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6±4.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5±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02)。观察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14.3±10.4)g/L、(55.0±7.9)g/L、(29.7±4.6)g/L、(112.6±35.0)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7±9.4)g/L、(58.9±8.0)g/L、(31.0±4.0)g/L、(118.0±35.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2、6.631、4.075、2.083,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38)。结论 非活动性肺结核增加COPD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COPD患者营养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杨梅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杨梅素抗结核作用的机理。方法 用CCK8法检测杨梅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安全的用药范围;以H37Ra菌株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组,并设空白组和药物处理组。按感染复数(MOI,即细菌∶细胞=10∶1)加入模型组、药物处理组,共孵育4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以弃掉未进入胞内的MTB。药物处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的杨梅素作用24h, 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此筛选出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作用浓度;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0.1%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冰上裂解细胞10min,菌落形成单位(CFU)法检测巨噬细胞胞内荷菌量;杨梅素作用感染细胞不同时间(30、60、180min)后Western blot测定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Akt、mTOR的磷酸化水平。以Image J软件做蛋白定量分析,用GraphPad Prism 7.0制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杨梅素在100μmol/L浓度以下细胞生存率在90%左右,对细胞毒性较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0.52±0.01)相比,杨梅素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处理均能促进LC3Ⅱ的表达(0.59±0.02、 0.65±0.01、 0.71±0.01、 0.8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4,t=7.91、P=0.00,t=9.77、P=0.00,t=16.37、P=0.00);而较模型组p62蛋白(0.86±0.02),药物处理亦能抑制p62的表达(0.72±0.01、0.86±0.00、0.60±0.02、0.58±0.01),25μmol/L杨梅素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46),12.5、50、100μmol/L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t=9.53、P=0.00,t=12.01、P=0.00);杨梅素促进自噬的最佳药物浓度为100μmol/L;100μmol/L杨梅素作用于感染细胞72h后,对胞内MTB的抑制率为21.02%;模型组细胞在MTB感染后30、60、180min时,PI3K/Akt/mTOR通路中Akt蛋白的磷酸化(p-Akt)水平(1.23±0.01、1.52±0.01、0.74±0.02)明显增加,而杨梅素作用相同的时间后,可明显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0.99±0.01、0.96±0.01、0.43±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0、P=0.00,t=30.06、P=0.00,t=18.60、P=0.00);而模型组磷酸化mTOR(p-mTOR)蛋白水平仅在MTB感染后180min(0.57±0.00)明显增加(t=94.61、P=0.00),杨梅素作用180min亦能抑制mTOR蛋白的磷酸化(0.4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0)。结论 杨梅素通过抑制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来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诱导MTB感染的巨噬细胞发生自噬来杀灭胞内的MTB。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耐药专科治疗的128例MDR-PTB并发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80.5%),女25例(19.5%);年龄范围21~72岁,平均年龄(48.48±13.1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给与肠内营养治疗联合常规饮食,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质量变化百分比、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以及住院时间、感染疗效、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Hb、ALB、TP、BMI均高于治疗前的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6.00±18.08)g/L、(32.74±3.88)g/L、(64.54±5.09)g/L、(16.88±2.25);治疗后分别为(113.61±14.62)g/L、(35.65±3.64)g/L、(67.76±5.04)g/L、(17.36±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3、9.44、5.02、6.91,P值均<0.01)。对照组治疗2周后BMI水平(17.63±1.89)明显高于治疗前(17.50±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04)。治疗2周后,观察组Hb、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36±12.96)g/L、(32.43±5.08)g/L、(62.65±6.9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3、4.12、4.74,P值均<0.01)。观察组体质量变化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2.04%(0.00%,3.95%),高于对照组的0.00%(0.0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92.50,P<0.01)。治疗2周后,对照组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的好转率(34.9%,15/43)低于观察组(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2,P=0.041)。观察组住院时间M(Q1,Q3)为34.00(28.25,38.00)d,少于对照组的37.00(29.25,45.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01.00,P=0.033);观察组住院费用M(Q1,Q3)为2.41(2.06,2.66)万元,少于对照组的2.52(2.28,3.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416.00,P=0.003)。 结论 MDR-PTB伴营养不良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增加患者BMI,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刘婷  王亮  杨梅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4):352-356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耐药特性是否与其减弱人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的凋亡能力,从而逃避机体免疫杀伤有关。方法 搜集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并确诊的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组)和10例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非耐药组),分别获取其MTB临床分离株并冻存,菌株均经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证。分别抽取患者外周血6ml,分离PMN(两组分别为RPMN和SPMN),同时制备MTB抗原(两组分别为RMTB和SMTB)。将分离出的PMN与MTB体外共培养后,获得RPMN、RPMN+RMTB、RPMN+SMTB、SPMN、SPMN+RMTB、SPMN+SMTB共6组检测标本。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光光度法观察PMN的凋亡率,以及检测PMN中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水平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程度。结果 未经MTB抗原刺激的RPMN组的凋亡率[(30.67±3.03)%]明显低于SPMN组[(36.54±2.49)%],但高于RPMN+RMTB组[(21.74±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8和 6.254,P值均为0.000);而RPMN+RMTB组明显低于SPMN+SMTB组[(50.84±3.38)%],也明显低于RPMN+SMTB组[(34.66±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99和9.018,P值均为0.000);SPMN+SMTB组明显高于SPMN+RMTB组[(33.56±2.94)%],也明显高于SPM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00和8.974,P值均为0.000)。未经MTB抗原刺激的SPMN组PMN 的TLR2[(24.94±1.77)ng/ml]及Caspase-3(6.77±0.73)水平均明显高于RPMN组[分别为(13.46±1.67)ng/ml和4.85±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931和5.224,P值均=0.000);而SPMN+SMTB组PMN的TLR2[(28.32±3.00)ng/ml]及Caspase-3(6.33±0.93)水平均明显高于RPMN+RMTB组[分别为(15.25±2.10)ng/ml和4.95±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97和 3.063,P值分别为0.000和0.007);SPMN 组的TLR2水平明显高于SPMN+RMTB 组[(22.23±1.90)ng/ml],但明显低于SPMN+SMT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P值均<0.05)。结论 耐多药MTB抗原刺激的PMN的凋亡率、Caspase-3活化程度和TLR2水平均低于未经MTB抗原刺激的PMN,提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PMN可能存在与TLR2水平下调和Caspase-3活化程度降低相关的凋亡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结合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对结核性毁损肺(tuberculous destroyed lung,TDL)患者全肺切除术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呼吸力学、肺内分流(Qs/Qt)、PaO2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的影响。方法 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接受择期开胸全肺切除手术的TD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OLV期间潮气量6ml/kg,OLV开始即刻给予PCV通气,然后给予7cm H2O(1cm H2O=0.0098kPa)的PEEP通气;对照组OLV期间潮气量8ml/kg。记录OLV前(T1)、OLV开始后30min(T2)及全肺切除术后5min (T3)时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T1、T2、T3和术后6h(T4)抽取动静脉血,测血气指标pH、PaCO2和PaO2,并计算Qs/Qt 值;术后第1天、第7天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peak明显降低[观察组:(21.0±2.2)cm H2O;对照组:(22.4±2.2)cm H2O;t=-2.446,P=0.021];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Pplat明显降低[观察组:(19.7±2.2)cm H2O;对照组:(21.0±2.7)cm H2O;t=-3.610,P=0.001];T3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明显降低[观察组:7.3±0.053;对照组,7.37±0.047;t=-3.000,P=0.006];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CO2明显升高[观察组:(44.0±2.2)mm Hg (1mm Hg=0.133kPa);对照组:(35.7±4.0)mm Hg;t=7.091,P=0.000];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Qs/Qt 明显降低[观察组:(21.4±5.4)%;对照组:(25.4±6.8)%;t=-0.256,P=0.020];T4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O2/FiO2明显升高[观察组:(181.2±29.0)mm Hg;对照组:(159.1±25.2)mm Hg;t=2.938,P=0.009]。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4.7±0.6)分;对照组:(5.2±0.9)分;t=-2.567,P=0.017]。结论 小潮气量和PEEP结合PCV的通气模式,在TDL患者开胸全肺切除手术OLV中可以较好的降低OLV期间气道压力、降低Qs/Qt,改善术后PaO2,降低术后第1天肺部感染的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病灶清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并发肺结核外周局限性结核病灶的效果,探讨病灶清除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市胸科医院109例结核性脓胸并发外周局限性肺结核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处理肺结核病变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结核病灶清除组(29例)和肺楔形切除组(8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肺漏气发生率、术后漏气至漏气消失时间、带管时间、术后残腔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结果 病灶清除组术后17例出现肺持续性漏气,楔形切除组术后63例发生肺持续性漏气,发生率分别为58.6%(17/29)和78.8%(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2,P=0.036)。两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分别为(7.2±2.7)d和(8.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46)。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4.2±2.1)d和(15.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4);住院费用分别为(29016.1±2299.7)元和(41617.2±4244.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7,P=0.000)。 结论 肺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并发外周局限性肺结核病变安全、有效,住院费用低于楔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胸壁超声导入三联药品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 TBP)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6例,按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给予2H-R-Z-E/10H-R全身化疗+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以经胸壁超声导入异烟肼+利福平+尿激酶三联药品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尿激酶三联药品单纯贴于胸壁皮肤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计数资料以“$\bar{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36/38)和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 P=0.04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壁层胸膜厚度在治疗2个月时分别为(5.29±0.21)mm和(5.98±0.25)mm;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3.25±0.39)mm和(3.75±0.41)mm;疗程结束后6个月时分别为(2.15±0.25)mm和(2.62±0.3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028、29.669和47.132,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胸腔积液完全吸收例数的比率在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65.79%(25/38)和42.11%(16/38);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为94.74%(36/38)和78.95%(3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290、4.146,P值分别为0.038、0.042)。观察组和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比较,治疗2个月时分别为(3.86±0.68)L和(3.51±0.61)L;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4.28±0.90)L和(3.74±0.84)L;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为(4.68±0.75)L和(3.98±0.7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78、4.894、35.307,P值分别为0.021、0.000、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1s用力呼气量(FEV1)比较,在治疗2个月时分别为(3.54±0.67)L和(3.38±0.69)L;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3.89±0.72)L和(3.38±0.69)L;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为(4.23±0.75)L和(3.54±0.71)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41、3.153、16.962,P值分别为0.036、0.000、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比较,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2.76±0.42)L和(2.30±0.38)L;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为(2.98±0.45)L和(2.49±0.43)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07、23.551,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 经胸壁超声导入异烟肼+利福平+尿激酶三联药品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减轻胸膜厚度,加快胸腔积液吸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改良单叠氮丙啶(propidium monoazide xx, PMAxx)-荧光定量PCR(qPCR)鉴定MTB活菌和热灭活菌的方法,并探讨PMAxx-qPCR进行抗结核药物体外活性检测的价值。方法 通过活菌和热灭活菌优化 PMAxx针对MTB菌株H37Rv的预处理条件,包括曝光时间、暗孵育时间、PMAxx浓度,以及靶标DNA片段长度等。通过绘制量效曲线和建立循环阈值(Cq)与菌负荷的标准曲线,应用PMAxx-qPCR法计算测定异烟肼(INH)、利福平(RFP)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价检测敏感度,并分别与微孔板Alamar Blue(MABA)法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进行比较,菌落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当细菌负荷设定为10 7CFU/ml时,在PMAxx浓度为10μmol/L、暗孵育10min后曝光15min可有效鉴别活菌、死菌(ΔCq死-活=6.772±0.453),且使用>200bp靶标片段可更有效地反映活菌、死菌的差异。PMAxx-qPCR方法在药物作用后3d可获得与MABA法一致性良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结果(INH:0.049~0.076μg/ml与0.032~0.064μg/ml,t=0.782,P=0.491;RFP:0.102~0.145μg/ml与0.051~0.079μg/ml,t=2.828,P=0.066)。定量标准曲线Cq与菌计数(lgCFU/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863),最低检测限为10 2CFU/ml,且PMAxx-qPCR方法和CFU计数方法测算16×MIC、8×MIC、4×MIC、2×MIC和1×MIC浓度的INH的抗菌计数分别为(4.376±0.344)和(4.325±0.318)、(4.232±0.106)和(3.936±0.194)、(4.122±0.277)和(3.874±0.105)、(3.950±0.113)和(3.675±0.250)、(3.770±0.228)和(3.618±0.257)CFU/ml,两种方法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65、1.894、1.186、1.419和0.626,P值分别为0.880、0.199、0.357、0.292和0.595),而16×MIC、8×MIC、4×MIC、2×MIC和1×MIC浓度的RFP的抗菌计数分别为(4.577±0.216)和(4.675±0.250)、(4.445±0.054)和(4.374±0.675)、(3.627±0.173)和(3.154±0.076)、(1.946±0.359)和(2.159±0.083)、(1.552±0.423)和(0.960±0.202)CFU/ml,两种方法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69、0.199、3.535、0.784、1.777,P值分别为0.671、0.855、 0.071、0.490、0.174)。结论 建立的PMAxx-qPCR方法稳定,可应用于一线抗结核药物INH和RFP的活性检测,敏感度高且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肺结核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前后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分为2组,分别为实施前组、实施后组,采用数字表法各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实施前组为传统模式:平行线式管理模式,医生下医嘱,护士被动执行,互不交叉。实施后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医生和护士在平等自主、互相尊重和信任且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开放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决策,分担责任,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VE1%)]、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术后7d肺功能检测:医护一体化实施前组FVE1、FVC、FVE1%分别为(1.79±0.30)L、 (2.49±0.55)L、(45.79±3.13)%;实施后组分别为(2.05±0.38)L、 (3.05±0.61)L、(49.05±5.38)%;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5.371、6.824、5.243,P值分别为0.016、0.010、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组平均住院日为(14.23±2.88)d,实施后组为(10.45±2.15)d;两组比较,t=-10.523,P=0.004。实施前组拔管时间为(4.08±1.85)d,实施后组为(2.54±0.97)d;两组比较,t=-7.371,P=0.008;实施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0%(19/100),实施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3/100);两组比较,χ 2=11.494,P=0.003。两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组“很满意”者为61例,实施后组为 82例(χ 2=3.891,P=0.048);实施前组“一般满意”者为27例,实施后组为12例(χ 2=7.172,P=0.007);实施前组“不满意”者12例,实施后组为6例(χ 2=1.532,P=0.220)。医护一体化实施后组较实施前组平均住院日、拔管时间、并发症均下降,同时患者满意度增加。 结论 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促进肺结核患者围术期肺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同时可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以服用利福平后2h和6h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C2h和C6h)作为最大血药峰浓度(Cmax)指导临床用药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活动性结核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48例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患者服用利福平1周后的C2h和C6h血药浓度水平资料,以国际通用利福平的血药Cmax(8~24μg/ml)为标准,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两个时间点血药浓度水平及吸收不良和吸收延迟情况,并初步分析低血药浓度组(未达标者)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性别、年龄、BMI、利福平使用量、并发糖尿病、并发乙型肝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中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3%(36/148)的患者利福平C2h血药浓度未达标,但其中有13例(36.1%,13/36)服药后C6h血药浓度达标,共计125例(84.5%,125/148)在服药后6h达标,利福平延迟吸收率为10.4%(13/125)。低血药浓度组与正常血药浓度组在男性[60.9%(14/23)和68.8%(86/125)]、年龄[(36.9±4.2)岁和(38.2±3.5)岁]、BMI[ (21.5±4.0)和(22.9±3.7)]、利福平450mg/d使用量[60.9%(14/23)和43.2%(54/125)]、并发糖尿病[8.7%(2/23)和22.4%(28/125)]、并发乙型肝炎[4.3%(1/23)和9.6%(12/125)]、血清白蛋白水平[(42.3±4.4)g/L和(40.9±3.2)g/L]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558,P=0.455; t=-1.585,P=0.115;t=-1.647,P=0.102;χ 2=2.442,P=0.118;χ 2=2.257,P=0.166;χ 2=0.669,P=0.694;t=1.457,P=0.157)。结论 服药后两个时间点监测利福平血药浓度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利福平在体内的吸收情况,但未发现相关影响因素,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的行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20例,分析其临床症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治疗转归、植骨融合的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WBC)、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中时间40~90min,平均(65.00±8.21)min;出血量200~400ml,平均(290.53±37.25)ml。在手术显露过程中出现腹膜损伤1例,术中给予修补;腰椎4~5手术导致交感神经链损伤1例,术后对侧神经根疼痛再手术1例,均治愈。末次随访VAS评分[(1.31±0.96)分]、WBC[(4.56±1.02)×10 9/L]、ESR[(25.53±3.56)mm/1h]、CRP[(13.61±7.65)mg/L]较术前[分别为(7.43±1.07)分,(9.65±2.38)×10 9/L,(81.22±12.27)mm/1h,(59.08±20.39)mg/L]明显改善(t=29.37,P=0.000;t=12.49,P=0.034;t=39.93,P=0.000;t=15.82,P=0.008)。术后随访6~18个月,无1例复发,20例植骨融合均满意。 结论 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理想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TB分泌蛋白抗原85B(Ag85B)-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融合蛋白在结核性胸膜炎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组)患者45例,非结核性胸膜炎(非结核组)患者26例,以及体检健康人群(健康组)25名。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前后结核组、非结核组外周血、胸腔积液及健康组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组织(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的胸膜组织)中CD4 +和CD8 +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前后,结核组外周血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42.63±10.51)pg/ml和(401.90±72.54)pg/ml;非结核组分别为(38.97±7.08)pg/ml和(40.04±6.80)pg/ml;健康组分别为(39.61±7.28)pg/ml和(39.86±6.97)pg/ml。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分别为(411.91±41.56)pg/ml和(1342.67±167.96)pg/ml;非结核组分别为(47.99±11.49)pg/ml和(48.76±11.25)pg/ml。刺激前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非结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94,P=0.000);刺激后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的IFN-γ含量相对于刺激前及刺激后的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79、33.211和33.204,P值均为0.000);刺激后结核组与刺激前及非结核组刺激前后胸腔积液中IFN-γ的含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085、51.478和51.499,P值均为0.0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患者胸膜组织中的CD4 +和CD8 +积累光密度值(结核组:16349.91±2376.36和10525.77±1164.86;非结核组:1853.64±670.40和1327.15±175.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1和19.127,P值均为0.000)。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后均明显提高结核特异性IFN-γ的含量,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