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评估福田区试点工作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2018年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福田区制定的政策制度、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结核病新诊断技术应用、结核病患者管理新模式等资料,与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前(2015—2016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015—2016年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093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772例;2017—2018年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319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690例。结果 2017年福田区制定了考核和经费分配方案,开始启用GeneXpert MTB/RIF快速检测技术,并推行互联网+DOT的远程视频督导和普通涂阳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措施;2018年参保人员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专科门诊治疗开始享受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待遇。2017—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比率为82.43%(962/1167),肺结核确诊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率为54.93%(379/690),肺结核患者痰培养率为94.49%(652/690),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查痰率为89.00%(2064/2319),辖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肺结核可疑者转诊到位率为58.19%(1893/3253);与2015—2016年[72.35%(772/1067)、44.69%(345/772)、53.89%(416/772)、86.67%(1814/2093)、52.17%(2199/4215)]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61、15.28、305.17、5.63、26.88,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20、0.000)。2017—2018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128/112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24%(480/504);2015—2016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078/107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45%(698/739),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540)。结论 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继续推广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陕西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及诊治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结核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全省10个地级市、108个县(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能力建设情况以2014年和2017年数据作对比,分别来源于《陕西省“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评估和2017年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联合大检查。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指标来源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以实施前3年(2012—2014年)与实施后3年(2015—2017年)的数据作对比。运用SPSS 19.0处理数据,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4年和2017年全省设有结核病定点医院的数量分别为20家和107家,2017年较2014年增加了87家。2014年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923名,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656名,定点医院267名。2017年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1200名,其中CDC 403名,定点医院797名;与2014年相比,CDC人员减少了38.57%,定点医院人员增加了198.50%。2014年全省有3个地级市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5.56%(6/108)的县(区)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12.04%(13/108)的县(区)开展了痰培养。2017年全省有8个地级市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49.07%(53/108)的县(区)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55.56%(60/108)的县(区)开展了痰培养。新型防治模式实施前3年全省初诊查痰率为98.50%(329981/335014),发现肺结核患者63892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89例),发现病原学阳性患者14087例,病原学阳性率为23.56%(14087/59803)。实施后3年全省初诊查痰率为95.00%(312503/328948),发现肺结核患者61583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295例),病原学阳性患者10588例,病原学阳性率为18.81%(10588/56288)。新型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初诊查痰率降低(χ 2=6484.178,P=0.000),病原学阳性率降低(χ 2=390.104,P=0.000)。实施前3年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患者占29.43%(18805/63892),转诊发现患者占43.90%(28047/63892)。实施后3年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患者占25.38%(15628/61583),转诊发现患者占57.79%(35586/61583)。转型后因症就诊发现患者的构成比下降(χ 2=259.002,P=0.000),转诊发现患者的构成比上升(χ 2=2419.762,P=0.000)。新模式实施前后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患者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3.18%(62177/66726)和89.96%(61323/68169),实施后总体到位率下降(χ 2=453.550,P=0.000)。新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04%(60464/63619)和94.97%(57872/6093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56,P=0.551)。 结论 我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推进顺利,防治能力加强,但部分患者诊治及管理指标有所下滑,实施质量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有关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收集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的《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及考核方案(2017版)》、《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及考核方案(2018版)》等文件,提炼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经费预算及绩效考核等五部分内容。结合专项督导调研,以及收集2018年《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季报表》、《全国结核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评价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具体做法、组织实施情况及效果。2018年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定点医院共推介到位43816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其中确诊418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落实管理普通肺结核患者21401例,管理利福平耐药患者318例。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推介初诊患者数占全省定点医院2018年登记初诊者数的37.05%(43816/118266),各季度[分别为22.08%(6565/29729)、36.13%(10892/30150)、39.81%(11028/27702)、49.96%(15331/30685)]呈上升趋势( χ 趋势 2 =4921.82,P=0.000);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推介到位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中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占全省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18.00%(4183/23237),低于其他来源(包括转诊、追踪、主动就诊等)确诊患者的比率(25.59%,19054/74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98.52,P=0.000)。2018年通知基层管理的普通肺结核患者通知率为93.81%(21798/23237),管理率为98.18%(21401/21798),签约率为92.49%(20161/21798),管理率和签约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90%的目标;利福平耐药患者通知率仅为60.98%(325/533),管理率为97.85%(318/325),签约率为88.62%(288/325),管理率达到国家要求的90%的目标,签约率略低于国家要求的90%的目标。结论 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可疑肺结核患者推介工作,促进了肺结核患者管理率、签约率目标的实现,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但可疑肺结核患者推介质量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签约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四川省9个县(区)主动筛查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2012—2016年四川省9个县(区)的抽样乡镇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收集主动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下称“主动发现”)及2012—2016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上述9个县(区)的抽样乡镇常规被动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和追踪),分析两者在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年来主动发现方式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72例,检出率为498.87/10万(272/54523),其中71例无症状者(26.10%,71/272);被动发现方式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8例,2014—2016年的登记率为67.04/10万(347/517584)、78.36/10万(374/472596)、63.76/10万(300/470504),各年度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总体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2_{趋势}$=0.288,P=0.591)。主动发现患者平均年龄[(56.76±16.64)岁]高于被动发现的1868例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44.70±18.38)岁](U=158318.500,P=0.000)。主动发现患者中年龄分布≥60岁者(52.57%,143/272)和所在地为农村的患者(80.51%,219/272)明显高于被动发现中≥60岁(25.37%,474/1868)和农村患者(45.88%,857/18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31、113.941,P值均为0.000)。主动发现患者中涂阳患者(19.12%,52/272)、空洞患者(11.03%,30/272)明显低于被动发现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31.16%,582/1868;24.68%,461/18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311、25.020,P值均为0.000)。5年间9个县(区)主、被动发现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0,P=0.000),农村调查点的被动发现患者构成比(79.65%,857/1076)明显低于城镇调查点(95.02%,1011/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1,P=0.000)。结论 主动发现策略可作为被动发现策略的有益补充,对于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特别对农村地区和≥60岁老年人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02—2006年)中期执行的效果。方法 对2002—2004年项目执行情况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全市加强了结核病综合防治措施,传染源发现和治疗效果逐年提高,3年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11330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909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由21.39/10万上升到29.25/10万,新发涂阳治愈率达到90.9%。结论 宁波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满意效果,但各县(市、区)控制水平发展不平衡,应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加大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面,提高宁波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宁  马云  王容  崔倍  刘莉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1):1197-1202
目的 分析闭环管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治疗的30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对照组),调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种错误服药情况。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295例(观察组)。根据对照组错误服药情况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闭环管理,包括建立老年肺结核患者安全服药管理要求并实施管理,评价安全服药管理实施的效果,分析安全服药管理存在问题,并进行问题的整改和跟踪。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正确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正确率为 95.60%(282/295),高于对照组的74.83%(22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694,P=0.000);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64%(114/295),对照组为42.72%(129/3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025,P=0.31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检出率为92.11%(105/114),高于对照组的76.74%(9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599,P=0.001)。 结论 闭环管理能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正确服药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影响,但能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检出率,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现状与可持续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陕西省结核病防治状况,制定结核病可持续控制与发展策略。方法 现场调研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拟订和实施结核病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政府干预、引进项目、加强管理、实施规划等4年实践,全省以县、区、乡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达到100%;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1 122例,其中痰结核菌阳性病人37 475例(其中新涂阳病人25 134例),病人发现率超过70%的目标;免费治疗痰检结核菌阳性肺结核病人37 475例,治疗满2个月痰菌阴转率87.8%,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20 140例被治愈,治愈率85.0%。结论 推行行政保证、强化技术管理、引进项目支撑、落实经费保障,是实施结核病控制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2005年全国结核病病人发现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资料对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471732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率为36.06/10万,发现率为78.67%。男性登记数和登记率均高于女性,登记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率波动在4.22/10万~72.43/10万之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与初诊病人占全人口比例成正相关(r=0.705)。结论 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了既定目标,但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复治肺结核既往史信息,为国家制定和调整复治肺结核患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2010年9月11-21日期间在北京某两家结核病专科医院经所有住院的134例复治肺结核病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首次求医行为、首次诊断和治疗等内容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核病专科医院等其他机构相比,首次就诊、确诊机构及治疗都是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比例最高分别为55.22%(74/134)、61.19%(82/134)及53.73%(72/134),首次检查痰涂片检出率为63.43%(85/134);首次治疗个体化方案和标准化方案分别为92.53%(124/134)及7.47%(10/134);有28.36%(38/134)的患者在治疗期间中断治疗,55.26%(21/38)的患者治疗中断原因是自认为治愈而中断治疗;35.82%(48/134)的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患者为26.32%(10/38)。结论复治肺结核患者首次就诊转诊不到位,诊疗不规范,应加强多部分合作对转诊工作进行监督,规范诊疗,加强服药监督,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中断,从而减少耐药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青岛市结核病疫情及各市区防治现状 ,为改进防治措施 ,制定防治规划 ,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 ,全市调查 9个点 ,按照“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手册”要求进行。结果 实检人口 14355人 ,占应检人口的 97.2%;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 202.02/10万 ,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 27.86/10万 ,较 199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 242.03/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 30.02/10万年递减率分别为 1.8%、0.8%。结论 青岛市结核病疫情仍较严重。防痨科普知识宣传、DOTS策略、重点人群普查、经费投入、卡介苗接种质量等防治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比较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2年(2015、2016年)和后2年(2017、2018年)佛山市5个县区转诊追踪、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情况并进行数据对比。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后2年,佛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实际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16914例和15124例,转诊患者例数分别为16588例和15121例,转诊率由应用前2年的98.07%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6,P<0.001);结防机构追踪率由应用前2年的99.11%(7421/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63%(7459/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追踪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83.87%(6280/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86.82%(6500/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01);总体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91.02%(15395/1691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3.98%(14214/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P<0.001);患者丢失率由应用前2年的3.92%(300/7654)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210/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07);规则服药率由应用前2年的93.01%(7119/765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4.22%(6393/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0, P=0.003);总体漏服率从应用前2年的4.08%(56210/1377720)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37860/1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19,P<0.001)。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佛山市结核病患者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多学科协助团队(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2018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所有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200例,将2017年96例患者中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窒息风险评估+传统救治模式(止血、开放气道、生命体征监护、气管插管、支气管动脉介入手术等);将2018年104例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窒息风险评估+MDT救治模式(组建MTD团队,制定日常及紧急情况会诊、急救流程)。采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的时间、咯血再发生率、咯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性,采用χ 2检验或t检验、U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施MDT救治后,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的时间[100.0(88.5,119.2)h]、咯血再发生率[2.1%(2/97)]、并发症发生率[3.1%(3/97)]、住院时间[(8.8±2.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8.0(229.3,300.0)h、14.6%(12/82)、13.4%(11/82)、(15.4±4.3)d](U=131.000,P=0.000;χ 2=8.276,P=0.004;χ 2=5.582,P=0.018;t=31.067,P=0.000)。结论 在确保紧急救治的基础上对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实施 MDT救治,能明显缩短救治成功的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咯血再发生率,减少咯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山西省临汾市2019—2020年“探索提高贫困地区肺结核发现”项目实施期间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核酸检测技术应用情况,为优化临汾市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其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探索提高贫困地区肺结核发现”项目月报表相关数据,以2018年数据为基线,对2019—2020年临汾市及所属项目县(大宁县及永和县)肺结核患者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发现、药物敏感性筛查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临汾市2018—2020年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29.6%(442/1495)、36.4%(476/1307)和50.5%(652/1292),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152.410,P=0.000)。到2020年,17个县区中,除大宁县及永和县外[69.4%(25/36)、81.8%(18/22)和59.3%(16/27)、66.7%(8/12)],浮山、洪洞、安泽、翼城县的肺结核患者[分别为76.2%(32/42)、64.7%(174/269)、60.0%(9/15)、55.9%(38/68)]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76.5%(13/17)、70.4%(81/115)、7/7、66.7%(24/36)]超过50%为市级(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2018—2020年临汾市药物敏感性筛查率分别为75.1%[229/(442-137)]、88.5%[339/(476-93)]和90.7%[489/(652-113)],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25.505,P=0.000)。2018—2020年大宁县及永和县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31.2%(15/48)、25.0%(14/56)和54.0%(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07,P=0.000)。2018—2020年,大宁县及永和县初诊患者在市级诊断的比例分别为38.4%(106/276)、43.4%(75/173)和56.3%(98/174),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36.564,P=0.000)。结论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临汾市提供了全方位的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服务。应继续优化或完善诊疗流程,达到普通肺结核患者诊疗不出县的分级诊疗要求,同时发挥市级诊断作为区域性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宁柱  杨林  史文佩  谢艳  曹洪  张正东  胡屹  徐飚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2):1346-1349
目的 初步评价2015—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耐多药结核病(MDR-TB)分级诊疗的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富顺县、荣县、贡井区6个试点区县的结核病患者登记和疫情报告资料。医防联合体定点医疗机构(包括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共登记4418例结核病患者,各区县医院定点医疗机构(包括富顺县、荣县、贡井区)共登记4922例结核病患者。对MDR-TB患者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和经济负担进行分析。结果 医防联合体定点医疗机构模式和区县医院定点医疗机构模式下,结核病患者中MDR-TB的发现率分别为9.2%(54/587)和5.4%(37/684);培阳患者开展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比率分别为93.9%(460/490)和84.1%(402/478);MDR-TB患者的治疗覆盖率分别为13.0%(7/54)和59.5%(22/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83、23.72、21.86,P值均<0.05)。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7和77.3%(1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05)。MDR-TB患者承担的人均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28006.90±2.83)元和(26395.70±5.15)元,其中人均自付住院费用(住院费用可报销70%)分别占41.8%(11696.53/28006.90)和40.6%(10719.40/26395.70)。 结论 自贡市部分地区实施分级诊疗在MDR-TB诊治中的整体效果较好,建议重点加强转诊和追踪的管理,提高治疗覆盖率,强化医疗支付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湖南省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57例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同期本院收治的未感染HIV的结核病患者中抽取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社会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等指标,以及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25例,79.6%)、年龄在20~60岁[其中20~39岁55例(35.0%)、40~60岁79例(50.3%)]、已婚(102例,65.0%)、发热(70例,44.6%)、颈部肿块(31例,19.7%)、腹胀(9例,5.7%)、腹痛(10例,6.4%)、淋巴结结核(50例,31.8%)、并发梅毒感染(32例,23.0%)的结核病患者更易被检出HIV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55、21.31、15.06、49.98、15.70、4.85、5.95、22.39、25.05,P值分别为0.006、0.000、0.005、0.000、0.000、0.028、0.015、0.000、0.000);结核抗体、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16.8%(25/149)和61.7%(50/81)]均低于对照组[34.1%(60/176)和78.2%(8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2.52、6.45,P值分别为0.000、0.0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中20~39岁和40~60岁年龄组是影响结核病并发HIV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值)分别为12.54(1.53~102.89)、9.09(1.20~69.40)];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结核、并发梅毒感染在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中的比率更高[OR值(95%CI值)分别为6.51(2.35~18.01)、5.80(1.93~17.41)、15.06(2.71~83.84);结核病并发HIV感染患者并发支气管结核的比率更低[OR值(95%CI值)为0.03(0.00~0.31)]。 结论 20~60岁年龄段的结核病患者出现HIV感染的概率更大,结核病并发HIV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结核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有效开展耐药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从全国20家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纳入的293例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和患者临床报告情况;发出问卷293份,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为100.0%。其中223例(76.1%)被调查者自报了解结核病相关核心信息,对该群患者进一步进行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1% (223/293)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有23.9% (70/293)的患者尚不了解。了解者对11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0.1% (1720/2453)。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饮酒或偶尔饮酒(70.3%,1648/2343)、有结核病病史(72.8%,905/1243)、结核病治疗次数为1次及以上(72.6%,878/1210)、结核病病程1年及以上(72.6%,895/1232)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相对于经常饮酒(54.5%,60/110)、无结核病病史(66.4%,803/1210)、结核病治疗次数为0次(66.8%,830/1243)、结核病病程1年以下(66.6%,813/1221)的耐药结核病患者知晓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2.61、12.04、9.88、10.68,P值分别为0.002、<0.001、0.007、0.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饮酒的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是经常饮酒患者的1.97倍(95%CI:1.33~2.92,P=0.001),有结核病病史的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是无结核病病史患者的1.36倍(95%CI:1.14~1.61,P=0.001)。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较低,应针对经常饮酒、无结核病病史、无结核病治疗史、结核病病程1年以下等耐药结核病患者重点开展健康促进及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两县(丰县、沛县)和新疆乌鲁木齐市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治过程中是否完成全程痰涂片检查和治疗转归,分析人口学、社会学和疾病临床进展对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徐州市丰县、沛县和乌鲁木齐市2014—2016年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信息和治疗结局。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以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共有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46±20.8)岁,男性420例(73.2%),其中徐州市两县患者265例(46.2%),乌鲁木齐市患者309例(53.8%)。结果 57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8.2%(506/574),包括391例治愈和115例完成治疗。徐州市丰县、沛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乌鲁木齐市(徐州丰县、沛县:92.8%,246/265,乌鲁木齐:84.1%,260/309,χ 2=10.310,P=0.001)。治疗随访期间,有48例(8.4%,48/574)涂阳肺结核患者未完成全程痰涂片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χ 2=4.342,P=0.037)、外地户籍(χ 2=5.646,P=0.017)及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未阴转(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00)的涂阳患者中,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本地户籍及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未阴转(OR=6.892,95%CI=3.218~14.762,P=0.000)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不成功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OR=0.329,95%CI=0.121~0.898,P=0.030)和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患者。 结论 徐州市丰县、沛县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乌鲁木齐市;男性和治疗第2个月末痰涂片未阴转将增加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