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 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 在1057例患者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28例,阳性率12.1%;128例患者中耐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及链霉素最多,分别为22例、16例、27例,占17.2%,12.5%及21.1%;利福平、利福喷丁及链霉素的高浓度耐药情况严重,分别为16例、12例、25例,占耐该药菌株中的100.0%(16/16),75.0%(12/16),92.6%(25/27);其中耐多药结核(MDR-TB)21例,占阳性患者的16.4%(21/128),均为复治患者,培养阳性患者均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或个性化治疗,同时择期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 结论 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仍以常规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利福喷丁)为主,耐多药脊柱结核多为复治患者,即以获得性耐药为主。因此早期获得患者耐药及药敏,并给予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并结合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对防止耐多药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结核病患病率仅次于印度,约占全球结核病例的15%,并且耐多药患者居世界首位。近年随着疫情的蔓延与耐药菌株的增多,胸腰椎结核发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胸腰椎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肺外结核,常累及脊椎,导致椎体破坏,造成畸形、瘫痪,致残率极高。作为主要的脊柱结核,其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为病灶清除植骨联合内固定术。为提高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脊柱结核内固定术患者的发病及治疗经过以及复发后的表现和再治疗经过。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并且用药时间为18~30个月;19例行手术病灶清除术及重新植骨,其中2例内固定物取出1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4例单纯行瘘管清创换药。结果 23例患者19例治愈,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天;2例耐药术后又瘘管形成,经局部换药及调整结核药物治疗,2年后痊愈,平均用药时间增加6~12个月;2例内固定取出后绝对卧床6~8个月。结论 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后复发是严重的并发症,它影响结核的治疗和预后以及结核的播散问题;规范抗结核治疗和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及瘘管换药和局部结核病灶的进一步清除是治愈结核复发的关键;内固定物取出不是治愈结核的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4.
髂骨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结核的治疗过程中脊柱不稳是临床骨科医生最关心的,也是最不好解决的一大重要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内固定器械和临床的大胆应用,脊柱结核术后不稳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腰骶椎结核手术又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最难的部位之一,另外重建局部脊柱稳定性也是最不理想的。近2年来我们借助ISOLA髂骨钉通过同腰椎椎弓根钉连接对6例腰骶椎结核合并脊柱不稳的患者给予结核病清植骨同时给予髂骨钉内固定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骨关节结核是一种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北京胸科医院统计:骨与关节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1%~3%,好发部位是脊柱,占骨与关节结核的70%.尤其是难治、复发复治、耐药性骨关节结核患者近年来的增加,使骨关节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加大;对耐药肺结核的防治不当将导致骨关节结核的原发耐药,是骨关节结核复治、复发的主要原因[1-3].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是人类致死的主要感染性疾病之一,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每年有900万的新发病例,且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结核和严重广泛耐药结核不断出现导致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效,而令人担忧的是新的结核病人在不断增加。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近20年因艾滋病的蔓延和耐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七升,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特别是在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50%以上是脊柱结核,早期症状不典型,有较高的致残率,对于早中期临床症状不严重、病灶破坏轻、不伴脊柱畸形及不稳或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手术,但对于抗结核疗效欠佳甚至病情进展的患者来说,手术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514例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资料,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的脓液、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并以无淀粉改良罗氏培养和浓度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表型药敏试验,同时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514例患者中,男260例(50. 6%),女254例(49. 4%);年龄1~86岁,平均(46. 2±18. 7)岁;腰椎结核200例(38. 9%),胸椎结核186例(36.2%),腰骶椎结核60例(11. 7%),胸腰段结核46例(8.9%),颈椎结核14例(2. 7%),颈胸段结核8例(1.6%)。109例培养阳性并获得表型药敏试验结果 ,阳性率为21. 2%;检出耐药患者25例(4. 9%,25/514),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患者9例,占阳性患者的8. 3%。GeneXpert MTB/RIF阳性383例(74.5%),其中发现rpoB突变47例(9. 1%, 47/514),包括表型药敏试验检出的9例MDR-TB和XDR-TB患者。结论脊柱结核病灶中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表型药敏试验检出率偏低,不能及早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通过GeneXpert MTB/RIF方法可尽早发现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危及我国人们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根据 WHO 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严重的国家之一,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与控制耐药结核,是降低结核发病率的有效措施,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潜伏性结核感染及结核耐药问题,导致我国的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结核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 PPD,结核抗体,细菌学检测方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T 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病理学检测,气管镜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等,各种技术在诊疗过程中,各有优缺点,在诊疗过程中,我们能利用检查手段的每个特点进行有效的诊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尽早正确的治疗督导用药,使结核病的疫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活动性结核病人数的明显上升,脊柱结核发病人数亦明显上升。而作为脊柱结核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的手术治疗,进展却不能令人满意。由于我国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方面交流不够,学术思想不统一,因而对于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原则、方式方法、新技术的采用等,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不同观点和争议是好事。问题是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应该通过相互交流达到一致,提高我们脊柱结核手术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可导致骨质破坏、脊柱后凸畸形、脊髓神经受压损伤、甚至截瘫等。目前,微创手术作为针对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各种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内镜辅助下治疗、微创切口下治疗脊柱结核等一系列微创手术。作者就脊柱结核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经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经典病灶清除术治疗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用经典病灶清除手术,对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104例患者无死亡及心、肺、肝、肾等器官的严重并发症。104例患者中90例是第一次手术,术后切口1期愈合82例,1期愈合率91.1%(82/90),余8例经换药引流愈合,未在同一侧进行第二次手术。外院(指第三家医院)转来的14例患者中,分别在对侧行病灶清除,原刀口行窦道切除术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血红细胞沉降率均恢复正常,X线检查显示:椎体呈骨性融合者65例,纤维融合者39例。随访2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X线复查显示椎体均呈骨性融合,达到临床治愈。 结论 谨慎对待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复杂复合性脊柱结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分析脊柱结核并发艾滋病(AIDS)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骨结核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并发AIDS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38.0±14.0)岁。对16例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以及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以下简称“ASIA分级”)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261~340ml,平均(300.5±30.0)ml;手术时间154~176min,平均(162.5±7.4)min;引流管放置时间4.9~7.1d,平均(6.2±0.8)d。伤口Ⅰ期愈合14例,Ⅱ期愈合2例。5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脓肿置管引流术,4例患者选择单纯前路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术,2例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术+髂骨取骨植骨,5例患者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内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14例患者采用6H-R-Z-E-Lfx/12H-R-E方案治疗,直至疗程结束;2例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耐药,调整用药方案为6Z-E-Lfx-Am-Pto-Pa/12~18Z-E-Pto-Pa,至最终疗程结束。16例患者随访时间均超过36个月,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无并发症出现,10例患者植骨Ⅰ级融合,5例Ⅱ级融合,1例Ⅲ级融合。ASIA分级由C级改善至D级者4例,D级改善至E级者6例,B级改善至D级者2例。结论 对于脊柱结核并发AIDS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使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312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治疗未愈者24例,治愈者288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手术入路、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脊柱病变节段、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耐药情况、病灶清除情况、内固定稳定性、术前规范抗结核时间、全程随访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等信息,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结果 未愈组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者、脊柱病变>2个节段者、耐药结核病者、病灶清除不彻底者、全程未进行规律随访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者、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12个月者、行后路手术者分别占75.0%(18/24)、66.7%(16/24)、41.7%(10/24)、66.7%(16/24)、58.3%(14/24)、58.3%(14/24)、41.7%(10/24)、66.6%(16/24),均明显高于治愈组[分别占27.4%(79/288)、35.8%(103/288)、12.1%(35/288)、35.8%(103/288)、26.4%(76/288)、29.2%(84/288)、4.9%(14/288)、17.7%(51/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0.11、7.19、15.64、8.97、11.01、8.75、12.14、12.2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OR(95%CI)=3.15(1.03~9.64)]、脊柱病变>2个节段[OR(95%CI)=2.52(1.29~4.94)]、耐药结核病[OR(95%CI)=4.31(1.25~14.88)]、病灶清除不彻底[OR(95%CI)=4.90(1.39~17.27)]、全程未规律随访[OR(95%CI)=3.99(1.39~17.27)]、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OR(95%CI)=4.46(1.34~11.84)]、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12个月[OR(95%CI)=12.30(2.20~68.80)]及行后路手术方式[OR(95%CI)=6.51(1.77~23.91)]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不愈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脊柱结核诊治过程中要早期就诊,采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避免适应性耐药,手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方式,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注重全程随访,及时调整不合理抗结核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15.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随着现代影像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结核的确诊率逐年增高。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以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为根本,营养支持、手术治疗为辅助。作者就脊柱结核化学治疗的特点、时机、方案制定、药物选择、疗程、局部化学治疗、停药指征等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一年来,国内外在结核病临床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许多新药物、新方案、新疗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与验证。2012年,抗结核新药研究最令人鼓舞的事件是贝达喹啉(bedaquiline,TMC207)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并可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免疫治疗及治疗性疫苗在临床结核病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项采用经过热处理灭活的Mycobacterium indicus pranii(MIP)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化疗治疗结核渗出性心包炎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值得关注。本报告介绍了肝炎治疗性疫苗V5用于治疗结核病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b期临床研究结果。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方面主要集中在评估各种方法在结核病中的治疗价值;同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中介入治疗方面的内容。在结核病外科治疗方面补充了骨结核外科治疗进展,尤其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新方式及其应用。抗结核治疗新方案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核病合并HIV感染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包括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治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抗结核药物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以及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等7个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蔡则成  马赫  戈朝晖 《中国防痨杂志》2018,40(10):1134-1137
骨与关节结核是较为多见的肺外结核。在骨与关节结核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发病部位位于脊柱。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于脊柱结核的药物缓释、手术方式、内置物等治疗的研究内容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主要是建立类似于人体脊柱结核病变的动物模型。作者对于近年来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建立的重要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使相关研究者了解脊柱结核动物模型建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性抗原特异性γ一干扰素水平在颈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9例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A组)采用内科治疗(化疗l~1.5年),28例(B组)行肿块全部切除加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C组)行淋巴结结核病灶切除术,15例(D组)行病灶切开刮除、开放引流术,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化疗1年.用Elispot技术对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结核菌抗原特异性γ一干扰素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结核抗体.结果 A组中22例肿块继续增大并增多(73.3%),其中9例形成脓肿破溃;B组无一例复发;C组5例复发(31.3%);D组3例形成结核性窦道,4例再发淋巴结肿块(46.7%);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复发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9.69,P<0.01),保守治疗复发率明显升高;三种手术方式复发率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47,P<0.01),此4组患者手术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104.44,P<0.01),B组患者手术愈合时间最短.复发率最低;Elispot、结核抗体检测患者的阳性率分别是87.6%、62.9%(χ2=14.61,P<0.01).结论 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手术治疗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而手术方式首选肿块伞部切除加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Elispot技术优于结核抗体,可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分析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于手术联合置管冲洗引流病灶治疗脊柱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与回顾性研究。语种限中、英文。两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