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过程中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冲洗溶液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15颗,牙冠完整无龋坏,未经牙体或牙髓治疗,去除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600目砂纸打磨牙本质表面1 min,去离子水冲洗1 min,制备牙本质平面试件。试件随机分为3组,采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后制作粘接试件:A组(阴性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B组(2.50% NaOCl实验组),2.50% 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每5分钟更换1次新鲜溶液;C组(5.25% NaOCl实验组), 5.25% NaOCl溶液处理牙本质平面试件20 min,每5分钟更换1次新鲜溶液。处理后所有试件表面均使用自酸蚀粘接剂SE bond进行粘接处理,上方堆塑5 mm高的AP-X复合树脂,分层固化后,粘接试件置于37 ℃去离子水中储存24 h后,使用金刚石切割机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制作1.0 mm×1.0 mm条状试样(n=45)。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条状试样微拉伸粘接强度(MPa),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试样断裂类型(界面破坏、内聚破坏及混合破坏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并用Post-hoc test(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2.50%NaOCl实验组[(26.04±5.74 )MPa]和5.25%NaOCl实验组[(24.46±3.77) MPa]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未经NaOCl溶液处理的阴性对照组[(48.71±7.77 )MPa],P=0.0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0%和5.25%NaOCl实验组粘接强度分别下降了46.5%和50.2%,2.50%和5.25%NaOCl实验组间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不同实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24,P=0.000), 阴性对照组试样断裂类型以混合破坏类型(68.9%)为主,界面破坏类型(24.4%)次之,内聚破坏类型(6.7%)最少,2.50%NaOCl实验组与5.25%NaOCl实验组发生界面破坏类型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0),2.50%NaOCl实验组和5.25%NaOCl实验组间的断裂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且均未发现内聚破坏。结论: NaOCl处理过的牙本质与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新型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方法: (1)收集2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第三磨牙,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面的中层牙本质片,厚度为(1.5±0.1) mm,浸泡于10%(质量分数)H3PO4溶液中16 h获得全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将20个牙本质胶原纤维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4个实验组采用气体温度为4 ℃的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 s、30 s、40 s、50 s)。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牙本质胶原纤维结构及交联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微观结构。(2)收集完整第三磨牙40颗,制备精细牙本质粉5 g,10%H3PO4溶液中完全脱矿,将牙本质胶原纤维粉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各组交联度。(3)收集4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中层牙本质条。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各个轴面20 s、30 s、40 s、50 s,采用万能力学机测定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 (1)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 30 s及4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等离子体处理50 s会出现部分微结构的破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后,纤维结构蓬松,可见天然Ⅰ型胶原纤维典型的周期性横纹;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胶原纤维的二级构象与对照组一致,且处理30 s及40 s后酰胺带强度明显增加。(2)茚三酮交联度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30 s组及40 s组交联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67±0.24) MPa,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组分别为(4.21±0.15) MPa、(7.06±0.30) MPa、(7.32±0.27) MPa、(6.87±0.17) MP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同时明显增强了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种通用型粘接剂和1种第7代粘接剂粘接牙本质在酸蚀?冲洗和自酸蚀处理模式下即刻和老化后微拉伸强度的差别。方法:128颗无龋第三磨牙根据不同粘接剂[Optibond Versa(OV),All?bond Universal(AU),Single Bond Universal(SU),Adper Easy One(AEO)]随机分为4组。每种粘接剂组各半分别使用酸蚀?冲洗和自酸蚀的模式。牙齿与复合树脂粘接后一半样本储存于37 ℃纯水中24 h,另一半经5 000次冷热循环老化实验。沿长轴将牙齿切割成约0.9 mm×0.9 mm柱状试件,测试其微拉伸强度,使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结果。未经冷热循环各组取切片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结果:冷热循环、酸蚀模式分别与粘接剂种类因素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经过冷热循环后和使用自酸蚀处理时3种通用型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均优于AEO(P < 0.001)。未经冷热循环时,OV、AU的微拉伸强度均>AEO;OV的微拉伸强度>SU。采用酸蚀?冲洗模式处理时,AU的微拉伸强度>AEO,AU的微拉伸强度>SU。结论:通用型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整体要优于第7代粘接剂,尤其是经过冷热循环后和自酸蚀处理时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 PAA)-BG组(S-P-BG组)。各组均使用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牙本质样本,BG组再使用0.5 g/L BG涂擦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S-P-BG组先使用5%(质量分数)STMP、5%(质量分数)PAA浸泡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1 min,再使用0.5 g/L BG涂擦牙本质样本。各组样本使用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及3M Z350XT复合树脂粘接,并制备微拉伸柱状样本,每颗牙的柱状样本按时间随机分为24 h、1个月、3个月组。各组样本保存在37 ℃人工唾液(artificial saliva, AS)中相应时间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形貌。另选取27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对照组、BG组、S-P-BG组,并按上述分组处理牙本质样本,再使用含0.1%(质量分数)罗丹明B的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完成粘接。去除样本牙根暴露髓腔,并保存在 37 ℃ AS中24 h、1个月、3个月后,髓腔内放置0.1(质量分数)荧光素钠溶液染色1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及混合层微渗漏。结果:AS中浸泡24 h、1个月后,3组微拉伸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个月后,S-P-BG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36.91±7.07) MPa,高于对照组粘接强度(32.73±8.06)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BG组3个月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7,BG组P=0.01);S-P-BG组3个月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粘接强度[(37.99±7.98) MP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24 h粘接断裂面,3组均未见明显矿化;1个月、3个月后,BG组、S-P-BG组的粘接界面可见矿物质形成,S-P-BG组无明显胶原暴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BG组与S-P-BG组树脂突形成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3组样本粘接24 h后粘接界面混合层均有渗漏,3个月后对照组微渗漏增加,BG组和S-P-BG组混合层微渗漏减少。结论:BG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能够在粘接界面形成矿物质,减少粘接混合层微渗漏;STMP、PAA 与BG共同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牙本质粘接修复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BG)预处理对维持牙本质粘接界面耐久性的作用。方法:选取30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去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均分对照组、BG组、三偏磷酸钠(sodium trimetaphosphate, STMP)-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 PAA)-BG组(S-P-BG组)。各组均使用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牙本质样本,BG组再使用0.5 g/L BG涂擦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S-P-BG组先使用5%(质量分数)STMP、5%(质量分数)PAA浸泡酸蚀后的牙本质样本1 min,再使用0.5 g/L BG涂擦牙本质样本。各组样本使用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及3M Z350XT复合树脂粘接,并制备微拉伸柱状样本,每颗牙的柱状样本按时间随机分为24 h、1个月、3个月组。各组样本保存在37 ℃人工唾液(artificial saliva, AS)中相应时间后,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断裂界面形貌。另选取27颗无龋坏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平面,随机分为对照组、BG组、S-P-BG组,并按上述分组处理牙本质样本,再使用含0.1%(质量分数)罗丹明B的3M Single Bond 2粘接剂完成粘接。去除样本牙根暴露髓腔,并保存在 37 ℃ AS中24 h、1个月、3个月后,髓腔内放置0.1(质量分数)荧光素钠溶液染色1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形态及混合层微渗漏。结果:AS中浸泡24 h、1个月后,3组微拉伸粘接强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泡3个月后,S-P-BG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36.91±7.07) MPa,高于对照组粘接强度(32.73±8.06)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照组、BG组3个月的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呈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17,BG组P=0.01);S-P-BG组3个月微拉伸粘接强度较24 h粘接强度[(37.99±7.98) MPa]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24 h粘接断裂面,3组均未见明显矿化;1个月、3个月后,BG组、S-P-BG组的粘接界面可见矿物质形成,S-P-BG组无明显胶原暴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BG组与S-P-BG组树脂突形成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3组样本粘接24 h后粘接界面混合层均有渗漏,3个月后对照组微渗漏增加,BG组和S-P-BG组混合层微渗漏减少。结论:BG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能够在粘接界面形成矿物质,减少粘接混合层微渗漏;STMP、PAA 与BG共同预处理牙本质粘接界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牙本质粘接修复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对牙科氧化锆陶瓷表面短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陶瓷试件,喷砂后随机分为5组,进行不同表面处理。A组:喷砂组;B组:喷砂+氧气(oxygen,O2)等离子体组;C组:喷砂+氩气(argon,Ar)等离子体组;D组:喷砂+氮气(nitrogen,N2)等离子体组;E组:喷砂+底涂剂Z?Prime Plus组。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量色散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和水接触角测试仪表征各处理组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形貌、碳氧元素含量、粗糙度和表面亲水性。制备复合树脂柱,以树脂水门汀将其粘固于处理后的氧化锆陶瓷表面,将粘接试件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并分析破坏模式。结果:SEM显示不同等离子体处理陶瓷后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EDS显示碳元素减少,氧元素增加,碳/氧比值减小。水接触角测试表明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亲水性相比于A组明显增加。SBS结果表明,与A、B、D组相比,C组陶瓷短期SBS明显提高(P < 0.05),与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牙科氧化锆陶瓷?树脂的短期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ur test conditions on tensile bond strength to dentin, which included: (1) the area of tooth bonded, (2) tensile speed, (3) the fresh degree of tooth, (4) the times of tooth used. For GP dentin bonding ag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1.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ect of the bonded area on the bond strength. Both occlusal face and buccal face could be adopted. 2. There was no evident effect of the tensile speed on the bond strength. Any tensile speed could be chosen within some extent. 3. The bond strength greatly depended on the fresh degree of tooth. The longer the period of tooth stored after extraction was, the lower the bond strength was. Tooth used should be within 1 month after extraction. 4. There was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nd strength and the times of tooth used. The more the tooth was repeatedly used, the lower the bond strength was. Tooth might only be used once.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炎症最有效且常见的方法,在根管预备的过程中,化学冲洗起到关键作用。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OCl)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根管冲洗液,然而它可能会在发挥杀菌、溶解功能的同时,影响根管治疗后牙本质与修复材料间的粘接强度,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为保证良好的根管治疗效果,探究NaOCl对牙本质与修复材料间粘接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浓度的NaOCl处理对复合树脂与牙本质间粘接的影响,以及异抗坏血酸钠(sodium erythorbate,ERY)的作用,为根管治疗后牙本质的粘接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18~33岁青年的第三磨牙70颗,在水冷却下用慢速锯切割获得牙本质试件。实验分为10组,每组14个牙本质试件。其中5组分别为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DW)组、0.5%NaOCl组、1%NaOCl组、2.5%NaOCl组和5.25%NaOCl组,分别用对应液体浸泡20 min,每5 min更换1次液体;剩余5组按照上述相同方法处理后,用DW冲洗1 min,10%ERY溶液浸泡5 min。每组从14个... 相似文献
10.
作者考察了四种测试条件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包括牙的新鲜程度、牙的重复使用次数、粘接部位以及拉伸负载速度。采用GP牙本质粘接材料,结果表明:粘接部位和拉伸负载速度与粘接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牙的新鲜程度和重复使用次数与粘接强度有很大关系。牙拔出后贮存过久、使用次数越多,粘接强度超低,作粘接试件的牙的贮存期不应超过1月,且牙只能使用一次。 相似文献
11.
热循环对二种粘接剂的树脂-牙本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在离体条件下热循环对树脂-牙本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人无龋磨牙,在低速锯下去除冠部牙釉质,暴露出牙本质,用300目、600目的碳化硅砂纸依次抛光处理后,按热循环处理方法随机分成3组,各组内用全酸蚀粘接剂系统中的Single Bond和自酸蚀粘接剂系统中的Adper Prompt分别粘接处理10颗牙。第1组(n=20),无热循环处理,试件在37℃的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取出进行剪切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测试;第2组(n=20),试件热循环处理500次;第3组(n=20),试件热循环处理1 000次。后两组的温度均设定为5℃~55℃,闭模时间为30 s,传递时间20 s。热循环机处理后的试件在37℃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取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3组均在Instron1121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加载的速度为1 mm·min-1。剪切强度测试结束后,每组选取Single Bond和Adper Prompt试件的断裂面各1例,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热循环0、500及1 000次后的剪切强度(MPa)依次为(Single Bond)18.12±3.36、17.62±3.61及16.93±2.66;(Adper Prompt)13.22±2.76、12.93±2.93及11.17±2.63。不同的热循环处理组间的剪切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中Single Bond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Adper Prompt(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Single Bond试件断裂面内的树脂突多于Adper Prompt。结论:短期内,热循环对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剪切强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所选用的全酸蚀粘接剂系统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自酸蚀粘接剂系统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固宁脱敏剂对不同粘接剂与牙本质间粘接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离体前磨牙72颗,分为极固宁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3种不同的粘接剂(Super—Bond C&B、玻璃离子CX、磷酸锌ZPC)粘接试件到牙本质表面,进行粘接剪切强度测试。结果极固宁的应用降低Super-Bond C&B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力,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玻璃离子CX、磷酸锌ZPC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力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极固宁会造成临床常用的复合树脂粘结系统剪切强度的下降,但对玻璃离子和磷酸锌两种粘结剂的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髓腔内压条件对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拔除的人无龋第三磨牙30颗分成2组,去除咬合面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选取剩余牙本质厚度为0.5~2.5 mm的牙本质试样,在有染料的髓腔内压条件下,观察牙本质表面与牙面处理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固化后表面在即刻、5 min、30 min、2 h的染料渗透情况。保持最小剩余牙本质厚度为(1.0±0.1) mm,分别在有或无髓腔内压条件(15或0 cmH2O,1 cmH2O=0.098 kPa)下维持30 min,使用SBU并光照固化,然后使用模具在牙本质表面堆塑RelyX Ultimate(RLX)树脂水门汀(直径10 mm,高4 mm),制备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粘接试样。试样在37 ℃蒸馏水中储存24 h后,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形成横截面积为0.9 mm×0.9 mm条状试样,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计算其粘接强度(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用扫描电镜观察统计试样断裂类型(Fisher精确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粘接界面做切片,厚度0.8 mm,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形貌。结果: 在髓腔内压条件下,随时间延长,粘接表面染料渗出增加。有髓腔内压时和无髓腔内压时RLX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26.26±9.78) MPa和(28.70±9.09) MP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样断裂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都以混合断裂为主。两组试样粘接界面可见4~8 μm指状树脂突,分布及长短较均匀,形貌无明显差异。结论: SBU预处理牙本质后,髓腔内压不影响树脂水门汀RLX的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正畸秞质粘接剂在干性(无唾液污染)和湿性(有唾液污染)两种不同粘接条件下的抗剪切强度以及托槽去除后牙面粘接剂的残留指数,寻求一种具有最佳临床效果的秞质粘接剂。[方法]收集60颗新鲜人类前磨牙随机分为6组,分别采用京津秞质粘接剂,单组份化学固化粘接剂以及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在干性和湿性(放置于37℃、人工唾液环境)两种条件下粘接正畸托槽,24 h后检测3种材料的抗剪切强度,统计牙面上粘接材料的残留指数。[结果]在干性条件下三种材料的抗剪切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湿性条件下,前两种材料的抗剪切强度明显下降,与干性条件下三组差异 有显著性意义。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的抗剪切强度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干性条件下三组差异无显 著性意义。通过牙面残留指数统计发现,前两种粘接剂 在干性条件下,粘接剂的断裂部位多发生在粘接剂-托槽之间;在湿性条件下多发生在牙秞质及 粘接剂之间,而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在干湿性条件下多发 生在粘接剂之间。[结论]树脂改良型玻璃离子在干性和湿性条件下粘接托槽产生的抗剪切强度能够满足正畸临床的粘接强度需要,避免了去除托槽时对牙釉质产生的撕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正畸粘接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牙釉质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与树脂的即刻粘接强度及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方法:选取牛切牙,沿唇舌向纵剖为两半,制备釉质粘接样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样本n=20),(1)1组:酸蚀+树脂粘接(对照组);(2)2组:诊室外漂白+即刻酸蚀+树脂粘接;(3)3组:等离子体处理5 min+即刻酸蚀+树脂粘接;(4)4组:等离子体处理5 min+树脂粘接,粘接样本均使用single bond 2粘接系统及Filtek Z250树脂。万能试验机测试剪切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及酸蚀后釉质表面的超微形态,以及断裂界面,SPSS17.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剪切强度测试显示:4组(8.60 MPa)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7.89 MPa)高于4组,但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1组(34.82 MPa)和3组(34.69 M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5 min后,釉质表面呈现轻微熔融状较规则的外观形态,但不如酸蚀处理后的釉质表面的蚀刻形态明显。1组和3组粘接后断裂界面相似,均为混合断裂。结论:与常规诊室漂白相比,应用等离子体处理釉质表面后即刻进行酸蚀与树脂粘接,粘接强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0个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对照组,无处理;喷砂组,用Al2O3 颗粒对氧化锆试件表面均匀喷砂;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组,将氧化锆试件置于紫外线消毒箱中的紫外灯下方10 mm处照射48 h;低温等离子处理组,将氧化锆试件置于舱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内处理30 s。分组处理后观察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测量表面接触角及剪切粘接强度。结果:UV照射及低温等离子处理组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无明显改变,喷砂组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明显改变。喷砂组、UV照射组和等离子处理组氧化锆试件表面接触角分别为48.8°±2.6°、27.1°±3.6°和32.0°±3.3°,较对照组接触角(64.1°±2.0°)明显减小。喷砂处理组氧化锆试件剪切粘接强度(14.82±2.01) MPa大于对照组(9.41±1.07)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V处理组氧化锆试件剪切粘接强度(10.02±0.64) MPa大于对照组(9.41±1.07) MP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处理后其剪切粘接强度(18.34±3.05) MPa大于对照组(9.41±1.07) MPa、喷砂处理组(14.82±2.01) MPa和UV处理组(10.02±0.64)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结果显示UV及低温等离子处理使氧化锆试件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碳元素含量减少,碳/氧比值减小。结论:UV照射及低温等离子处理均可在不改变氧化锆表面形态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其表面的亲水性;UV照射后氧化锆与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虽无明显提高,但试件断裂模式由粘接断裂向混合断裂转变;低温等离子处理能显著提高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