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型大气压射频辉光放电(radio-frequency atmospheric-pressure glow discharge,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对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化的影响。方法: (1)收集20颗新鲜拔除的、完整的第三磨牙,采用低速水冷精密切割机制备平行于牙合面的中层牙本质片,厚度为(1.5±0.1) mm,浸泡于10%(质量分数)H3PO4溶液中16 h获得全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将20个牙本质胶原纤维片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4个实验组采用气体温度为4 ℃的等离子体处理不同时间(20 s、30 s、40 s、50 s)。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牙本质胶原纤维结构及交联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表面形貌,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胶原纤维微观结构。(2)收集完整第三磨牙40颗,制备精细牙本质粉5 g,10%H3PO4溶液中完全脱矿,将牙本质胶原纤维粉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各组交联度。(3)收集4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中层牙本质条。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无处理,实验组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牙本质胶原纤维条各个轴面20 s、30 s、40 s、50 s,采用万能力学机测定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 (1)扫描电镜观察脱矿牙本质表面形貌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 30 s及40 s,脱矿牙本质表面胶原纤维网状结构均能维持蓬松;等离子体处理50 s会出现部分微结构的破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及40 s后,纤维结构蓬松,可见天然Ⅰ型胶原纤维典型的周期性横纹;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后,胶原纤维的二级构象与对照组一致,且处理30 s及40 s后酰胺带强度明显增加。(2)茚三酮交联度测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30 s组及40 s组交联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牙本质极限拉伸强度结果显示,对照组为(1.67±0.24) MPa,等离子体处理20 s、30 s、40 s、50 s组分别为(4.21±0.15) MPa、(7.06±0.30) MPa、(7.32±0.27) MPa、(6.87±0.17) MP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RF-APGD等离子体处理可以促进脱矿牙本质胶原纤维交联,同时明显增强了牙本质胶原纤维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髓腔内压条件对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拔除的人无龋第三磨牙30颗分成2组,去除咬合面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选取剩余牙本质厚度为0.5~2.5 mm的牙本质试样,在有染料的髓腔内压条件下,观察牙本质表面与牙面处理剂Single Bond Universal(SBU)固化后表面在即刻、5 min、30 min、2 h的染料渗透情况。保持最小剩余牙本质厚度为(1.0±0.1) mm,分别在有或无髓腔内压条件(15或0 cmH2O,1 cmH2O=0.098 kPa)下维持30 min,使用SBU并光照固化,然后使用模具在牙本质表面堆塑RelyX Ultimate(RLX)树脂水门汀(直径10 mm,高4 mm),制备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粘接试样。试样在37 ℃蒸馏水中储存24 h后,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于粘接界面切割形成横截面积为0.9 mm×0.9 mm条状试样,使用微拉伸测试仪测试计算其粘接强度(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用扫描电镜观察统计试样断裂类型(Fisher精确检验,双侧检验水平α=0.05)。将牙本质-树脂水门汀试样垂直粘接界面做切片,厚度0.8 mm,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形貌。结果: 在髓腔内压条件下,随时间延长,粘接表面染料渗出增加。有髓腔内压时和无髓腔内压时RLX与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26.26±9.78) MPa和(28.70±9.09) MP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样断裂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都以混合断裂为主。两组试样粘接界面可见4~8 μm指状树脂突,分布及长短较均匀,形貌无明显差异。结论: SBU预处理牙本质后,髓腔内压不影响树脂水门汀RLX的即刻牙本质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式微推出方式测试玻璃纤维桩表面经35%磷酸+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探讨此种测试模式评价玻璃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价值。方法:先将40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2大组,每组20支,组1为磷酸+硅烷化组,组2为对照组。再将每一大组随机分为M(改良)和T(传统)两个小组,每组10支,分别用改良式微推出试验和传统微推出试验测定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并观察破坏模式。结果:组1M(磷酸+硅烷化组-改良)微推出粘接强度为(18.85±1.42) MPa,组1T(磷酸+硅烷化组-传统)为(19.39±1.35) MPa,组2M(对照组-改良)为(11.26±1.57)MPa,组2T(对照组-传统)为(11.27±1.83)MPa,在改良组和传统组中,磷酸+硅烷化组粘接强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改良组中断裂模式100%为桩/树脂界面破坏,相比传统组的65.7%,更加集中体现界面粘接强度的变化。结论:相较于传统组,改良组微推出试验能更有效地评价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且35%磷酸+硅烷化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卡托普利抑制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活性以提高粘接界面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乙醇溶液和卡托普利乙醇/水溶液对人离体牙牙本质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卡托普利预处理对牙本质表面形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进行粘接,表征即刻粘接强度,并通过老化处理,评价卡托普利预处理对粘接持久性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提示,卡托普利溶液可以部分去除沾污层并暴露牙本质胶原。基于扫描电镜结果,选择0.15?g/mL卡托普利乙醇溶液(50%乙醇)处理30?s作为预处理条件,通过可乐丽菲露 SE BOND 进行牙本质粘接,即刻微拉伸强度从(30.80±4.70)MPa 提升至(37.48±3.20)MPa(P<0.05);老化处理 1 年后,对照组微拉伸强度显著下降[(22.90±6.82)MPa,P<0.05],而实验组微拉伸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36.56±5.10)MPa,P>0.05]。用可乐丽菲露 S3 BOND 进行牙本质粘接,对照组的即刻微拉伸强度为(31.33±4.11)MPa,与实验组(34.70±4.07)MP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处理 1 年后,实验组的微拉伸强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36±3.58)MPa和(21.43±6.27)MPa,P<0.05]。结论:卡托普利预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自酸蚀粘接的即刻粘接强度,而且改善了粘接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牙釉质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与树脂的即刻粘接强度及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方法:选取牛切牙,沿唇舌向纵剖为两半,制备釉质粘接样本,随机分为4组(每组样本n=20),(1)1组:酸蚀+树脂粘接(对照组);(2)2组:诊室外漂白+即刻酸蚀+树脂粘接;(3)3组:等离子体处理5 min+即刻酸蚀+树脂粘接;(4)4组:等离子体处理5 min+树脂粘接,粘接样本均使用single bond 2粘接系统及Filtek Z250树脂。万能试验机测试剪切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及酸蚀后釉质表面的超微形态,以及断裂界面,SPSS17.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剪切强度测试显示:4组(8.60 MPa)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7.89 MPa)高于4组,但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1组(34.82 MPa)和3组(34.69 MP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5 min后,釉质表面呈现轻微熔融状较规则的外观形态,但不如酸蚀处理后的釉质表面的蚀刻形态明显。1组和3组粘接后断裂界面相似,均为混合断裂。结论:与常规诊室漂白相比,应用等离子体处理釉质表面后即刻进行酸蚀与树脂粘接,粘接强度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7%EDTA凝胶预处理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对复合树脂粘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市中医医院口腔科门诊66例患者的184颗非龋性硬化牙本质的牙齿进行实验研究,且牙颈部缺损达到Ⅲ级及以上。随机选取101颗牙齿纳入17%EDTA凝胶预处理的实验组,另外83颗纳入非17%EDTA凝胶预处理的对照组。实验组先用17%EDTA凝胶处理缺损区,再用自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用自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修复。采用改良USPHS树脂修复评价量化表以术后即刻、术后第6个月和术后第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实验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粘结非龋性硬化牙本质方面,17%EDTA凝胶预处理优于未经17%EDTA凝胶预处理。结论 通过术后即刻、6个月和12个月的观察,17%EDTA凝胶处理后的牙颈部非龋性硬化牙本质,能提高复合树脂粘结效果,降低临床失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碳化二亚胺盐酸盐[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即刻微拉伸粘接强度、断裂模式和粘接界面微观形态的影响。方法:称取不同质量EDC溶解于无水乙醇中,配制不同浓度(2、1、0.3、0.1、0.01 mol/L)的EDC乙醇溶液。将28颗人离体第三磨牙随机平分为7组:5种浓度的EDC处理组、未处理组、乙醇溶剂处理组。在低速精密切割机下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35%(质量分数)磷酸凝胶酸蚀后根据不同分组对脱矿牙本质表面分别进行处理60 s,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粘接处理后,堆塑复合树脂并固化。室温下保存24 h后,制备标准条形试件并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在体视显微镜下对试件的断裂模式进行观察。结果:2 mol/L组[(22.17±13.31) MPa]和1 mol/L组[(45.31±17.80) MPa]的粘接强度显著下降(P<0.05),粘接断裂模式发生的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81.2%和41.3%。其余各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0.1和0.01 mol/L的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对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2 mol/L和1 mol/L的EDC乙醇溶液表面处理会显著降低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过程中残留在牙本质表面的环氧树脂类根管封闭剂对牙本质-复合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对比不同有机溶剂对其清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鲜无龋人第三磨牙离体牙25颗,切除冠部釉质,制备牙本质平面试件。试件随机分为5组,每组5颗离体牙。阴性对照组牙本质表面不做处理,不涂根管封闭剂,其他4个实验组试件牙本质表面涂布环氧树脂根管封闭剂AH Plus 5 min后,采用不同的清除措施:阳性对照组使用干棉球擦拭;乙酸戊酯、丙酮及乙醇有机溶剂实验组,分别用蘸有99%(体积分数)乙酸戊酯、99.5%(体积分数)丙酮及95%(体积分数)乙醇的棉球擦拭牙本质表面,直至体视显微镜(×10)下观察无残留 AH-Plus,去离子水冲洗3 s。制备1.0 mm × 1.0 mm 条状粘接树脂试样(n=45)用于测定微拉伸强度,体视镜下观察断裂类型。制备1.0 mm厚片状试样(n=4)用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的差异。结果:五组间粘接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棉球组[(38.69±8.60)MPa ]、乙醇组[(37.14±12.01)MPa ]与阴性对照组[(43.86±7.99)MPa ]相比,粘接强度明显降低(P<0.05)。干棉球组与乙醇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丙酮组、乙酸戊酯组、阴性对照组三者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酮、乙酸戊酯清洁牙本质表面后粘接强度分别达到 (45.94±10.37) MPa、(43.99±7.01) MPa。乙醇组粘接强度明显低于丙酮组和乙酸戊酯组(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干棉球组及乙醇组树脂突短小而稀疏,且在乙醇组的粘接界面可以看到残留的根管封闭剂;阴性对照组、乙酸戊酯组及丙酮组树脂突均匀致密。不同组之间断裂类型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环氧树脂类根管封闭剂残留使牙本质树脂粘接强度下降。丙酮与乙酸戊酯对牙本质表面残留的AH Plus的清除效果较好,优于乙醇及干棉球。  相似文献   

11.
热循环对二种粘接剂的树脂-牙本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在离体条件下热循环对树脂-牙本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人无龋磨牙,在低速锯下去除冠部牙釉质,暴露出牙本质,用300目、600目的碳化硅砂纸依次抛光处理后,按热循环处理方法随机分成3组,各组内用全酸蚀粘接剂系统中的Single Bond和自酸蚀粘接剂系统中的Adper Prompt分别粘接处理10颗牙。第1组(n=20),无热循环处理,试件在37℃的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取出进行剪切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测试;第2组(n=20),试件热循环处理500次;第3组(n=20),试件热循环处理1 000次。后两组的温度均设定为5℃~55℃,闭模时间为30 s,传递时间20 s。热循环机处理后的试件在37℃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取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3组均在Instron1121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加载的速度为1 mm·min-1。剪切强度测试结束后,每组选取Single Bond和Adper Prompt试件的断裂面各1例,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热循环0、500及1 000次后的剪切强度(MPa)依次为(Single Bond)18.12±3.36、17.62±3.61及16.93±2.66;(Adper Prompt)13.22±2.76、12.93±2.93及11.17±2.63。不同的热循环处理组间的剪切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中Single Bond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Adper Prompt(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Single Bond试件断裂面内的树脂突多于Adper Prompt。结论:短期内,热循环对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剪切强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所选用的全酸蚀粘接剂系统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自酸蚀粘接剂系统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3种纤维桩(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对漏斗状根管的粘接强度及温度循环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90颗单根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同种材料制成的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修复,粘结完成后,储存在37 ℃恒温去离子水中7 d,每组随机选取15颗离体牙进行温度循环。使用精密片切机制备微推出试验试件,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微推出粘接强度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分析破坏形式。结果: 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9.58±2.67) MPa、(8.62±2.62) MPa、(8.21±2.48)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8.14±3.19) MPa、(6.43±2.47) MPa、(6.45±3.20) MPa;预成型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3.89±2.04) MPa、(4.83±1.23) MPa、(4.67±1.86)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6.18±1.61) MPa、(5.15±1.94) MPa、(6.39±2.87) MPa;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4.05±2.41) MPa、(1.75±1.70) MPa、(2.60±2.34)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5.04±2.72) MPa、(1.96±1.70) MPa、(1.34±0.92) MPa。桩核类型、根管部位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在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均具有最高的粘接强度。温度循环对3种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可能具有更好的粘接强度,粘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对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0个氧化锆试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对照组,无处理;喷砂组,用Al2O3 颗粒对氧化锆试件表面均匀喷砂;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组,将氧化锆试件置于紫外线消毒箱中的紫外灯下方10 mm处照射48 h;低温等离子处理组,将氧化锆试件置于舱式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内处理30 s。分组处理后观察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测量表面接触角及剪切粘接强度。结果:UV照射及低温等离子处理组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无明显改变,喷砂组氧化锆试件表面形态明显改变。喷砂组、UV照射组和等离子处理组氧化锆试件表面接触角分别为48.8°±2.6°、27.1°±3.6°和32.0°±3.3°,较对照组接触角(64.1°±2.0°)明显减小。喷砂处理组氧化锆试件剪切粘接强度(14.82±2.01) MPa大于对照组(9.41±1.07)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V处理组氧化锆试件剪切粘接强度(10.02±0.64) MPa大于对照组(9.41±1.07) MP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处理后其剪切粘接强度(18.34±3.05) MPa大于对照组(9.41±1.07) MPa、喷砂处理组(14.82±2.01) MPa和UV处理组(10.02±0.64) 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结果显示UV及低温等离子处理使氧化锆试件表面氧元素含量增加,碳元素含量减少,碳/氧比值减小。结论:UV照射及低温等离子处理均可在不改变氧化锆表面形态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其表面的亲水性;UV照射后氧化锆与树脂的剪切粘接强度虽无明显提高,但试件断裂模式由粘接断裂向混合断裂转变;低温等离子处理能显著提高氧化锆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玻璃纤维桩表面经聚多巴胺或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水门汀的微推出粘接强度,探讨玻璃纤维桩表面聚多巴胺化学改性处理对其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30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3组,每组10支,组1为聚多巴胺组,组2为硅烷化组,组3为对照组. 将各组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进行粘接,用精密切片机切出微推出实验试件,测定其微推出粘接强度并观察破坏模式. 结果:组1(聚多巴胺组)微推出粘接强度为(7. 909 ± 1. 987) MPa,组2(硅烷化组)为(5. 906 ± 0. 620) MPa,组3(对照组)为(4. 678 ± 0. 910) MPa,聚多巴胺组粘接强度值高于硅烷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相较硅烷化处理,应用聚多巴胺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的微推出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粘结树脂水门汀对不同表面处理的人牙本质的粘结效果。方法将24个人牙本质试件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以不同表面的处理(A组不处理;B组磷酸酸蚀10s;C组磷酸酸蚀10s+One-step粘结剂)。使用Biscem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制作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粘结试件,测试剪切粘结强度,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形态。结果 A组试件的粘结强度值为6.13±1.11MPa,B组为6.53±1.12MPa,C组为9.46±0.52MPa。C组的粘结强度值最高,A组和B组的粘结强度值无统计学差别。结论是否用磷酸酸蚀牙本质对Biscem自粘结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没有影响,但磷酸酸蚀结合应用One-step粘结剂进行牙本质表面处理能够提高Biscem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