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腹股沟疝病人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决策树风险评估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方法 基于住院病历,收集全国58家医院2017年全年14322例成人腹股沟疝手术病人住院期间VTE诊断及手术过程和有关影响因素。用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对数据预处理后,将样本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训练数据集用于建立决策树风险评估模型,验证数据集用于模型评价。结果 经过数据训练,建立了含血栓相关疾病史、术后切口压迫、病人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共6个变量在内的腹股沟疝手术病人VTE决策树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血栓相关疾病史、术后切口压迫是该模型的关键因素。验证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AUC为0.870(95%CI 0.856-0.885),显著高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0.739(95%CI 0.723-0.755);用原始调查数据验证,两种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股沟疝病人术后VTE决策树风险评估模型性能不劣于Caprini模型,但所含变量更少,方便应用。然而,由于建模数据的局限性,其性能需要更多临床资料加以验证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理念现状。方法 2020-06-01—2020-06-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VTE预防理念、术前VTE预防现状、术后VTE预防现状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09份,参与医师来自湖北省15个市(州)的112家医院。387名医师表示日常工作中使用VTE风险评分工具,其中55.6%的医师使用Caprini评分,1.6%的医师围手术期全程评估病人VTE风险。397名医师表示术前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15.6%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389名医师表示术后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48.8%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25.1%(128/509)的医师表示术前对病人同时行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5.3%(78/509)术后对病人监测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6.5%(84/509)的医师表示对VTE高危病人出院后进行足疗程低分子肝素治疗。结论 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已具备一定的VTE预防理念,但部分医师在围手术期VTE评估、药物预防及检查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加以评价。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162例(164例次)接受普通外科手术(不含血管外科和肝脏外科手术)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相关信息等临床数据,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来确定与主要出血事件和非出血性并发症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162例(164例次)手术中,12例(7.3%)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出血事件,27例(16.5%)术后发生非出血性并发症。7例(4.3%)病人围手术期发生Ⅲ级并发症,1例(0.6%)病人死亡(V级)。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相比,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25.0% vs. 4.9%,P = 0.007),非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 vs. 16.7%,P=1.000)。围手术期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因素包括急诊手术[比值比(OR)=6.455,95%置信区间(CI) 1.672~24.472,P=0.008]、手术时间 ≥ 60 min(OR=14.989,95%CI 1.683-2015.140,P=0.009),以及主动脉瓣膜置换(OR = 3.408,95%CI 1.001-12.191,P=0.050)。术后发生非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是胃肠道手术(OR = 4.323,95%CI 1.740-11.629,P = 0.002)和房颤(OR=2.717,95%CI 1.053-7.022,P=0.037)。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可以安全的接受普通外科择期手术,而且,只要进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抗凝和抗血栓治疗管理,急诊手术的出血性并发症风险同样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理念现状。方法 2020-06-01—2020-06-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VTE预防理念、术前VTE预防现状、术后VTE预防现状及抗凝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09份,参与医师来自湖北省15个市(州)的112家医院。387名医师表示日常工作中使用VTE风险评分工具,其中55.6%的医师使用Caprini评分,1.6%的医师围手术期全程评估病人VTE风险。397名医师表示术前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15.6%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389名医师表示术后会对病人行药物预防,其中48.8%的医师对>50%的病人行药物预防。25.1%(128/509)的医师表示术前对病人同时行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5.3%(78/509)术后对病人监测D-二聚体及下肢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16.5%(84/509)的医师表示对VTE高危病人出院后进行足疗程低分子肝素治疗。结论 湖北省胃肠外科医师已具备一定的VTE预防理念,但部分医师在围手术期VTE评估、药物预防及检查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入院的行手术治疗的1002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1年,观察VT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病人年龄为(68.7±13.8)岁;男性950例,女性52例;BMI为22.8±3.1。急诊手术60例,平诊手术942例;手术时间为(72.7±31.1)min。开放手术745例,腹腔镜手术257例。术后在院期间发生VTE共6例,出院后2~48 d另有6例确诊VTE,总发生率为1.2%,除1例肺栓塞(PE)病人死亡外,其他病人经过治疗均好转或痊愈。VTE的发生与疝的临床分型、急诊手术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更严重的临床类型和急诊手术可显著增高成人腹股沟疝术后VTE的发生率,应尽早给予治疗,并在术后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01至2019-12-31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成员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VTE防治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 收集62家医院调查问卷775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计7474份,有效率96.4%。所有病人中,术前736例(9.8%)接受恰当预防措施,7012例(93.8%)术前行D-二聚体检查,2301例(30.7%)术前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术后451例(6.0%)病人接受恰当预防措施。术后6434例(86.1%)病人行D-二聚体检查;1675例(22.2%)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其中16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0例病人发生肺动脉栓塞(PE),有5例PE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当前湖北省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及恰当预防比例偏低,围手术期VTE规范化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腹股沟疝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06-01—2021-06-30来自国内9家医院的腹股沟疝手术1234例病人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专科版评估预防方案,对照组采用现行评估预防方案。记录病人的一般资料、疝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前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术后随访4周,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两组病人的评估率和预防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通过筛查方案筛查D-二聚体(D-Dimer)异常者27例(5.23%),经超声证实VTE阳性病例8例(1.55%),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132例(25.58%),使用口服抗凝药4例(0.77%);对照组术前通过筛查方案筛查D-Dimer异常者36例(5.95%),经超声证实VTE阳性病例13例(2.15%),根据现有评估方案评估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23例(3.80%),口服抗凝药14例(2.31%)。术后1周随访,两组病人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应用新型疝穿戴装置(HWD)预防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登记队列设计,纳入2022-03-01至2022-08-31全国共53家医院收治的497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病人,术后均使用HWD对手术区域进行压迫。随访并分析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和术后疼痛评分,使用卡罗莱纳舒适量表(CCS)评估生活质量,并评价HWD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497例病人中,手术方式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为主,占91.3%;修补材料以轻量聚丙烯补片为主,占84.7%;手术时间为60(49~80)min。术后1个月共有489例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8.4%。血清肿总体发生率为7.2%,腹腔镜手术病人中发生率为7.4%,开放手术病人中发生率为4.7%。在使用HWD前、使用HWD当天、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总体病人VAS评分分别为(2.9±1.9)分、(2.3±1.9)分、(1.5±1.6)分、(1.0±1.2)分。与使用HWD前相比,使用HWD当天病人VAS评分显著降低(P<0.001)。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总体病人的CCS评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发生VTE的高危人群。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2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症状性VTE诊断标准分为VTE组(n=45例)和非VTE组(n=161例)。采用SPSS 20.0软件对VTE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构建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模型的评估能力,并以术后实际发生结果为金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两组在BMI、VTE史、是否有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使用、D-二聚体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IPC使用是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保护性因素。VTE风险评估模型的AUC值为0.913(95%CI为0.869~0.974,P=0.004);当Y的最佳临界值为2.85时对VTE发生风险具有评估价值,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9.4%,约登指数为0.761。以术后实际发生VTE为标准对评估模型进行验证,诊断准确度为92.7%(191/206),灵敏度为80.0%(36/45),特异度为96.3%(155/161)。 结论VTE史、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时间≥3 h、术后肺部感染及D-二聚体≥0.2 mg/L是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症状性VT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性VTE风险评估模型对于VT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分析日间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模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诊的3266例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其中,儿童疝患者1111例(34.0%),成人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开放组患者1256例(38.46%),腹腔镜组患者例899(27.54%),记录全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并发症与相应的处理对策。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儿童疝组围手术期出现尿浸湿伤口敷料24例(2.2%),活动后出现伤口敷料脱落13例(1.2%),急性疼痛21例(1.9%);成人疝组围手术期出现排尿困难48例(2.2%),急性疼痛69例(3.2%),发热33例(1.5%),体位性低血压12例(0.6%),恶心呕吐20例(0.9%);所有成人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特殊事件5例(0.2%),术后转普通病房7例(0.3%),夜间再次急诊就诊11例(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液化等并发症。 结论在日间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良好的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护理模式,以及定期密切的随访,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率,有助于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前选择性喉镜检查替代常规喉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行术前喉镜检查的1906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声带麻痹的影响因素。结果 仅18例(0.9%)病人发现术前声带麻痹。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声音嘶哑(OR=19.094,95%CI 6.270~58.146,P<0.001)、结节位于后被膜(OR=27.976,95%CI 2.995~261.368,P=0.003)、既往有颈部手术史(OR=12.032,95%CI 2.058~261.368,P=0.006)为甲状腺术前声带麻痹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有619例(32.5%)病人至少具备1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术前声带麻痹的发生率为2.9%(18/619)。如以选择性喉镜替代常规喉镜,1287例(67.5%)病人不必行术前喉镜检查,同时未遗漏术前声带麻痹的病人。结论 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前声带麻痹的发生率较低,可选择性针对有独立危险因素的病人行术前喉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京津冀晋地区专家对减重与代谢外科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症(VTE)的重视程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防治现状。方法 问卷调查京津冀晋地区16家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医院外科带组医生以及相关专业的专家。题目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被调查专家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专家对VTE知识掌握程度,及专家所在医院的减重与代谢外科目前VTE临床防治现状,包括VTE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和治疗决策。结果 所调查绝大多数医院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不超过10年(77.27%),且多数医院年手术量<100台(77.27%)。在过去的3年间,共有两家医院在减重与代谢手术围手术期发生过1~2例VTE事件,但未有VTE相关死亡病例的报道。大多数医生缺乏VTE的系统培训,且未能正确掌握减重外科VTE的特殊知识。绝大多数医院有院级VTE防治管理规范,在术前能对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并对于高危病人围手术期采用机械与药物联合预防,药物选择以低分子肝素为最多,且多数在术前12 h以上即开始启动预防方案,但对于抗凝药物使用剂量、术后抗凝药物预防疗程和中风险病人的预防措施,各位专家差异较大,并普遍担心抗凝药物增加围手术期出血事件。结论 减重与代谢外科病人多数属于VTE中高风险,需要引起本专科医生的重视,并接受系统的培训。此外,由于减重外科病人群体体重指数(BMI)跨度大,而BMI又是VTE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需要制定符合减重与代谢外科特点的围手术期VTE防治指南或者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患者在恶性肿瘤稳定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58家医院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10 964例腹股沟疝住院患者,根据腹股沟疝是否伴有恶性肿瘤以及手术方式分为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恶性肿瘤+腔镜组)、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行开放式疝修补术(恶性肿瘤+开放组)、腹股沟疝不伴恶性肿瘤行腹腔镜疝修补术(非恶性肿瘤+腔镜组)、腹股沟疝不伴恶性肿瘤行开放式疝修补术(非恶性肿瘤+开放组),比较各项围手术期指标。 结果恶性肿瘤+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出血、血清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71.05±33.64)min、(7.82±5.46)ml、3.62%、3.62%、0,与非恶性肿瘤+腔镜组(77.04±35.68)min、(8.06±7.36)ml、2.67%、2.37%、0.2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开放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出血、血清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76.00±34.69)min、(7.56±6.41)ml、0.70%、2.44%、0,与非恶性肿瘤+开放组(79.65±42.07)min、(8.33±7.96)ml、2.19%、2.19%、0.02%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围手术期表现来看,腹股沟疝伴恶性肿瘤患者在恶性肿瘤稳定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可为今后我们在临床上处理此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外科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普外科围手术期并发VTE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具有相同术式、相同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但术后未发生VTE的84例(1:2)配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持续时间(χ~2=5.046、P=0.025)、手术术式(χ~2=4.645、P=0.031)、围手术期止血药物(χ~2=7.000、P=0.008)、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措施(χ~2=8.124、P=0.044)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失血量、术中有无输血、长期激素类药物应用、既往血栓性疾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OR=0.030,95%CI:0.003~0.271)、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措施(OR=0.072,95%CI:0.009~0.591)是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普外科手术病人术前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尤其是那些肥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围手术期接受止血药物治疗、手术需开腹且时间可能较长的病人,应该提高警惕,术后采取积极的多种联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探讨其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大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发生症状性VTE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未发生血栓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生活方式、病变肢体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评分(OR=8.224,95%CI=1.016~66.581)以及手术时间(OR=1.021,95%CI=1.004~1.038)可能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结论 Caprini评分高以及手术时间长是静脉曲张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对存在这两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予以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普外科择限期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方法:分析行择限期手术的普外科患者604例,根据Caprini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析不同病种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疾患组患者232例,Caprini评分平均(6.50±1.77)分,良性疾患组患者372例,Caprini评分平均(3.69±1.52)分,P〈0.001;消化系统恶性疾患组患者172例,Caprini评分平均(7.14±1.47)分,非消化系统恶性疾患组患者60例,Caprini评分平均(4.64±1.17)分,P〈0.001。结论:不同病种的普通外科择限期手术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是不同的,对不同风险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01至2020-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收治的128例女性单侧腹股沟疝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术后情况。结果 77.3%的病人年龄<45岁;8.6%包块有压痛,26.6%平卧时包块不能完全还纳;3.9%为复发疝;73.4%为右侧腹股沟疝,以Ⅱ型(68.8%)和Ⅲ型(27.3%)为主;88.3%为单发子宫圆韧带囊肿。手术方式以Lichtenstein手术(76.6%)和腹腔镜手术(15.6%)为主。子宫圆韧带囊肿在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均可进行处理,82.0%的病人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肿,7.0%切除部分圆韧带及囊肿,7.0%切开囊肿引流。3例(2.3%)病人由于粘连致密或无法触及远端圆韧带囊肿,腹腔镜手术中转Lichtenstein手术;2例(1.6%)行腹腔镜手术联合开放切除囊肿。20例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5.0%,108例其他手术方式病人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6.7%。115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29 d,共2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程度、相关指南的了解程度以及临床抗凝预防的现状。方法2019-10-28—2019-12-02采用微信问卷调查方式,从基本信息、VTE防治现状、结直肠围手术期VTE防治、VTE相关知识测试四个方面设计问卷,针对我国29个省、市、直辖市的结直肠外科医师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集44份问卷。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338份,90.82%(307/338)被调查者来自三级医院,参与调查者来自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三级医院307名,二级医院31名)。被调查医师中,94.67%(320/338)曾收治VTE病人,99.41%(336/338)认为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遵循VTE指南和规范,但34.62%(117/338)的医师认为执行难度较大。83.73%(283/338)被调查者对结直肠手术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主要的评估工具为Caprini评分。99.11%(335/338)认为规范预防VTE可使病人获益,78.4%(265/338)会常规或经常对结直肠病人进行VTE预防,采取的预防措施依次为:增加自主活动(87.69%,292/333)、抗凝药物(87.09%,290/333)、机械预防(76.28%,254/333)。药物预防主要选择为低分子肝素(96.4%,321/333),主要选择依据为药物安全性(87.99%,293/333),使用抗凝药物的主要顾虑为增加出血事件(74.77%,249/333)。抗凝治疗期间,86.19%(287/333)被调查者选择会对病人进行出血危险评估。95.27%(322/338)选择在出院时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宣教。但针对VTE的防治知识测试中,问答正确率仅为15.09%~73.96%。结论我国三级医院的结直肠外科医师能够普遍重视VTE事件,也能够遵循指南进行VTE的预防,但仍有部分医师在临床上根据个人经验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医师对指南和共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必要开展VTE防治的普及宣传,并开展结直肠外科病人VTE防治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日益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预防,但是在开展预防的前提下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仍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率仍不高,因此有必要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VTE的规范化防治。规范化预防包括采用Caprini评分进行VTE风险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结合出血评估采用相应的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规范化治疗主要是请血管外科和呼吸科专科医师协助根据指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治疗首选抗凝,其次根据病人病情和危险分层可进行溶栓、腔内治疗。同时植入滤器应严格按照指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发生肠绞窄的相关预测因素,并探讨手术治疗对aSBO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88例aSBO病人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肠绞窄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随访比较aSBO病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288例中绞窄性肠梗阻37例(12.9%),单纯性肠梗阻251例(87.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增快[>100次/min;OR(95%CI):4.14(1.31-13.07),P=0.015]、白细胞计数增高[>15×109/L;OR(95%CI):4.31(1.31-14.16),P=0.016]、腹部CT示肠系膜肿胀增厚[OR(95%CI):11.04(2.18-55.92),P=0.004]和CT示腹腔积液[OR(95%CI):28.36(9.85-81.66),P<0.01]是预测肠绞窄的独立因素。84例(29.2%)在随访期间出现肠梗阻复发,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21.3%,26/122)与非手术治疗组(34.9%,58/166)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 心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CT示肠系膜肿胀增厚和腹腔积液,可作为aSBO肠绞窄发生的预测因素,外科干预可降低aSBO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