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C)肺病与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并发支气管扩张患者CT征象的差异,提高对两种疾病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 搜集2017年1—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并经临床确诊的25例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患者(简称“A组”)和26例并发支气管扩张的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简称“B组”),两组患者均为初诊或未经抗结核和抗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治疗。对两组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就两组患者支气管扩张(CT分型、分布)、肺内病灶的形态(微结节、树芽征、结节、实变等)、伴发空洞(类型、分布)的CT征象特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B组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微结节、肺体积收缩的比率分别为57.69%(15/26)、84.62%(22/26)、61.54%(16/26),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28.00%(7/25)、56.00%(14/25)、32.00%(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58、5.03、4.46,P值分别为0.032、0.025、0.035)。A组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占52.00%(13/25),高于B组(15.38%,4/26);B组囊状型支气管扩张占50.00%(13/26),高于A组(16.00%,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69、6.63,P值分别为0.006、0.010)。结论 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CT表现中,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微结节、肺体积收缩的发生率高于MAC肺病患者;龟-脓肿分枝杆菌肺病多并发囊状型支气管扩张,而MAC肺病多并发柱状型支气管扩张,以上特征性CT征象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肺结核耐药类型及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以提高耐药肺结核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116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对其临床及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初治患者26例,复治患者90例;同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由本院收治并确诊的药物敏感肺结核(DS-PTB)患者31例。147例耐药患者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分成4个组,分别为耐多药肺结核组(MDR-PTB组)39例,广泛耐药肺结核组(XDR-PTB组)31例,其他耐药肺结核组(DR-PTB组)[包括单耐药肺结核(MR-PTB)41例+多耐药肺结核(PDR-PTB)5例]46例, DS-PTB组31例。全部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并行层厚1.25mm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患者肺内病变的分布、CT征象和空洞结节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7例患者,CT表现对比分析显示,耐药肺结核患者病变分布范围广泛,累及3个肺叶及以上者[MDR-PTB组为84.6%(33/39)、XDR-PTB组为83.9%(26/31)、DR-PTB组为91.3%(42/46)]明显多于DS-PTB组(51.6%,16/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P=0.003;χ 2=7.38,P=0.007;χ 2=15.70,P<0.001);并且更容易累及肺结核的非常见部位(上叶前段及下叶基底段)[MDR-PTB组占94.9%(37/39)、XDR-PTB组占87.1%(27/31)、DR-PTB组占95.7%(44/46),与DS-PTB组(51.6%,16/3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58,P<0.001;χ 2=9.18,P=0.002;χ 2=20.88,P<0.001)];但三组耐药类型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病变肺叶分布数量及部位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38、0.40和0.53、0.00、0.88,P值分别为1.000、0.538、0.526和0.248、1.000、0.347)。CT征象对比分析显示,肺内出现结节、支气管管壁增厚在不同类型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发生率[MDR-PTB组分别为100.0%(39/39)和87.2%(34/39),XDR-PTB组分别为100.0%(31/31)和87.1%(27/31),DR-PTB组分别为100.0%(46/46)和84.8%(39/46)]均明显高于DS-PTB组[80.6%(25/31)和48.4%(1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5.97,P=0.015;χ 2=4.61,P=0.032;χ 2=7.15,P=0.007和χ 2=12.38,P<0.001;χ 2=10.63,P=0.001;χ 2=11.71,P=0.001);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之间(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在支气管管壁增厚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00、0.00、0.10,P值分别为1.000、1.000、0.752)。结节及实变内出现空洞的比较, XDR-PTB组、DR-PTB组发生空洞的比率分别为87.1%(27/31)、87.0%(40/46),明显高于DS-PTB组的58.1%(1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7,P=0.010,χ 2=8.32,P=0.004);但不同耐药类型肺结核组(MDR-PTB组与XDR-PTB组、XDR-PTB组与DR-PTB组、MDR-PTB组与DR-PT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18、0.00、1.46,P值分别为0.277、1.000、0.227)。 结论 CT征象对耐药肺结核与药物敏感肺结核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但对鉴别耐药类型无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高分辨率CT(UHRCT)靶扫描与常规CT靶重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分析这两种方法对肺磨玻璃样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山东省胸科医院筛查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120例。本组患者CT扫描均发现有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患者行常规CT扫描,然后进行靶重建和UHRCT靶扫描,共计结节灶120个。由2名副高级以上诊断医师阅片,分析上述两种CT成像技术所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征象(结节边缘、增粗肺纹理、结节内实性成分、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征),分别定性诊断癌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腺癌(IAC),最终根据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成像技术对肺腺癌分期诊断的正确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结节边缘清晰,UHRCT靶扫描为71个(78.0%),CT靶重建为56个(61.5%)(χ 2=5.863,P=0.015)。肺纹理增粗,UHRCT靶扫描为60个(65.9%),CT靶重建为45个(49.5%)(χ 2=5.065,P=0.024)。结节内实性成分,UHRCT靶扫描为66个(72.5%),CT靶重建为50个(54.9%)(χ 2=6.086,P=0.014)。毛刺征UHRCT靶扫描为34个(37.4%),CT靶重建为29个(31.9%)(χ 2=0.319,P=0.572)。空泡征UHRCT靶扫描为22个(24.2%),CT靶重建为18个(19.8%)(χ 2=0.513,P=0.474)。支气管征UHRCT靶扫描为28个(30.8%),CT靶重建为26个(28.6%)(χ 2=0.105,P=0.746)。胸膜牵拉征UHRCT靶扫描为30个(33.0%),CT靶重建为21个(23.1%)(χ 2=2.207,P=0.137)。常规CT靶重建诊断与病理符合数为75个(82.4%),不符合数为16个(17.6%)。UHRCT靶扫描检查与病理符合数为86个(94.5%),不符合数为5个(5.5%)(χ 2=6.513, P=0.011)。 结论 UHRCT靶扫描较常规CT靶重建显示的肺磨玻璃样结节微征象更清楚,有助于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CT征象的差异,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A组)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B组)的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显示的病灶分布及征象。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灶分布:A组病灶分布≥3叶的显示率(83.05%,49/59)明显高于B组(66.10%,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2)CT扫描征象:B组结节状病灶、树芽征的显示率分别为88.14%(52/59)、71.19%(42/59),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67.80%(40/59)、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04、4.346,P值分别为0.008、0.037);A组实变影、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的显示率分别为35.59%(21/59)、67.80%(40/59)、38.98%(23/59)、25.42%(15/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3.56%(8/59)、49.15%(29/59)、11.86%(7/59)、3.39%(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26、4.223、8.139、11.614,P值分别为0.005、0.040、0.004、0.001)。(3)空洞:A组厚壁空洞显示率(55.93%,33/59)高于B组(20.34%,12/59),B组薄壁空洞显示率(38.98%,23/59)高于A组(22.03%,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1、3.997,P值分别为0.000、0.046)。A组空洞分布≥3叶、数量≥3个者分别占59.32%(35/59)、57.63%(34/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28.81%(17/59)、35.59%(2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40、5.755,P值分别为0.001、0.016)。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分布范围广、实变影、厚壁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更易看到薄壁空洞、结节状病灶、树芽征;以上CT征象有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 搜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纳入标准(具有治疗前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既往未经过抗NTM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排除并发尘肺、糖尿病、HIV或其他感染,且均伴有直径>10mm空洞者)的全部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与观察组相同)的86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CT检查表现的支气管扩张分类及分布、空洞形态及邻近胸膜增厚、肺体积缩小、肺气肿、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生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肺部病灶钙化、肺体积缩小、肺气肿、薄壁空洞、空洞邻近胸膜增厚分别占92.3%(24/26)、88.5%(23/26)、57.7%(15/26)、69.2%(18/26)、57.7%(15/26)、73.1%(19/26)、80.8%(21/26),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占60.0%(24/40)、35.0%(14/40)、15.0%(6/40)、15.0%(6/40)、10.0%(4/40)、25.0%(10/40)、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29、18.28、13.24、20.03、17.48、14.79、11.90,P值均<0.05);观察组大结节影(直径≥10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及心包增厚者分别占19.2%(5/26)、34.6%(9/26)、7.7%(2/26)、26.9%(7/26)、23.1%(6/26)、7.7%(2/26),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占57.5%(23/40)、72.5%(29/40)、37.5%(15/40)、75.0%(30/40)、47.5%(19/40)、3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9.45、9.26、7.32、14.79、3.99、4.69,P值均<0.05)。观察组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占1~2叶的发生率分别为11.5%(3/26)、19.2%(5/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0%(16/40)、50.0%(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23、6.34,P值均<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占3~4叶、占≥5叶的发生率分别为30.8%(8/26)、38.5%(1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2/40)、5.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值分别为6.26、9.72,P值均<0.05);观察组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占3~4叶的发生率为26.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值为4.70,P<0.05)。 结论 伴有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CT表现中薄壁空洞、肺体积缩小、肺气肿、双肺广泛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多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大结节影(直径>10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少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以上特征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CT征象的差异,以期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与实验室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A组)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59例(B组)的CT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CT扫描显示的病灶分布及征象。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进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病灶分布:A组病灶分布≥3叶的显示率(83.05%,49/59)明显高于B组(66.10%,3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2)CT扫描征象:B组结节状病灶、树芽征的显示率分别为88.14%(52/59)、71.19%(42/59),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67.80%(40/59)、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104、4.346,P值分别为0.008、0.037);A组实变影、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的显示率分别为35.59%(21/59)、67.80%(40/59)、38.98%(23/59)、25.42%(15/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13.56%(8/59)、49.15%(29/59)、11.86%(7/59)、3.39%(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26、4.223、8.139、11.614,P值分别为0.005、0.040、0.004、0.001)。(3)空洞:A组厚壁空洞显示率(55.93%,33/59)高于B组(20.34%,12/59),B组薄壁空洞显示率(38.98%,23/59)高于A组(22.03%,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841、3.997,P值分别为0.000、0.046)。A组空洞分布≥3叶、数量≥3个者分别占59.32%(35/59)、57.63%(34/59),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28.81%(17/59)、35.59%(2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140、5.755,P值分别为0.001、0.016)。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并发糖尿病患者胸部CT扫描更易看到病灶分布范围广、实变影、厚壁空洞、球状/团块状影、蜂窝状影;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未并发糖尿病患者更易看到薄壁空洞、结节状病灶、树芽征;以上CT征象有助于对两种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病案电子化管理系统》,搜集2012—2017年经改良罗氏培养基痰培养及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且符合排除标准的660例患者资料,按照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并发糖尿病组(159例,并发组)、未并发糖尿病组(501例,未并发组)。采用数字表法从两组患者中分别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由2名影像科经验丰富医师在不知患者是否并发糖尿病的情况下重新阅读CT片,以记录胸部CT表现及病变分布范围。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中的曼-惠特妮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并发组患者中的段或叶性实变[48.3%(29/60)]、大结节[26.7%(16/60)]、任何形式空洞[93.3%(56/60)]、胸腔积液[40.0%(24/60)]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并发组患者[分别为28.3%(17/60)、11.7%(7/60)、76.7%(46/60)、20.0%(12/60)](χ 2=5.08,P=0.024;χ 2=4.36,P=0.037;χ 2=6.54,P=0.011;χ 2=5.71,P=0.017),而支气管扩张[45.0%(27/6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并发组[70.0%(42/60)](χ 2=7.67,P=0.006);且并发组患者中的段性或叶性实变累及叶数[(0.78±0.96)个]、大结节累及肺叶数[(0.48±0.96)个]和任何形式空洞累及叶数[(2.05±1.43)个]明显多于未并发组[分别为(0.38±0.72)个、(0.13±0.39)个、(1.58±1.43)个](U=1380.50,P=0.011;U=1511.00,P=0.027;U=1432.00,P=0.046),而支气管扩张累及肺叶数[(0.97±1.37)个]明显少于未并发组[(1.58±1.57)个](U=1335.50,P=0.010)。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CT扫描出现段以上肺实变的频率及分布范围、出现大结节和空洞的频率及累及范围、并发胸腔积液的频率均较未并发糖尿病患者高;而支气管扩张多见于未并发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含利福布汀(rifabutin, Rfb)的治疗方案对缓慢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um,SGM)肺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上海市肺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确诊且规律治疗并参加随访的SGM肺病患者124例,其中治疗方案中含有Rfb的患者56例作为含Rfb组,同期确诊且治疗方案中不含Rfb的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细菌学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末两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含Rfb组28.57%(16/56),对照组26.47%(18/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452,P=0.512);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含Rfb组57.14%(32/56)和对照组51.47%(3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125,P=0.112);治疗12个月末含Rfb组痰菌阴转率(78.57%,44/56)明显高于对照组(69.12%,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089,P=0.008)。(2)影像学疗效评价:病灶吸收率含Rfb组(75.00%,42/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29%,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23, P=0.009);空洞吸收率分别为含Rfb组(73.21%,41/56)和对照组(63.24%,4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2,P=0.094);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含Rfb组好转率(73.21%,41/56)明显高于对照组(60.29%,41/68)(χ 2=3.412,P=0.012)。 结论 含Rfb方案可加速SGM肺病患者的痰菌阴转和病灶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氧化应激水平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45例肺结核患者(PTB 组)、28例肺结核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PTB-DM2组),及24名健康对照志愿者(HC组)的肝素抗凝血浆,分别定量检测3组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血红素氧合酶-1(HO-1)、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 (P25,P75)]”表示。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3组患者相关数据,GraphPad Prism 7.0软件作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C组、PTB组、PTB-DM2组各生化指标T-AOC[4.65(4.16, 5.15)、2.70(3.50, 4.30)、 2.55 (2.03,3.48) U/ml]、CAT[54.20 (35.46,81.30)、23.49(9.49,44.72)、 5.66 (-14.00, 31.98) U/ml]、HO-1[16.12 (11.84,24.09)、11.44(7.95,15.53)、8.19 (7.53,11.58) ng/ml]、GSH[5.14(3.98,7.33)、4.69(3.02,6.47)、2.90 (1.90,6.14) μmol/ml]、SOD[14.31(10.63,17.33)、14.28(11.86,15.69)、13.78(12.26,18.00) U/ml]、MDA[ 3.60 (2.62,4.40)、5.11 (4.26,7.23)、12.77(9.47,14.89) nmol/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8,P<0.01;χ 2=28.94,P<0.01;χ 2=23.00,P<0.01;χ 2=9.24,P=0.010;χ 2=15.53,P<0.01;χ 2=59.46,P<0.01)。PTB组患者血浆的T-AOC、CAT、HO-1含量较HC组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HC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1; Z=-3.82,P<0.01;Z=-3.21,P=0.005;Z=-3.94,P=0.008)。PTB-DM2组患者的T-AOC、CAT、HO-1、GSH、SOD水平均较PTB组患者均明显下降,MDA水平较PTB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8,P=0.047;Z=-2.44,P=0.046;Z=-2.27,P=0.023;Z=-2.45,P=0.096;Z=-3.50,P=0.002;Z=-6.01,P<0.01)。 结论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PTB患者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且存在脂质氧化损伤;并发2型糖尿病可加重PTB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更低,脂质氧化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简称《一体化系统》)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惠州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结核病专报系统》及《一体化系统》的数据。调查1462所学校,使用《一体化系统》前(2018年)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2019年)分别发现220、198例疑似学生肺结核患者,分别有114、11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确诊。分析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各自的防控效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实施《一体化系统》前后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准确率为83.2%(183/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21.44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1h到达率为58.2%(128/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0%(194/198)(χ 2=93.295,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执行率为70.9%(156/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50.76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推送准确率为86.0%(98/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14.57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1h到达率为57.0%(65/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3%(114/116)(χ 2=56.71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休(复)学通知书1h到达率为57.9%(66/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58.33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核实学籍身份的学校覆盖率为86.0%(1257/1462),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0%(1447/1462)(χ 2=177.442,P<0.01)。结论 《一体化系统》使用后较使用前在校园疑似患者转诊追踪、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休(复)学管理,以及核实学籍身份覆盖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对三亚中心医院、三亚市人民医院和三亚中医院收治的316例MDR-PTB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发放316份问卷调查表,最终收回合格问卷308份,合格率为97.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 MDR-PTB患者的负性心理以焦虑、抑郁、偏执和恐惧多见,分别占43.5%(134/308)、40.6%(125/308)、16.9%(52/308)、9.7%(30/308)。308例MDR-PTB患者,其中225例有负性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差组),83例未发生负性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好组)。心理健康状况差组SCL-90评估平均得分为(1.83±0.68)分,高于心理健康状况好组[(1.20±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差组已婚者占61.8%(139/225),独居者占34.2%(77/225),睡眠质量一般或差者占65.3%(147/225),经济收入<3万元/年者占63.6%(143/225),有结核空洞者占61.3%(138/225),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者占57.8%(130/225),治疗效果无好转者占64.0%(144/225),心理健康状况好组分别为74.7%(62/83)、19.3%(16/83)、45.8%(38/83)、37.3%(31/83)、34.9%(29/83)、74.7%(62/83)、42.2%(3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465,P=0.035;χ 2=6.425,P=0.011;χ 2=9.661,P=0.002;χ 2=16.942,P<0.001;χ 2=17.017,P<0.001;χ 2=7.394,P=0.007;χ 2=11.87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OR=2.813,95%CI:1.718~6.529;P=0.018)、经济收入<3万元/年(OR=2.390,95%CI:1.604~5.748;P<0.001)、有结核空洞(OR=1.975,95%CI:1.416~4.530;P=0.037)、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OR=3.517,95%CI:2.135~8.762;P=0.024)及治疗无好转(OR=6.113,95%CI:4.835~16.204;P=0.006)是影响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 MDR-PTB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为睡眠质量一般或差、经济收入<3万元/年、有结核空洞、有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无好转,应加强对MDR-PTB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内科收治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一服用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组(简称“A组”,79例)和单一服用利可君片治疗组(简称“B组”,79例),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改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减少症相关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白细胞减少症改善总有效率[94.44%(68/72)]、外周血WBC值[(5.12±0.76)×10 9/L]均明显高于B组[72.97%(54/74)和(4.09±1.02)×10 9/L](χ 2=10.14,P=0.021;t=4.38,P=0.017);治疗后A组和B组外周血WBC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3.26±1.02)×10 9/L和(3.18±0.82)×10 9/L] (t=5.79,P=0.010;t=4.15,P=0.018)。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头晕[8.33%(6/72),9.46%(7/74)]、低热[2.78%(2/72),2.70%(2/74)]、乏力[5.56%(4/72),4.05%(3/74)]等主要症状较治疗前[27.78%(20/72),28.38%(21/74); 15.28%(11/72),16.22%(12/74);40.28%(29/72),41.89%(31/74)]均有明显改善 (χ 2=12.34,P=0.008;χ 2=12.09,P=0.008; χ 2=8.83,P=0.011;χ 2=8.16,P=0.010; χ 2=17.26,P=0.020;χ 2=18.09,P=0.020);但两组患者间治疗后的头晕、低热、乏力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1.43,P=0.437;χ 2=2.62,P=0.406; χ 2=1.95,P=0.410)。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3.33%(60/72)]与B组患者[86.49%(6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03, P=0.382)。 结论 参芪十一味颗粒可有效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白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安全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样(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病灶的CT特征,以提高对肺结核少见征象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2019年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1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11个fGGO病灶),其中7例经临床综合诊断、3例经手术组织标本病理检查证实、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同期按照1∶4比例选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具有fGGO病灶的肺癌患者(肺癌组,44个fGGO病灶)。分析两组患者fGGO病灶的CT扫描特征。结果 肺结核组和肺癌组患者fGGO病灶分布在上叶[分别为63.6%(7/11)和65.9% (29/44)]、中叶[分别为9.1% (1/11)和11.4%(5/44)]、下叶[分别为27.3%(3/11)和22.7%(10/4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608,P=0.106)。肺结核组fGGO病灶呈圆或椭圆形[36.4%(4/11)]、边缘与肺交界面清晰[9.1%(1/11)]、有分叶[0.0%(0/11)]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肺癌组[77.3%(34/44)、93.2%(41/44)、43.2%(19/44)](χ 2=5.114,P=0.024;χ 2=29.974,P=0.000;χ 2=5.473,P=0.019)。肺结核组fGGO病灶内部密度均匀[9.1%(1/11)]、有支气管影或空泡[0.0% (0/11)]、出现增粗或扭曲血管影[0.0%(0/11)]的比率均明显低于肺癌组[分别为54.5%(24/44)、38.6%(17/44)、77.3%(34/44)](χ 2=7.333,P=0.007;χ 2=4.475,P=0.034;χ 2=19.108,P=0.000),而多发结节样病灶[90.9%(10/11)]的比率高于肺癌组[0.0%(0/44)] (χ 2=42.969,P=0.000)。结论 肺结核fGGO病灶分布与肺癌无特异性差别;依据fGGO边缘模糊、无分叶、无胸膜凹陷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支气管影或空泡、无增粗或扭曲血管影、多发簇状分布结节样病灶的CT表现,在与肺癌鉴别诊断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