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右江医学》2019,(10):729-736
目的系统地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前外侧入路(ALA)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到2019年7月)关于DAA与ALA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对照研究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进行Meta分析,比较DAA与ALA临床疗效的差异,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并发症(股外侧神经损伤、周围骨折)、影像学表现(前倾角、髋臼杯外展角)、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次要指标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共有8篇文献、730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周围骨折[RR=2.02,95%CI(0.45~9.10),P=0.36]、前倾角[WMD=2.22,95%CI(-0.06~4.51),P=0.06]、髋臼杯外展角[WMD=0.66,95%CI(-0.38~1.71),P=0.21]、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WMD=0.47,95%CI(-2.71~3.66),P=0.77]、手术时间[WMD=-0.44,95%CI(-1.14~0.26),P=0.22]、手术切口[WMD=-1.18,95%CI(-2.89~0.51),P=0.1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AA入路股外侧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ALA入路[RR=3.79,95%CI(1.43~10.01),P=0.007],但术中出血量少于ALA入路[WMD=-75.15,95%CI(-107.30~-43.00),P<0.001],患者住院时间短于ALA入路[WMD=-2.30,95%CI(-4.24~-0.36),P=0.02]。结论两种入路在影像学表现、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口长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DAA入路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两者在并发症方面DAA入路股外侧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但周围骨折发生率两者均较低,差异不明显。纳入研究异质性较大,结果需要更高质量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比较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posterolateral piriformis sparing approach,Mis-P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福建省立医院骨科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2月收入院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AA和Mis-PLA两组。DAA 组(43例45髋):男 27例 27髋,女16例 18 髋,平均年龄 (57.4±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41.4±8.7)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3±2.2) kg/m2;Mis-PLA 组(39例42髋):男 25 例 26 髋,女 14例 16 髋,平均年龄(59.2 ±7.3)岁,术前 Harris 评分 (39.6±8.4)分, BMI (24.7±2.5) kg/m2。分别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对比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甲级愈合。手术切口长度: DAA组(9.2±0.7) cm,Mis-PLA 组(9.5±0.6) 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时间:DAA 组(74.3±10.1) min,Mis-PLA组(37.5±4.3) 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量:DAA组(229.6±79.2) mL,Mis-PLA组(215.7±56.0) mL,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2)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 周 Harris 评分:DAA组(85.5±4.1)分,Mis PLA组(79.0±4.4)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 组(94.3±2.7)分,Mis-PLA 组(95.2±1.9)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术后6周髋关节功能评估,DAA组和Mis-PLA组在直线步行速度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8),Mis-PLA组上、下楼梯速度优于DAA组(P=0.047);在转弯速度、坐下、穿袜时,DAA组优于Mis-PLA组(P<0.01,P=0.016,P<0.01)。结论: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保留梨状肌入路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学习曲线短,直接前入路的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早期没有体位限制的要求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6):560-563
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DAA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DAA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1、3、7 d,DAA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内,DA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DAA的中短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在分期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 ~2021年3月在笔者医院骨科分期行双侧THA的64例患者,根据术前沟通结果,32例(64髋)分期采用DAA(DAA组),32例(64髋)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前外侧入路对于股骨颈骨折伴随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伴有脑梗死后遗症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26例,平均年龄76.4(69~8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前外侧入路半髋置换的方法,观察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表现、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出现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4.8(15~72)个月。X线片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评价,术后2例优(90~100分),14例良(80~90分),6例可(70~79分),4例差(<70分),优良率61.5%。5例出现术后合并症,1例患者脑梗死复发。所有患者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 前外侧手术入路的半髋置换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操作便利等优点,同时可以大大降低股骨颈骨折伴随脑梗死后遗症的患者发生脱位的概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入路与Hardinge外侧入路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0例,其中,直接前入路(DAA)组患者76例,Hardinge外侧入路组患者84例,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以上,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指标,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后Harris评分、股骨柄位置、髋臼外展角、疼痛感受和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情况等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完整随访,DAA组手术时间长于Hardinge入路组(P0.05),Hardinge入路组住院时间长于DAA组(P0.05),DAA组髋臼外展角小于Hardinge入路组(P0.05),术后6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中疼痛记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入路手术虽然技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但其术后早期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好,疼痛反应轻,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郑杰  陆禹严 《吉林医学》2014,(18):4028-402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强直性脊柱炎183例(296髋)患者(经后外侧入路106例,经前外侧入路77例)临床资料。结果:18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后平均提高到(82.8±3.7)分,前外侧入路提高到(83.7±4.2)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276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均增加,后外侧入路增加到(187.9±11.2)°,前外侧入路增加到(190.2±9.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出现术后脱位4例,前外侧切口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疗效确切,但后外侧入路术后较容易出现脱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关节外科2016年4月—2021年4月接受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其中采用微创DAA和PA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骨假体柄初始固定质量、髋臼杯安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PA组(均P<0.05)。术后1个月DA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优于PA组(均P<0.05),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股骨假体柄中立位:DAA组24例,PA组23例;髋内翻位: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并对发生术后持续性疼痛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DAA组(40例)和PLA组(60例)。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至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3、5 d疼痛VAS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出现术后持续疼痛的30例病例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结果100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与PLA组比较,DAA组切口长度更短,术后至开始下床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3、5 d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体质量指数高和手术时间长是影响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与PLA手术比较,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显露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的优点,尤其是在病人自我感觉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6 kg/m2、手术时间>1 h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前入路双髋同时置换的手术技巧和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采用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手术22例(44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中位数为48岁(34~67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骨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采用平卧位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手术时间平均(167±2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75±300) mL,术中及术后输异体血平均(327±341) mL,术后伤口引流平均(111±73) mL。术后第1天多数患者可以不需要帮助自行上下病床,5例患者术后第1天可以不用拐杖短距离行走,术后3 d有13例患者可以在保护下做下蹲动作。术后平均4 d出院,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8~24个月)。术中出现2例大粗隆骨折,3例阔筋膜张肌损伤。术后随访3例伤口延迟愈合, 4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2例患者大腿痛,无松动感染失败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9±8)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分,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直接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恢复快,髋关节活动度好,但手术难度较高,在良好选择病例的情况下,术者在使用这种入路的早期仍然容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CroweⅣ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柳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双侧CroweⅣ型髋关节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按照严重程度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双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和自体血回输,因年龄因素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8~20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8.6±17.5)min,术中出血量(721.2±24.4)mL,术后双侧引流量(160.0±10.5)mL,住院时间(12.5±1.0)d;术前Harris评分(48.6±3.6)分,术后Harris评分(88.6±4.5)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3.7±1.1)cm,术后末次随访时肢体不等长平均(0.5±0.2)cm,术前与术后肢体长度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运动功能,术后无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治疗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配式人工髋关节系统(S-ROM,DePuy)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Ⅳ型)的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12月,对25例(27髋)因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引起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组配式(S-ROM,DePuy)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患者全部为女性。随访12~66个月,平均37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随访时Harris评分由术前37分提高至86分,除外1例Harris评分小于70分,为长期骨盆倾斜导致腰椎病变,引起慢性下腰痛以及下肢疼痛与功能障碍,其余患者评分均达良好。术后半年所有患者均能下地行走,并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应用组配式(S-ROM,DePuy)人工髋关节系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处理股骨近端严重畸形,术中操作方便,术后中短期随访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的早期疗效影响分析。方法 对我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期间300例需要行THA的患者根据入院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107例,BMI≥25)与非肥胖组(193 例,BMI<2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假体骨折、脱位、感染、深静脉栓塞),并分别在术后1、2、6个月时间比较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将以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相比较,前者在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深静脉栓塞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数发生率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假体脱位、假体骨折及感染的发生率,肥胖组虽然高于非肥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非肥胖组高于肥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会增加THA术中难度,增加THA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玉光  叶蜀新  江伟 《重庆医学》2012,41(20):2032-2033,2035
目的比较前外侧入路(ASA)与后外侧入路(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2000年2月至2008年4月经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5例92髋,男47例51髋,女38例41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72.5岁;体质量指数(BMI)18.2~25.1kg/m2,平均21.1kg/m2。股骨头缺血坏死35髋,骨关节炎5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52髋,骨水泥固定48髋,生物型固定44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5分。同期采用常规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76髋,男39例42髋,女31例34髋;年龄53~88岁,平均71.9岁;BMI 19.5~26.2kg/m2,平均20.5kg/m2。股骨头缺血坏死29髋,骨关节炎4髋,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43髋,骨水泥固定40髋,生物型固定36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1.3分。有1例因为过于肥胖,由原计划的ASA改为PSA,该病例没有被纳入研究。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髋臼假体角、手术关节的脱位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3.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神经损伤并发症,ASA组出现1例感染,手术2年后行翻修手术,PSA组有2例死亡,PSA组有1例尿管连接处脱开,污染了切口。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长度PSA组为17.0cm,ASA组为13.0cm。手术时间PSA组平均为80min,ASA组平均为65min。住院时间PSA组为18.5d,ASA组为13.2d。术后影像学中髋臼假体角,PSA组的前倾角为22°,ASA组的前倾角为10°。PSA组有4例出现1~2次脱位,ASA组无脱位发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髋臼假体前倾角、手术后关节脱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部分肥胖患者外,选择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在相对较短的切口下和相对较少的手术时间内完成手术,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手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由同一术者完成的应用侧卧位DAA进行初次THA的309例(367髋)患者资料进行随访研究,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总失血量、相关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Harris评分系统以及髋关节正位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评价。结果   281例(334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0.9%。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为(58.0±8.2)min;失血量为(320±82)mL。手术发生股骨骨折4例(5髋),血肿1例(1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6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2髋),阔筋膜张肌损伤2例(2髋)。影像学检查髋臼假体位置:前倾角16.6°±4.8°,外展角43.5°±3.2°。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VAS评分和髋关节Harris评分改善显著。结论   运用侧卧位DAA行初次THA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患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能够满足患者快速康复的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6髋)CroweⅣ型DDH患者,行生物型组配式假体(S-ROM,Depuy)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测量术后大粗隆平移距离、肢体延长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距离,并随访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18例(20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96(39.3±22.9)个月。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粗隆平均平移30~65(49.1±9.5)mm,肢体延长0~13(4.9±3.4)mm,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63(48.0±9.2)mm。术后2例出现后脱位,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无骨折、感染、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发生股骨矩处骨折。术后1年2例遗留轻度跛行,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髋部疼痛。至随访末无假体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