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和复杂部分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ure,CPS)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情况.方法:选择癫痫患者43例,其中GTCS组25例,CPS组18例,健康对照组28例,分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例伴有杏仁核肥大(amygdala enlargement, AE)的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特征、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例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住院的伴AE颞叶癫痫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VEEG特征、影像学及病理特点,并计算每位患者两侧的杏仁核体积。结果:3例患者中2例女性、1例男性,发病年龄21~40岁,2例临床表现为夜间入睡后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secondaril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SGTCS),其中1例1年后出现复杂部分性发作(complex partial seizures, CPSs), 表现为情景回忆及自动症,第3例表现为夜间发作的CPSs,如咂嘴、吐舌,3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的焦虑障碍。3例患者头颅MRI均表现为单侧AE,1例为右侧,2例为左侧,肥大侧杏仁核体积为(2 123.7±131.8) mm 3,非肥大侧杏仁核体积为(1 276.3±156.9) mm 3。2例发作间期痫性放电仅限于AE侧,1例为双侧。3例发作期VEEG提示异常放电起源于AE同侧,并局限于前、中颞区。2例发作间期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发作间期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检查表现为AE低代谢。3例患者的组织病理结果均为杏仁核及颞叶的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其中1例伴海马硬化。所有患者术后未再发作,术后VEEG提示术侧慢波活动,偶见尖波放电。结论:AE可能为颞叶癫痫的一种亚型,临床中应注意在“磁共振检查阴性”的颞叶癫痫患者中是否存在AE的可能,药物控制不佳者,手术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可能是伴AE颞叶癫痫的最常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癫痫患儿脑电图中不同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探索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38例癫痫患儿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资料. 结果 238例患儿的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其中额叶区域出现棘波或尖波等痫样放电31例;颞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6例;中央-颞区出现痫样放电85例;顶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7例;枕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3例;某侧半球两处或两处以上区域出现痫样放电13例;双侧半球不同区域出现多灶性痫样放电放电6例;双侧半球全部区域都出现痫样放电47例.有 46例患儿在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或动态脑电图监测中出现临床发作,捕捉到发作期的脑电图波形. 结论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能够为癫痫的临床诊断与发作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如果能够捕捉到发作期的波形则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儿童期局灶性癫痫非常多见,近半数的儿童期局灶性癫痫可能继发全面性发作,脑电图能够帮助与全面性癫痫相鉴别,而全面性癫痫中的强直-阵挛发作较少,很多被描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病例最终被脑电图证实属于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李婷  马娇  余敏 《宁夏医学杂志》2023,(10):908-910+96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时频图(DSA)在快速鉴别诊断发作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发作性疾病患者122例,收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EEG)及长时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进行原始脑电图及时频图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常规EEG出现癫痫样放电发生为33例(27.05%),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59例(48.36%),长时程VEEG癫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EEG(P<0.05)。长时程VEEG 67.80%癫痫样放电见于醒睡各期,32.20%仅出现在睡眠期。全面性放电40.68%,局灶性放电59.32%。监测到痫性发作共18例,全面性8例,局灶性10例。24例全面性放电及18例临床痫性发作的时频图表现为慢波功率增高。结论 长时程的视频脑电图使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结合时频图可快速发现阵发性放电及临床痫性发作,有效节省阅图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归类分析.方法: 分析诊断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患者及其相关家属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就诊、个人访视、电话等方式收集总结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发病规律、脑电图、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选取的29例患者中,19例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为有热性惊厥史,均有部分性发作表现,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为主,全面性发作均为强直阵挛发作,1例同时有可疑失神发作,无肌阵挛,强直及失张力发作.16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有4例一侧海马萎缩.2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16例有局限性癫痫样放电或慢波增多,9例有全面性异常放电,1例基本正常.治疗以卡马西平类效果欠佳,丙戊酸类、托吡酯效果好,对难治性患者,联合氯硝安定效果较好.结论: 部分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可能为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另一引申亚型,其发病机理可能与GEFS 相似,为离子通道病,其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部分性发作.  相似文献   

6.
灰质异位症所致癫痫的临床表现与视频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灰质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与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MRI确诊灰质异位症患者14例,分析其起病年龄、发作形式等临床资料与清醒期、睡眠期和发作期的视频脑电图特征。结果14例患者精神发育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定位体征。癫痫起病年龄为5~21岁,平均11.4岁。发作形式以继发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sGTCS)和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常见,其次为全面性强直一阵挛发作(GTCS)。灰质异位症患者视频脑电图监测痫性放电与异位灰质部位相关;10例患者存在颞叶的痫性放电,3例患者脑电图监测到起源于颞叶的发作。结论灰质异位症所致癫痫发病年龄早,发作形式以sGTCS和CPS常见。异位灰质部位和颞叶的异常放电是灰质异位症患者的脑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7.
危薇  罗华  董南丁 《四川医学》2010,31(5):581-582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特点。方法对86例已确诊为TLE的患者均作EEG和视频脑电图(V ideo-EEG,VEEG)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的EEG正常39例,异常47例。VEEG正常5例,异常81例。其中左侧颞叶痫样放电30例,右侧颞叶痫样放电27例,双侧颞叶痫样放电18例,6例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出现癫痫波。临床症状中以强直-阵挛发作占TLE最多;TLE患者的EEG癫痫波多分布于一侧或两侧颞区。结论颞区的癫痫波对诊断TLE有重要作用;VEEG对提高TLE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患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特征,揭示EEG阵发性异常与日后发生癫痫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165例FS患儿于体温恢复正常后7~20 d进行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EEG结果根据阵发性出现棘慢波、尖波或棘波而定位,探讨EEG阵发性异常放电与FS患儿日后发生癫痫关系。结果:本组165例患儿VEEG异常60例(36.36%),其中45例日后发生癫痫。EEG异常率与患者年龄、癫痫家族史、发热温度、FS类型、发作类型、24 h内发作超过1次及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8例广泛性棘慢波者日后发生癫痫的有2例(25%),14例Rolandic区放电9例(64.3%)发生癫痫,21例枕区放电的18例(85.7%)发生癫痫,17例额区放电16例(94.1%)发生癫痫。与广泛性放电相比,额区放电的危险相关系数为48.0。结论:额区阵发性异常放电的FS患儿日后发生癫痫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40例)和B组(38例)。A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B组接受苯妥英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92.5%比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慢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效果相当,且丙戊酸钠安全性高于苯妥英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特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患儿及同胞的智商情况.方法 选择皖南山区8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3组:GTCS组为20个癫痫家系中28例9~16岁GTCS患儿,同胞组为28例与GTCS患儿年龄差距最小的健康同胞,对照组为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村健康儿童.研究3组儿童的IQ水平.结果 47% GTC...  相似文献   

11.
颞叶癫痫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的病因、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诊断为颞叶癫痫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中有18例有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21例有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其中5例合并有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患常规脑电图和24h脑电监测(Video-EEG,VEEG),共记录到18次临床发作,均为CPS。VEEG除一例正常外,8例主要表现为起源于单侧或双侧颞叶或额叶的棘波。常规脑电图3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余均有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棘慢波综合、尖波、尖慢波发放,19例蝶骨电极14例为阳性。2例患服丙戊酸钠,其余患停服原抗癫痫药,改为卡马西平(得理多),发作控制出院。结论:颞叶癫痫是一组部分性症状性癫痫综合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病因多为血管畸形、良性肿瘤、海马硬化。EEG常见单侧或双侧颞叶的棘波。卡马西平(得理多)是治疗颞叶癫痫的首选药物,正确的诊断可以提高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儿童非典型失神发作的脑电图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非典型失神发作的神经生理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视频脑电图(vedio-EEG,VEEG)特点将21例非典型失神发作儿童分为单纯非典型失神发作组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组,对二组儿童分别行VEEG检查、智商测定,并结合l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21例患儿VEEG发作间期慢的背景活动19例(90.5%),发作期表现为慢的棘慢波放电18例(85.7%).二组儿童智商分值低于正常儿童,存在学习障碍,并且Lennox-Gastaut综合征组儿童智力损害更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典型失神发作儿童存骀在着严重的智力损害,这种发作类型与Lennox-Gastaut综合征高度相关,但也可能存在于目前还不了解的疾病谱中,儿童早期广泛性的脑损伤可能是导致非典型失神发作或合并其他类型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璐 《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326-327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突厥蔷薇(Rosa damascena)的水提物、乙醇提取物及三氯甲烷提取物对戊四唑所致小鼠惊厥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按如下方案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组(3mg/kg),水提物组(100,500和1000mg/kg),乙醇提取物组(100,500和1000mg/kg),三氯甲烷提取物组(100,500和1000mg/kg)。所有药物均在注射戊四唑30min前皮下注射。记录并比较各组小鼠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潜伏期、最小阵发性痉挛潜伏期及死亡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三组水提物组小鼠的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潜伏期及最小阵发性痉挛潜伏期均有延长(P〈0.05或P〈0.01);一组乙醇提取物组(1000mg/kg)小鼠的最小阵发性痉挛潜伏期及两组乙醇提取物组(500和1000mg/kg)小鼠的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潜伏期均有延长(P〈0.05,P〈0.01);三组三氯甲烷提取物组小鼠的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潜伏期及最小阵发性痉挛潜伏期无明显变化。不同提取物各组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突厥蔷薇具有抗戊四唑所致小鼠惊厥的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豆提取物对经戊四唑(pentylenetrazole,PTZ)诱发癫病发作的女性荷尔蒙缺失雌性大鼠与正常雌性大鼠的不同作用,以及因性别差异引起的植物雌性激素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雄性生理盐水组,雄性低、中、高剂量黄豆提取物治疗组,每组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低、中、高剂量黄豆提取物治疗组,去卵巢生理盐水组,去卵巢低、中、高剂量黄豆提取物治疗组,每组8只。去卵巢大鼠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卵巢切除术。分别给予各组大鼠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黄豆提取物治疗2周后腹腔内注射戊四唑。将大鼠放置在树脂玻璃笼内,记录最小阵挛性癫痫发作(minialclonicseizure,MCS)潜伏期和强直性阵挛性癫痫发作(generalizedtonic-clonicseizure,GTCS)潜伏期。结果:与雄性生理盐水组大鼠比较,雄性低、中剂量黄豆提取物治疗组的MSC和GTCS潜伏期显著缩短(P〈10.05或P〈0.01)。雌性假手术大鼠在给予黄豆提取物治疗后,其MSC和GTCS潜伏期没有显著改变。与去卵巢生理盐水组比较,去卵巢低、高剂量黄豆提取物治疗组的MSC和GTCS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黄豆的植物雌激素能影响由PTZ诱发的癫痫发作的轻重程度,但其影响程度与卵巢激素水平有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豆提取物抗戊四唑所致卵巢切除大鼠痉挛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5),分别为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低剂量大豆提取物组和高剂量大豆提取物组。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其余3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其中一个亚组(n=7)每日予低剂量戊四唑(40mg/kg)腹腔内注射,连续14d;另一亚组(n=8)予一次高剂量戊四唑(90mg/kg)腹腔内注射。在戊四唑注射前30min,低剂量大豆提取物(20mg/kg)及高剂量大豆提取物(60mg/kg)组分别腹腔内注射大豆提取物,假手术组及卵巢切除组注射生理盐水。上述步骤完成后,将大鼠置于树脂玻璃箱中观察60min。结果:重复低剂量注射戊四唑14d,卵巢切除组大鼠的痉挛评分在第3、5、8、10、11、12及13天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而低剂量大豆提取物组和高剂量大豆提取物组大鼠的痉挛评分高于卵巢切除组(P〈0.05或P〈0.01)。一次性高剂量注射戊四唑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切除组大鼠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潜伏期延长,而最小阵发性痉挛潜伏期无明显变化;与卵巢切除组相比,低剂量及高剂量的大豆提取物显著缩短了大鼠阵发性强直性抽搐及最小阵发性痉挛的潜伏期(P〈0.01)。结论:雌激素能够影响戊四唑所致大鼠痉挛的严重程度,而大豆中所含的植物雌激素也具有类似作用,这种作用还有待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7.
视频脑电图在癫痫及其他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江明  刘向  马仁飞 《安徽医学》2010,31(10):1154-115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及其他非癫痫发作性疾病中的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意大利EBNeuro智能化脑电图仪,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和疑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1-4hVEEG监测,并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同时对比进行常规脑电图(EEG)检测。结果 150例中,VEEG异常者124例(82.7%),痫样放电101例(67.3%);150例中109例行常规EEG检测,异常者30例(27.5%),痫样放电10例(9.2%)。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VEEG监测均明显高于常规EEG检查(P〈0.005)。150例VEEG监测后明确诊断癫痫117例,其他发作性疾病33例。49例癫痫(41.9%)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43例(36.8%)明确其发作类型。结论 VEEG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提高了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分型,而且对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使用录像脑电图(VEEG)对42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脑电监测,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所见。结果:42例患者中有可循病因者16例,未发现病因者26例;临床表现复杂,运动症状突出,常迅速泛化,主要形式有局灶阵挛性发作、不对称性强直性发作、假自主运动发作、也可见失神样发作及痴笑发作等其它少见形式。发作间期脑电图能定位于额叶者27例,占64.3%;26例监测到临床发作,发作前2-14 s额区出现爆发性异常节律,发作期由于大量动作伪迹和肌电伪差干扰,影响起源判断。结论: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癫痫综合征,发作前瞬间的脑电图改变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丁香提取物对戊四唑引发小鼠癫痫的作用。方法:实验小鼠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50、100、250及500mg/kg)丁香水提取物组、不同剂量(50、100、250及500mg/kg)丁香乙醇提取物组、不同剂量(50、100、250及500mg/kg)丁香三氯甲烷提取物组。给予戊四唑前60rain为各组小鼠注射药物。记录并比较各组小鼠阵发性强直性抽搐潜伏期(generalizedtonic-clonicseizure,GTCS)、最小阵发性痉挛潜伏期(minimalclonicseizure,MCS)及死亡率。结果:低、中、高三种剂量的丁香水提取物能有效延长MSC和GTCS的潜伏期(P〈0.05)。50、100和250mg/kg的丁香乙醇提取物显著增加了小鼠MCS潜伏时间(P〈0.05)。与盐水治疗组相比,惊厥小鼠模型经50、100、250和500mg/kg丁香的乙醇提取物治疗后,其GTCS的潜伏期显著高于盐水治疗组,但丁香的三氯甲烷提取物对惊厥小鼠的GTCS和MCS潜伏期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丁香乙醇和水提取物能抑制由戊四唑诱发的小鼠惊厥,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的抗惊厥活性物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