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对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喂养中作用研究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0例健康但需要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童分为营养性吸吮20例,非营养性吸吮20例.营养性吸吮组采用单纯鼻胃管营养治疗,非营养性吸吮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孔橡皮奶头吸吮,并记录相关喂养情况.结果 营养性吸吮组达全量肠内营养率较非营养性喂养组高(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以及反流次数较非营养性吸吮组多(P<0.05).结论 鼻胃管营养治疗期间加用无孔橡皮奶头吸吮这种喂养方式较为简单、安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胃食管的反流次数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将98例早产儿常规分为两组,N—NNS组49倒,给予胃肠外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不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组除给予上述常规处理外,还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结果除呕吐外,NNS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NNS组(P〈0.05),喂养不耐受改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N—NNS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喂养护理中应用非营养性吸吮,能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能力,促进改善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过渡到经口进食的时间,是一种安全、经济、方便,无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2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方案,且均采用相同的蓝光照射以及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黄疸治疗.而NNS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SYNCHRON CX5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d的血清胆红素值,并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黄疽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胃残留奶量、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结果】NNS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d的血清腮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缩短,胃残留奶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平均每口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较对照组则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于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营养、生长发育及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经鼻胃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单纯鼻胃管喂养组和非营养性吸吮组,均用瑞士雀巢公司提供的雀巢早产儿配方奶,记录喂养2周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头围)的变化及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达自行吮母乳时间、喂养相关并发症。结果:非营养性吸吮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8±1.8)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10.1±1.3)天,显著缩短(P<0.01);达自行吮母乳时间(8.1±0.9)天,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9.5±1.3)天,显著缩短(P<0.01);喂养2周后两组的体重、身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头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营养性吸吮组胃残留、呕吐、腹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鼻胃管喂养组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探讨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合适的喂养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接受研究。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喂养情况及喂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以明确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效果。结果经t检验,除血糖值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低血糖、腹胀、胃出血、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的例数及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经2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改善了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的营养状态,促进其生长发育,并降低发生喂养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吸吮空的橡皮奶头)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笔者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产科婴儿窜住院的42例早产儿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胃管喂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68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生后即给予鼻胃管喂养,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常规喂养组,干预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的情况下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天数、胃管留置时间、经口喂养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胎便持续时间、生理性体重下降天数、胃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不耐受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并发症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居首位,常规喂养组发生率为44.1%,干预组发生率为1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抚触两种干预方式在早产儿喂养中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1)及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孕30~32周早产儿124例,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照组)64例,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早期喂养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干预组于生后6~24 h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及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早产儿发生NEC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疼痛是指在个体发育早期出现的、提供保护目的、防止组织损伤的信号系统。在美国,患儿的疼痛是除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外,护理人员每天要观察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新生儿对疼痛不会表达,只能依靠细微的行为和生理改变来表现。危重儿和早产儿对疼痛的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因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胃肠道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鼻胃管喂养健康早产儿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早产儿常规喂养,观察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吮吸,分析两组早产儿胃肠道运转时间、营养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差异(t=0.254,P>0.05),两组早产儿开始喂养时间无明显差异(t=0.252,P>0.05),观察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6.0±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6±2.7)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18.4 ±2.6)d、排尽胎粪时间(5.6±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17.8±1.5)d、恢复出生体重时间(11.1±2.6)d、胃肠道营养达标时间(21.9±2.3)d、排尽胎粪时间(7.8±1.8)d,(t值分别为5.091、4.002、6.050、5.945,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残留(16.7%)、喂养不耐受发生率(27.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残留(38.9%)、喂养不耐受发生率(61.1%),(x2值分别为0.035、0.004,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常规喂养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能够缩短胃肠道运转时间,降低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吞咽功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为NICU早产儿喂养的改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1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流失后最终干预组65例,对照组69例,干预组每天接受1次吞咽功能训练,直至其停止管饲喂养。对照组接受NICU常规护理,包括间歇喂养、体位支持等。 记录两组达到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并在这两个时间点观察喂养效率,记录每天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结果 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时的纠正胎龄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开始经口喂养到完全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两组比较,干预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时的喂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体重增长速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助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治疗的超未成熟儿(EPI,<28周)的临床特点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青岛妇女儿童医院NICU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出院的124例EP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49例)的相关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4例患儿中,男67例(54.0%)。出生体重680~1 520 g,胎龄24+3~27+6周,总存活率60.5%。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出生体重、胎龄、双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通气时长、无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长、总氧疗时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内出血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5.518,95%CI:1.186~25.685,P=0.029),无创通气是保护因素(OR=0.006,95%CI:0.001~0.051,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监测早产儿生后第1、第3、第7天血、胃液中促胃液素(GAS)、胃动素(MOT)水平,并予以非营养性吸吮(NNS)干预,探讨早产儿血、胃液中GAS、MOT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需经间断鼻胃管喂养(INGF)早产适于胎龄儿60例,根据是否辅以NNS,随机分成无非营养性吸吮(N-NNS)组及NNS组;并以同期出生无窒息、无消化系统结构及功能异常足月新生儿25例为对照。放射免疫法(RIA)批量检测血及胃液GAS,MOT水平。结果 ①血及胃液中GAS,MOT水平分别呈直线正相关。②N-NNS组及NNS组血及胃液GAS,M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第1天N-NNS组、NNS组血GAS、血及胃液MO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3天N-NNS组及NNS组血GAS,MO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NS组血GAS低于NNS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7天N—NNS组血GAS、MOT均低于NNS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及胃液中GAS,MOT水平分别呈直线相关。早产儿血及胃液中GAS,MOT水平低于足月儿,NNS能促进GAS,MOT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血清IGF-1、IGFBP-3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NNS)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生后第1天开奶前及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同时记录生长发育指标(头围、身长)。结果:①NNS组血清IGF-1、IGFBP-3水平在生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NNS组第14天头围、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血清IGF-1与头围、体重增长呈正相关(r=0.684,P<0.01;r=0.656,P<0.01),与血清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0.659,P<0.01)。结论:NNS能提高血清IGF-1、IGFBP-3水平,加快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格追赶生长的特点,探讨其追赶生长规律,以指导临床干预工作。方法 选择从2013年8月-2018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并随访的超早产儿178例(男103例,女7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出院后至生后 1岁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实际月龄及纠正月龄参照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 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出院至纠正3月龄身长生长速度最慢,纠正4~9月龄头围生长速度最慢。出院后最快的增长阶段在实际月龄4~6月。结论 出院后至生后6月龄内是超早期早产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头围的变化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相关因素,为预防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住院的确诊ICH的早产儿为病例组,同期住院非ICH早产儿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宫内窘迫、胎龄小于34周、机械通气、电解质紊乱为早产儿ICH独立危险因素,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是ICH的有利因素。结论加强对高危孕产妇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合并症,产前适时应用地塞米松等可减少早产儿I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产的各种影响因素与语言发育迟缓的关系,以及语言发育迟缓与智能发育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开封市妇产医院儿保科2015-2017年建立0~3岁健康档案并定期体检的3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早产儿语言发育迟缓与出生体重、胎龄、月龄、语言环境和养育人存在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语言发育迟缓人数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发育迟缓人数逐渐增多,在24~30个月达高峰,36个月明显下降;父母养育与语言环境良好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人数相对较少。语言发育落后的同时存在社交行为的落后,智能发育各能区中除大运动、精细动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能力、语言、社会交往3组存在差异并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早产儿的语言发育,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做好语言发育的筛查,早期发现影响早产儿语言发育的相关因素及可能伴随的其他发育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急性和致死性消化道急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腹胀、便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甚至败血症。目前,NE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损害可能与其发病有关,谷氨酰胺(Gln)作为人体所需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在维持肠黏膜完整性,减少肠黏膜受损、缺血坏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谷氨酰胺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性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