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玻璃纤维桩表面经聚多巴胺或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水门汀的微推出粘接强度,探讨玻璃纤维桩表面聚多巴胺化学改性处理对其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30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3组,每组10支,组1为聚多巴胺组,组2为硅烷化组,组3为对照组. 将各组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进行粘接,用精密切片机切出微推出实验试件,测定其微推出粘接强度并观察破坏模式. 结果:组1(聚多巴胺组)微推出粘接强度为(7. 909 ± 1. 987) MPa,组2(硅烷化组)为(5. 906 ± 0. 620) MPa,组3(对照组)为(4. 678 ± 0. 910) MPa,聚多巴胺组粘接强度值高于硅烷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相较硅烷化处理,应用聚多巴胺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的微推出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对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6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为4组,每组4支。组1为对照组,组2为单纯硅烷组,组3为10%(体积分数)H2O2+硅烷组,组4为30%(体积分数)H2O2+硅烷组。将各组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结,制成哑铃形微拉伸试件,测定其微拉伸粘结强度并观察其断裂模式。结果:组1(对照组)微拉伸粘结强度为(18.81±4.04)MPa,组2(单纯硅烷组)为(26.70±9.63)MPa,组3(10%H2O2+硅烷组)为(39.07±6.47)MPa,组4(30%H2O2+硅烷组)为(46.05±5.97)MPa。结论:H2O2溶液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后涂布硅烷偶联剂可明显提高玻璃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的桩表面处理对玻璃纤维桩表面形貌及其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颗尺寸近似的离体单根管前牙,常规根管治疗后去除牙冠,完成根桩牙体预备后,粘固MATCHPOST玻璃纤维桩至根管内。根据粘固前桩表面处理方法,将20颗离体牙随机均分至如下4组:氢氟酸组(HF组);二氯甲烷组(CH组);过氧化氢组(HO组);硅烷偶联剂组(S组)。用慢速金刚石切割机将每个牙根垂直于牙长轴切割出3个3 mm厚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于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对各组(n=15)样本加载直至纤维桩被完全推出。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观察样本的破坏模式。[结果]4个实验组的粘结强度值(MPa)由高到低如下:HO组(10.00±3.17);CH组(7.98±2.46);HF组(6.15±1.87);S组(5.82±1.76)。除了HF组和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P>0.05),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样本的失败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结论]用过氧化氢和二氯甲烷进行桩表面处理可提高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薄片推出实验,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玻璃纤维桩粘结固位力的影响。方法:将30颗离体上颌单根管前牙进行常规根管充填和桩道预备后,根据不同表面处理随机分为3组:Ⅰ组纤维桩表面酸蚀处理后加涂布硅烷偶联剂;Ⅱ组:纤维桩表面用1 000目细砂纸打磨处理,涂布粘结剂;Ⅲ组做对照组,不做处理。将纤维桩粘固于离体牙根管内,制作薄片推出试件,于万能测试机上进行推出实验,记录薄片推出最大力值,计算粘结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观察试件破坏模式。结果:Ⅰ组和Ⅱ组粘接强度均值都大于Ⅲ组,组间差别,P<0.05。Ⅰ与Ⅱ组破坏模式多为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之间破坏,Ⅲ组多为混合破坏。结论: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均可提高纤维桩在根管内的粘接强度,尤以酸蚀处理后涂布硅烷偶联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树脂粘结剂及不同组份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24颗单根管离体牙去除牙冠经常规根管治疗和预备,粘固MATCHPOST玻璃纤维桩.将每颗牙根垂直牙长轴切割出3个3.0mm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根据涂布硅烷偶联剂的组份不同将离体牙随机均分为A组(双组份组)和B组(单组份组);根据...  相似文献   

6.
王霜剑  唐旭炎 《安徽医学》2015,36(8):920-923
目的:比较3种根管内预处理方式对玻璃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40颗离体无龋单根管前牙,经常规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后根据不同根管内预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组:I 组:2%洗必泰溶液组(n =10);Ⅱ组:2.5%次氯酸钠组(n =10);Ⅲ组:35%磷酸凝胶组(n =10);Ⅳ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 =10),采用自酸蚀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纤维桩后进行薄片推出实验,记录推出时的最大力值,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及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断裂方式。结果 I组粘接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粘接强度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Ⅲ组粘接强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断裂方式以根管牙本质与粘接材料之间的破坏为主要破坏方式,纤维桩粘接后界面观察:35%磷酸凝胶可见树脂突形成,较为致密,2%洗必泰所形成的树脂突较短,形态规则,2.5% NaClO 未见明显树脂突形成。结论采用自酸蚀系统粘接纤维桩前使用2.5%的 NaClO 溶液预处理可降低纤维桩粘接强度,35%磷酸凝胶可显著提高纤维桩粘接强度,而2%洗必泰溶液预处理对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利用35%磷酸凝胶处理可形成良好的树脂突,有利于构成立体网状结构,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间粘结强度的差别.[方法]将12颗离体单根管前磨牙垂直于牙长轴于釉牙骨质界去除牙冠,完成常规根管治疗和根管预备,经过氧化氢溶液浸泡的玻璃纤维桩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用帕娜碧亚F树脂粘结剂将玻璃纤维桩粘结于根管内.根据所用玻璃纤维桩的不同将离体牙随机均分为三组:Fiber Post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3种纤维桩(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对漏斗状根管的粘接强度及温度循环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90颗单根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同种材料制成的预成型玻璃纤维桩、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修复,粘结完成后,储存在37 ℃恒温去离子水中7 d,每组随机选取15颗离体牙进行温度循环。使用精密片切机制备微推出试验试件,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微推出粘接强度并使用体视显微镜分析破坏形式。结果: 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9.58±2.67) MPa、(8.62±2.62) MPa、(8.21±2.48)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8.14±3.19) MPa、(6.43±2.47) MPa、(6.45±3.20) MPa;预成型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3.89±2.04) MPa、(4.83±1.23) MPa、(4.67±1.86)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6.18±1.61) MPa、(5.15±1.94) MPa、(6.39±2.87) MPa;光固化可塑性纤维桩组:温度循环前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4.05±2.41) MPa、(1.75±1.70) MPa、(2.60±2.34) MPa,温度循环后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粘接强度分别为(5.04±2.72) MPa、(1.96±1.70) MPa、(1.34±0.92) MPa。桩核类型、根管部位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在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均具有最高的粘接强度。温度循环对3种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可能具有更好的粘接强度,粘接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的表面处理对玻璃纤维桩与不同部位根管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新鲜拔除根长相近的单根管前牙,常规根管治疗后去除牙冠,完成根桩牙体预备后,粘固GC玻璃纤维桩至根管内。根据粘固前桩表面处理方法,将40颗离体牙随机均分至如下4组:硅烷偶联剂组为对照组(S组);过氧化氢组(H2O2组);氧化铝喷砂组(Al2O3组);Er-YAG激光照射组(Er-YAG组)。用慢速金刚石切割机将每个牙根垂直于牙长轴切割出6个1 mm厚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将所有测试样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用不锈钢制加载棒(末端直径1.0 mm)以0.5 mm/min的速度对其加载,直至纤维桩从根片中完全脱出。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观察样本的破坏模式。结果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间粘结强度均值牙颈部最大,根中部次之,根尖部最小。牙颈部粘结强度与根中部和根尖部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中部与根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同根管部位的粘结强度值均表现为H2O2组最高,Al2O3组次之,显著高于Er-YAG组及对照组(P<0.05);而Er-YAG组最低,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样本的失败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结论用过氧化氢酸蚀和Al2O3喷砂进行桩表面处理可提高玻璃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且根颈部粘结强度大于根中及根尖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纤维桩表面进行不同时间的化学处理后对其与两种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4根玻璃纤维桩按照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分为四组,每组10根纤维桩,A组为对照组:表面无处理;B组磷酸酸蚀+硅烷化;C组300ml/L过氧化氢浸泡10min+硅烷化;D组为300ml/L过氧化氢浸泡20min+硅烷化组。四组与自酸蚀和自粘接树脂水门汀分别组合成A_1B_1C_1D_1,A_2B_2C_2D_2进行粘接、包埋、切割以及微推出实验。另取4只纤维桩进行以上四组处理(未进行硅烷化)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结果: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未处理的纤维桩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纤维包裹在树脂基体中,纤维很少暴露;经过氧化氢处理10min的纤维桩表面的树脂基质溶解增多,大量纤维暴露;经过氧化氢处理20min的纤维桩表面,有部分纤维出现断裂现象其表层的纤维有一定程度的损坏。微推出试验结果表明,粘接强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C组粘接强度最大。结论:(1)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后涂布硅烷偶联剂可明显提高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2)酸蚀时间和粘接固位力不呈正相关,不是酸蚀时间越长效果越好。(3)自酸蚀和自粘结树脂水门汀都能提供良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分析纤维桩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力大小。方法选用10颗离体上頜中切牙并与釉牙骨质界冠方上1 mm处截冠,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两组,根管预备后分别用One-step和Panavia F两种黏结系统将石英纤维桩黏固于根管内,通过推出实验分别测试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的黏结强度分别为(10.466±0.939)MPa和(9.480±0.876)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根颈部和根尖部的总体黏结强度分别为(10.747±0.662)MPa和(9.200±0.632)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酸蚀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自酸蚀黏结系统;树脂黏结剂在根颈部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根尖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分析纤维桩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力大小.方法 选用10颗离体上頜中切牙并与釉牙骨质界冠方上1 mm处截冠,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两组,根管预备后分别用One-step和Panavia F两种黏结系统将石英纤维桩黏固于根管内,通过推出实验分别测试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的黏结强度分别为(10.466±0.939)MPa和(9.480±0.876)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根颈部和根尖部的总体黏结强度分别为(10.747±0.662)MPa 和(9.200±0.632)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酸蚀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自酸蚀黏结系统;树脂黏结剂在根颈部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根尖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种根管封闭剂对2种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96颗离体上颌中切牙按照封闭剂的不同和纤维桩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24颗:I组采用GuttanOW封闭剂和Rebilda Post纤维桩充填;Ⅱ组采用Guttaflow封闭剂和MacrolockTMPost纤维桩充填;III组采用Cortisomol糊剂和RebildaPost纤维桩充填;Ⅳ组采用Cortisomol糊剂和MacrolockTMPost纤维桩充填。采用微推出实验方法测定各组样品剪切粘接强度.并观察其粘接界面断裂情况。结果Ⅱ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大于I组和Ⅳ组。后两组平均剪切粘接强度大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和Ⅳ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以混合型断裂情况发生为主,在粘接界面断裂方面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不同的封闭剂对纤维桩在不同根管深度的粘接强度有影响.采用Guttaflow封闭剂和MacrolockTMPost纤维桩充填方式剪切粘接强度最大。采用Cortisomol糊剂和RebildaPost纤维桩充填方式剪切粘接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16.
郝树立 《安徽医学》2012,33(8):998-1000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树脂桩核全瓷冠修复的临床美容效果。方法对46例69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残冠,利用玻璃纤维桩对前牙残根残冠进行树脂桩核全瓷冠修复。于修复后第6、12、24个月复查并观察临床效果,询问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6~24个月随访,68颗牙获得全面随访,1例1颗牙失访,2颗牙冠桩折断,2颗牙桩松动,3颗牙冠边缘密合性差,61颗修复体的固位、边缘密合性、牙龈状况均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玻璃纤维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韧性高不易折断,桩及核与牙色接近,修复前牙美观,是前牙残根残冠美容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