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类瓜氨酸化抗体(anti-carbamylated fibrinogen antibodies, 抗Car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意义,SLE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一样,存在大量针对类瓜氨酸的自身抗体,抗CarP抗体与关节损伤及疾病活动度高度相关。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05例确诊的SLE患者和7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收集其他SLE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中存在抗CarP抗体,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抗Car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SLE患者相比,在以下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D-二聚体、IgA、IgG、补体C3、补体C4、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P<0.05)。与SLE其他自身抗体相比,抗CarP抗体的阳性率(21.9%)高于抗Sm抗体(15.24%),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22.86%)阳性率相似;在SLE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中可检测到抗CarP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 抗Sm(-)组20.2%(18/89),抗dsDNA(-)组9.3%(4/43),抗核小体抗体(-)组12.5%(6/48)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组20.9%(17/81)。而且,抗CarP抗体水平与病程、补体C3、补体C4、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ESR、CRP、IgA、IgG、RF、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及D-二聚体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升高,抗CarP抗体与SLE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精神病超高危人群临床特征、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49名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被试进行了临床信息、认知功能、未治时间和社会功能的数据采集和评估,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年龄、发病年龄、受教育年限和未治时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症状精神病高危症状量表(Scale of Psychosis-risk Symptoms,SOP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57,P<0.05;r=-0.348,P<0.05);与认知功能中的连线测验表现呈负相关(r=-0.32,P<0.05);与简易视觉记忆测验、Stroop测验和持续操作测验表现呈正相关(r=0.324,P<0.05;r=0.295,P<0.05;r=0.407,P=0.000)。使用逐步回归得到最优线性模型(R2=0.231,F=13.491,P=0.001),其中持续操作测验与社会功能呈线性关系(非标准回归系数B=6.046,95%CI:-0.681~0.494,P=0.001),其余因素与社会功能的线性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密切,对制定精神病超高危人群的干预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sIL-2Rα、sCD25)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度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RA患者血清108例,RA关节液标本40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39例,健康人血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各组血清、以及RA患者关节液中sCD25浓度,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血清sCD25浓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sCD25(质量)浓度为(2 886±1 333) ng/L,OA组血清sCD25浓度为(2 090±718) ng/L,健康对照组血清sCD25浓度为(1 768±753) ng/L;RA患者的血清sCD25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 0.001);血清中sCD25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0.321,P = 0.001)、C-反应蛋白(r=0.446,P<0.001)、DAS28评分(r=0.324, P<0.001)、关节压痛计数(r = 0.203,P =0.024)、D-二聚体(D-dimer)水平(r=0.383,P<0.001)、年龄(r = 0.24,P = 0.007)、总IgG(r = 0.207,P = 0.028)、类风湿因子IgG(r = 0.345,P = 0.034)呈正相关,与病程呈负相关(r = -0.206,P = 0.021);在RA患者中,低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14.3%(2例),14.3%(2例),71.4%(10例);中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94.2%(49例)、82.7%(43例)和86.5%(45例);高疾病活动度组血清ESR、CRP和sCD25阳性率分别为100%(42例)、95.2%(40例)和90.5%(38例);有36例ESR和/或CRP为阴性(约33.3%),在这36例中有17例(约47.2%)血清sCD5水平升高,并且其中14例(约82.4%)DAS28评分高于3.2。结论: 血清sCD25水平与RA活动性密切相关,表明sCD25可能参与了RA的炎症过程,并有望成为RA患者的一种新的炎症指标;血清sCD25的检测在RA处于病情活动期,但ESR和/或CRP为阴性时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采用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并根据RHI的数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RHI正常组(RHI>1.67)63例和RHI异常组(RHI ≤ 1.67)48例。并检测外周血常规、血生化,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计算NLR及脉压(pulse pressure,PP)。结果 RHI异常组收缩压、脉压、中性粒细胞计数、RDW及NLR值明显高于RH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DW与收缩压(r=0.254,P=0.007)、脉压(r=0.366,P<0.01)呈正相关;NLR与收缩压(r=0.325,P<0.01)及脉压(r=0.235,P=0.013)呈正相关;RHI与收缩压(r=-0.300,P=0.001)及脉压(r=-0.311,P=0.001)呈负相关;NLR与RHI呈负相关(r=-0.35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NLR及RDW呈正相关,收缩压越高,RDW及NLR越高,RDW、NLR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视黄醇(retinol,RET)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的PCOS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因女方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而不孕或正常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24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参与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内分泌代谢指标及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PCOS患者与对照组各氧化应激指标特点。结果 PCOS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RET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PCOS组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lut oxyd,)、总抗氧化活性(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TAA)、维生素C(vitamin C,VC)、维生素E(vitamin E,V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呈明显正相关(r=0.208,P=0.05),与睾酮(testosterone,TT)、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胰岛素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RET与AMH呈明显负相关(r=-0.232,P<0.05),与TT、FINS、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多个氧化应激指标显示PCOS患者体内MDA代表的氧化应激水平增高,RET代表的抗氧化水平降低,深入研究氧化应激与PCOS的关系可能有助于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外周血B10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 RANKL)的表达,并分析其与RA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B10细胞在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缺陷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RA患者25例(近半年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和20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 HC),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RANKL在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外周血B10细胞及非B10细胞中的表达,分析表达RANKL的B10 细胞比例与RA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体外刺激实验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 IL-1β)对B10细胞表达RANKL的影响。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B10细胞能表达低水平RANKL, RA患者外周血表达RANKL的B10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3.65%±1.59% vs. 2.25%±0.68%, P<0.01)。RA患者表达RANKL的B10 细胞比例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28-关节疾病活动度分值(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呈正相关(分别为r=0.479,P=0.035;r=0.519,P=0.008;r=0.526, P=0.019),与年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ACPA)无显著相关性。TNF-α能促进B10细胞高表达RANKL(P<0.01)。结论: RA患者外周血表达RANKL的B10细胞比例升高,与关节肿痛数及疾病活动度正相关,提示RA患者B10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受损的同时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及骨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浆Dickkopf-1(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2例R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KK-1的水平,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CD8+CD161+T细胞)。比较两组血浆DKK-1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RA患者血浆DKK-1浓度为(124.97±64.98) ng/L,健康对照组血浆DKK-1浓度为(84.95±13.74) ng/L,RA患者血浆DKK-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血浆DKK-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r=0.406,P=0.021)、DAS28评分(r=0.372,P=0.036)、免疫球蛋白G(r=0.362,P=0.042)、免疫球蛋白A(r=0.377,P=0.033)呈正相关;与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3)RA患者血浆DKK-1水平与外周血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13,P=0.019);与Treg、nTreg、aTreg、sTreg、Teff、Tfh、CD4+CD161+T、CD8+T细胞无相关性。(4)外周血CD161+CD8+T细胞百分比与红细胞沉降率(r=-0.415,P=0.004)、C-反应蛋白(r=-0.393,P=0.007)、DAS28评分(r=-0.392,P=0.007)、类风湿因子(r=-0.53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589,P<0.001)、免疫球蛋白G(r=-0.368,P=0.012)、免疫球蛋白M(r=-0.311,P=0.035)呈负相关;与年龄、病程、免疫球蛋白A、补体C3、补体C4、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浆DKK-1水平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8+CD161+T细胞百分比均升高,可能与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DKK-1参与骨稳态的调节,可用作RA骨破坏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接受腰椎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检查的患者185例,依据内脏脂肪面积分为内脏型肥胖组和正常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对人体测量学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中,内脏型肥胖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稳态胰岛素指数均高于正常组,VAT与三者呈明显正相关。围绝经期三酰甘油浓度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P<0.05),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绝经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尚未发现VAT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内脏脂肪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应该关注局部脂肪分布与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人格特征与用药、运动、饮食等自我管理态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北京市通州区、顺义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的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量表及包括用药、运动、饮食态度在内的自行设计的量表。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642例调查对象,其中男女性别比基本持平,年龄在61岁以上占61.21%。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神经质人格得分中存在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在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中存在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在开放性和外向性人格中存在差异(P<0.05), 不同收入水平在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上均存在差异(P<0.05)。大五人格特征与用药、运动、饮食态度的相关分析中,2型糖尿病患者感知用药障碍的3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25、0.187、0.151,P值均<0.05); 感知运动障碍的4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3、0.129、0.119、0.104,P值均<0.05),感知运动益处的5个条目与严谨性人格(r值分别为0.156、0.111、0.131、0.104、0.131,P值均<0.05)、2个条目与宜人性人格(r值分别为0.092、0.078,P值均<0.05)、4个条目与外向性人格(r值分别为 0.079、0.122、0.115、0.123,P值均<0.05)呈正相关;感知饮食障碍的3个条目与神经质人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5、0.137、0.108,P值均<0.05), 2个条目与严谨性人格(r值分别为-0.126、-0.161,P值均<0.05)、2个条目与宜人性人格(r值分别为-0.103、-0.115,P值均<0.05)呈负相关。典则相关分析中,根据3组典则变量公式组合典则结构图,神经质人格与宜人性人格在人格特征中起主要作用,用药、运动、饮食态度中的“障碍”条目起主要作用。结论 5种人格特征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存在相关性,不同人格特征对患者自我管理态度均有影响,尤其了解神经质人格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一定意义。因此,在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和疾病自我管理中应注意心理因素的影响,可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开展个性化护理及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针刺对阴虚火旺型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浓度影响。方法 将64例阴虚火旺型抑郁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2)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n=32)接受米氮平治疗,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BDNF浓度,并在入组时、治疗4周末及8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来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的变化及HAMD评分差异,并在8周末采用Asberg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Side Effects Rating Scale,SERS)评估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评定时间主效应显著(F=381.87, P=0.000),事后检验(LSD法)发现,两组治疗4周末、8周末的HAMD-24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8周末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4周末(P均<0.05),但在每个时间点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定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063, P=0.939),组间效应不显著(F=0.008, P=0.931);根据治疗8周末的HAMD减分率计算试验组有效率为71.88%,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血清BD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8周末试验组SE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显著提高阴虚火旺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浓度,其抗抑郁作用与米氮平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多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治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明显增高(F=5.793,P=0.018),CD4+t=5.337,P<0.001)、CD8+t=9.874,P<0.001)、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t=-7.460,P<0.001)的比例及Treg细胞(t=7.113,P<0.001)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eriod,PFS)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在临床治疗领域具备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干预特性和可能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2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MTHF低剂量组(0.5 mg/kg)和5-MTHF高剂量组(2 mg/kg),每组12只。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活性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内皮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含量增加(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降低(P<0.001),主动脉中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斑块弥漫,提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模型组血清活性叶酸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77.47%(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阐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n=239)与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患者(对照组,n=245)的血脂水平。分析性别、年龄和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检测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OR=6.26,95%CI:3.79~10.33)、高水平甘油三酯(TG)(P=0.043,OR=1.63,95%CI:1.02~2.63)、男性(P=0.001,OR=2.05,95%CI:1.35~3.11)及年龄大于66岁的高龄患者(P=0.005,OR=1.90,95%CI:1.21~2.98)结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升高,2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t=-4.497,P<0.01)、TG水平(t=-2.116,P=0.036)、TC水平(t=-3.843,P<0.001)及高脂血症(HLP)比例(χ2=9.458,P=0.002)明显高于右半结肠息肉患者,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高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t=2.049,P=0.042),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HDL-C水平、TG水平、TC水平及HLP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高龄、高水平LDL-C及高水平TG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升高与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成常规治疗组(88例)和槐杞黄颗粒治疗组(9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检测2组患儿哮喘发作程度指标、中医症候指标、血液免疫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后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程度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便干/便溏、低热、咳嗽咯痰、神疲纳呆及舌苔白临床症状评分降低(P<0.01),盗汗及口干喜饮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组患儿免疫球蛋白(血清IgA、IgG及IgM)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T细胞、Th细胞及NK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B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2组患儿血清Ts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槐杞黄颗粒治疗组患儿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用力潮气量(FVC)比值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2组患儿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可以减轻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病情,改善患儿中医证候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半规管阻塞术与迷路切除术治疗晚期顽固性梅尼埃病的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接受半规管阻塞术(n=56)和迷路切除术(n=14)治疗的70例晚期顽固性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半规管阻塞术(半规管阻塞术组)和迷路切除术(迷路切除术组)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 半规管阻塞术组眩晕总控制率为96.4%(54/56),其中A级控晕率为80.4%(45/56)、B级控晕率为16.1%(9/56);迷路切除组眩晕总控制率为100%(14/14),所有患者均为A级控制;两组眩晕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规管阻塞术组听力下降率为28.6%(16/56),迷路切除组听力损失率为100%(14/14),半规管阻塞术组听力损失率低于迷路切除组(P<0.001)。半规管手术组手术前、后颈源性/眼源性前庭肌源性电位(c/oVEMP)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迷路切除术组手术前、后颈源性/眼源性前庭肌源性电位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6)。半规管阻塞术组、迷路切除组的平衡恢复时间分别为(16.5±5.19)d、(25.07±7.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半规管阻塞术治疗晚期顽固性梅尼埃病的疗效优于迷路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研究新型无创通气方式——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传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2种呼吸治疗方式在心外术后低氧血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入住心外危重症中心,术后拔除气管插管之后24 h内发生低氧血症(hypoxima),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应用HFNC或NPPV进行呼吸治疗[患者年龄(52.9±7.8)岁vs(53.8±8.9)岁,P>0.05;男性性别比65%vs 70%,P>0.05;术后基础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9.4±2.2)分vs(9.3±2.2)分,P>0.05]。起始参数设置:HFNC:流量45 L/min,温度37℃,吸氧浓度(FiO2)60%~80%;NPPV:吸气压(inspiratory pressure,IPAP)10~12 cmH2O(1cmH2O=0.098 kPa),呼气压(expiratory pressure,EPAP)4~6 cmH2O,FiO2 60%~80%,吸呼比(radio of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I∶E)为1∶1.5~2.0,根据临床疗效和患者耐受程度等逐渐调节。对比研究2种方法治疗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治疗后2 h、8 h、24 h、结束时)的呼吸、循环等方面情况,以及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气切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分别接受HFNC与NPPV 2种方法治疗,发现HFNC在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降低PaCO2均较NPPV组效果明显(P<0.05);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在HFNC组均较NPPV组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时HFNC组较NPPV组胃肠胀气(0 vs 20%,P<0.05)、不耐受(0 vs 25%,P<0.05)等主要合并症发生率为低;HFNC治疗时间明显较NPPV组为短(P<0.05);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耐受性良好、合并症少,在改善氧合、降低PaCO2方面最终都体现了很好的疗效,且降低呼吸功、对循环的改善也有良好作用;但是2组的再次气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ACNA1H基因敲除(knockout, KO)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25只3~4周龄C57BL/6背景的CACNA1H KO小鼠作为实验组,26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箱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社交、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后测量其脑质量与脑体积,用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将CACNA1H杂合子小鼠与Thy1-GFP-O小鼠杂交,构建CACNA1H-/--Thy1+(KO-GFP)及CACNA1H+/+-Thy1+(WT-GFP)小鼠,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成熟度。结果: 三箱实验中,社交测试阶段,KO小鼠在陌生鼠箱中的时间比空箱更长(F1,14=95.086,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05);新社交对象识别测试阶段,KO小鼠在新陌生鼠箱与陌生鼠箱中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18.062,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低于对照组(t=2.390,P<0.05)。旷场实验中,KO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503,P<0.05),自梳理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t=-2.299,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KO小鼠脑质量/体质量和脑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t=-0.660,P>0.05),但其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t=2.323,P<0.05),且KO-GFP小鼠海马齿状回区树突棘密度较对照组增加(t=-2.374,P<0.05),而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结论: CACNA1H KO小鼠具有孤独症样行为,可能与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树突棘密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