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 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为7.6个月(95%CI: 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 4.1~11.7个月), 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 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 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不同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8例K-Ras野生型m CR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两组均完成8周期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比较两组皮疹发生率。结果: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中位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m CRC较单纯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延长患者中位PFS和OS,不良反应以皮疹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口服吡咯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以口服吡咯替尼为治疗基础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结果: 72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69例(95.8%)在复发转移阶段和/或(新)辅助治疗阶段曾行抗HER2靶向治疗;61例(84.7%)在复发转移阶段接受过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56例(77.8%),拉帕替尼36例(50.0%),T-DM1 4例(5.6%).72例患者中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曲妥珠单抗)62例(86.1%),吡咯替尼联合内分泌治疗(±曲妥珠单抗)6例(8.3%),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4例(5.6%).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1.4%),部分缓解18例(25.0%),疾病稳定41例(56.9%),疾病进展12例(16.7%).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2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为7.6个月(95%CI: 5.5~9.7个月).36例曾接受过拉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7.9个月(95%CI: 4.1~11.7个月), 15例脑转移患者中,吡咯替尼治疗的中位PFS为6.0个月(95%CI: 2.2~9.8个月).吡咯替尼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腹泻,共57例(79.2%),1~2级者48例(66.7%),3级者9例(12.5%).结论: 以吡咯替尼为基础的方案能够有效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包括拉帕替尼治疗失败及脑转移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 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K-RAS基因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或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54例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治疗.每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化疗,每6周进行疗效评价,按照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结果 98例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奥沙利铂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2.2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63.64%、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 25%、病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 9.09%;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组CR 0、PR 40.74%、SD 44.45%、PD 14.81%;两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5.91% vs 40.74%,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90.91%vs 85.19%,P=0.390)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4个月vs 7.7个月,P=0.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疗效不劣于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大肠癌肝转移中的疗效。方法8例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cetuxim ab)联合化疗,以治疗后肝脏CT、肿瘤标记物评价疗效。结果8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近期有效率为62%,肝转移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其中肝转移灶完全消失(CR)1例,缩小(PR)6例,稳定(SD)1例,增大(PD)0例,所有病例肿瘤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提高大肠癌肝转移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性治疗初始不可切除KRAS基因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仅有肝转移的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评估无法行手术治疗,经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转化治疗后疗效评价为CR+PR+SD,并接受原发肿瘤病灶根治术,同时行或不行转移灶手术治疗的患者18例。总结评估其转化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西妥昔单抗中位治疗时间12周,其中CR0例,PR11例。18例经过转化性治疗后,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原发灶切缘无癌细胞(RO)切除18例;肝转移病灶RO切除11例,局部治疗7例。生存分析显示:18例中,12例出现复发转移,5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20.80个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9.59~3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病灶数目、大小、治疗前的CEA状态、治疗后早期肿瘤缓解与患者PFS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KRAS野生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西妥昔单抗联合多种化疗方案转化性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肝转移灶RO切除率,使其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利卡汀)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TACE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仅接受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碘[131Ⅰ]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可提高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利卡汀)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62例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转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TACE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仅接受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体瘤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可提高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PLC患者分为TACE组(n=31)和碘[131I]美妥昔单抗组(n=32).TACE组行TACE治疗,碘[131I]美妥昔单抗组经肝动脉途径灌注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甲胎蛋白(AFP)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生存期进行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至2015年8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碘[131I]美妥昔单抗组AFP转阴率及肿瘤缩小率略高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截止到随访结束,TACE组生存率为19.4%(6/31),碘[131I]美妥昔单抗组为43.8% (14/32),碘[131I]美妥昔单抗组生存率高于TAC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LC的治疗,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在提高AFP转阴率、肿瘤缩小率及生存率方面优于TAC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的1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营养支持组(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各营养指标[KPS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变化及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化疗后,患者体质量,BMI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后,患者体质量和BMI并无明显变化,仅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其他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支持组化疗后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15.4% vs. 42.1%,P=0.004),3级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9.2%,P=0.123).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治疗是食管癌患者化疗后发生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8,RR=6.048,95%CI:1.589~23.027).(3)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在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化疗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一线化疗的118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营养支持组(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各营养指标[KPS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变化及化疗疗效,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化疗后,患者体质量,BMI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1);营养支持组患者化疗后,患者体质量和BMI并无明显变化,仅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其他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支持组化疗后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显著降低(15.4% vs. 42.1%,P=0.004),3级以上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9.2%,P=0.123).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营养治疗是食管癌患者化疗后发生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8,RR=6.048,95%CI:1.589~23.027).(3)两组患者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晚期食管癌患者在化疗同时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化疗毒性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帕米磷酸二钠 (博宁 )联合化疗对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81例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为博宁联合化疗组 ,B组为单纯博宁组。结果 A、B两组治疗骨病灶的有效率 (PR CR)分别为4 1 5 %和 32 5 %。A、B两组治疗疼痛的有效率分别为 80 5 %和 72 5 % ,经统计学分析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博宁可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肺癌骨转移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监测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最佳生化指标——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年内的动态变化,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戈舍瑞林在年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保护卵巢储备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年龄≤45岁Ⅰ~Ⅲ期乳腺癌患者101位,根据患者意愿,无干预分至化疗联合戈舍瑞林组(戈舍瑞林组)和单纯化疗组(化疗组)。在化疗开始前、化疗期间、化疗结束后半年、化疗结束后1年,连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清AMH和月经状态。首要研究终点是化疗结束后1年AMH低水平(<0.4 μg /L),次要研究终点是闭经(入组后停经时间超过12个月)。结果 51位患者选择单纯化疗,50位患者选择化疗联合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临床病理基线资料显示,未婚未育、生育意愿强烈、成功保乳、激素受体阴性、处于疾病Ⅰ期或Ⅱ期的乳腺癌患者更多地在化疗前选用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化疗结束后1年,化疗组患者AMH低水平率显著高于戈舍瑞林组患者 (74.5% vs. 38.0%, P<0.001), 闭经率也与AMH低水平率相一致(56.9% vs.24.0%, P=0.001),并且戈舍瑞林组的患者更多在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恢复月经(78.9% vs.54.5%), AMH升至0.4 μg /L以上(71.0% vs.53.8%)。亚组分析中,无论年龄分组、化疗方案分组或化疗后是否口服他莫昔芬分组,戈舍瑞林组患者的血清AMH值和月经均恢复得更多。在化疗结束后1年,化疗组月经恢复的22人中有8人(36.4%), 戈舍瑞林组月经恢复的38人中有7人(18.4%)AMH仍处于低水平。此外,对化疗组20位患者和戈舍瑞林组21位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动态监测AMH和月经状态,化疗组患者的AMH均值在化疗开始后快速下降,在第3周期化疗前降至极低水平,此时70%的患者还未停经;戈舍瑞林组患者在第3周期化疗前全部停经,但AMH均值未降至低水平。结论 由于选择联合治疗的患者其血清AMH值在化疗结束后更多、更早地恢复,故对戈舍瑞林保护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相比月经状态,AMH更能精准地用于临床评价化疗前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效CIK细胞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传统CT以及18F-FDG PET-CT扫描显像检查,比较治疗前18F-FDG PET-CT与传统CT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分为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病灶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以及完全缓解率。 结果 治疗前,与传统CT比较,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区域及结外器官病变的灵敏度、准确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SUVmax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均P<0.05);治疗后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准确性高于传统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期进行8F-FDG PET-CT检查,能够明确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钙化与脑小血管病(CSVD)MRI总负荷评分的关联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行颈动脉CTA和颅脑MRI检查的282例CSVD患者的相关资料,评估颈动脉钙化情况(有无钙化、数目、位置、形态和环征)和CSVD总负荷评分(包括腔隙、脑白质高信号、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颈动脉钙化与CSVD总负荷的关联性。结果 共125例(44.3%)患者存在颈动脉钙化,随着颈动脉钙化发生率增加,CSVD总负荷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4,P=0.003),不同CSVD总负荷组的钙化数目(χ2=16.754,P=0.010)、钙化位置(χ2=17.776,P=0.007)、钙化形态(χ2=28.943,P<0.001)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环征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67,P=0.182)。CSVD 3+组的多发钙化、表面钙化、厚钙化/混合钙化的发生率较CSVD 0组增加。校正年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的放疗同步小剂量吉西他滨(GEM)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观察组),29例行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观察组采用常规分割的方式行膀胱根治性放射治疗,并从放疗第1天开始接受75 mg/m2的小剂量GEM同步化疗;对照组术后仅进行膀胱根治性放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9.4%,高于对照组55.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44.1% vs. 27.6%,P=0.17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2年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52),其2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相比有明显差异(P=0.043)。结论:对于MIBC患者TURBT术后行膀胱根治性放疗同步小剂量GEM化疗,与单纯放疗相比可显著提高无病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进展的可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lenalidomide-dexamethasone,VRD)与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ortezomib-cyclophosphamide-dexamethasone,VCD)两种诱导治疗方案对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的疗效、干细胞采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接受VRD(39例)或VCD(71例)方案诱导治疗后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长期随访并且资料完整的110例MM患者的临床数据。对采用两种方案的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生存分析。并分析对细胞采集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移植后,缓解深度和二代流式法所测得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阴性率均得到了提高。与移植前相比,VCD组移植后3个月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严格意义完全缓解(stringent complete response, sCR)率从39.4%提升至59.1%(P=0.001),MRD阴性率从16.7%提高至41.7%(P=0.003)。而VRD组的CR/sCR率从51.2%提升至67.6%(P=0.008),MRD阴性率也由26.1%提高至47.8%(P=0.059)。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t(4;14), t(14;16)和del(17p)]的患者也可达到相似的疗效。在生存时间方面,VC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与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2.0个月与98.0个月,而VRD组的中位PFS及OS均尚未达到(PFS:P=0.856;OS:P=0.382)。VRD组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低于VCD组(3.52×106/kg vs 4.65×106/kg,P=0.046),但两组间动员失败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RD方案诱导治疗超过4个疗程后,采集的CD34+细胞数即有下降趋势,而VCD方案诱导治疗3~6个疗程对CD34+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与VCD方案相比,VRD方案诱导治疗能够达到更深层次的缓解,但对生存并无显著影响。VRD方案的诱导治疗疗程数对干细胞的采集数量有一定影响,其采集干细胞前疗程数不宜超过4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CRP(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每3周重复1次,共化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8.84%(21/43),高于对照组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1±3.82 vs 17.38±3.6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66±0.71 vs 11.5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炎症水平,提高免疫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对晚期宫颈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4例,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单一组及联合组,各42例。单一组给予紫杉醇+顺铂(taxinol plus platinum,T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且均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临床获益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8+、CD4+/CD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CD8+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直肠刺激反应、皮肤反应及膀胱刺激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 桂枝茯苓汤辨证加味应用于晚期宫颈癌化疗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