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改良式微推出方式测试玻璃纤维桩表面经35%磷酸+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探讨此种测试模式评价玻璃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价值。方法:先将40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2大组,每组20支,组1为磷酸+硅烷化组,组2为对照组。再将每一大组随机分为M(改良)和T(传统)两个小组,每组10支,分别用改良式微推出试验和传统微推出试验测定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并观察破坏模式。结果:组1M(磷酸+硅烷化组-改良)微推出粘接强度为(18.85±1.42) MPa,组1T(磷酸+硅烷化组-传统)为(19.39±1.35) MPa,组2M(对照组-改良)为(11.26±1.57)MPa,组2T(对照组-传统)为(11.27±1.83)MPa,在改良组和传统组中,磷酸+硅烷化组粘接强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改良组中断裂模式100%为桩/树脂界面破坏,相比传统组的65.7%,更加集中体现界面粘接强度的变化。结论:相较于传统组,改良组微推出试验能更有效地评价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且35%磷酸+硅烷化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分析纤维桩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力大小。方法选用10颗离体上頜中切牙并与釉牙骨质界冠方上1 mm处截冠,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两组,根管预备后分别用One-step和Panavia F两种黏结系统将石英纤维桩黏固于根管内,通过推出实验分别测试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的黏结强度分别为(10.466±0.939)MPa和(9.480±0.876)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根颈部和根尖部的总体黏结强度分别为(10.747±0.662)MPa和(9.200±0.632)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酸蚀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自酸蚀黏结系统;树脂黏结剂在根颈部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根尖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分析纤维桩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力大小.方法 选用10颗离体上頜中切牙并与釉牙骨质界冠方上1 mm处截冠,常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两组,根管预备后分别用One-step和Panavia F两种黏结系统将石英纤维桩黏固于根管内,通过推出实验分别测试两种树脂黏结系统在牙根不同部位的黏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的黏结强度分别为(10.466±0.939)MPa和(9.480±0.876)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One-step和Panavia F黏结系统根颈部和根尖部的总体黏结强度分别为(10.747±0.662)MPa 和(9.200±0.632)Mpa,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酸蚀黏结系统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自酸蚀黏结系统;树脂黏结剂在根颈部对纤维桩的黏结强度大于根尖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玻璃纤维桩表面经聚多巴胺或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树脂水门汀的微推出粘接强度,探讨玻璃纤维桩表面聚多巴胺化学改性处理对其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30支玻璃纤维桩随机分成3组,每组10支,组1为聚多巴胺组,组2为硅烷化组,组3为对照组. 将各组纤维桩与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进行粘接,用精密切片机切出微推出实验试件,测定其微推出粘接强度并观察破坏模式. 结果:组1(聚多巴胺组)微推出粘接强度为(7. 909 ± 1. 987) MPa,组2(硅烷化组)为(5. 906 ± 0. 620) MPa,组3(对照组)为(4. 678 ± 0. 910) MPa,聚多巴胺组粘接强度值高于硅烷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相较硅烷化处理,应用聚多巴胺处理玻璃纤维桩表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其与树脂水门汀在根管内的微推出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修复漏斗状根管的抗疲劳性能和抗折强度。方法:收集32颗离体上颌中切牙,制作漏斗状根管模型后,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每组8颗牙齿,分别用4种桩核修复, 第1组: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第2组:预成石英纤维桩与树脂核;第3组:铸造金合金桩核;第4组: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核。使用化学固化的树脂粘接剂Superbond C&B将制作完成的桩核粘入到预备后的根管中,为每个牙齿制作氧化锆全冠并使用Superbond C&B粘接。使用加成型硅橡胶模拟牙周膜后把制作完成的试件固定到专用的咀嚼模拟器上,以1.67 Hz的频率在5 ℃和50 ℃每2 min交替一次的水浴中沿牙体长轴45°角,用49 N的力在牙冠舌侧加载1.2×106次,再将试件用力学测试机沿牙体长轴45°角加力将桩核折断,记录抗折强度, 观察折断模式。结果:咀嚼模拟结束时,预成石英纤维桩组有4个样本的牙冠脱落,剩余样本中未观察到破坏;在抗力测试中,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组和铸造金合金桩核组的抗折强度分别为(441.5±103.2) N和 (462.9±170.0) 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都高于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核组[(284.1±99.0) N]和预成石英纤维桩组[(315.4±112.3) 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3,P<0.05)。结论:漏斗状根管使用CAD/CAM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或铸造金合金桩核修复可能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的表面处理对玻璃纤维桩与不同部位根管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新鲜拔除根长相近的单根管前牙,常规根管治疗后去除牙冠,完成根桩牙体预备后,粘固GC玻璃纤维桩至根管内。根据粘固前桩表面处理方法,将40颗离体牙随机均分至如下4组:硅烷偶联剂组为对照组(S组);过氧化氢组(H2O2组);氧化铝喷砂组(Al2O3组);Er-YAG激光照射组(Er-YAG组)。用慢速金刚石切割机将每个牙根垂直于牙长轴切割出6个1 mm厚的片段作为测试样本。将所有测试样本置于万能试验机上,用不锈钢制加载棒(末端直径1.0 mm)以0.5 mm/min的速度对其加载,直至纤维桩从根片中完全脱出。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观察样本的破坏模式。结果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间粘结强度均值牙颈部最大,根中部次之,根尖部最小。牙颈部粘结强度与根中部和根尖部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中部与根尖部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同根管部位的粘结强度值均表现为H2O2组最高,Al2O3组次之,显著高于Er-YAG组及对照组(P<0.05);而Er-YAG组最低,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样本的失败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结论用过氧化氢酸蚀和Al2O3喷砂进行桩表面处理可提高玻璃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且根颈部粘结强度大于根中及根尖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D打印技术制作个体化桩核的可行性,探讨提高漏斗状根管修复效果的方法。方法 33颗单根离体牙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3D打印个体化金属桩核、传统铸造金属桩核、纤维树脂桩核修复,粘接完成后,分别进行扫描电镜(SEM)并用万能试验机观察桩核适合性、体外静态抗折力能力,评价3D打印个体化桩核修复漏斗状根管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3D打印金属桩核与其他两种常用桩核相比,其组织面与根管之间的间隙在根颈处分别为(2.4±0.2)μm、(7.2±0.2)μm、(27.4±0.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管中部分别为(2.5±0.3)μm、(8.3±0.1)μm和(62.6±0.9)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尖部分别为(2.5±0.1)μm、(8.3±0.2)μm、(91.7±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力测试中,3D打印金属桩核(749.6±43.7)N,高于常规制作金属桩核组(532.9±28.1)N和纤维树脂桩核(252.3±20.6)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金属表面处理方式及树脂粘结剂对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D/CAM技术切削出80个底面直径10 mm、高8 mm的圆柱形钛合金试件。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喷砂组(sandblasting,SB)试件表面进行Al2O3 颗粒喷砂,微弧氧化组(microarc-oxidation,MAO)试件表面处理后形成疏松多孔的陶瓷膜结构。每组内根据是否应用树脂粘结剂分为SB-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SB-resin luting-Y组(使用)、MAO-resin luting-N组(不使用)、MAO-resin luting-Y组(使用)4个亚组。试件与Cemerage硬质复合树脂粘结固化,每组的各一半测试冷热循环0次和5 000次后的粘结强度,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粘结强度试验前后钛合金试件表面形貌。结果:喷砂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0次后,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最高(16.2±1.8) MPa;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两者的粘结强度最低(8.9±1.5) MPa,喷砂和微弧氧化未联合树脂粘结剂组冷热循环5 000次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0.7±2.2) MPa和(8.9±1.5)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01);喷砂和微弧氧化处理联合树脂粘结剂5 000次冷热循环后粘结强度分别为(15.5±2.1) MPa和(11.7±1.3) MPa,相比循环0次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和P=0.234)。结论:喷砂和微弧氧化两种表面处理方式联合树脂粘结剂均可提高钛合金与硬质复合树脂的粘结强度和耐久性,以喷砂组提高更为显著;目前受微弧氧化技术参数的限制,喷砂效果优于微弧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循环加载下不同树脂粘结剂在不同桩道深度中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平顶山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下颌单根管第一前磨牙60颗,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及桩道预备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分别用全酸蚀(A组)、自酸蚀(B组)和自粘结系统(C组)的粘结剂将纤维桩粘结于根管内,包埋后按照随机数表法将A、B、C组分别分为两个亚组,其中A1、B1、C1组作为对照组,A2、B2、C2组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包埋后接受300 000次的循环加载。牙根颈、中和下部各取2个厚为1 mm的薄片,用推出试验测试各试件的粘结强度。结果粘结系统、循环加载、桩道深度对纤维桩的粘结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粘结系统与桩道深度间存在交互作用(F=152.147,P<0.05),循环加载与桩道深度间存在交互作用(F=8.140,P<0.05)。根颈部,C1组粘结强度(13.42±1.23)MPa高于A1组(13.26±1.19)MPa和B1组(10.41±1.22)MPa,B1组最小;根中部,C1组粘结强度(9.98±1.53)MPa高于A1组(4.31±0.93)MPa和B1组(9.17±1.12)MPa,A1组最小;根下部,B1组粘结强度(9.35±0.63)MPa高于A1组(2.24±0.71)MPa和C1组(5.86±0.72)MPa,A1组最小。结论自酸蚀粘结系统的粘结性能优于全酸蚀粘结系统和自粘结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经染色后的颜色稳定性及粘接性能。方法 将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分为染色组(n=10)和对照组(n=10),共20个样本,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测定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染色后及老化前后铸瓷全冠唇侧中1/3的L~*、a~*和b~*值,计算色差值(ΔE),并检测2组试件的粘接性能。结果 2组试件老化前后L~*值有统计学差异(P <0.05),a~*和~*b~*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UV光照老化第13天与基线值的色差值最大,对照组为2.05±0.68,染色组为2.14±0.73。老化前后色差值ΔE<3.3,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对照组粘接力为(513.78±57.69) N,染色组粘接力为(486.09±70.10) N,2组粘接力最大载荷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染色后能有效模拟变色牙牙本质颜色,具有较好的颜色稳定性,且粘接力符合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与3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寻找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合适的可吸收粘接剂,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使用聚乳酸根管桩修复离体牙,用不同的粘接剂进行聚乳酸根管桩的粘接. 按使用的粘接剂分为3组: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纤维蛋白粘接剂组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组. 将离体牙制成薄片试样并进行微推出试验,测试不同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将经过测试的薄片试样,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分为4种:桩-粘接剂界面破坏、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粘接剂的破坏和可吸收桩的破坏. 结果:测得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为(16. 83 ± 6. 97) MPa,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为(12. 10 ± 5. 09)MPa,这两组的粘接强度均高于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1. 17 ± 0. 50)MPa,P<0.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 156.观察粘接破坏的方式,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5. 0%,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16. 7%,粘接剂的破坏占33. 3%,可吸收桩的破坏占25. 0%;在纤维蛋白粘接剂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66. 7%,牙本质-粘接剂界面破坏占22. 2%,粘接剂的破坏占11. 1%;在玻璃离子水门汀组,桩-粘接剂界面破坏占87. 5%,粘接剂的破坏占12. 5%. 纤维蛋白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剂,以桩-粘接剂界面破坏为主,而在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各种破坏方式的出现次数较为平均. 结论:从粘接强度方面,纤维蛋白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低,难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的粘接强度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是可用于聚乳酸可吸收根管桩的较好的可吸收粘接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复合树脂与玻璃陶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以及树脂表面处理和老化对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制备离体牙牙本质块、树脂块及瓷试块,使用树脂水门汀粘固。根据粘固底物(牙本质与瓷或树脂与瓷)、不同树脂表面处理以及是否温度循环老化进行分组。对照组为牙本质与瓷粘固(A1、A2组);实验组为树脂与瓷粘固,对树脂表面不处理(B1、B2组)或分别进行以下处理,即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1、C2组)、硅烷化(D1、D2组)、粗化(E1、E2组)、抛光(F1、F2组)处理后再与瓷粘固。将粘固后的试块切为长方体试件,试件制备后即刻(A1~F1组)或经温度循环后(A2~F2组)测试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形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化前后,未经表面处理的树脂与瓷的微拉伸粘接强度[B1 (30.02±3.85) MPa,B2 (26.83±3.14) MPa]均高于牙本质与瓷[A1 (20.55±4.51) MPa,A2 (12.94±0.69) MPa](P<0.05)。与未行表面处理(B1、B2组)相比,经表面处理后树脂与瓷(C1~F1、C2~F2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树脂与瓷粘固,可获得不低于牙本质与瓷的粘接强度,对树脂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处理、硅烷化、粗化或抛光等表面处理不能有效提升树脂与瓷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温度和机械疲劳对不同表面处理的石英纤维桩和根管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54颗大小相近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根疗后截冠并预备桩道。54根石英纤维桩按不同表面处理随机均分为机3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组)、24%过氧化氢液处理组(B组)及24%过氧化氢液+硅烷偶联剂处理组(C组)。粘结修复后每组机械疲劳、温度疲劳各处理6颗,余6颗为对照。机械疲劳组采用30N的载荷以1.25 Hz的频率,沿着与牙体长轴呈135°角度进行10000次的循环加载。温度疲劳组在5~55℃冷热水中循环10000次,每一温度停留30 s,过渡20 s。对照组储存在37℃生理盐水1周。各组每牙按根颈1/3,根中1/3,根尖1/3切成3个2 mm的薄片进行微推出试验,记录数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在根颈部位,机械疲劳各组剪切粘结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度疲劳A、B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度疲劳C组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中部位,机械疲劳A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疲劳B、C组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疲劳A组剪切粘结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疲劳B、C组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尖部位,三种表面处理方法均显示剪切粘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和温度疲劳循环均可以降低三种表面处理的石英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且在根颈处的影响最明显,其中对C组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玻璃纤维桩与牙本质间粘结强度的差别.[方法]将12颗离体单根管前磨牙垂直于牙长轴于釉牙骨质界去除牙冠,完成常规根管治疗和根管预备,经过氧化氢溶液浸泡的玻璃纤维桩表面涂布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用帕娜碧亚F树脂粘结剂将玻璃纤维桩粘结于根管内.根据所用玻璃纤维桩的不同将离体牙随机均分为三组:Fiber Post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对修复上前牙漏斗状残根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16颗经根管治疗的离体上颌中切牙,按设定漏斗状根管形态进行牙体预备后,随机均分成2组,各8颗牙,分别用预成玻璃纤维桩和预成镍铬金属桩联合复合树脂桩核2种方法进行修复。测试2组在模拟口腔环境5年使用的存留情况。结果纤维桩组均在模拟周期为3年左右的时间出现失败,失败的类型分别是1例纤维桩折断伴根颈1/3折裂和7例纤维桩脱位;金属桩组有1例失败,失败的类型为桩折断。结论预成镍铬金属桩修复牙的疲劳强度显著高于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冷热循环前后预成桩与树脂核的结合力。方法采用玻璃纤维桩分别与Paracore、C learfill、Durafill和F2000复合体核材料结合。测试冷热循环前后桩核间结合力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冷热循环前后,Paracore和C learfill与桩的结合力无变化,Durafill和F2000复合体在冷热循环后与桩的结合力变弱。结论为获得良好的远期修复效果,应选择强度高、流动性好的树脂材料成核。  相似文献   

18.
王霜剑  唐旭炎 《安徽医学》2015,36(8):920-923
目的:比较3种根管内预处理方式对玻璃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40颗离体无龋单根管前牙,经常规根管治疗和桩道预备后根据不同根管内预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组:I 组:2%洗必泰溶液组(n =10);Ⅱ组:2.5%次氯酸钠组(n =10);Ⅲ组:35%磷酸凝胶组(n =10);Ⅳ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 =10),采用自酸蚀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纤维桩后进行薄片推出实验,记录推出时的最大力值,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内壁及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体视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断裂方式。结果 I组粘接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粘接强度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Ⅲ组粘接强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断裂方式以根管牙本质与粘接材料之间的破坏为主要破坏方式,纤维桩粘接后界面观察:35%磷酸凝胶可见树脂突形成,较为致密,2%洗必泰所形成的树脂突较短,形态规则,2.5% NaClO 未见明显树脂突形成。结论采用自酸蚀系统粘接纤维桩前使用2.5%的 NaClO 溶液预处理可降低纤维桩粘接强度,35%磷酸凝胶可显著提高纤维桩粘接强度,而2%洗必泰溶液预处理对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利用35%磷酸凝胶处理可形成良好的树脂突,有利于构成立体网状结构,提高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