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2013年2月—2018年7月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516例患者,以其中4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血栓组,以同期41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按照单因素分析,高血压(P=0.012)、糖尿病(P=0.018)、体质量指数(BMI,P=0.028)、血小板水平大于300×109/L(P=0.018)、胆固醇(P=0.000)、D-二聚体(P=0.023)、手术时间(P=0.025)、术中出血量(P=0.029)、淋巴结转移(P=0.012)、肿瘤分化程度(P=0.018)及肿瘤分期(P=0.002)在围手术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栓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患高血压、BMI27 kg/m~2、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FIGO分期晚是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伴随高血压、BMI27 kg/m~2、血小板计数300×10~9/L、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增多、有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低及肿瘤FIGO分期晚时,需在围手术期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控制及采取其他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行子宫切除术 2 372例 ,术后并发DVT 15例 (占 0 6 % )。年龄43~ 6 8岁 ,平均 5 0 73岁 ;体重 48~ 71kg ,平均 5 8 2kg ;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 ,皮肤苍白或发绀 ,皮温低 ;术后持续性发热 (37 5~ 38 5℃ ) ,血象偏高。 15例并发DVT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 1例 ,功能性子宫内出血 2例 ,子宫肌瘤 9例。1 2 诊断方法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 ,主要通过彩色…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妇科肿瘤手术越来越多.由于妇科肿瘤手术范围广,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长,因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较普通妇科和产科手术术后血栓发生率高。术后血栓形成后,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至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致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碰到1例阴道鳞癌患者术后第10天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及时、精心治疗7天痊愈。这类病例临床上不多见,处理起来也不如其他并发症得心应手,故将其诊治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LY  Zeng SY  Wan L  Ao M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43(5):352-35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手术中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首治为手术治疗的6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6例(5.6%,36/638)患者发生卵巢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相关因素为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子宫浆膜浸润(P均<0.05),而年龄、脉管浸润、宫颈浸润与卵巢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危险强度排列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病理分级.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细胞高分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元肌层浸润、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年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中保留卵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潜在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并行盆腔手术的4319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LEDVT者358例,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对2012年1至12月于我院拟行盆腔手术的1561例患者按潜在的危险因素预防治疗,分析其预防及治疗效果。结果:回顾性研究中,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病率为8.3%;高龄、高脂血症、手术时程5h以及术后卧床时间7d可能是盆腔手术后发生LEDVT的危险因素。对拟行盆腔手术并伴有高危因素的117例患者进行预防治疗,7例术后发生LEDVT,发生率为0.45%。7例术后发生LEDVT者采取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其中6例无效,需行手术治疗。发生LEDVT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长于无发生LEDVT者。回顾分析中确诊PE 32例,前瞻性研究中均无PE发生。结论: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对有LE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治疗可有效减少其发生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卵巢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从而对年轻早期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回顾2005年1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38例≤45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恶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并随访了37例保留单侧或双侧附件的患者。结果:13例(5.5%)患者合并卵巢恶性肿瘤,其中8例(3.4%)为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5例(2.1%)为原发双癌。多因素分析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按危险强度排列为组织学类型、宫颈受累、血清CA125水平及卵巢包块大小;而原发双癌的危险因素仅为卵巢包块大小。对37例保留单侧或双侧附件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7±12.4个月(6~57个月),期间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5.5%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卵巢恶性肿瘤,保留其卵巢具有很大风险,对有强烈愿望保留卵巢的年轻患者必须进行充分的术前及术中评估,全面的医患沟通及术后随访亦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本科2008年~2009年围手术期治疗的83例有可能发生下肢DVT患者的围手术期预防性护理,进行统计总结。其中男46例,女37例,年龄36-80岁,手术部位在足部16人;小腿32人;大腿35人,住院天数17-25天。结果围术期对下肢DVT的预防性护理,可减轻血液缓滞,减轻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使得DVT的发生率仅为4.81%。结论围术期有效的护理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为30%-50%,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达7%-45%。而我国目前仍无确切的统计数字,但鉴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 4例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4例中4例恶性肿瘤,3例发展为肺栓塞。1 3例经彩超检查确诊。9例手术取栓,其中4例妇科手术同时外科取栓治疗;5例保守治疗。1 3例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妇科肿瘤合并DVT应引起充分重视,彩超检查有助于DVT的诊断。急性DVT保守或手术治疗均有效。如DVT与妇科肿瘤有关,可在妇科手术同时行取栓术,联合抗凝、溶栓、祛聚、扩血管等综合治疗,防止血栓再发和促进后期再通。对有高危因素者手术前后应预防性应用抗凝剂。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增生(EH)有并发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治疗前缺乏可疑EC的判断,会增加隐匿性EC发生率。本文从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组织病理学因素以及遗传和分子学因素的风险预测作一综述,以提高并发EC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2组的临床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结果:493例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术后并发下肢DVT者41例,发生率为8.32%(41/493);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气腹压力、血浆D-二聚体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86,95%CI:1.749~8.197)、术前合并症(OR=3.390,95%CI:1.524~7.543)、全身麻醉(OR=3.778,95%CI:1.722~8.287)、手术时间≥2 h(OR=2.884,95%CI:1.384~6.010)、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1 mmHg=0.133 kPa,OR=3.295,95%CI:1.539~7.055)、血浆D-二聚体≥500 ng/mL(OR=4.141,95%CI:1.925~8.909)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OR=3.628,95%CI:1.710~7.697)均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TV的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为93分、术前合并症为85分、全身麻醉为93分、手术时间≥2 h为74分、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为83分、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为100分、术后卧床时间≥5 d为91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53(95%CI:0.822~0.884),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内部验证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合并下肢DVT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804~0.860)。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症、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 h、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均为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7项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Most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do not have endometrial cancer. The primary objective was to evaluate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cancer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bleeding.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Women with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presenting to a gynecology clinic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Data on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cancer or atypical hyperplasia were collected.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risk factors.ResultsAmong 212 women studied, 24 (11.3%) women had endometrial cancer. There were 38 (17.9%) with cervical cancer and 3 (1.4%) with ovarian cancer. Women 55 or older had an odds ratio of 7.5 (95% CI 2.2 to 26.2) as compared to women below 55 years (p value = 0.002). Women with 2 or more episodes of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had an odds ratio of 4.9 (95% CI 1.1 to 23.0) and those who had either diabetes or hypertension had an odds ratio of 3.1 (95% CI 1.3 to 7.4) of endometrial cancer as compared to those who did not.ConclusionsA third of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bleeding had a gynecological cancer. Age, frequency of bleeding,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and increase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endometrial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术中保留卵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首诊并行手术治疗的3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6例(6.7%)发生卵巢转移,其中15例(57.7%)为隐性转移。多因素分析预测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危险强度排列为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侵犯、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卵巢大小、腹腔内转移是卵巢隐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卵巢应审慎,应警惕隐性卵巢转移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不明,且早期不易发现,晚期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卵巢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尽管其确切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但目前通过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了多种危险因素。探寻卵巢癌危险因素,对具有高危发病因素的卵巢癌前驱病变的人群密切观察、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采取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阻断卵巢癌前驱病变恶性行为的发展,对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预防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致力于卵巢癌危险因素的筛查与预防,已经取得了肯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相关预防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及CNKI、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至2014年9月30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DVT相关预防措施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项随机对照研究共3 1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2项研究肝素组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RR=0.59,95%CI为0.36-0.96);但是对于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预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4.08,95%CI为0.71-23.53)。23项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组与对照组在预防DVT的发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6,95%CI为0.05-0.47),仅有1项研究报道了PE,在低分子肝素组及对照组均为0例。35项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组与肝素组在预防DVT的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为0.43-2.23);其中有4项研究显示两者对于PE的预防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1.70,95%CI为0.44-6.63)。42项研究对低分子肝素联合机械预防(包括弹力袜或者气压治疗)与单独使用机械预防进行比较,2种方法预防DV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为0.04-0.68)。结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采取相应的血栓预防措施是必要的,但目前治疗上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全面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指导。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尤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其多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或阴道排液等,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者,应考虑到有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在不断地探索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辅助检查包括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镜检查(HS)、子宫内膜活检术及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和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等,应联合多种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综述有关该病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E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159例因AEH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情况分为非EC组134例(84.3%)、EC组25例(15.7%),分析其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结果:与非EC组相比,EC组肥胖、绝经、异常子宫内膜血流信号及糖尿病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3.196,95%CI:1.147~8.902,P=0.026)及糖尿病(OR=3.866,95%CI:1.019~14.673,P=0.047)是AEH患者术后病理升级为EC的危险因素。结论:AEH患者并发EC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合并肥胖及糖尿病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术前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采用D-二聚体(D-dimer)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1例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进行检查,对其中超声诊断的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小腿静脉血栓22例,4例行下肢静脉造影的结果与超声诊断相符。D-dimer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60.5%,准确性为66%,阳性预测值为30.8%,阴性预测值为98.6%。结论:D-dimer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