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索应用国产图迈~?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进行胸部手术的安全性和短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胸外诊疗中心2021年10—12月收治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69岁)、女2例(分别为47岁和22岁)。均行国产图迈~?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其中肺癌根治术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 3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男性肺叶切除患者总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5 d;女性肺叶切除患者总手术时间103 min,术中出血量100 mL,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4 d,术后住院时间5 d;女性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总手术时间81 min,术中出血量50 mL,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3 d,术后住院时间3 d。结论 国产图迈~?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胸部手术安全有效,手术体验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比较,有相同的3D视野体验,操作流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道再次手术的术前评估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人胆道再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手术时间为1.5~9h,平均(4.2±2.2)h;术中输血8例,输血量为400-1000ml,平均(395±286)ml;住院时间为8--38d,平均(18.0±9.7)d。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评估,强调再次手术的处理原则,老年胆道再次手术是可以安全实施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病人初次手术时,阑尾炎急性发作38例(63.3%),慢性发作22例(36.7%);51例(85.0%)病人急诊行阑尾切除术,9例(15.0%)择期手术,其中探查切口39例(65.0%),麦氏切口21例(35.0%);60例病人均行开放式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41.7%)、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7例(28.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6例(10.0%)、慢性阑尾炎10例(16.7%)、腺癌2例(3.3%);初次手术所在医院为二级医院47例(78.3%),三级医院13例(21.7%)。再次手术原因包括:肠梗阻27例(45.0%),腹壁切口疝26例(43.3%),炎症性并发症7例(11.7%)。再次手术方式包括:切口疝修补术26例(43.3%),肠粘连松解术23例(38.3%),回盲部切除术3例(5.0%),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5.0%),阑尾残株切除术2例(3.3%),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1.7%),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1.7%),剖腹探查术1例(1.7%)。结论 阑尾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以肠梗阻、腹壁切口疝及炎症性并发症为主。开放性阑尾切除术可能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风险。初次手术操作规范,腹腔冲洗彻底,切口缝合确切可减少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行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完成的6例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人平均年龄51.7(40~64)岁,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手术时间143.3(100~200)min;平均术中出血80(30~150)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3.8(13~44)d;术后2例出现B级胰瘘,1例出现C级胰瘘及肺部感染;无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报告:4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1例为胰岛素瘤,1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术后常规随访:根据手术时间分别随访2个月至2年,术后均未因相关并发症再次入院,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成功率高,较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优势,但术后出现胰瘘等并发症概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了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术后12例再次手术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人256例及9例术后自基层医院转入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剖腹探查术的246例中术后有3例进行了再次手术(1.2%),其余9例均为基层医院转入我院治疗。本组10例经再次手术而痊愈出院,2例死亡(16.67%)。结论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剖腹探查术中,术中探查一定要全面、彻底;正确处理腹膜后血肿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术后一旦发生漏诊漏治,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因此,应引起高度警惕,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6.
胆道再次手术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68例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胆道再次手术占同期胆道手术的5.0%。其中2次手术54例,占79.4%,3次手术10例,占14.7%,4次手术4例,占5.9%。术后近期再手术12例,占17.6%,主要处理胆道术后并发症,如胆瘘、感染、胆道损伤及胆道残余结石。远期手术56例,占82.4%,主要处理胆道术后残余或再发结石及前次手术未解决的胆道畸形、梗阻。笔者认为降低胆道再次手术的关键是:(1)首次手术时充分认识胆道疾患的复杂性和难治性,术前正确估计病情,并作详尽的辅助检查,以减少手术盲目性。(2)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彻底根治疾病。(3)重视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不同术式治疗胃癌病人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术式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远期疗效。结果 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100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LAPG)35例、全胃切除(LATG)75例。3组间比较,LADG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而LATG组手术时间最长,清扫淋巴结数最多。各组病人在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各组病人在总体并发症、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LADG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高,而LAPG和LATG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均P<0.05)。与LADG组相比,LATG组术后再次手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G、LAPG和LATG组术后30 d内病死率分别为0、0和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3(1~80)个月,LADG、LAPG和LATG组病人术后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83.6%、67.9%和69.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9,P<0.05)。仅以Ⅲ期病人行分层分析显示,LADG、LAPG和LATG组术后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67.8%、57.0%和56.1%,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3,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构成方面存在差异,但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基本相当,LADG和LATG远期疗效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及微创外科(67例)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13例)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实施LPD 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77例病人手术成功,3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5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腹腔镜捆绑式胰胃吻合7例,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分别为45例和2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51.2±8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4.7±165.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6±10.1)d。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11例,其中A级6例、B级3例、C级2例,2例C级胰瘘均再次手术引流后治愈,其余胰瘘均非手术治疗治愈;腹腔内出血3例,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两次动脉栓塞后主动出院;消化道出血3例,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非手术治疗治愈;输入袢梗阻2例再次手术治愈;胃排空障碍5例和胆漏6例,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胰头导管腺癌3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和壶腹部癌2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所有病例均R0切除。结论 在较大的微创胰腺外科中心可安全有序地开展LPD,术中可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消化道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obot-assis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RPD)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临床应用情况,并总结RPD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8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行RPD和LPD手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PD者52例,设为RPD组;行LPD者41例,设为LPD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RPD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或中转腹腔镜患者。RPD组和LPD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2.7±94.6)min和(351±10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5±178.3)ml和(302.5±108.6)ml,接受术中输血者分别为3例和5例,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3±1.6)d和(5.7±2.5)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5±1.8)d和(3.3±2.1)d,...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胰腺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完成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33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切除术10例(其中5例保留脾脏),胰腺中段切除术7例,Beger术4例,胰腺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 33例均在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457.7±39.1)min,术中出血(667.3±271.6)ml,6例术中输血;7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手术时间(215.7±55.9)min,术中出血(192.9±109.7)ml,无术中输血;10例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59.0±81.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 ml(50~1200 ml),2例术中输血;4例Beger术手术时间(298.8±33.8)min,术中出血(425.0±236.3)ml,无术中输血;1例胰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90 min,术中出血50 ml,无术中输血。33例术后住院(21.6±8.0)d。术后胰漏14例,吻合口出血3例,吻合口漏1例,除1例术后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康复。术后病理:8例为恶性肿瘤,且切缘全部阴性;22例为良性肿瘤;3例为慢性胰腺炎。33例随访1~19个月,(13.5±5.7)月,1例导管腺癌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进行化疗,余7例恶性肿瘤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至2012年1月无病人死亡。结论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应用于胰腺外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妇科良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因妇科良性疾病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行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的45例患者和行腹腔镜手术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1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盆腔器官的损伤,未增加手术切口。单孔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Xi系统辅助单孔腹腔镜手术用于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是可行、安全的,且能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切除复发性骨盆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控制复发性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13例复发性骨盆肿瘤进行肿瘤切除骨盆环重建手术,采用1999年前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6例以常规手术治疗的复发性骨盆肿瘤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球囊阻断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4个月至7年,常规手术组,4例患者发生肺转移死亡。9例局部复发,3例直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球囊阻断组,1例发生肺转移死亡,所有病人均无邻近脏器损伤、肢体远端缺血坏死、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复发性盆腔肿瘤手术中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手术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小儿胆管扩张症采用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对胆管扩张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切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200例患儿,男54例、女146例,男∶女=1∶2.70,年龄(46±33)个月,体质量(15.77±7.10) kg,主要表现为腹痛136例(68.0%)、黄疸62例(31.0%)、腹部包块23例(11.5%)、腹胀20例(10.0%);囊肿直径(3.46±2.01) cm;囊肿Todani分型Ⅰa型153例,Ⅰc型35例,Ⅱ型1例,Ⅳ型11例。手术时间(179.9±10.3) min,术中补液量(397.4±26.4) mL,术中出血量(21.5±10.9) mL,进食液体饮食时间(3.01±0.35) d、进食固体饮食时间(3.80±0.27) d,术后住院时间(7.44±0.94) d。术中输血4例(2.0%)。术后并发症7例(3.5%),其中胆汁漏2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吻合口狭窄1例,重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系统远程手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将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系统的主从手分开,主手放置在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实验室,从手放置在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现火箭军总医院)机器人外科实验室。在天津操作手术机器人主手,通过因特网远程控制北京的机器人臂(从手)进行远程猪胆囊切除、胃穿孔修补、肝脏楔形切除术。检测机器人远程进行切除、缝合、打结、止血等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天津至北京距离118 km。结果本次动物(猪)实验完成远程胆囊切除、胃穿孔修补、肝脏楔形切除术,为国内首次动物腹部外科远程手术成功案例。胆囊切除手术时间为50 min,出血5 nl;胃穿孔修补手术时间为20 min,出血0 ml;肝脏楔形切除手术为30 min,出血15 ml。顺行法切除胆囊,先解剖胆囊三角,显露出胆囊管、胆囊动脉和胆总管,离断胆囊管后,顺行剥离胆囊浆膜,注意避免损伤肝脏及右肝管、右肝动脉。胃穿孔修补采用2-0慕丝线行全层间断缝合术,共缝合3针。肝脏楔形切除肝叶边缘大小约2 cm×1cm肝组织。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手术过程有延时效应,延时平均小于250 ms,机器人手术系统无明显抖动等不良状况,实验顺利完成。结论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顺利完成腹部外科远程手术。  相似文献   

15.
围术期输血对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18例结、直肠癌手术病人进行观察以探讨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围术期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发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142例接受输血的病人有50例发生术后感染(35%),而76例未接受输血的病人只有6例(8%)出现术后感染。病人年龄、性别、失血量、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感染发生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提示围术期输血是引起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国产和进口安氟醚临床应用进行比较。方法:心血管手术病人607例,随机分为国产安氟醚组(30.7)和发氟醚组(300例)。比较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住ICU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肺部并发症和发生率以及术后死亡率。607例中随机抽出204例(国产组106例、进口组98例)测定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尿素氮(BU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胰腺手术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自2011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完成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5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20)和开腹组(n=39)。其中,53例病理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6例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均为局部进展期,Ⅱ期53例,Ⅲ期6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328.9±17.8)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568.4±72.6) mL。术后并发B/C级胰漏4例,胆漏1例,术后出血4例,3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28.8±5.7) d。开腹组手术时间为(358.5±17.2) min。术中估计出血量(801.3±113.2) mL。术后并发B/C级胰漏12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4例,3例接受再次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31.3±5.1) d。两组病人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机器人组术中估计出血量较少(P=0.032),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胰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妙手机器人系统(Micro Hand S)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在机器人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R-TME)的短期疗效,探讨Micro Hand S在R-TM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前瞻性纳入连续68例接受直肠癌的病人,均接受了Micro Hand S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R-TME治疗。主要评价结果为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标本的完整性。次要评价结果是环周切缘(CRM)和远端切缘(DRM)、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中转率、综合并发症指数(CCI)、术后泌尿功能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大便失禁程度Wexner评分。结果 37例病人接受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R-TME治疗,31例病人接受了Micro Hand S R-TME治疗。两组之间的TME完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TME加几乎完全TME,分别为93.5%和94.6%,P=0.944)。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间、失血率、VAS评分、GOALS评分、转化率、CRM、CRM阳性率、DRM、DRM阳性率、淋巴结数目、CCI、IPSS或Wexne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cro Hand S手术机器人的装机时间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位装机时间明显延长[23(15~40)min vs. 15(10~40)min, P=0.001]。结论 da Vinci、Micro Hand S手术机器人在R-TME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完成前列腺癌根治术17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肿瘤学指标、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孔数量、围术期并发症、病理结果、术后一个月PSA及尿控情况等指标。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7)岁,平均BMI (24.8±2.7) kg/m2,术前平均PSA 11.9(6.6) ng/ml,Gleason评分6分者7例,7分者10例。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经腹腔入路10例,经腹膜外入路7例。5例手术为纯单孔术式,12例手术增加一枚12 mm辅助通道。平均手术时间(210±63)min,主刀医师上机操作时间(172±52)min,术中出血量(115±92)ml,围手术期无输血、肠道损伤、漏尿、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Gleason评分6分者4例,7分者12例,9分者1例;T2期14例,T3期3例;切缘阳性者4例(23.5%)。术后1个月平均PSA 0.01(0.074) ng/ml,12例患者尿控满意(71%)。 结论采用国产单孔蛇形臂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有效的开展经腹腔和经腹膜外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肝移植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与笔者所在医院行首次肝移植的38例患者比较,62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时间〔(12.7±3.5)h比(10.5±3.0)h〕、术中出血量(3 431 mL比2 211 mL)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3 229 mL比1 910 mL)均较长或高(P〈0.05),而2组患者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04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1个月内死亡20例,死亡原因包括严重肺部或腹腔感染13例,多脏器衰竭4例,肝动脉并发症2例,门静脉并发症1例。另因肿瘤复发于再次肝移植术后14~69个月(平均27个月)死亡8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1、2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7%、59.7%及56.4%。存活的34例患者已存活3~104个月(平均49个月),其中术后发生胆管狭窄5例,3例经胆道介入治疗后好转,另2例行第三次肝移植后好转;发生感染10例,均经抗感染和调整免疫抑制剂后治愈;发生轻度排斥反应2例,采用增加口服免疫抑制剂用量后缓解,均未使用激素冲击治疗;余17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手术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