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对结核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和工作人员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完善养老机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1—4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上海市7个区的84家养老机构(城区30家、郊区54家)和其中的21家机构内的858名工作人员(城区234名,郊区624名)开展问卷调查。对养老机构中工作人员和入住老年人在入职/入住前后的胸片检查、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以及工作人员接受传染病相关培训和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养老机构要求工作人员和老年人在入职/住前后定期进行胸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76.2%(64/84)和79.8%(67/84)、98.8%(83/84)和73.8%(62/84);落实每日查房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机构分别占97.6%(82/84)、89.3%(75/84)、91.7%(77/84)和81.0%(68/84)。其中,城区养老机构对工作人员入职前后和老年人入住后胸片检查的比例[分别为93.3%(28/30)、86.7%(26/30)、93.3%(28/30)],以及在传染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分别为100.0%(30/30)、100.0%(30/30)、96.7%(29/30)]均明显优于郊区机构[分别为66.7%(36/54)、75.9%(41/54)、63.0%(34/54)、83.3%(45/54)、87.0%(47/54)、72.2%(3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79、6.579、11.580、5.600、4.242、7.474,P值分别为0.010、0.037、0.003、0.018、0.039、0.006)。858名工作人员中,城区工作人员在入职前和入职后接受传染病相关培训率[分别为76.5%(179/234)和79.9%(187/234)]均高于郊区工作人员[分别为63.0%(393/624)和69.2%(432/624)](χ2值分别为13.988、9.666,P值分别为<0.001、0.002);对咳嗽超过2周、有咳痰和发热疑似症状,以及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知晓率[分别为88.5%(201/227)、74.9%(170/227)、49.3%(112/227)、95.2%(216/227)]均高于郊区工作人员[分别为71.3%(427/599)、64.3%(385/599)、41.1%(246/599)、84.8%(508/5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911、8.416、4.586、16.280,P值分别为<0.001、0.004、0.032、<0.001)。 结论: 养老机构应加强工作人员入职前后的胸片检查和传染病(包括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以及老年人入住后的胸片检查,尤其是郊区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2005年全国结核病病人发现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资料对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471732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率为36.06/10万,发现率为78.67%。男性登记数和登记率均高于女性,登记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率波动在4.22/10万~72.43/10万之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与初诊病人占全人口比例成正相关(r=0.705)。结论 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了既定目标,但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的可能途径。方法 收集浙江省结核病疫情报告和结防机构登记管理两套系统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大疫情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高于结防机构新登记率,而涂阳报告发病率却低于结防机构的涂阳新登记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防机构登记管理的病人中63.8%来自非结防机构的转诊和推荐,综合性医院转诊到位率78.8%。结论 利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大疫情报告系统)信息资源,加速克服结核病归口管理障碍的行动,可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和治愈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云南 10年涂阳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评价控制涂阳肺结核措施的效果,为制定肺结核传染源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1991~2000年结防机构中诊治的涂阳肺结核 8609例,新发涂阳病人 7465例及云南 3次结核病流调资料。结果 云南涂阳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991年至 2000年平均年递增率为 4.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P<0.05 ) ;涂阳病人高峰年龄在 25~34岁组,10年累计新发肺结核传染源 7465例,仅占应发现数的 10.5%,治愈率为 74.3%。结论 低治愈率、低发现率是导致涂阳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加强政府承诺,行政干预,全面实施结核病控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结核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38kD)的免疫球蛋白(IgG)]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并与同期采用外周血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入院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2146例及非结核病患者1671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并比较血清结核抗体对培养阳性肺结核、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血清结核抗体及T-SPOT.TB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UC面积),总体评估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结核抗体对于培养阳性肺结核诊断的敏感度(47.1%,246/522)明显高于临床诊断肺结核(25.9%,388/1499)和肺外结核(24.8%,3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81.15和20.53,P值均<0.001);血清结核抗体对临床诊断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组之间的敏感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7,P=0.790);与外周血T-SPOT.TB检测结果比较,血清结核抗体检测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30.6%,657/2146)明显低于T-SPOT.TB检测(76.2%,1635/2146)(χ 2=799.00,P=0.000);对于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血清结核抗体检测的AUC面积(0.619;95%CI:0.604~0.635)小于T-SPOT.TB(0.781; 95%CI:0.768~0.794)(χ 2=14.00,P=0.000)。血清结核抗体的诊断特异度(93.2%,1557/1671)高于T-SPOT.TB检测(70.1%,1171/1671)(χ 2=316.00,P=0.000)。 结论 目前临床使用的血清结核抗体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度尚需提高,应该研发敏感度更高的结核抗体试剂盒,以便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本市户籍≥65岁老年人口肺结核主动筛查及其效果,为肺结核低流行地区老年结核病患者主动发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松江区2018年4月1日至8月31日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针对≥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体格检查资料中,收集本市户籍≥65岁老年人主动筛查肺结核的情况。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专报系统》”)中导出松江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新登记的所有≥65岁本区户籍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病案信息,与本年度主动筛查的数据进行比对,获取本年度及筛查后一年时间内的肺结核发病情况,通过筛查率和筛查检出率指标评价松江区老年肺结核主动筛查的效果。结果 2018年松江区≥65岁本市户籍人口共计129008名,参加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的总筛查率为57.48%(74150/129008),其中70~74岁年龄组筛查率最高(65.51%,21446/32736),≥85岁年龄组筛查率最低(22.61%,3074/13596)。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检查率为98.31%(72899/74150),胸片异常者5050例(6.93%,5050/72899);其中确诊为新发肺结核患者3例(新检出率为4.12/10万,3/72899),在治既往肺结核患者3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524例(0.72%,524/72899),其他异常者4520例(6.20%,4520/72899;其他异常者包括肺部结节状病灶、肺部感染、胸膜增厚、斑片状阴影等)。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登记本市户籍≥65岁老年肺结核患者57例,登记率为44.18/10万(57/129008),其中≥85岁年龄组登记率[73.55/10万(10/13596)]最高;被动发现率[41.86/10万(54/129008)]明显高于主动发现率(4.12/10万)(χ 2=24.00,P<0.001);接受过主动筛查者的发病率[21.58/10万(16/74150)]明显低于未接受过主动筛查者的发病率[74.74/10万(41/54858)](χ 2=20.16,P<0.001)。筛查后1年内32例主动筛查的老年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其中2018年登记13例,2019年登记19例)。结论 在低流行地区开展主动筛查老年人肺结核的检出率低,但对胸部异常筛查有临床意义,且可增加老年人结核病诊治意识,提前进行诊断和治疗,可结合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项目开展结核病重点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化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上海市肺科医院的2767例确诊为耐药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DILI患者387例,占13.99%(387/2767)。分析387例发生DILI患者中各类型耐药结核病的构成比、DILI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生DILI后对治疗转归的影响及并发病毒性肝炎对发生DILL的影响。结果 387例患者中,单耐药结核病(MR-TB)、多耐药结核病(PDR-TB)、耐多药结核病(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分别占11.63%(45/387)、27.65%(107/387)、35.14%(136/387)、25.58%(99/387)。DILI发生于抗结核药物治疗≤1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者,分别有258例(66.67%)、83例(21.45%)、17例(4.39%)、29例(7.49%)。发生DILI后,68.99%(267/387)的患者未停止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MR-TB、PDR-TB、MDR-TB、XDR-TB的患者未停止治疗比率分别为73.33%(33/45)、66.36%(71/107)、69.85%(95/136)、68.69%(6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0,P=0.851)。发生DILI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中,治疗成功率为47.03%(182/387),其中MR-TB、PDR-TB、MDR-TB、X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3.33%(24/45)、61.68%(66/107)、47.79%(65/136)、27.27%(27/99),4类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5.48,P<0.01)。并发及未并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38.52%(47/122)、50.94%(135/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7,P=0.023)。 结论 耐药肺结核患者发生DILI以PDR-TB、MDR-TB和XDR-TB所占的比例较高。绝大部分患者DILI发生在抗结核药物治疗1~2个月内。发生DILI后对耐药肺结核整个治疗转归影响不大。并发病毒性肝炎会降低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确定为结核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在我国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逐步推广预防性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5日“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潜伏感染干预技术研究)中纳入的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1087例,对上述患者密切接触者中5~65周岁确定为潜伏感染者1033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核病接触史、其指示病例的结核病症状,以及是否愿意进行预防性服药等。一共发放103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33份,有效率100%。对1033例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接受意愿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1033例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788例(76.28%)愿意接受预防性服药。不愿意接受服药的因素是家庭人均年收入≥16000元(OR=0.42;95%CI:0.27~0.67),愿意接受服药的因素是与指示病例不共同居住(OR=1.89;95%CI:1.32~2.67)。结论 潜伏感染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对12周预防性治疗方案的接受意愿较高,其接受意愿受家庭经济水平和与指示病例接触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肺结核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现状,探讨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一分所就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06例,根据患者就诊时是否并发肺部其他感染,分为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组(简称“并发感染组”;共计200例)及肺结核未并发其他感染组(简称“对照组”;共计306例)。506例患者中有98例为老年患者。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并发感染组200例,占39.53%;在并发感染组中,老年患者比例(24.50%,4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49/306)(χ 2=6.583,P=0.0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在并发感染组中,伴有咳嗽或咳痰症状者占83.00%(166/200),与对照组的76.47%(234/306)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3.510,P=0.319);(3)并发感染组肺部累及病灶>3个肺野者占49.00%(9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70%(97/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965,P=0.008);(4)并发感染组患者中,肺结核并发空洞者占42.50%(85/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80%(82/3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87,P=0.000)。 结论 结核专科门诊发现初治菌阳肺结核并发肺部其他感染患者中,老年患者并发肺部其他感染的比例较高,并发感染组患者肺部病灶累及范围较广泛,常伴有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情况,评估福田区试点工作取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2018年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福田区制定的政策制度、结核病防治体系建设、结核病新诊断技术应用、结核病患者管理新模式等资料,与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前(2015—2016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015—2016年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093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772例;2017—2018年接诊的肺结核可疑者2319例,登记的肺结核患者690例。结果 2017年福田区制定了考核和经费分配方案,开始启用GeneXpert MTB/RIF快速检测技术,并推行互联网+DOT的远程视频督导和普通涂阳肺结核患者居家隔离措施;2018年参保人员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专科门诊治疗开始享受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待遇。2017—2018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比率为82.43%(962/1167),肺结核确诊患者中病原学诊断率为54.93%(379/690),肺结核患者痰培养率为94.49%(652/690),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和疑似患者查痰率为89.00%(2064/2319),辖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肺结核可疑者转诊到位率为58.19%(1893/3253);与2015—2016年[72.35%(772/1067)、44.69%(345/772)、53.89%(416/772)、86.67%(1814/2093)、52.17%(2199/4215)]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61、15.28、305.17、5.63、26.88,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20、0.000)。2017—2018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128/112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24%(480/504);2015—2016年细菌学检查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为100.00%(1078/1078),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4.45%(698/739),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540)。结论 福田区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继续推广并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简称《一体化系统》)在学校结核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一体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惠州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结核病专报系统》及《一体化系统》的数据。调查1462所学校,使用《一体化系统》前(2018年)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2019年)分别发现220、198例疑似学生肺结核患者,分别有114、116例学生肺结核患者确诊。分析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后各自的防控效果,并且进行对比分析。实施《一体化系统》前后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准确率为83.2%(183/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21.44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信息1h到达率为58.2%(128/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0%(194/198)(χ 2=93.295,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执行率为70.9%(156/220),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7.0%(192/198)(χ 2=50.76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学校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推送准确率为86.0%(98/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14.576,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肺结核患者管理通知单1h到达率为57.0%(65/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8.3%(114/116)(χ 2=56.71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休(复)学通知书1h到达率为57.9%(66/114),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1%(115/116)(χ 2=58.334,P<0.01);使用《一体化系统》前核实学籍身份的学校覆盖率为86.0%(1257/1462),低于使用《一体化系统》后的99.0%(1447/1462)(χ 2=177.442,P<0.01)。结论 《一体化系统》使用后较使用前在校园疑似患者转诊追踪、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休(复)学管理,以及核实学籍身份覆盖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福建省登记的650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相关信息,包括利福平耐药情况、患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户籍及登记分类情况。分析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福平耐药的影响因素。 结果 650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中利福平耐药患者143例,耐药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男性、本地户籍、职业为农民工及登记分类为其他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12.2%(22/180)、20.1%(109/541)、17.8%(81/455)、18.4%(78/425)、6.2%(1/16),明显低于年龄<25岁[46.2%(12/26)]、女性[31.2%(34/109)]、外地户籍[31.8%(62/195)]、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人员[33.6%(42/125)]、登记分类为复治失败/慢性患者[77.8%(7/9)]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1.57、6.45、15.58、13.15、54.8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34岁和≥65岁[以“<25岁”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0.32(0.11~0.95)和0.24(0.09~0.65)]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风险较低;外地户籍[以“本地户籍”为参照,OR(95%CI)=1.87(1.19~2.93)]、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以“农民工”为参照,OR(95%CI)=2.01(1.21~3.34)]、登记分类为复发、初治失败、复治失败/慢性患者[以“其他”为参照,OR(95%CI)值分别为10.90(1.34~88.68)、23.69(2.67~209.87)、133.89(9.50~1887.37)]的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风险较高。 结论 福建省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利福平耐药率较高。年龄<25岁,户籍为外地,职业为家政/家务/待业,登记分类为复发、初治失败及复治失败/慢性患者是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对利福平耐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为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效果评价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将甘肃省87个县按照GDP排序,分好中差三层,利用随机数字法,在每层中随机抽取2个县,每县抽取2乡,每乡抽取3村,每村抽取100户,每户抽取2人(选择户中出生月日和调查月日最近者),每县最后入选的1200人作为最终的调查对象。对8条核心信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合格调查问卷7015份。通过家人、同事、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是获取肺结核病相关知识或政策为主要途径。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2%,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54.2%,3条主要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0.2%,对2条主要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23.1%。城区公众和农村公众对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分别为72.8%、53.6%,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165.04,P<0.01)。不同地区人群对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9466.00,P<0.01),不同职业人群对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情况有显著性差异(χ2=395.50,P<0.01)。结论 甘肃省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还比较低,不同地区知晓水平不平衡,应重点加强偏远农村和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IgG检测(简称“IgG检测”)辅助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具有IgG检测、抗酸杆菌涂片(简称“涂片”)镜检、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CT扫描及临床诊断等资料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计1494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1020例(肺结核组)、肺外结核54例(肺外结核组)和排除结核病的其他肺部疾病420例(其他肺病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20例肺结核患者和54例肺外结核患者的Ig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3.33%(748/1020)、62.96%(34/54),高于涂片镜检[分别为43.24%(441/1020)、20.37%(11/54)]和液体培养[分别为61.37%(626/1020)、29.63%(16/54)](χ 2=190.02,P<0.001;χ 2=20.15, P<0.001; χ 2=33.18,P<0.001; χ 2=12.07,P=0.001);IgG检测肺结核与其他肺病患者的阳性率(6.90%,29/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53.47,P<0.001)。IgG检测1440例肺部疾病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73.33%(748/1020)、93.10%(391/420)、79.10%(1139/1440)。1020例肺结核患者中,涂片镜检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6.85%,383/441)与涂片镜检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3.04%,365/579),以及液体培养阳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80.51%,504/626)与液体培养阴性者的IgG检测阳性率(61.93%,244/39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72.56、42.70,P值均<0.001)。分别以涂片镜检和液体培养为标准,IgG检测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分别为86.85%(383/441)和80.51%(504/626) 、36.96%(214/579)和38.07%(150/394)、58.53%(597/1020)和64.12%(654/1020)。1020例肺结核组患者中涂阴培阴(菌阴)肺结核患者为372例(36.47%),其IgG检测阳性率为61.29%(228/372),阳性患者的CT扫描表现以斑片、条索状阴影(83.77%,191/228)多见。420例其他肺病患者IgG检测假阳性率为6.90%(29/420),与肺部感染(62.07%,18/29)和肿瘤(13.79%,4/29)患者有少量交叉反应。 结论 结核抗体IgG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尤其是对菌阴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检出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97例使用免疫抑制剂并发肺结核患者(简称“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200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肺结核患者(简称“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BALF)的涂片或培养查找抗酸杆菌,对阳性菌株行菌种鉴定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结合胸部X线摄影检查符合活动性肺结核表现,肺结核诊断均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血T-SPOT.TB、抗酸杆菌金胺O荧光染色涂片镜检(简称“金胺O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以及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试验)检测阳性率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T-SPOT.T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5.28%(168/197)、96.00%(192/200)]均明显高于金胺O涂片镜检[36.55%(72/197)、35.50%(71/200)](χ 2值分别为98.24、162.53,P值均=0.000),MGIT 960 [53.81%(106/197),57.50%(115/200)](χ 2值分别为46.06、83.06,P值均=0.000),PPD试验[34.52%(68/197),63.50%(127/200)](χ 2值分别为105.66、65.40,P值均=0.000)。观察组患者T-SPOT.TB、PPD试验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 2值分别为13.50、33.36,P值均=0.000)。 结论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并发肺结核时采用血T-SPOT.TB技术进行检测仍具有较高的阳性率,较传统的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了解北京市公众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重点。方法 2015年1—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6个辖区的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7274名,使用专项调查专家组经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后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访问式调查,共发放1727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6519份,问卷有效率为95.6%。调查内容包括调查人群的基本信息、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以及获取结核病防治信息的主要渠道。结果 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5.0%(61944/82595),女性总知晓率为75.7%(37413/49445)高于男性的74.0%(2453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37,P<0.01);本市户籍人口的总知晓率为76.0%(49446/65050)高于非本市户籍人口的71.2%(12498/1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8.25,P<0.01);30~44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为76.4%(24005/31435)。调查对象5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为26.1%(4308/16519)。调查对象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节目(62.4%,10303/16519)和听健康讲座(44.9%,7413/16519)。在宣传材料的形式上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33.6%, 5543/16519)最受欢迎。 结论 北京市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尚未达到国家规划的指标要求,今后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公众喜爱的形式与宣传材料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称“公卫项目”)对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方法 对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公卫项目前2年(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与纳入公卫项目后2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患者的发现、转诊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的实施效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由2014—2015年的41.63/10 万(404/970000)下降到2016—2017年的35.00/10万(336/960000),下降了6.63/10万。涂阳患者发现率由2014—2015年的29.70%(120/404)上升至2016—2017年的33.93%(114/336),提高了4.22个百分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15,P=0.218)。未查痰患者比率由2014—2015年的19.31%(78/404)下降至2016—2017年12.50%(42/336),下降了6.81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66,P=0.012)。转诊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67.81%(455/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74.50%(482/647),上升了6.69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170,P=0.007)。总体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93.29%(626/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96.75%(626/647),上升了3.46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93,P=0.004)。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14—2015年的87.78%(79/90)上升至2016—2017年的95.71%(134/140),上升了7.9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41,P=0.025)。结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后,未查痰患者比率下降,患者转诊到位率、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等有所提高,对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病理科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verse dot blot,PCR-RDB)进行组织标本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以下称“分子病理”)的601例患者资料,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最终纳入205例患者。通过病案检索获得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TB-IgG、SD Rapid TB、TB-DOT)检测外周血结核抗体的结果。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3种结核抗体相较于分子病理学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检测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值分析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结果 以分子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TB-IgG、SD Rapid TB、TB-DOT 试剂盒的敏感度分别为26.6%(34/128)、20.3%(26/128)、97.7%(125/128);特异度分别为90.9%(70/77)、98.7%(76/77)、3.9%(3/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9%(34/41)、96.3%(26/27)、62.8%(125/19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2.7%(70/164)、42.7%(76/178)、50.0%(3/6);正确指数分别为0.18、0.19、0.02。TB-IgG、SD Rapid TB 试剂盒检测结果分别与分子病理检查相比较,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配对 2 =9.17,P<0.001;矫正 χ 配对 2 =13.58,P<0.001),且与分子病理检测存在微弱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14、0.15,P值均<0.001);而TB-DOT与分子病理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 χ 配对 2 =0.04,P=0.833),不能肯定与分子病理检测存在一致性(Kappa值=0.02,P=0.523)。 结论 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SD Rapid TB在3种检测方法中相对较好;多种抗原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病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