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病因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报告1990—2000年间7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的临床资料。诊断通过胆管炎三主症,ALP与γ-GGT升高;B超与CT扫描示肝内外胆管扩张及PTC和(或)ERCP证实。结果 76例中,损伤性胆管狭窄占60.5%,Bismuth分级Ⅰ级13%;Ⅱ级39%;Ⅲ级19.4%;Ⅳ级28.2%。炎性狭窄占23.9%,其中LHD狭窄占46.4%;RHD狭窄占35.7%;肝总管狭窄占17.9%(前二者与后者比较,P<0.01)。Mirizzi综合征引起者占9.2%,由胆管囊肿引起者占3.9%,由硬化性胆管炎引起者占2.6%。修复手术类型:用脐静脉修复狭窄占9.2%,用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术修复者占92.2%。76例中70例获随访2—10年,优良串92.7%,4例有症状复发。结论 损伤性狭窄占肝门部胆管狭窄的首位,炎症性狭窄中右肝管狭窄占主要地位,其外科处理取决于其病因学及遵循修复的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顺逆结合围肝门外科入路治疗侵犯肝门部胆囊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与胆胰外科收治的侵犯肝门部胆囊癌手术共3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顺逆结合围肝门外科入路(围肝门入路组,20例)与传统手术入路(传统手术入路组,19例)两种手术入路术后R0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生存时间等。结果 传统手术入路组采用CT和(或)MRI进行术前评估,围肝门入路组采用CT+MRI+三维重建评估。传统手术入路组可切除评估准确率为57.9%(11/19),围肝门入路组可切除评估准确率为90.0%(18/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传统手术入路组和围肝门入路组比较,两组R0切除率分别为26.3%(5/19)和85.0%(17/20)(P=0.000)。两组行S4b,5+肝外胆管切除、S4b,5,6,7,8+肝外胆管切除、S4a,4b,5,6,7,8+肝外胆管切除、联合脏器切除术、胆囊切除+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或剖腹探查术分别为7例vs.8例、3例 vs.6例、0 vs.1例、1 例vs.3例、8 例vs.2例(P=0.156)。两组术后30 d死亡例数为4例vs.0(P=0.047)。在肝切除病人中,传统手术入路组病人出血量显著大于围肝门入路组[(660.0±219.1)mL vs.(358.8±184.8)mL,P=0.006],传统手术入路组Clavien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围肝门入路组,其中Clavien Ⅲ级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2.7% vs. 27.8%(P=0.027),Clavien Ⅳ级病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5.5% vs. 0(P=0.004),Clavien Ⅴ级27.3% vs. 0(P=0.045)。传统手术入路组与围肝门入路组1年存活率分别为21.1%(4/19)vs.61.1%(11/18)(P=0.020),总体生存时间围肝门入路组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入路组(16.0个月vs 8.4个月,P=0.0005)。 结论 顺逆结合围肝门外科入路能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总体生存时间;CT+MRI+三维重建评估能提高术前可切除评估准确性,减少盲目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正>胆管狭窄原因有炎症病变、恶性肿瘤、医源性的损伤、免疫等因素等,由于术前取得病理学可能性小,其定性诊断困难。肝门区域是脉管进出肝脏的门户和枢纽,胆管、门静脉和肝动脉在此狭小的空间内密集交织分布,空间解剖关系复杂,并存在多种交汇方式和空间排布关系的变异[1]。故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处理更加困难,对胆道外科医师的经验要求更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474例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治疗经验,既往接受1—5次手术者占74.7%。狭窄的病因:原发性肝胆管结石71.7%,损伤性胆管狭窄10.9%,化脓性胆管炎7.1%。狭窄部位:LHD37.6%、LHD+RHD+CHD 17.4%,RHD 9.6%、CHD 14.7%、LHD+RHD 11.5%,胆管下端狭窄与松驰者分别为23.6%与48.8%。治疗包括狭窄切开整形(56.5%)、扩张及支撑(15.2%)、肝叶切除(48%)、修补(10.4%)和胆肠吻合(66.76%)。门脉减压手术(6.3%)。文中对引起狭窄的原发病的病理如何显露狭窄和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处理肝方叶的方法和选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舌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狭窄伴结石5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对1987 年1 月至1996年12 月,38 例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进行总结。采用带蒂脐静脉瓣移植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23 例,肝左外叶切除并脐静脉瓣修复右肝管开口狭窄11 例,肝方叶切除或肝中裂劈开并脐静脉瓣修复高位胆管狭窄4 例。结果 随访率(34/38)为89 % ,随访时间超过2.5 年的有32 例,2例因胆总管结石、狭窄复发再次手术。疗效优良率为93% 。结论 本术式简单易行,疗效满意,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蒡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带蒂脐静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38例用带蒡脉瓣修复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进行总结。采用带蒂脐静脉瓣移植修复肝部门胆管狭窄23例,肝左外叶切除 修复右肝管开口狭窄11例,肝方叶切除或肝中裂劈开并脐静脉瓣修复高位胆管狭窄4例。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病因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与处理是胆道外科的重大议题之一,鉴于它的部位特殊——与门静脉、肝动脉、肝实质、尤其是尾叶等重要结构毗邻,由于手术存在着复杂性与风险性,还由于该处狭窄性病变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解剖畸形与变异、炎症、结核、肿瘤、外伤及手术后的后果参与,其定性、定因需要专科知识面广与临床经验,就同一种病变而言,其规范  相似文献   

9.
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自体组织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89~2002年应用带蒂胆囊壁瓣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33例,应用肝圆韧带修复肝总管狭窄2例。结果 35例术后无明显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T管造影显示无狭窄。术后30例(30/35)随访2个月至12年,仅有2例因术后胆管炎发作,经非手术治愈,收到良好效果。结论 应用自体组织带蒂胆囊壁瓣及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符合生理性,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个常见病。特别是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肝胆管结石,仍是目前胆道疾病治疗的一个难点。总结10年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17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6月~2006年6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17例,淄博市第八医院普外科15例,淄博市张店区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l12例临床病例的定位诊断、术式选择、合并症、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术前检查行B超l12例(准确率73.8%),CT 74例(准确率86.5%),PTC 31例(准确率93.5%),ERCP 41例(准确率92.6%),MRCP 28例(准确率96.4%)。全组均采取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5%,残石率18.7%,结石复发率为5.4%,优良率90.1%。结论 (1),MRCP是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2)肝方叶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3)重视肝门部狭窄胆管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再次手术的管理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是胆道外科复杂而棘手的难题 ,要成功地救治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再手术病人 ,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是重要的环节。现结合我院自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再手术病人 2 8例的临床实践进行讨论。一、术前管理肝门胆管良性狭窄 (以下简称肝门狭窄 )因原发疾病及多次胆道手术原因、术前病人常合并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肾功不全等多种并发症。我院收治的 2 8例病人中有 2 0例 (71 40 % )合并梗阻性黄疸 ,胆管炎 5例 (1 7 80 % ) ,营养不良 5例(1 7 80 % ) ,贫血 1 0例 (3…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肝门部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门部胆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肝门部胆管损伤8例,近期裂口全部使用修补 支撑管引流术,7例合并2个以上脏器损伤,术中同时作了处理,远期并发胆管狭窄行胆肠内引流术。结果 8例胆管损伤中,5例是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其中损伤裂口<周径50%者3例,行修补术,1例死亡,2例良好;>周径50%者2例,修补术后1例死亡,1例并发胆管狭窄,行二次手术。另3例是因术后胆漏而发现,胆管狭窄后行胆肠内引流术,均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胆管损伤极易漏诊,术中细致探查、彻底清除局部积血和坏死组织是避免得诊的关键。治疗上应因伤而异,一般可采用修补 支撑管引流术;损伤范围>胆管周径50%、炎症较重者应行胆肠内引流术。并发胆管狭窄后可采用手术或内镜及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治疗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源性肝门胆管狭窄 ,病情复杂 ,病人全身条件差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确切的手术处理方式 ,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 1981年至 1999年 12月 ,我们共对 58例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进行了再手术处理。对其中 5例选用了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撑肝门空肠 Roux-Y吻合术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和方法例 1,女 ,4 8岁。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及急性胆管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 T形管引流术”。术后 T管无胆汁外流 ,腹腔引流管引流胆汁 50 0 ml/ d左右。T管于术后 2周拔除 ,腹腔引流管一直无法拔除。病人反复腹痛、发热和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以提高对本病的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7年6月诊治的16例肝门部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术后恢复顺利,7例有近期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24±11)d。3例有不同程度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避免肝门部胆管损伤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发生胆管损伤,要早期发现、尽早治疗,针对不同的Bismuth—Strasberg分型和损伤时间,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误诊率43.5%(20/46).18例手术切除,总手术切除率39.1%(18/46),其中根治性切除率26.1%(12/46);22例行周围胆管空肠吻合术;6例U管引流术.根治切除、姑息切除、胆管空肠吻合和U管引流组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分别是(20.32±11.24)月,(18.12±10.43)月,(12.46±8.78)月和(7.32±5.24)月.切除组病人的生存期显著长于姑息性手术组(P<0.01),而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第Ⅲ段肝管空肠吻合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切开肝内胆管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露和剖开肝内各叶、段胆管的手术方法,提高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肝内胆管手术显露的角度,研究了30个成人肝脏标本肝内各叶、段胆管与血管走行位置的解剖关系,设计了新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46例。结果 肝内胆管与血管走行的位置关系。从肝脏的脏面观:左右肝管均位于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胆管、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支的前内侧(近肝门侧)。右后叶胆管有73.3%(22/30)位于门静脉右前支(18/30)或门静脉右前下段支(4/30)脏面深侧;80%(24/30)走行于门静脉右后叶支脏面深侧(20/30)或后上缘(4/30)。左外叶胆管基本上都走行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只有2个标本的左外叶下段支胆管在其浅侧。肝动脉在肝内各叶段的分支基本上走行与Glisson鞘内胆管与门静脉之间或侧旁。从肝脏膈面观:肝内各叶、段胆管与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大致与脏面观相反或接近相反。据此,从肝脏脏面显露肝门、可以连续切开左右肝管和多数左内叶及右前叶胆管,但难以显露右后叶及右叶各段胆管和左外叶胆管;而从肝脏膈面进路切开肝方叶或肝中裂、再沿右后叶胆管投影方向切开肝实质,则可避开右肝内的门静脉主要分支,比较容易显露和切开右肝内各叶、段胆管汇合部及狭窄段。从肝左叶膈面切开左外叶胆管,可避免损伤左门静脉矢状况。设计经肝的脏面显露和剖开肝门及左右肝管与经肝的膈面显露和剖开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方法,治疗复杂性肝内多叶、多段胆管多发结石并胆管狭窄的病人46例。无手术死亡。31例平均随访39个月,效果优良28例(90%),好转2例(6.5%),无效1例(3.5%)。结论 经肝的脏面和膈面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显露和剖开肝内外胆管及其狭窄段,便于取出结石。将剖开的肝内外胆管与空肠Roux-en-y大口吻合,则可解除胆道狭窄,建立通畅的胆流通道,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主要指左、右肝管至肝总管的恶性肿瘤,占胆管瘤的56%一58%,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癌。我院近5年来收治胆管癌97例,肝门部癌占53.6%。90%以上的病人初期症状为梗阻性黄疽。胆管瘤的外科治疗与其解剖关系非常密切,常因技术原因而显得困难。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切除肿瘤。1手术前治疗1·1护肝治疗血清蛋白<30g/L可影响因手术期病死率[3],通过适当治疗可纠正低蛋白、贫血,增强手术耐受力。1.Zat黄治疗术前PTCD减黄可能带来引流管脱落、胆管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只引流了需要切除的一侧肝脏等问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