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U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易远处转移、易复发、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术前对子宫肉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子宫肉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单一的术前检查,如血清CA125或乳酸脱氢酶(LDH)值升高,对子宫肉瘤有提示意义,但无法明确诊断。当子宫肉瘤凸向宫腔时,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有阳性发现。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相结合有助于区分子宫肉瘤与子宫良性肿瘤,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病理结果,但由于相关风险及并发症并不作为常规术前检查手段。通过将临床体征、生物学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构建的综合术前预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子宫肉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6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子宫腺肉瘤的特点。结果患者年龄19~6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和腹痛,主要体征是子宫增大。辅助检查表现不典型。术前2例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余13例术前均诊断为子宫恶性肿瘤。16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8例患者予辅助化疗或放疗。随访1~77个月,3例复发,其中2例因疾病进展去世,12例无进展生存,1例去世,死因不详。结论子宫腺肉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依靠术后病理确诊,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疾病早期年轻女性可保留卵巢,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易复发,疾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影响子宫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改善患者生存率。[方法]选择近16年收治的25例子宫肉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肉瘤的主要l临床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和子宫增大,且易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0%和44.0%。预后和绝经前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是提高子宫肉瘤患者存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艳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100-210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属于子宫肉瘤的一种,较少见,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易复发的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绝大多数术前不能确诊,对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对34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石蜡标本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目的在于探讨本病是否为卵巢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及ER、PR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恶性程度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早期正确诊断子宫横纹肌肉瘤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就子宫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组、细胞病理学分类、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等在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肉瘤是临床上十分少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且缺乏特异的肿瘤指标和检查方法。对于短时间内肿瘤增长迅速和(或)阴道出血及排液的患者,术前诊刮和超声血流信号的检查会对诊断有所帮助。腹腔镜下子宫肉瘤的旋切会影响肿瘤的分期,术中应反复冲洗,减少肿瘤的播散,术中未明确诊断者应尽早进行二次手术病理分期。子宫肉瘤的治疗应该建立在规范的手术病理分期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对早期正确诊断子宫横纹肌肉瘤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就子宫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组、细胞病理学分类、生物学指标、影像学等在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进行比较。结果子宫肉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7.5±10.0)岁,大多数为绝经前后发病,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彩超主要表现为子宫肿物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32例患者进行术前诊刮或宫腔镜检查,18例确诊。5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4例辅以放化疗/激素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肉瘤患者的平均年龄、月经状况、血流丰富程度、肿瘤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肉瘤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临床表现、超声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肉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要重视术中剖视标本,及时送检冰冻病理提高诊断率。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2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妇科检查5例可见宫颈口或阴道内的赘生物,15例行宫腔诊刮送检病理确诊。镜下主要由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组成,其间螺旋小动脉多见。免疫组化CD10、ER、PR常表达阳性,SMA、h-caldesmon、Desmon表达阴性。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子宫肉瘤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但临床发病率低且容易误诊,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是其标准的手术方式,预后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肺滑膜肉瘤诊断、治愈率的方法。方法选择1例肺滑膜肉瘤患者,同时结合2012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发表的80例资料较为完整的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根据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结果81例肺原发性滑膜肉瘤患者中,男40例,女41例。主要临床表现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及咳嗽。个别病例无任何不适。全部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均未确诊,最终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支持诊断。结论肺原发性滑膜肉瘤临床表现不一,影像学检查具有相对特征表现,易与其他肺部肿瘤或炎性反应混淆;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和融合基因检测。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切除不完全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处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子宫肉瘤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14例(45.16%),子宫内膜间质肉瘤7例(22.58%),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7例(22.58%),子宫(颈)葡萄状肉瘤3例(9.68%)。Ⅰ期13例,Ⅱ期4例,Ⅲ期12例,Ⅳ期2例。结果①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67.74%),其次为下腹胀痛(25.81%)、下腹包块(22.58%)、阴道排液、下腹压迫症状及全身不适(均为6.45%)等;②术前诊断率为58.06%(18/31);③治疗方案,有15例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8.39%),3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9.68%),4例行次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2.90%),5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6.13%),3例单纯放射治疗(放疗)(9.68%),1例放弃治疗(3.22%)。58.06%(18/31)的患者术后辅以化学治疗(化疗)。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阴道异常出血为主,预后较差;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以放疗和化疗,但手术方式和是否辅助化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多参数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肉瘤患者16例(10例内膜间质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患者20例的MR图像,所有统计资料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结果子宫肉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的肿瘤边缘、T2WI SI比值、早期强化率、DWI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边缘、T2WI SI比值、早期强化率及ADC值是子宫肉瘤与不典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重要MRI表现。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弹性成像是通过对组织施加压力,组织内部发生相应的改变,收集变形前后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将信息重建后形成弹性图,该概念起源于1991年,近年来成为临床检查中新兴的一项技术。弹性成像分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声辐射力成像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高速剪切波成像技术。刚开始该技术主要用于诊断与鉴别一些恶性肿瘤,如乳腺、甲状腺、前列腺、肝脏等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后被用于评估宫颈情况,超声弹性成像在宫颈疾病的研究也相继开展。超声是子宫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实时监测子宫病灶的形态、界限、内部回声情况及其与周边组织关系,并以此来进行综合诊断,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逐渐开始应用于妇产科,尤其在宫颈疾病的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陈旧性子宫穿孔合并输卵管嵌顿发病原因及总结输卵管嵌顿患者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陈旧性子宫穿孔合并输卵管嵌顿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术中见输卵管嵌顿,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嵌顿组织为输卵管。结论:陈旧性子宫穿孔合并输卵管异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宫腔操作的患者要行全面检查,争取早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2、S100A4和ER、PR在子宫肉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biotin,SP),SP法检测69例子宫肉瘤组织中S100A2、S100A4、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2和S100A4的表达与子宫肉瘤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S100A4阳性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S100A2和S100A4在子宫肉瘤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100A2和S100A4可以作为预测子宫肉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独立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冠状面成像在诊断子宫畸形合并早期妊娠的应用价值,寻求提高子宫畸形合并早期妊娠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方法:对门诊确诊为早孕并可疑子宫畸形要求终止妊娠的93例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同时行三维冠状切面成像,诊断为子宫畸形合并早期妊娠后,经B超监护下行人工流产手术证实,对照二者子宫畸形合并早期妊娠诊断符合率。结果: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均能够在一个平面同时显示子宫外形、宫腔形态、畸形部位及与孕囊着床位置的空间关系,优于二维超声。经二维、三维超声诊断为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者51例,其中经人工流产手术证实44例,二维超声诊断符合35例,漏诊9例,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79.54%;三维超声诊断符合44例,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100.00%。结论:三维超声能够对子宫冠状切面成像,提供更多有关子宫畸形的声学信息,能更准确诊断子宫畸形合并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在宫腔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5例宫腔病变患者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和3D-TVS 检查,计算子宫内膜体积(EV),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宫腔病变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并比较绝经后良恶性宫腔病变患者的 EV 值。结果3D-TVS 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均高于2D-TVS,诊断宫腔病变的符合率也高于2D-T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 EV 值[(12.9±2.3)cm3]高于宫腔良性病变患者[(9.8±2.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TVS 可获得宫腔病变冠状面图像,图像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宫腔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 EV 值的测定可提高对绝经后宫腔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范围大,技术难度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示踪前哨淋巴结、识别盆腔神经、评估子宫血流灌注和保护输尿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不仅提高了术中肿瘤切除的准确性,还能实现重要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但目前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去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