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分析SOX30基因敲除后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及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SOX30基因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SOX3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根据基因型鉴定结果将小鼠分为野生型(WW)、杂合型(KW)和纯合型(KK)共3组,分别称取各基因型小鼠(2.5月龄)体质量和各脏器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后观察各基因型小鼠睾丸及附睾病理改变并测量统计睾丸曲细精管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睾丸组织匀浆液中睾酮(T)和抑制素B(INH-B)激素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中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特异性蛋白SOX9和3β-HSD的表达变化。结果:与WW型和KW型比较,KK型小鼠睾丸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 < 0.05),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巨细胞及空泡变性,精子数量显著减少(P < 0.05),曲细精管外间质增生明显,附睾内未发现成熟精子。与WW型比较,KK型小鼠曲细精管管腔直径缩小(P < 0.05)。与WW型和KW型比较,KK型小鼠睾丸组织匀浆液中T和INH-B水平显著降低(P < 0.05)。WW型和KK型小鼠睾丸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而KK型小鼠睾丸组织中3β-HSD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较WW型明显升高(P < 0.05)。结论:SOX30敲除可导致睾丸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SOX30参与调控小鼠睾丸T和INH-B激素合成,在维持睾丸的正常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SOX30基因敲除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及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SOX30基因敲除后对雄性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及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SOX30基因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SOX3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并根据基因型鉴定结果将小鼠分为野生型(WW)、杂合型(KW)和纯合型(KK)共3组,分别称取各基因型小鼠(2.5月龄)体质量和各脏器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HE染色后观察各基因型小鼠睾丸及附睾病理改变并测量统计睾丸曲细精管直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睾丸组织匀浆液中睾酮(T)和抑制素B(INH-B)激素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中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特异性蛋白SOX9和3β-HSD的表达变化。结果:与WW型和KW型比较,KK型小鼠睾丸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 < 0.05),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巨细胞及空泡变性,精子数量显著减少(P < 0.05),曲细精管外间质增生明显,附睾内未发现成熟精子。与WW型比较,KK型小鼠曲细精管管腔直径缩小(P < 0.05)。与WW型和KW型比较,KK型小鼠睾丸组织匀浆液中T和INH-B水平显著降低(P < 0.05)。WW型和KK型小鼠睾丸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而KK型小鼠睾丸组织中3β-HSD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较WW型明显升高(P < 0.05)。结论:SOX30敲除可导致睾丸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SOX30参与调控小鼠睾丸T和INH-B激素合成,在维持睾丸的正常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DEHP)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肝脏的影响及硒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7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DEHP染毒组(染毒剂量分别为300、600和900 mg/kg)、3个硒干预组(在相应剂量的染毒组中加入1 mg/kg酵母硒)。染毒8周,染毒期末,大鼠空腹16 h后称量大鼠体质量、采血进行生化检测以及称量肝脏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平均体质量明显降低(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各DEHP染毒组、硒干预组的肝脏平均质量、肝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 < 0.01)。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增量较相应的染毒组增加(P < 0.05)。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浓度明显升高(P < 0.05);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ST浓度明显升高(P < 0.01);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TP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3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GLB浓度明显升高(P < 0.01)。900 mg/kg DEHP染毒后的硒干预组大鼠ALT、AST、TP、GLB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染毒组(P < 0.01或P < 0.05)。结论:DEHP的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大鼠的体质量与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造成肝脏肿胀,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硒的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DEHP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染毒后硒对大鼠外周血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将77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3个不同浓度(300、600、900 mg/kg)DEHP染毒组、1 mg/kg Se+不同剂量(300、600和900 mg/kg)DEHP染毒干预组,连续饲喂90 d,试验期间观察大鼠中毒状况(精神亢奋、被毛蓬松、局部脱毛现象),试验期末称取大鼠体质量并取全血测定各类血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900 mg/kg DEHP染毒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P < 0.05),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出现中毒体征比例分别为63.63%(7/11)和100%(11/11),均较对照组0(0/11)显著升高(P均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干预后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300、6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中毒体征明显降低(P均 < 0.05)。白细胞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600和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白细胞数(WBC)明显降低、单核细胞(MONO)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600 mg/kg DEHP干预组白细胞数(WBC)明显升高、单核细胞(MONO)显著降低(P < 0.05)。红细胞参数中,与对照组比较,DEHP染毒后大鼠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均明显升高;600、900 mg/kg DEHP染毒组大鼠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明显降低(P < 0.05)。与相同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1 mg/kg Se干预后大鼠红细胞参数未见显著差异。血小板参数中,未发现DEHP染毒与Se干预对SD大鼠血小板各参数产生显著影响。结论:300~900 mg/kg DEHP染毒可对大鼠某些红细胞和白细胞参数产生影响,硒的干预在300~600 mg/kg DEHP染毒条件下可保护某些血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初断乳SD大鼠生殖器官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3周龄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和18.125、36.25、72.5 mg/kg 3个染毒组,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动物一般行为,体质量变化及阴道开口时间等指标。染毒结束后,取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和胆固醇的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大鼠睾丸、附睾、卵巢、子宫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至染毒28 d结束时,36.25 mg/kg染毒组雄鼠、72.5 mg/kg组雄鼠和雌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36.25 mg/kg 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提前,72.5 mg/kg 2,4-D染毒组阴道开口时间延迟且阴道开口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2.5 mg/kg染毒组血清T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2.5 mg/kg组雌性SD大鼠胆固醇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6.25 mg/kg组雌性大鼠血清中E2含量明显增加,而72.5 mg/kg组中E2含量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光镜下,雄鼠附睾组织曲系精管内(层数)生精细胞较少,72.5 mg/kg 2,4-D染毒组大鼠子宫腔较大,子宫壁较薄。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干扰大鼠生殖器官的发育,雌性大鼠较雄性明显,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胆固醇合成睾酮从而抑制性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对MCF-7细胞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5、0.1、0.2、0.4、0.8 mmol/L) DEHP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分别染毒12、24和48 h,或同一浓度(0.8 mmol/L)染毒不同时间(3、6、12、24、48 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MCF-7细胞3β-HS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3β-HS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EHP 0.1~0.8 mmol/L分别染毒细胞12~48 h,3β-HSD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EHP 0.05 mmol/L染毒细胞48 h,3β-HSD mRNA表达水平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EHP 0.8 mmol/L染毒细胞6~48 h,3β-HSD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DEHP 0.2~0.8 mmol/L染毒细胞24 h,3β-HSD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DEHP可引起3β-HS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推测DEHP可能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3β-HSD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产生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连续暴露2-乙酰基-4-羟基-丁基咪唑(THI)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雌鼠作为实验动物,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5、2.5、12.5 mg/kg)和30 d(染毒剂量分别为0、0.2、0.5、2.5 mg/kg)。染毒结束后,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T细胞增殖功能实验和NK细胞活性实验;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腺、脾中T细胞数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使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T细胞趋化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口连续染毒THI 7 d,2.5和1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P < 0.05),CD4+和CD8+T细胞数增多(P < 0.05),NK细胞活性降低(P < 0.05),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12.5 mg/kg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P < 0.05)。经口连续染毒THI 30 d,0.5和2.5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胸腺T细胞数增多,T细胞增殖功能减弱,NK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趋化功能受损(P < 0.05)。结论:THI可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引起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该效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刚断乳21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3个2,4-D染毒组(18.125、36.250、72.500 mg/kg)和1个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溶剂),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和体质量变化。染毒结束后,取肝脏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肝脏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甘肽(GSH)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细胞色素C浓度、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下降(P < 0.05),肝脏湿质量降低(P < 0.05);病理结果显示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部分肝组织出现胆管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72.500 mg/kg 2,4-D染毒组肝匀浆中GSH活性降低(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T-SOD活性降低(P < 0.05),肝匀浆MDA浓度升高(P < 0.05);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较对照组均增加(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引起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发生,其发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等来引发肝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秀丽线虫生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K溶液)和DEHP低(0.1 mg/L)、中(1.0 mg/L)、高(10.0 mg/L)3个剂量的染毒组,20℃下恒温培养染毒48 h,观察DEHP对秀丽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以及瞬时产卵量的影响;利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并计数线虫有丝分裂区、减数分裂区的生殖细胞数;利用MD701突变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4期线虫暴露DEHP 48 h后,秀丽线虫的后代数目在1.0和10.0 mg/L剂量组显著下降(P < 0.05),但对世代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DEHP暴露剂量的增加,线虫的瞬时产卵量下降(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在DEHP 1.0和10.0 mg/L的暴露剂量下,秀丽线虫总生殖细胞数和有丝分裂区生殖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 < 0.01),在10.0 mg/L暴露剂量下减数分裂区生殖细胞显著减少(P < 0.01)。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粗线期生殖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 < 0.01)。结论:DEHP可以导致秀丽线虫有丝分裂区增殖阻滞以及减数分裂区生殖细胞数减少,这种作用可能和DEHP导致秀丽线虫粗线期凋亡数目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类固醇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高表达载体,建立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研究StAR基因高表达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StAR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StAR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中,构建StAR基因高表达MCF-7细胞,通过基因测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细胞。用不同剂量DEHP染毒MCF-7细胞和StAR基因高表达MCF-7细胞24 h,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Caspase-8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证明构建的StAR基因高表达载体序列正确,荧光定量PCR检测StAR基因转染细胞比正常MCF-7细胞StAR mRNA表达水平升高591.9倍(P < 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tAR基因转染细胞比正常MCF-7细胞StA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90%(P < 0.01)。不同剂量DEHP染毒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中Bax、Caspase-3和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0 mmol/L DEHP)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中Bax、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DEHP处理后StAR基因高表达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MCF-7细胞升高,提示StAR基因具有促进DEHP致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长期暴露对成年雄性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150、300、600 mg/kg DEHP暴露组。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和饮水,暴露组大鼠连续灌胃给予DEHP 3个月。处死大鼠前称取大鼠体质量并计算各组织脏体比,检测尿碘含量,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及血清TTR、TRH、TSAb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DEHP暴露,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甲状腺湿重和脏体比无显著性差异。150、300、600 mg/kg剂量组大鼠肝脏脏体比增加并呈剂量-效应关系(P < 0.05)。600 mg/kg剂量组大鼠尿碘水平显著降低(P < 0.05)。600 mg/kg剂量组血清FT4(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降低(P < 0.05)。结论:DEHP 3个月的暴露期对大鼠体质量未产生明显影响,对甲状腺、肝脏脏器系统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DEHP的暴露可抑制大鼠体内TSH的合成、分泌及转运,扰乱甲状腺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75、150、300 mg/kg)。枸杞多糖组动物连续灌胃受试物16 d,第10天开始,给予枸杞多糖组和模型组50%酒精连续灌胃7 d,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最后一次灌胃16 h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肾脏。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浓度,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浓度,用ELISA方法测定肾脏中肿瘤杀伤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肾脏指数均升高,血清GLU、BUN、CREA浓度升高,肾脏SOD活性、GSH浓度下降,而MDA上升,肾脏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升高(P均<0.01),表明模型组小鼠在大量酒精刺激后,机体健康受到影响,肾脏受到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枸杞多糖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各剂量组肾脏指数均降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GLU浓度(7.63、7.82 mmol/L)降低,高剂量组BUN浓度和CREA浓度降低,而SOD活力升高,各剂量组GSH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各剂量组TNF-α浓度降低(P<0.05),高剂量组IL-β浓度与模型组相比降低(P均<0.05)。结论:枸杞多糖对于乙醇诱导的小鼠酒精性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TAEP 125、250、500 mg/kg组,地塞米松(2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剂量组按相应剂量每天灌胃1次给予受试物,连续3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根据预实验结果,在第30天按14 mg/kg行气管滴注PM2.5(采样于乌鲁木齐市)悬液,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造模3 h后,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大鼠右肺上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下叶称取质量后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取大鼠左肺行肺泡灌洗,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其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升高(P均 < 0.01),血清中LDH、MDA、NO含量升高(P均 < 0.01),肺组织W/D升高(P均 < 0.01),SOD和GSH含量降低(P均 < 0.01);与模型组比较,TAEP各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降低(P均 < 0.05或0.01),血清中LDH、MDA、NO含量降低(P均 < 0.05或0.01),肺组织W/D降低(P均 < 0.05或0.01),SOD和GSH含量升高(P均 < 0.05或0.01);TAEP 500 mg/kg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接近(P均 > 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随TAEP剂量增加大鼠肺泡形态结构破坏降低,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AEP 500 mg/kg组大鼠肺脏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肺泡及各级支气管均结构完整,与地塞米松组相近。结论: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骨草总生物碱(TTAT)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透骨草中所含生物碱,通过碘化铋钾或改良碘化铋钾与碘化汞钾试剂显色反应进行鉴定。将42只裸鼠分为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仅造模)、TTAT低浓度组(100 mg/kg TTAT腹腔注射)、TTAT高浓度组(500 mg/kg TTAT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DOX)组(5 mg/kg DOX腹腔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ZOL)组(0.4 mg/kg ZOL颈后皮下注射),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裸鼠右后肢胫骨内注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组造模1周成瘤后开始给药,隔日1次,连续给药6周。给药期间,每周定期测量各组裸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密切观察各组裸鼠生活状态。实验结束时颈椎脱臼法处死各组裸鼠,以右侧髋关节为界切除右后肢,采用影像学技术、HE染色法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评估TTAT对骨转移裸鼠的胫骨及肿瘤组织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核因子-κB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蛋白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从500 g透骨草中提取得到3.28 g提取物,显色反应呈现阳性,表明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碱;与模型组比较,100和500 mg/kg TTAT组瘤质量分别为(3.50±0.70)g和(2.63±0.59)g,较模型组瘤质量(5.01±1.03)g均明显下降(P < 0.01);影像学评分均升高(P < 0.01);HE染色结果显示100和500 mg/kg浓度组TTAT均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癌巢形成,使核分裂像减少,并对乳腺癌胫骨骨转移裸鼠病变骨质具有保护作用;TRAP染色结果显示此2个TTAT组中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TAT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RANKL/OPG比值(P < 0.05),同时下调p-ERK、p-JNK的表达(P < 0.05)。结论:透骨草总生物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胫骨骨转移裸鼠肿瘤生长和骨质病变,其抑制乳腺癌骨转移作用可能是通过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百草枯(PQ)对大鼠血脑屏障及认知、学习、记忆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PQ低剂量(1 mg/kg)和PQ高剂量(10 mg/kg)染毒组,每组15只,腹腔注射6周,每周2次。染毒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进行伊文思蓝脑渗透实验,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各组其余10只大鼠进行行为学实验,包括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穿梭箱实验,测试其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个PQ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在训练阶段,1和10 mg/kg PQ组大鼠运动轨迹较对照组复杂,随着训练天数增加,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10 mg/kg PQ组的缩短趋势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测试阶段,与对照组相比,1和10 mg/kg PQ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跳台结果显示,1和10 mg/kg PQ组的记忆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错误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0 mg/kg PQ组大鼠错误次数高于1 mg/kg PQ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穿梭箱实验结果表明,2个剂量PQ组大鼠条件反应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错误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1和10 mg/kg百草枯均损伤大鼠血脑屏障,增加其通透性,进而降低认知、学习以及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