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7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胃癌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中GLI1表达情况,分析GLI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胃组织(75.6% vs 26.9%,P<0.001),且GLI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无关(P>0.05)。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结果提示胃癌患者中GLI1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GLI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未来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KCNQ1OT1(lnc-KCNQ1OT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63 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组织和细胞通过RT-PCR法检测lnc-KCNQ1OT1的表达情况,根据其表达情况及临床病例数据分析lnc-KCNQ1OT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lnc-KCNQ1O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在胃癌细胞株HGC-27、MGC-803中,lnc-KCNQ1OT1表达水平较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lnc-KCNQ1OT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P<0.001)明显相关。K-M生存分析显示胃癌患者中lnc-KCNQ1OT1高表达者预后不良(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lnc-KCNQ1OT1的表达量高,其高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可导致胃癌患者预后不良。lnc-KCNQ1OT1可作为潜在的胃癌预后预测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RID1A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5例肠上皮化生和133例胃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缺失率(42.1%)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22.0%)和肠上皮化生组织(24.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蛋白的缺失表达与胃癌原发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且ARID1 A蛋白的缺失表达率与胃癌的TNM分期期别成正相关(-=0.201,P<0.05),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组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阳性组,预后差(x2=10.16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ID1A蛋白表达缺失、肿瘤原发灶大小和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和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其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对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140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以及6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J-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D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1 和PD-L1 蛋白在胃癌(gastric cancer, 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82 例GC患者术后癌石蜡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其生存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1 和PD-L1 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生存数据,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C组织中PD-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3.41%,PD-L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68%;术前无远处转移患者GC组织中PD-1、PD-L1 及癌间质中PD-L1 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有远处转移(PD-1:3.28% vs 42.86%;PD-L1:13.11% vs 90.48%;癌间质中PD-L1:13.11% vs 47.62%,均P<0.01)。胃的切除范围、PD-L1 蛋白过表达及术前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结论:GC组织中PD-1 和PD-L1 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前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D-L1 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U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145例胃癌组织和50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U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L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16/145)和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LK1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侵犯、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脉管侵犯、HER 2和p53无关(P>0.05)。ULK1无表达、低表达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4.8个月(95%CI:40.5~49.2个月)、427个月(95%CI:39.9~45.6个月)和37.7个月(95%CI:33.0~4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的PCED1B反义RNA 1(PCED1B-AS1)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手术切除的88对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胃癌组织相较于癌旁组织的PCED1B-AS1水平,分析组织PCED1B-AS1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C...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2例胃癌及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所有的病人均电话随访。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为41.9%(26/62),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1%(1/11)(P〈0.05);Bag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Bag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基因的高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2例胃癌及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所有的病人均电话随访。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为41.9%(26/62),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1%(1/11)(P<0.05);Bag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Bag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基因的高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72例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ALDH1A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9%(535/1072),在癌旁组织中为43.3%(465/1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LDH1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32.2个月。ALDH1A1阳性表达者为23.3个月,低于阴性表达者的60.4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LDH1A1表达、分化程度、TNM分期、年龄、淋巴结转移、癌栓、浸润深度和神经侵犯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结论ALDH1A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有可能成为反映胃癌预后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SNAT1)和上皮膜蛋白1(EMP1)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67例对应癌旁组织样本中SNAT1和EMP1的蛋白表达情况,根据二级计分法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两者不同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 1和胃癌不同分化细胞株(未分化BGC823、低分化AGS、中分化SGC7901和高分化MKN28)中SNAT1和EMP1的蛋白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的SNAT1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7.1% vs. 34.3%, P<0.05),而EMP1高表达率则低于癌旁组织(40.2% vs. 62.7%, P<0.05)。胃癌组织中SNAT1与EMP1表达呈负相关(r=-0.272, P=0.014),且两者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有关;另外,SNAT1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EMP1与浸润深度有关。胃癌细胞株中的SNAT1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CES-1细胞,而EMP1蛋白水平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AT1表达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分别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高,EMP1则相反,胃癌组织中两种蛋白均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辅助胃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eroxiredoxin 1(Prdx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胃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Prdx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rdx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0/120)和25.0%(3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rdx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5)和TNM分期(P=0.006)有关,与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分化和浸润深度无关。Prdx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56.0个月,短于阴性者的81.7个月(P=0.004)。Prdx1是影响Ⅰ、Ⅱ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0)。结论 Prdx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早期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 RAB11B-AS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RAB11B-AS1在8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RAB11B-AS1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6.954±1.080,高于正常胃组织的1.061 ± 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RAB11B-AS1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生存状态有关(P<0.05)。LncRNA RAB11B AS1高表达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19.0个月和29.0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2.0个月和43.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 LncRNA RAB11B-AS1表达、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LncRNA RAB11B-AS1参与调节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血浆微小RNA-7(miR-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的75例晚期胃癌患者及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其miR-7水平,分析胃癌患者血浆miR-7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随访资料分析胃癌患者血浆miR-7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QPCR检测发现,75例胃癌患者的miR-7水平为(0.351±0.258),低于73例健康体检者的(1.088±0.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浆miR-7水平与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其中低分化者的miR-7水平为0.254±0.155,低于高、中分化者的0.514±0.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期(PFS)和生存期(OS)分别为6.6个月和10.5个月。miR-7高表达组(>0.351)的中位PFS为7.1个月,优于低表达组(≤0.351)的5.8个月(P<0.05),两组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个月 vs. 10.6个月,P>0.05)。结论 晚期胃癌血浆miR-7水平降低,且低水平的分化程度较低,miR-7高水平的中位PFS较好,该指标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上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因表达汇编(GEO)及癌症和肿瘤基因表达图谱(TCGA)数据集中胃癌组织的SMARCA1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利用GEO和TCGA数据集汇总胃癌相关数据,下载胃癌组织SMARCA1表达数据及临床病理参数。分析SMARCA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SMARCA1相关的基因通路。 结果在GSE62254数据集中,SMARCA1表达与T分期有关(P=0022),而与TNM分期、性别、年龄和N分期均无关(P>005)。在TCGA数据集中,SMARCA1表达与T分期、性别、年龄、N分期、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GSE62254数据集中,SMARCA1高、中及低表达组胃癌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64个月、894个月和未达(P=0001);TCGA数据集中,SMARCA1高、中及低表达组胃癌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37个月、294个月和562个月(P=0033)。GSEA结果显示,SMARCA1高表达样本富集了K Ras、Akt、BMI 1和mTOR通路等基因集。 结论胃癌组织中SMARCA1的表达与T分期有关,高表达患者的预后不良,可作为潜在评估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133、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和AT丰富结构域1A(ARID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CD133、SPARC和ARID1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33、SPARC和ARIDI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 7%(24/90)、72.2%(65/90)和30.0%(27/90)。3种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与TNM分期有关(P<0.05)。ARID1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CD13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有关(P<0.05);SPAR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ARID1A和SPARC的表达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因素,而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周期及CD133的表达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CD133阳性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12个月和17个月,阴性表达者分别为41个月和5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ARC高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41个月和54个月,高于低表达者的10个月和2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阳性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未达,阴性表达者分别为20个月和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SPARC、ARID1A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为胃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脊椎蛋白2(spondin 2,SPO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9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内镜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lncRNA SH3PXD2A-AS1的表达水平。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结肠癌数据,验证lncRNA SH3PXD2A-AS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53±1.62 vs 4.37±0.96,t=3.445,P=0.002),其在M1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M0期,在Ⅲ~Ⅳ期患者中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亦高于Ⅰ~Ⅱ期 (P<0.05),但与患者总生存期无关(χ2=0.326,P=0.586)。TCGA数据库验证结果显示,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与患者的总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 lncRNA SH3PXD2A-AS1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远处转移有关,可能是判断肿瘤进展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切除的6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分别采用D2-40和CD31标记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和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周及瘤内D2 40、CD31表达情况并计算LVD和MVD,分析瘤周及瘤内LVD、MVD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TNM分期、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8例患者瘤内和瘤周LVD分别为(4.6±2.0)个和(8.2±3.5)个,瘤内和瘤周MVD分别为(46.3±16.5)个和(47.6±15.3)个;瘤周LVD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瘤内LVD、瘤内及瘤周MVD与以上参数均无关(P>0.05);全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8.6个月,其中瘤周低LVD者的中位OS为31.0个月,低于瘤周高LVD的43.0个月(P<0.05);瘤周高MVD者的中位OS为46.0个月,而瘤周低MVD者为48.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周LVD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发展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MicroRNAs是一类19~25 bp内源非编码的小分子RNA,能通过靶向抑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hsa-miR-155(Homo sapiens miR-155,miR-15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9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66例,癌旁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并取其表达水平为1,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y PCR,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miR-155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iR-155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ISH结果显示,在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55阳性表达率为84.85%,与癌旁对照组18.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1);qRT-PCR结果显示,临床Ⅰ/Ⅱ、Ⅲ/Ⅳ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miR-155表达水平为(4.54±0.55)、(7.93±0.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P<0.01);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miR-155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56±0.86)、(5.49±0.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P<0.01);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分别为(6.42±0.63)、(6.97±0.59)、(6.27±0.46)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155表达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P=0.001).结论:miR-155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对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