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期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肝肺同时性转移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同期行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资料评价疗效。结果 3例病人均成功完成同期肝切除及肺切除术,其中肝切除时间分别为82、50、43 min,出血量分别为400、150、200 mL;肺切除时间分别为45、60、36 min,肺切除过程中的出血量分别为10、30、5 mL。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可切除的肝肺同时性转移的病人,同期肝切除联合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辅助经膈肌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难度较大,近几年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采用手辅助的方法经右侧膈肌进入胸腔完成食管肿瘤和淋巴结摘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入路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7月~2000年12月间经治的19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膈肌破裂不能自行愈合,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诊断要根据受伤原因、部位、临床表现、X线胸片及术中详细探查确诊,手术入路要兼顾合并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切除第二肝门附近的肝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第二肝门附近的肝癌位于三条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构架内,普一度被视为肝胆外科手术禁区。2002年10月至2004年5月,我科对4例第二肝门附近肝癌采用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解剖入路法,成功实施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无神经症状、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肌间隙入路组及传统后正中入路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Cobb角矫正度、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术后1年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1年腰背痛JOA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常规入路(P0.05),Cobb角矫正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保留了多裂肌的完整性,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胰脾诊疗中心收治的32例行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腹腔镜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15.5±36.7)min,术中出血量(340.8±1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膈疝合并肺内异位肝的诊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侧肝膈疝合并肺内异位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案及病理,对异位肝进行相关的探讨及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接受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膈疝修补术,术中发现右肺下叶肿物,与疝入胸腔组织不连续。病理结果提示为异位肝组织。患者术后一年复查胸部CT未见异常,随访无特殊不适。 结论异位肝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且腔镜微创手术不仅直观观察,也可直接切除明确诊断且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OVID/Medline和中国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股内侧肌下入路对比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的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使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其中12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半随机对照研究,共1 246例膝关节。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直腿抬高时间、早期KSS功能评分方面股内侧肌入路优于传统内侧髌旁入路,但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内侧髌旁入路相比,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在术后早期KSS功能评分及直腿抬高时间上有优势,但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合肋缘下切口的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手术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3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11~70(40.70±17.31)岁。所有患者采用经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胸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患者。患者切口长度平均(2.76±0.40)cm,手术时间平均(138.4±35.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2±28.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13.40±9.84)h,采用延迟拔管1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少量胸腔积液1例、肺炎1例。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2.77分。结论剑突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容易操作、清扫彻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深入研究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入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在右肝巨大肝细胞癌(10 cm)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4月间采用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治疗右肝巨大肝细胞癌的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平均下腔静脉阻断时间38.5分钟。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对比阻断前明显降低(4.1±2.1cm H_2Ovs.7.3±2.5cm H_2O,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30.6±260.7 ml。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26.1%、38.1%和0%。结论前入路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治疗右肝巨大肝细胞癌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rt Ⅲ型者19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35例,全胃切除术20例;行D2淋巴结清扫53例,姑息性切除2例;行下纵隔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33例.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6.2±35.5) min,出血量(60.6±33.9) ml,清扫淋巴结(21.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平均(3.5±0.7) cm.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或瘘发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其中6例于术中及时修补,4例于手术结束前修补,1例于术后行胸腔穿刺,均顺利恢复.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rt Ⅲ型者19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35例,全胃切除术20例;行D2淋巴结清扫53例,姑息性切除2例;行下纵隔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33例.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6.2±35.5) min,出血量(60.6±33.9) ml,清扫淋巴结(21.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平均(3.5±0.7) cm.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或瘘发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其中6例于术中及时修补,4例于手术结束前修补,1例于术后行胸腔穿刺,均顺利恢复.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斜外侧经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改良侧方经腰大肌入路腰椎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6月30例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退行性腰椎不稳进行OLIF或CLIF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和CLIF组,两组患者一期术后4周均进行二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LIF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69.9±7.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67±3.05kg/m2,2节段病变6例,3节段病变12例;CLIF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66.5±8.6岁,BMI 24.03±2.06kg/m2,2节段病变2例,3节段病变10例。收集两组一期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资料,术前和一期手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一期手术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高度、融合器与冠状面的夹角。对两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病变节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OLIF组和CLIF组一期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83.89±39.43min、55.56±27.49ml、8.39±4.804d和198.75±23.27min、65.00±44.62ml、8.75±2.30d,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术后5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治疗3周后治愈。CLIF组术后4例出现大腿前方麻木和屈髋无力,经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中出现腰椎节段动脉损伤,出血量达到200ml;1例患者腰大肌积液伴感染,经抗生素治疗6周后治愈。两组术前VAS、ODI、LL及DH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LL差值(OLIF组12.47°±6.69° vs CLIF组6.26°±6.47°)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时,OLIF组和CLIF组椎间融合率(83.33% vs 91.67%)、融合器沉降高度(1.54±0.72mm vs 1.44±0.61mm)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融合器与冠状面夹角(8.94°±4.97°)显著性大于CLIF组(5.30°±3.69°)(P<0.05)。结论:OLIF与C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均能够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效果且疗效相当,而CLIF利用多角度融合器增加LL和维持腰椎曲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比较前入路与常规入路肝癌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CNKl、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截止2013年4月的相关文献,收集比较前入路切除与常规切除治疗肝癌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采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 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患者总数615例(前入路肝切除304例,常规入路肝切除311例).结果显示,前入路肝切除术中失血量[加权均数差(WMD)=-680.2 ml;95%CI,-1023.97~-336.43;P=0.0001]、外科并发症(OR=0.59;95% CI,0.38~0.93;P=0.02)、围手术期病死率(OR=0.37;95% CI,0.21~0.67;P=0.0009)、术中输血率(OR=0.38;95% CI,0.25~0.59;P<0.01)、住院时间(WMD=-4.75 d;95% CI,-7.82~-1.67;P=0.002)、肿瘤破裂发生率(OR=0.33;95% CI,0.11~0.97;P=0.04)明显优于常规入路切除术.两种入路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入路肝脏切除术与常规入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外科并发症发生率、肿瘤破裂发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等优点.两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存在诸多技术要点,其核心技术之一为腹腔镜下手术入路的选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入路选择已逐渐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手术设计决定入路选择,而各种入路的选择亦并非固定和独立存在。笔者所在团队自开展腹腔镜肝脏手术以来,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肝实质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该技术简便快速、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既往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操作繁杂、技术风险高难题,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35例髋臼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9个月。末次随访时,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质量:解剖复位25例,满意复位9例,复位差1例;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功能:优23例,良10例,中2例。无切口感染、异位骨化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广、骨折复位和固定好、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胸腔镜下经膈肌途径治疗Ⅶ、Ⅷ段肝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已成为肝囊肿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对于腔镜器械无法触及的特殊部位的肝囊肿,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或治疗不彻底,疗效差,易复发。2008年5月10日我们在胸腔镜下经膈肌切开治疗肝Ⅶ、Ⅷ段囊肿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脏外科35例行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切片明确诊断:肝细胞癌12例(34.3%),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17.1%),血管平滑肌瘤9例(25.7%),局灶结节性增生3例(8.6%),肝内胆管结石5例(14.3%)。术中情况: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68.7±42.3)min,出血量(356.2±138.6)mL。术后情况:术后平均住院(7.8±1.6)d,出现腹腔积液1例(Clavien-Dindo分级I级),胆漏2例(Clavien-Dindo分级II级),胸腔积液合并肺部感染2例(Clavien -Dindo分级II级),均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循肝中静脉前入路 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CT所见肝-膈肌间脂肪疝入征及右膈肌增厚征用于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对47例临床诊断早期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4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上腹部CT,于门静脉期薄层CT图像显示右侧肾上腺层面测量肝-膈肌间脂肪面积、肝-膈肌脂肪横径(F)、肝右叶横径(D)及双侧膈肌厚度,以F/D值≥0.5为肝-膈肌间脂肪疝入征阳性,以右膈肌与左膈肌厚度之差>2 mm为右侧膈肌增厚征阳性。比较组间相关CT参数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T所见肝-膈肌间脂肪面积、肝-膈肌间脂肪疝入征阳性及右侧膈肌增厚征阳性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效能。结果 组间肝-膈肌间脂肪面积、F/D值、肝-膈肌间脂肪疝入征阳性率、双侧膈肌厚度之差及右膈肌增厚征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根据肝-膈肌间脂肪面积、肝-膈肌间脂肪疝入征阳性及右膈肌增厚征阳性诊断早期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67、0.78及0.79,敏感度分别为57.40%、85.10%及72.30%,特异度分别为80.00%、66.70%及82.20%。结论 CT所见肝-膈肌间脂肪疝入征及右膈肌增厚征有助于诊断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