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2例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共142例,男性63例,占44.3%;女性79例,占55.6%。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占同期胃癌病例的3.5%。病理学以低分化腺癌(77%)多见。临床分期以Ⅲ、Ⅳ期占多数(62.2%)。根治手术率为74.6%。全组5年生存率为42%。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占多数,临床分期以Ⅲ、Ⅳ期占多数。影响青年人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TNM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1 138例胃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癌灶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等特点,分析各分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138例胃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9.91±11.51)岁,中位年龄60岁(22~86岁),肿瘤高发年龄50~70岁(60.89%),男女性别之比为3.31∶1,汉回民族比为4.87∶1。所有患者中贲门胃底癌381例(33.48%),胃体癌351例(30.84%),胃窦角癌406例(35.68%);组织学分型中有低分化腺癌634例(55.71%),中分化284例(24.96%),高分化220例(19.33%);其中检出早期胃癌78例(6.85%),进展期癌1060例(93.15%);胃腺癌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癌灶发生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民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性别与癌灶发生部位有关(P〈0.05)。结论年轻患者较老年患者,回族患者较汉族患者低分化腺癌比重大、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orrmann IV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220例Borrmann IV型胃癌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性别、家族史、手术切除率、周围脏器侵犯、浆膜受侵、腹膜种植、肝脏转移、腹水、术后并发症、病理类型、p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同期其他Borrmann分型胃癌对比。比较Borrmann IV型胃癌在同期胃癌中的构成比。临床病理参数的对比用χ2检验;生存状况的比较采用寿命表法。结果Borrmann IV型胃癌和其他Borrmann分型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非Bor-rmann IV型胃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4%、38%,而Borrmann IV型胃癌仅有24%、11%、1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orrmann IV型胃癌呈现高恶性度的生物学特点:分化不良、淋巴结转移率高、容易出现腹膜转移、浆膜受侵,周围脏器侵犯严重,pTNM分期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4.
王润华  王少勇 《重庆医学》2015,(29):4135-4138
目的:探讨该院近20年来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癌手术切除的50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前阶段组(1990~1999年)和近阶段组(2000~2009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结果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8.0%,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53.0%。前阶段组与近阶段组患者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阶段组和近阶段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和50.9%,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证实,时间段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 R=0.793,95% C I:0.672~0.881)。结论近20年来,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较前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影响胃癌预后的高危因素要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到2007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住院的507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29例。详细记录AFPGC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分析AFPG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AFPGC占同期胃癌的5.7%,与普通胃癌相比,AFPGC具有较高的淋巴转移率、肝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FP水平偏高,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原发病灶AFP染色强阳性,术后AF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降至正常。生存分析发现产AFP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普通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淋巴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结论产AFP胃癌具有易发生肝转移、淋巴转移且预后差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章平禄  余震  胡平 《当代医学》2007,(13):70-71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关系.方法 1997年1月到2006年12月,有1362例胃癌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对其中32例青年(≤35岁)胃癌患者及188例老年(≥70岁)胃癌患者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胃癌病人其预后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年龄、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进展期胃癌的大体类型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梅  刘晓颖 《疑难病杂志》2010,9(11):846-847
目的总结分析老年及中青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胃癌患者22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胃癌的临床特征。结果老年组胃癌男女比例为3.75:1。病程≥6个月者(54.3%)、无症状(14.5%)高于中青年组(23.1%)、(4.4%)(P〈0.05)。老年组胃癌患者腹胀(60.9%)、贫血(65.2%)、吞咽困难(21%)、伴随疾病(63.0%)、胃底贲门癌(23.9%)、高中分化腺癌(42.8%),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3.9%)、(51.7%)、(4.4%)、(12.1%)、(7.7%)、(20.9%)。而腹痛(42.0%)、胃窦癌(34.1%)、低分化腺癌(21.0%)、印戒细胞癌(8.0%)低于中青组(79.1%)、(47.3%)、(36.6%)、(1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男性多见,高中分化腺癌高于中青年,伴随疾病多,病程长,病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非肿瘤胃黏膜中整合素β3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具有浸润性生长、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的T3~T4期胃癌组织中整合素β3mRNA、VEGF阳性表达例数和微血管密度值(MVD)值均显著高于膨胀性生长和无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脏及腹膜转移的T1~T1期胃癌组织(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表达和MVD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性(均P〈0.01);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阳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低于整合素β3mRNA、VEGF呈阴性表达和MVD值〈54.9个/mm^2者(均P〈0.05或0.01)。结论整合素β3和VEGF可促进胃癌血管生成,并参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检测整合素β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青年与高龄胃癌病人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8例青年胃癌及46例高龄胃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年组Bor.3、4型胃癌较多,高龄组Bor.2型胃癌较多,青年组浸透浆膜较多,且多为低分化腺癌呈弥漫状生长,而高龄组高分化腺癌呈团块状生长较多,即青年组胃癌生物学行为较恶,高龄组相对较佳,对青年胃癌应尽量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0.
杨新妹  段绿化 《浙江医学》1999,21(11):668-669
我院1990年1月~1997年1月共收治胃癌308例,其中青年人(<40岁)胃癌34例,占11.04%,老年人(>60岁)胃癌144例,占46.75%,现将两者作对比分析。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青年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4~39.4岁,平均34.7岁;病程1d~10年,平均15.1月;常见症状:上腹痛19例(55.88%),上腹不适7例(20.59%),黑便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唐山地区胃癌组织中EBV的感染状况,以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GC)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分析EB病毒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经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共202例。标本经切片和常规脱蜡处理后提取DNA,首先经PCR进行β-actin DNA检测,阳性标本用PCR法检测EBNA1(EB病毒核抗原1)DNA。结果:202份标本β-actin DNA阳性166例,阳性率为82%;166例标本中EBNA1PCR阳性例数为14例,阳性率为8.4%;166例β-actin DN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腺癌150例,经EBNA1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在腺癌为14,阳性率为9.3%;150例胃腺癌中,≤45岁15例,46~65岁93例,≥66岁42例,经EBNA1PCR检测EB病毒DNA阳性例数分别为1、9、4例,阳性率分别为6.7%、9.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胃癌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患者年龄无关,而且与癌组织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53例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年龄阶段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53名EB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婴幼儿期组(1个月~3岁)52例,学龄前期组(3~7岁)57例,学龄期组(7~14岁)44例,对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发病季节以春夏为主,呈夏高冬低趋势,分别为夏季66例(43.2%),秋季32例(20.9%),春季43例(28.1%),冬季12例(7.8%)。在疾病谱分布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共62例(40.5%);婴幼儿期组疾病更具有多样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亦高发,少数患儿仅仅表现为腮腺肿大。临床表现中,婴幼儿组患儿咳嗽25例(48.1%)、皮疹14例(26.9%),较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患儿高;学龄前期组淋巴结肿大36例(63.2%),学龄期组淋巴结肿大26例(59.1%),较婴幼儿组高;婴幼儿组无热有18例(72.0%),较其他2组高,高热有7例(16.7%),较其他2组低。实验室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3例,婴幼儿组ALT升高程度较学龄期组低(P<0.05)。  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EBV感染后在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中各有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患儿的临床特点、转归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12年8月—2018年9月诊治的EBV?HLH患儿52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不规则发热(100.0%)、肝脏肿大(96.2%)及脾脏肿大(80.8%)。实验室检查中,所有患儿血浆EBV?DNA均为阳性(100.0%),其他主要表现有肝功能异常(100.0%)、铁蛋白升高(94.3%)及甘油三酯升高(91.4%)。52例中11例死亡(包括4例复发),好转或痊愈33例,出院后失访8例。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发热天数(P=0.036)、血红蛋白(P < 0.001)、谷氨酰转肽酶(P=0.040)、白蛋白(P=0.012)、凝血酶原时间(P=0.006)及国际标准化比值(P=0.02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热天数>14 d(P=0.003)、血红蛋白减少(P=0.003)、谷氨酰转肽酶增高(P=0.047)、低白蛋白血症(P=0.043)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13)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EB病毒再次活跃是复发的重要原因(P < 0.001)。使用HLH?1994(或HLH?2004)方案患儿存活率更高,但因病例数太少无统计学意义(P=0.565)。结论:发热天数>14 d、血红蛋白下降、谷氨酰转肽酶增高、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影响EBV?HLH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EB病毒再活跃患儿更易复发,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我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65例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R、PR及Her-2蛋白免疫组化表达分为两类:TNBC和非TNBC,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比较两类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TNBC有73例,占15.7%,多见于50岁前未绝经女性,随访369例中复发转移39例,TNBC复发转移率(18.3%,11/60)高于非TNBC(9.1%,28/309,P=0.033)。结论TNBC患者发病年龄较早,易发生复发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与Bcl-2基因表达间的关系,分析Bcl-2在与EBV相关胃癌发生中的作 用。②方法 经EBNA1PCR检测为EBV阳性的胃癌组织标本14例,同时随机抽取EBV阴性胃癌病例19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 Bcl-2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定性分析。③结果 EBV阳性和阴性胃癌组织中Bcl-2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8.6%和26.3%,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Bcl-2基因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进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8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J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FOX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J1表达阳性率(48.84%)低于癌旁组织(94.1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患者FOXJ1表达阳性率降低(P<0.05);FOXJ1表达阴性患者3年后病死率明显高于阳性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FOXJ1表达水平降低,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患者FOXJ1表达水平更低,FOXJ1表达阴阳性患者3年病死率高于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7.
18.
Background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CAEBV) has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to be sometimes associated with an aggressive clinical cour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EBV in Mainland Chinese pediatric patients are largely unreported. The main aims of this survey were to recogni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AEBV in children and to explore it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risk fact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53 pediatric patients (36 boys and 17 girls) with CAEBV who were admitted to 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 between 2003 and 2007. All their medical record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For each patient, demographic, clinical, laboratory data and outcome were collected.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age at onset of CAEBV was from 2 months to 14.6 years (mean (5.3_+3.3) years). At the time of onset, 43.4% patients had an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ike symptom. Most patients exhibited intermittent fever (92.5%, 49/53), hepatomegaly (81.1%, 43/53) and splenomegaly (77.4%, 41/53).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24.5%,13/53), interstitial pneumonia (24.5%, 13/53), hepatic failure (15.1%, 8/53) and malignant lymphoma (11.3%, 6/53) were also observed. The serum EBV DNA level in 23 patients with CAEBV was in the range of 5.05×10^2-4.60×10^6 copies/ml with a mean value of 103.7 copies/ml. Many patients with CAEBV generally had continuous symptoms during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Eleven out of 42 patients (26.2%) died 7 months to 3 years after onset. Deceased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had lower platelet counts and albumin levels than the living patients (P 〈0.05 for all comparisons). Conclusion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CAEBV in Chinese pediatric patients has a severe clinical course and prognosis is poor. Thrombocytopenia and decreases in albumin might potentially be risk factors for a poor prognosis. EBV loads should be measured and tissue should be stained on hybridization probes for EBV-encoded small RNA (EBER) if a patient presents with the known symptoms of CAEBV.  相似文献   

19.
抗胃癌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能与肿瘤细胞特异结合,并已成功用于临床肿瘤显像的单克隆抗体3H11(McAb3H11)构建为小分子的单链抗体(S3H11),并证明其生物学活性,为扩大McAb3H11在临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并克隆3H11的可变区基因(VH,VL)片段,经测序后通过(Gly4Ser)3的接头将两者连接,并与谷胱苷肽转移酶(GST)基因重组,在大肠杆菌表达GST与3H11单链抗体的融合蛋白(GS3H11)。GS3H11经变性及复性处理后用竞争抑制实验检测其抗体活性。结果GS3H11能特异抑制McAb3H11同胃癌细胞MGC803的结合,当GS3H11与McAb3H11的结合价位比为15:1时,McAb3H11的活性受到完全抑制;GS3H11对亦能同MGC803特异结合的不同单抗3G9及PD4无任何抑制作用。结论GS3H11具有特异结合抗原的活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亦为构建免疫毒素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胡江辉  向剑文 《当代医学》2021,27(13):54-5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已行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腺癌患者33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病理资料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病理标本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从确诊至随访截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大小、TNM分期、复发转移情况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DFS及OS更短,肿瘤恶性程度和术后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