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BPH患者781例,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BPH患者14种中医证候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气虚血瘀证(24.97%),最低为肺热失宣证(1.15%)。复合证候(529例)较单一证候(252例)常见,虚实夹杂证(453例)较单纯的实证(169例)或虚证(159例)多见。BPH单一证候的分布在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上各有不同,而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没有差异。成功建立了3个logit模型,发现50~60岁、病程3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8~19分的BPH患者实证的发生率较虚实夹杂证及虚证高。结论本研究揭示了BPH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相关因素,对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临床分布规律,为研究中医证型规范化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查阅1995-2006年涉及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的文献101篇,病例5352例,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中中医证型出现频次、辨证治疗病例数、专方治疗证型频次和病例数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证候出现的频率。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瘀热互结、气虚血瘀、湿热内蕴、痰瘀互结7种。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下一步进行中医证候群体分布规律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数据挖掘探讨前列腺癌中医证素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前列腺癌中医证型、证素及症状/体征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和Gephi 0.9.2软件进行因子、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前列腺癌证型分布以下焦湿热证多见,总体以虚证为主。证素分布显示病位多在肾、脾、肝及下焦,病理性质正虚邪实,正虚以气、阴、阳、血的亏虚为主,实以血瘀、湿、热、毒、痰为主。证素聚类分析结果分为7类:肾阳亏虚证、毒瘀互结证、脾气血两虚证、肝阴亏虚证、下焦湿热证、痰浊内阻证和气机郁滞证。症状/体征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症状/体征为尿频尿急、小便不利、神疲乏力、纳呆、腰膝酸软、腰痛、失眠、夜尿多、舌红、腹部胀痛、大便干燥、口干口渴、排尿疼痛、消瘦、畏寒肢冷。症状/体征因子及聚类分析最终聚为5类:气阴亏虚证、肾阳亏虚证、肾虚湿热证、气虚血瘀证、热毒内蕴证。结论:正虚邪实是前列腺癌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肾阳亏虚证、气阴亏虚证、下焦湿热证、毒瘀互结证是前列腺癌的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类。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方法,构建598例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隐结构模型,采用隐类概率、互信息及综合聚类方法量化症状及证候数据,诠释患者的主要证候要素特征及证型分布。结果: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常见的有湿、热、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痰、阳虚、阴虚;证候要素涉及病位有肝、脾、肾、胞宫、胃、肠。对同类证候要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得到5种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疼痛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多为虚实夹杂,主要多见肝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寒凝气滞证、阴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明确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确定名医名家名单,系统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QVIP)、万方数据库中名医名家诊治BPH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相关文献阅读后,纳入合格文献。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分析、整合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相关内容,应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获得BPH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该研究共纳入合格文献141篇,涉及92位名医名家,结合医家对BPH整体论述及医案列举,得到BPH常见证候类型为肾虚血瘀证、膀胱湿热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等;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膀胱、脾、肺、肝;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气虚、热、阳虚、湿等。对医案中症状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得到BPH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滴沥、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舌质以淡红、红、暗红、瘀斑瘀点为主;舌苔以黄腻、薄白、薄黄、白腻为主;脉象以沉细、细涩、弦脉、弦滑为主。结论:该研究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得出BPH病位在下焦,主要责之肾与膀胱,核心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瘀血、湿热、痰浊、气滞为标,且以复合证型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前列腺增生症(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 130例年龄50~85岁BPH患者,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标准》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本研究特定为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证型),并对患者的证型与IPSS、Qmax、PSA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肾气亏虚证、血瘀下焦证、膀胱湿热证3种BPH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密切相关,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Qmax、PSA无相关性。结论 BPH常见3种中医证型与IPSS评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5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BPH患者540例,编制BPH中医证候学调查表获取患者四诊资料,对收集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证候指标进行频数分析、内部可靠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总结出该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BPH的8个基本证候分别为肾阳虚证(256例)、瘀阻水道证(238例)、肾阴虚证(173例)、湿热下注证(140例)、脾气虚弱证(127例)、痰浊郁结证(92例)、肝郁气滞证(46例)、肺热气郁证(32例),每一患者可具备一个或多个基本证候。单一证型有3个共106例(19.6%),复合证型有9种证型组合共434例(80.4%);12类证候中单纯实证1个共32例(5.9%),单纯虚证4个共154例(28.5%),虚实夹杂证7个共354例(65.6%)。结论肾阳虚证、瘀阻水道证、肾阴虚证为BPH的常见基本证型,且以复合证型、虚实夹杂证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候及证素特点。方法: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375例AE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信息采集,进行临床横断面调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基本集中在老年(60-89岁之间),汉族病例明显多于其他民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吸烟、过敏体质及家族史相关。②证素特点:实证的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血瘀证、表寒肺热证;虚证的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构成该病的证素居前4位的是痰、热、血瘀、气虚,但在证候构成中主要以虚实夹杂为主;其靶点主要是肺脾肾。③证候组合结果分布:以4-5种以上复合证候多见,尤以肺脾肾虚兼痰热瘀阻肺最为常见。表寒肺热、肺肾阴虚痰热犯肺、肺脾气虚痰瘀阻肺及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肺脾肾虚痰热瘀肺证5种证型为AECOPD主要证型,分别为7.20%、10.40%、21.07%、16.80%及44.53%。④不同病情分级的中医证候分布:Ⅱ级(中度COPD)和Ⅲ级(重度COPD)在本组病例中分布较多;Ⅰ级(轻度COPD)与Ⅳ级(极重度COPD)病例分布较少。Ⅰ级患者以痰热阻肺、表寒肺热为主,Ⅱ级患者以肺脾气虚痰浊阻肺多见,Ⅲ级以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证为主,Ⅳ级患者则以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证为主。结论:AECOPD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时期;痰浊瘀热和正气亏损代表了AECOPD的主要病机和证候要素特点;中医证型多为"肺脾肾虚痰热瘀阻肺"的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9.
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相关情况,为今后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脑缺血患者259例,将临床证候归纳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个基本证候进行中医积分评定,同时对基础疾病、年龄、病程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60岁以上居多,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者,气虚证、血瘀证和肾虚证占的比率越高,气虚证和肾虚证患者年龄、病程均长于其他证候患者;气虚证多见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多见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痰浊证多见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肝阳证多见于高血压病患者,肾虚证虽以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为主,但均见于各种基础疾病患者;慢性脑缺血证候分布频率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慢性脑缺血可出现2种证候、3种证候、4种证候及4种以上证候等多种类型,其中2种证候组合最多131例(50.57%),3种组合97例(37.46%),4种组合27例(10.43%),4种以上组合仅4例(1.54%)。结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种证候基本概括了慢性脑缺血患者的证候,以气虚证、肾虚证、痰浊证为多见,并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532例功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功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功血证候分布以阴虚血热证多见占19.2%,其次依次为气滞血瘀、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肝郁化热、脾虚、肾虚血瘀、气血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湿热。功血证候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内热(实热、虚热)、血瘀、气滞、血虚、阳虚、内湿。功血发病率育龄期占69.2%、围绝经期为21.4%、青春期为9.4%。青春期功血以肾阴虚证多见占48%,育龄期功血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占23.9%,围绝经期功血以脾虚证多见占24.6%。结论用客观的方法分析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可为功血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部位而导致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不孕、月经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在内异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内异症的证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不仅影响内异症临床治疗,而且严重影响内异症中医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重复性。因此本课题拟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初步分析、总结内异症中医证候规律,从而能促进内异症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方法本课题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的设计方法,对患者一般情况、部分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信息资料进行调查,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内异症中医证候规律特点。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规律的分析,通过对383例内异症患者中医证候的频数分析,删除构成比≤10%的症状指标,得到有意义的症状指标74项,并将这些症状信息作为观察指标。其中项目频率最高的为夹血块,或经行不畅,构成比为84.3%,其次是经行或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构成比为77.3%,经行腹痛,构成比为73.9%。综合因子分析结果中每个变量的构成比、载荷值,以及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并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建议,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等书籍,将五类证候群命名为气滞血瘀型、气滞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湿热瘀结型、气滞肾虚血瘀型,其中以气滞寒凝血瘀型病例数最多,占60.6%,其次是气滞肾虚血瘀型,占14.6%,气虚血瘀型占8.9%,气滞血瘀型占8.1%,湿热血瘀占5.7%,单纯血瘀证2例。根据内异症血瘀之病机兼夹证进行证型拆分,统计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湿热瘀结各个证型在383病例中的频次,其中气滞血瘀频次最高为324,占比为84,3%,其次为寒凝血瘀证,240例,62.7%。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分析383例内异症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得出内异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特点如下:①结合变量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可得出气滞血瘀证、气滞寒凝血瘀证、气滞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湿热血瘀证为内异症临床常见5种证候,其中以寒凝气滞血瘀最多见。②血瘀证是内异症共有证候。内异症临床多见复合证型,血瘀证兼有气滞、寒凝、肾虚、气虚、湿热;或虚或实或虚实寒热夹杂。③内异症的病因病机为血瘀,气滞血瘀为内异症的临床基础证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症状、体征定量评分,所有结果输入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证候分型以血瘀为主,兼有肾虚和肝郁,肾虚、肝郁均兼见的复合证型亦占有一定比例.结论:血瘀证是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证型,兼有肾虚和肝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揭示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复发性流产的孕前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思想,设计中医证候调查量表,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对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年龄、流产次数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复发性流产肾虚证占89.1%、脾肾两虚证占10.4%、气血虚弱证占0.5%,各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肾虚证又包含单纯肾虚证以及肾虚夹血瘀等五种亚型。21~27岁年龄组单纯肾虚证占59.6%,脾肾两虚证占13.5%;28~34岁单纯肾虚证47.1%,肾虚夹血瘀证占21.0%;≥35岁单纯肾虚证38.7%,肾虚夹血瘀证占29.0%。结论:复发性流产以肾虚证为主要证型,临床应注意到肾虚证中包含较多的兼夹证(亚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夹血瘀证增加,在复发性流产的孕前治疗中要考虑到血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症的证候调查表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方法: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病例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结果:自行设计的BPH证候调查表临床小范围试用对证侯分型及证候指标分布规律有较好的概括性。结论:采用文献调研及德尔菲法(Delphi)结合临床试验可构建临床证候调查表,为BPH的证候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并可为疾病证候学的研究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女性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客观规律。方法:系统观察240例女性性尿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明,据此分为肝气郁滞、湿蕴下焦、肾阴亏虚、肾虚血瘀4个证。并同时分析了患者年龄,绝经与否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以肾虚血瘀证居多;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已绝经患者中肾虚血瘀证,肾阴亏虚证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患者,且肾虚血瘀证为最常见证。结论:肾虚是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瘀血为标,湿热和肝郁分别是尿道综合征的诱因和伴随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临床分布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状况的内在规律,对2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Ⅰ期以血瘀、脾气虚两种基本证候出现率较高,Ⅱ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4种证候出现率较高,Ⅲ期以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湿阻、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证候出现率较高。结论:血瘀、脾气虚、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肝阴虚、肾阴虚这6种证候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281-1283
目的:初步探讨震后再育不孕女性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妇科突发事件后不孕的临床辨证论治和科学研究提供流行病学支撑。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震后再育不孕女性进行调查,揭示震后再育不孕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被调查的101例震后再育不孕女性其年龄主要集中在35~45岁;单一证型聚类结果为:肝郁证、肾虚证聚为第一类;血瘀证聚为第二类;湿热证、脾虚证聚为第三类;从单一证型来看,以肝郁证及肾虚证常见,血瘀证次之,湿热证、脾虚证少见;从复合证型来看,肝郁肾虚最常见,肝郁肾虚血瘀次之,其余证型少见。结论:所调查的101例震后再育不孕女性以中年女性为主,其单一证型以肝郁证及肾虚证常见,复合证型以肝郁肾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正常恢复的受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纳入观察者36例,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制定肾移植受者的证候观察表,收集正常恢复的肾移植受者出院后6月~1年的临床症状、体征,记录中医四诊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总结证型特点、分布规律.结果:肾移植后正常恢复的受者于术后1年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肾虚瘀血占58%,脾虚湿热占31%,脾肾两虚占11%.中医证候的演变的趋势为:移植前的脾肾两虚转化为移植后6月的肾虚、脾虚;移植后1年的肾虚、气虚、气阴两虚向阳气亏虚的方向演变;至术后半年湿热证占42%、瘀血证占69%,至术后1年湿热证基本消失,几乎都以瘀血证为主.结论:肾移植术6月~1年内,正常恢复的肾移植受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