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调节炎症反应最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肝纤维化中参与调控肝细胞的凋亡和增殖,调节各种介质释放、引起的炎症反应、促发枯否(氏)细胞产生炎性因子扩大肝脏炎症过程,最终使肝星状细胞(hepatocelluarstellatecell,HSC)活化,产生大量胶原纤维发生纤维化。本文概述了NF-κB通路的组成和激活过程,NF-κB与其它肝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以及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NF-κB对肝细胞、肝星状细胞有关基因转录的调节进展。  相似文献   

2.
NF-κB是一个重要的核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多种转录活性,它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能够引发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F-κB能够通过对多种细胞因子的转录调节,从基因水平参与肝组织炎症反应。NF-κB也参与调控肝细胞周期进程,它在肝细胞再生和分化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NF-κB还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核因子(NF)-κB是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免疫反应、炎症反应以及细胞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物过程,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活化的NF-κB可能通过调控许多炎症因子的转录过程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NF-κB的激活和IκB的降解等干预治疗可能是防治DN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PDTC组大鼠在给CCl4的同时给予PDTC灌胃。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NF-κBp65在正常肝组织中少量表达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可见程度不等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表达,主要分布于纤维化区、肝窦区、血管壁及部分胆管细胞、变性肝细胞也可见阳性染色,阳性细胞数从第1周末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T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同期肝纤维化模型组(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内毒素含量、NF-κB以及CTGF表达明显升高,且两两均呈正相关;PDTC组内毒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NF-κBp65和CTGF表达显著低于同期肝纤维化模型组,且二者呈正相关(r=0.815,P0.01),内毒素与NF-κBp65和CTGF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内毒素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上调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能调节多种炎症和免疫基因表达的诱导性转录调节因子,能与多种细胞因子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区NF-κB结合位点特异性结合,调控其转录和表达;进一步影响细胞的周期、自噬、衰老、凋亡,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病理生理过程。同时,NF-κB是联系炎症与肿瘤的关键信号分子,对炎症及肿瘤微环境具有重要影响。NF-κB不适当的激活和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密切相关。NF-κB的激活是许多病理状态的决定因素,这使它逐渐成为相关临床疾病的治疗靶点。精细调控NF-κB活性,对于临床治疗炎症相关疾病和肿瘤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NF-κB)与基因启动子和(或)增强子中特定的κB序列结合,启动和调控众多参与炎症过程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1]。有关NF-κB活化及其表达调控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远隔脏器靶器官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1986年,Sen和Baltimore首先从B淋巴细胞核抽提物中,检测到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增强子κB序列(5'- GGGATTTCC-3')特异结合,并能促进κ链基因表达的核蛋白因子,称之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此后,NF-κB在许多领域被受关注.近来发现,NF-κB能与调控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和生长、细胞粘附和细胞凋亡所必需的许多细胞因子、粘附因子等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启动和调节这些基因的转录,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TRAIL及NF-κB的动态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肝癌为肝细胞癌,大鼠肝癌癌变过程大致经过肝细胞损伤期、肝细胞增生-硬化期和肝细胞癌变期3个阶段.在正常大鼠肝、损伤期及增生硬化期偶见少量肝细胞呈TRAIL阳性表达,进入癌变期,TRAIL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主要位于癌结节内.在正常大鼠肝,偶见少量肝细胞呈NF-κB阳性表达,随着肝癌发生发展,阳性表达细胞逐渐增多,至诱癌晚期,可见大量NF-κB阳性表达细胞,均比正常肝组织表达高.结论:TRAIl及NF-κB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宁  陈海滨 《解剖学研究》2008,30(2):141-144
核因子KB(NF-κB)是一组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录因子,由Sen等于1986年首先在B细胞中发现。NF-κB除主要参与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调控外,还参与骨的重建以及皮肤附属器官的发生。近些年来,很多研究发现,NF-κB对肿瘤的起源、发展、血管新生和转移及肿瘤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关系密切。因此,NF-κB在癌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NF-κB的组成、调控、激活等方面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HSP 72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亚砷酸钠(Sodium Arsenite,SA)诱导热休克蛋白72(HSP72)在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模型,预先给予SA(6mg/ml),24h后阻断肝脏中、左叶血供90min,再灌注3、6h,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中的热休克蛋白72(HSP72)、核转录因子-κB(NF-κB);外周血测定ALT、AST、LDH、TNF-α、CINC、MIP-2;组织学作HE染色、HSP72、NF-κB免疫组化。观察7d存活率。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组均有HSP72表达,对照组则无表达。对照组有NF-κB表达,SA组则无表达。SA组血清ALT、AST、LDH、TNF-α、CINC、MIP-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肝实质细胞浊肿、空泡样变性、肝窦内中性粒细胞浸润。SA组肝实质细胞无明显损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组肝细胞胞浆、核均有较显著的HSP72表达,对照组基本无表达。对照组肝实质细胞核内有较显著的NF-κB的表达,SA组则基本无表达。SA组7d生存率为87.5%(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3/8)(P〈0.05)。结论SA可诱导大鼠肝脏产生HSP 72,在肝脏热缺血-再灌注中抑制NF-κB的活性,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对肝实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与神经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在1986年由Sen和Baltimore 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分析B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的。最近研究表明,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基因转录,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NF--κB存在于神经系统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主要包括神经元、星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少突细胞,在神经塑型、神经发育及神经变性等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并参与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尤其是在中枢神经损伤和变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切应力与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血液动力学对AS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已得到国际公认。同时AS又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作为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核转录因子之一,在AS的形成过程中意义重大。综述了血流切应力、NF-κB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旨在说明切应力的变化可能是AS的始动因素,NF-κB则是AS发生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与凋亡、肿瘤形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非激活细胞中,NF-κB转录因子通常与其抑制物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在胞浆与胞核间达到平衡,但这种复合物主要存在于胞浆中。当受到胞外信号刺激后,复合物可以在NF—κB信号通路的多个信号转导途径中发生降解,使得抑制物从复合物中解离,释放出的大量活性NF—κB迅速转移入核,从而调控相应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发现的和NF—κB的调节紊乱有关的疾病谱在不断扩大,这也使得对于NF—κB信号通路功能和调节的研究得到了深入发展,对通路中一些基本元件的调节也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一个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的识别病源分子的受体超家族,其中TLR4主要识别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与TLR4结合后活化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条信号途径;前者活化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后者活化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FN-regulated factor-3,IRF3)信号通路。通过这些信号途径TLR4诱导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介导炎症反应;同时TLR4通过活化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递呈,介导先天性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化。此外,TLR4能诱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的信号转导,LPS介导的细胞存活和增殖与TLR4活化 PI3K-AKT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肝损伤后,许多信号分子通过激活级联反应促进残肝细胞的转录因子AP1、NF-κB、STAT3等转录,进而促进G0期肝细胞进入G1期。然后,促进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相继进行细胞周期,代偿丢失的肝脏细胞及恢复肝脏的生理功能。这一肝再生过程需要多条胞内信号通路调控,主要包括MAPK、JAK-STAT、NF-κB和RHO通路等。本文对近年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与炎症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κB广泛存在于胞浆中,通常以p65-p50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与抑制物IκB结合而呈非活性状态。NF-κB信号转导途径能被TNF-α、IL-1、神经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激活。激活后NF-κB信号转导途径能够调节包括生长因子、转录因子、细胞素、趋化因子、抗凋亡蛋白等在内的基因转录。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炎症、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病理过程。其与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深入了解NF-κB信号转导途径,有助于阐明某些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某些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Calpain inhibitorI(CI—I)对严重烧伤小鼠肝脏IκBα表达,NF-κB转录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将CI-I腹腔给药预处理小鼠1h后背部行20%全身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收集肝组织,检测其IκBα表达,NF-κB转录和血清TNF-α、IL-1β、IL-6分泌水平。与烧伤对照组比较,CI-I预处理后肝脏NF-κB转录活性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所降低。提示CI-I预处理可有效抑制严重烧伤小鼠肝细胞NF-κB活化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有利于烧伤后的炎症调节。  相似文献   

18.
NF-κB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通常情况下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但在不同的刺激下,NF-κB表现出的作用不尽相同。NF-κB参与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的多个环节,包括细胞生存、增殖和分化,调节细胞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低氧、压力和缺血等。NF-κB在众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等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并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5ml/(kg·d)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及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丹参治疗组血清ALT、AST分别为(87.6±13.4)、(160.7±32.5)U/L,较模型组的(102.1±31.1)、(210.3±30.2)U/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及坏死,丹参治疗组肝组织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丹参组炎症计分(4.85±0.39),模型组炎症记分(6.30±0.51)(P〈0.05)。丹参治疗组NF-κB表达为(1.77±1.07),较模型组的(5.63±1.4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核因子.xB表达增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肝细胞核因子.KB表达而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离体培养的血管环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花旋覆花内酯(1-O-acetylbritannilactone, ABL)抑制脂多糖( LPS )诱导的血管炎症反应效应和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血管环预先用 ABL孵育后,再用 LPS 刺激,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ing 分析。结果:ABL抑制LPS 诱导的 IKK 磷酸化活化和由此引发的 IκBα 的磷酸化降解,降低NF-κB水平,进而抑制NF-κB依赖的炎症因子iNOS、COX-2、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论:ABL是一种调节 NF-κB 活性的制剂,具有抑制致炎因子表达,上调抑炎因子水平,维持两者平衡的作用,可消除 LPS 诱导的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