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溃方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83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清溃方灌肠、SASP口服,对照组予SASP口服治疗,疗程均为5周,治疗后评价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腹痛及粘液脓血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及Baron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溃方保留灌肠联合SASP口服治疗UC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清溃方保留灌肠诱导和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16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8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强的松治疗,疗程8周,对治疗达到缓解期患者再以柳氮磺胺吡啶片维持治疗2个月;中药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清溃方保留灌肠,疗程8周,对经治疗达到缓解期患者再根据不同证型以中成药维持治疗8周。对进入缓解期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进行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以结肠镜Baron内镜评分法进行评价;采用肠黏膜病变活动指数(Sutherland)评估疾病严重度与活动度;采用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价生活质量;对主要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记录患者复发次数。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2%,西药组为75%,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Baron评分和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腹泻、脓血便和腹痛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IBDQ量表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12个月内复发频率为(0.76±0.41)次少于西药组的(1.28±0.64)(P<0.01)。结论:中药内服联合清溃方保留灌肠诱导和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控制UC活动,促进溃疡愈合,控制临床症状,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清肠汤内服,并配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 g,每周4次。两组连续治疗12周后进行主要症状评分及镜检结肠黏膜Baron内镜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83.8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及脓血便症状积分及Baron内镜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泻积分及Baron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肯定,能够改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等主要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肠黏膜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芍药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芍药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及Mayo评分、Baron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等参数均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芍药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肠黏膜的恢复,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并抑制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行清溃方保留灌肠+中药内服方案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从2013年1月-2016年3月因溃疡性结肠炎进入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3例进行对照分析,其中治疗组5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行清溃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内服方案,而对照组56例患者则行西医治疗方案,并对两组有效率、Baron评分以及肠黏膜病变活动状况评分(Sutherland)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8%(53/57),对照组为73.21%(41/56),P0.05;治疗组Baron评分为(0.56±0.32)分,对照组为(1.10±0.39)分,P0.05;治疗组Sutherland为(1.70±0.90)分,对照组为(2.70±1.20)分,尸0.05。此外,两组复发频率相对照,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工作中,建议选择清溃方保留灌肠联合中药内服方案,除了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Baron评分以及Sutherland评分外,还能降低复发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联合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对中重度小肠克罗恩病(CD)患者免疫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重度小肠C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IFX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生化检查指标、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及免疫炎性、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腹痛腹泻、发热、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积分及CDAI、SES-CD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Th1/CD4~+比例、Th1/Th2比值、TNF-α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血红蛋白(H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IFX联合自拟行气活血汤保留灌肠治疗中重度小肠CD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并促进小肠黏膜愈合,可能与二者联合应用调节Th1/Th2淋巴细胞平衡,并抑制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拟溃结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采用自拟溃结方灌肠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肠镜Baron评分和疾病活动指数Sutherland DAI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总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肠镜Baron评分和Sutherland DAI积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溃结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溃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美沙拉嗪栓治疗,对照组加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洁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清溃愈疡汤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Baron内镜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溃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栓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11):1511-1512
目的:观察肠炎灵水煎剂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组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组给予肠炎灵I号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灌肠。比较两组主要症状评分、疾病指数及结肠粘膜Baron内镜评分,观察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等炎症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及脓血便症状积分及Baron内镜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腹痛、脓血便积分、疾病指数及Baron内镜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肠炎灵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指数。控制炎症促进结肠黏膜愈合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溃结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前者采用辨证治疗给予溃结汤浓缩煎液加地塞米松、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后者采用地塞米松、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2.7%,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治愈率12.8%,总有效率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汤治疗UC疗效明显,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汤"联合大肠水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进行中药"溃结汤"联合大肠水疗法治疗,每天1次,治疗周期为2周。对照组用传统保留灌肠,每天1次,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后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溃结汤"联合大肠水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对照组传统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溃结平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按照是否愿意接受中药治疗按1∶1比例匹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溃结平方,每日1剂。治疗前后进行结肠黏膜病变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包括腹泻、腹痛、腹胀、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检测炎症及免疫学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治疗后判断结肠黏膜病变疗效及主要症状疗效,观察试验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总分及血清CRP、Ig G、补体C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总分及血清CRP、Ig G、补体C3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结肠黏膜病变疗效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疗效均为96.0%,对照组分别为76.0%、80.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1.0%(P0.01)。结论溃结平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延安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诊治的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UC活动期患者中选择80例纳入研究,应用简单随机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健脾清肠汤内服^+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黏膜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P<0.05);2组治疗后的结肠黏膜Baron内镜评分以及腹痛、腹泻、脓血便积分,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CD3^+、CD8^+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肠汤内服联合愈疡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证慢性持续型UC活动期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加速患者肠黏膜愈合,用药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UC的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同时灌肠液中加入庆大霉素、氟美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灌肠液中加用糜蛋白酶、锡类散保留灌肠,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Baron评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值及外周血TNF-α、IL-6、IL-4、IL-10水平,统计2组治疗2个疗程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yo评分、内镜Baron评分、大肠杆菌数量均明显下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上升,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IL-4、IL-10水平明显增高,治疗组以上指标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治疗UC临床效果显著,纠正U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恢复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可能是其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溃结灌肠方灌肠治疗;对照组: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晓娜  刘世举  李贞  李丽  张晓黎 《新中医》2020,52(23):130-132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消溃方灌肠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12 例 UC 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6 例。2 组均给予消溃方灌肠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 (中药足浴、温针灸及耳穴压豆),2 组均干预 1 个月。干预后比较 2 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 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6.43%,高于对照组的 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2 组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研究组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及社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消溃方灌肠可促进 UC 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肠炎3号灌肠方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和脾胃病二科住院的86例UC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单独给予常规西药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则使用中药肠炎3号灌肠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后,对2组症状缓解疗效、治疗前后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02%vs 74.41%)(P0.05);治疗后,观察组电子结肠镜下直肠黏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34.88%)(P0.05)。结论中药肠炎3号灌肠方联合西药治疗U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UC患者的重要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消溃方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溃疡性直肠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单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予联合清热消溃方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88%,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临床症状评分及直肠镜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临床症状评分及直肠镜评分更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D-D、PLT明显下降,MPV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D-D、PLT水平更低,MPV水平更高(P0.05)。结论:清热消溃方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柳氮磺胺吡啶(SASP)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SASP肠溶片,观察组同时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1次/d。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Southerland DAI评分、内镜Baron评分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Southerland DAI评分、内镜Baron评分、每日大便次数治疗前后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8.1%,观察组为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并能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溃结灵Ⅳ号对TNBS诱导大鼠UC的治疗作用,探讨溃结灵Ⅳ号对UC的肠道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作UC大鼠模型,溃结灵Ⅳ号采用高、中、低3个剂量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进行灌肠给药,分别于用药后3、7、14、2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以及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论:给药7天时,各组DAO、D-乳酸均有明显升高,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仍较其他组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14、21天时,各组DAO、D-乳酸均有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显著降低(P0.05),21天时美沙拉嗪组DAO、D-乳酸降低更加明显(P0.01),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在3天时见SOD降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给药7天时,溃结灵Ⅳ号高剂量、美沙拉嗪组SOD增高(P0.05),给药14、21天时,溃结灵Ⅳ号高剂量、溃结灵Ⅳ号中剂量、美沙拉嗪组SOD显著升高(P0.05),而溃结灵Ⅳ号低剂量组在给药3、7、14、21天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