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12):1516-1524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中髂内动脉的疏与堵的问题,是长期伴随EVAR发展过程的焦点问题。笔者复习了数十篇国外文献,总结和分析了从百年前至今对髂内动脉的系统的解剖学研究、非血管外科手术过程中髂内动脉结扎或栓塞、腹主动脉与髂动脉开放手术中对髂内动脉实施结扎或栓塞、EVAR术中各种栓塞髂内动脉方式的临床后果、导致盆腔缺血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最终认为,EVAR术中,维持髂内动脉通畅是必要的,并对没有维持通畅的条件而必须栓塞髂内动脉,操作时如何防止或减少盆腔脏器缺血、具体实施技巧、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缺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55.2±12.9)mm],累及髂总动脉52例(29.9%)。EVAR治疗方法包括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169例(97.1%),单臂型5例(2.9%)。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观察围手术期和随访期患者臀肌和下肢发生缺血情况。结果行EVAR术的174例患者中,173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术中封闭单侧髂内动脉29例中有2例出现同侧臀肌轻度疼痛,行走疼痛加重,跛行距离100m,5例出现同侧下肢乏力,间歇性跛行100~200m;封闭双侧髂内动脉10例中有4例术后出现臀肌轻度疼痛,跛行距离200m,均采用扩血管、祛聚保守治疗后2~4周疼痛症状好转,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大于500m,无臀肌坏死发生,无再行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随访期间跛行距离逐渐增加500~1000m,余未诉特殊不适。结论 EVAR术封闭髂内动脉后臀肌和下肢不同程度缺血,经保守扩血管和祛聚治疗可以缓解,但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封闭双侧髂内动脉或一侧均应宜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患者的病因、治疗选择,并评价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使用分叉支架型血管,术后6例男性患者的髂支(1.97%)在EVAR术后0~36个月发生闭塞.其中4例患者出现髂支移植物扭曲,出现扭曲的3个分支中全部发生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1例患者出现静息痛;4例患者出现跛行;另1例患者无症状.治疗:1例患者采用取栓+股-股旁路;1例采用髂支封堵+股-股旁路;4例患者采用取栓+支架植入.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静息痛和跛行症状消失.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 ~18个月,平均(10±8)个月.5例患者无下肢缺血症状发生,1例患者术后半年跛行症状再次加重,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髂动脉扭曲可能是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重要因素.外科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是治疗EVAR术后发生的髂支闭塞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封闭单侧髂内动脉(IIA)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8年10月遂宁中心医院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肾下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AAA腔内修复术封闭单侧IIA,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n=28)和无并发症组(n=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endovascular repair,EVAR)后髂支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46例腹主动脉瘤EVAR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髂支闭塞情况分为闭塞组和非闭塞组,在单因素分析后,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6例病人术后髂支闭塞17例(11.6%),两组间差异有检验效应(P<0.05)的因素为:合并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比率,手术入路为切开显露,手术时间(min),右髂总动脉直径分层(≤12 mm、12~16 mm、≥16 mm),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髂动脉扭曲成角≥60°,术后髂动脉流出道狭窄,髂内动脉流出道闭塞,支架远端延伸到髂外动脉。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VAR术后髂支闭塞危险因素(OR>1)为:髂动脉狭窄或钙化≥50%[OR=7.727,95%CI(1.045,57.149),P=0.045];髂动脉扭曲成角≥60°[OR=5.258,95%CI(1.055,26.198),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腔内再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6例EVAR术后髂支闭塞的资料。均行同侧股动脉切开Fogaty取栓、髂支球囊扩张,其中3例联合支架植入,1例联合Rotarex腘动脉取栓。结果 6例髂支闭塞再通率100%(6/6)。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6~48个月)。5例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消失(Rutherford 0级),1例膝下缺血、干性坏疽(RutherfordⅢ级)。结论对于EVAR术后髂支闭塞,需仔细分析原因,选择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以其微创且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AA)的首选治疗。髂支闭塞(ILO)是EVAR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其处理存在很多难点。因此,本文探讨EVAR术后ILO的治疗策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8月—2022年8月间14例EVAR术后发生ILO的病例资料。以同期435例无ILO的EVAR病例作为对照,分析EVAR术后发生ILO危险因素。结果 14例患者行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的平均手术时间(183.9±32.6)min,术中出血量(187.1±70.2)mL。10例经杂交手术取栓恢复腔内血流,2例杂交手术失败后行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2例采用吸栓导管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恢复腔内血流。清除髂支内血栓后,对髂支及远端髂外动脉(EIA)残余狭窄性病变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术后所有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完全缓解。随访期,所有患者未再发下肢缺血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EIA起始端直径(P=0.045)、髂动脉扭曲≥60°(P=0.003)、髂动脉狭窄≥50%(P=0.007)、髂支远端锚定于EIA(P=0.015)、髂支远端放大率≥15%(P=0.028)等因素与EVAR术后ILO的发生有关。结论 腔内或杂交手术治疗是EVAR术后ILO的首选治疗。关注ILO的危险因素,并在EVAR方案设计和操作时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30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0例成功接受EVAR的AAA患者中,6例(4.61%)发生术后髂支闭塞,均为单侧闭塞,发生闭塞的平均时间为(55±87)d。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治疗方式包括:股动脉切开取栓+股-股动脉转流术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髂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结论:髂支闭塞是EVAR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包括瘤颈条件差、髂动脉入路扭曲、髂支远端锚定区解剖异常等;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髂动脉支架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行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方法,每个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病例随机选择3例同性别、年龄±3岁、使用同厂家的同种类型支架未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患者为对照,对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495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EVAR,11例(2.2%)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术后发生髂支支架内闭塞的平均时间为2~20周。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髂动脉扭曲成角≥60°(P=0.001),术前髂动脉狭窄≥50%(P=0.002),髂支支架远端口径放大率15%(P=0.004)等因素与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有关;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以上述因素均为EVAR后髂支支架内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根据髂动脉解剖特性严格制定计划,选择合适的支架口径是减少术后髂支内闭塞的关键。应识别高危人群,针对可控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及减少术后支架内闭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高危患者.文献报道,在所有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约43%患者同时合并有单侧髂动脉瘤,约11%患者同时合并双侧髂动脉瘤[1].对于此类患者行EVAR术时往往需要考虑如何认真处理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internal iliac artery,Ⅱ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VAR)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35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行EVAR术患者资料,其中9例合并单侧髂内动脉瘤,1例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14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直径18 mm),1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所用腔内技术包括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覆盖,髂内动脉瘤单纯覆盖,"喇叭口"支架,以及"三明治"技术重建一侧髂内动脉等。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5±40)min,出血量(173±65)m L。术中发现内漏8例(22.9%),其中I型内漏4例(近端2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III型内漏1例,经扩张及部分加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及IV型内漏1例,均未予处理。35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6个月发现腹主动脉瘤体增大,造影确诊远端I型内漏,经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其余33例瘤体直径无增大。结论:对于合并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处理髂内动脉,然后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术中结扎或是封闭髂内动脉(IIA)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治疗的108例A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腔内修复61例,开放手术44例,杂交手术3例。44例开放手术中结扎双侧IIA 7例,结扎单侧IIA 8例;61例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双侧IIA 3例,封闭单侧IIA 5例。 结果:无术中死亡,围手术期30 d内有6例死亡均与处理IIA无关。开放手术结扎或腔内修复封闭双侧IIA的10例患者中,1例(1/10)出现直肠缺血症状,经过抗凝和扩血管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2例(2/10)出现术后一过性的臀肌疼痛,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均未出现间歇性跛行。开放手术结扎或是腔内修复封闭单侧IIA的13例患者中均未出现直肠缺血,臀肌疼痛或是间歇性跛行。 结论:AAA患者术中结扎或是封闭单侧IIA对患者术后状况无明显影响;结扎或是封闭双侧IIA可能出现直肠缺血或是臀肌疼痛等盆腔缺血的表现,但可经保守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治疗术(EVAR)的发展和推广使患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也伴随越来越多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术后主髂动脉继续扩张最终破裂,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收治的EVAR术后主髂动脉破裂的病例,探讨、总结该疾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输送器回撤困难的原因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305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输送器回撤困难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305例患者中,共21例(6.89%)出现输送器回撤困难,其中复杂AAA 18例,非复杂AAA 3例;分体式支架修复17例,一体化支架修复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vs.14.3%;81.0%vs.19.0%,均P0.05)。18例出现回撤困难复杂AAA患者均存在瘤颈严重扭曲,其中7例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2例扭曲同时伴有短瘤颈;在所有存在扭曲瘤颈的患者中,有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患者回撤困难的发生率最高(P0.05)。21例回撤困难情况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处理对策均成功解决。结论:复杂AAA的EVAR发生输送器回撤困难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的更易发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应对策可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 II型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相对常见的并发症,然而目前对其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及干预时机方面尚无统一的认识。因此,本研究探讨EVAR术后II型内漏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给参考。方法 回顾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行EVAR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与随访资料,分析EVAR术后发生II型内漏的发生率,以及其中行二次手术干预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期间共282例行EVAR患者,术后随访1~54个月,平均17.9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单纯II型内漏68例(24.1%),其中31例患者(45.6%)II型内漏自愈;25例患者(36.8%)瘤体直径无明显增大;12例患者(17.6%)瘤体直径增加>10 mm或表现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行二次干预。二次干预患者中,10例行经皮动脉栓塞术,其中8例患者行责任动脉栓塞者随诊12个月无内漏复发,瘤体直径缩小;2例栓塞后术后随访24个月II型内漏仍存在,但瘤体直径无继续增大;2例行开放手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顺利恢复出院,另1例术中大出血,住院时间延长至16 d。2例开放手术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情况良好,内漏完全消失。结论 大部分EVAR术后II型内漏患者预后较好,而对于随访中瘤体直径增长较快及有临床症状者,栓塞责任血管可获得不错的临床效果;开放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选择需慎重。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对于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IIAA)的患者,髂动脉分支支架(IBD)是目前保留单侧髂内动脉(IIA)首选治疗方式,但商业化的IBD因个体化解剖差异而应用受限,难以满足所有患者情况,因此,本研究探讨IBD拓展应用保留单侧II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中采用不同方法拓展应用G-iliacTM IBD保留单侧IIA的3例主-髂动脉瘤合并双侧IIA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6~70岁;腹主动脉瘤(AAA)最大直径29~56 mm,保留侧IIA主干有效腔管径及扩张处最大直径分别为10~11 mm和17~20 mm。保留侧髂总动脉(CIA)及髂外动脉(EIA)直径分别为15~28 mm和13~18 mm,栓塞侧IIA主干扩张处最大直径25~37 mm。3例患者均接受EVAR,采用G-iliacTM IBD保留IIAA相对较小的一侧,弹簧圈栓塞IIAA较大一侧,技术成功率100%。保留单侧IIA拓展策略包括:将IIA桥接支架锚定于其主干相对健康管腔处,以及利用球扩式覆膜支架远端后扩放大特性,加强支架与扩张IIA远端密封性。围手术期无心梗、脑梗、出血及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保留侧IIA来源Ib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出现肠系膜下动脉来源II型内漏,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无明显改变;1例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栓塞侧IIA分支来源II型内漏,术后3个月内漏消失。均未出现臀肌跛行症状,无支架断裂、移位、血栓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样扩张的主-髂动脉瘤患者,采用不同策略,拓展IBD应用以保留单侧IIA短期内可行、安全,其中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