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AAA)的发病机制复杂, 包括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和遗传等多种因素。中性粒细胞在AAA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由中性粒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后释放至胞外参与诱捕细菌的网格样结构。研究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NETs参与炎性反应及AAA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NETs参与AAA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治疗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就近年来该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后者主要包括MMPs抑制剂,NSAIDs,NF-kB抑制剂,RAS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腹主动脉瘤(abdora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该病的发生,近年认为是解剖、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就近年来AAA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对炎性疾病的调控机制,旨在为相关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ETs和炎性疾病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NETs在脓毒症、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炎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疾病发生、发展或活动性有关。通过调控NETs形成通路,降低NETs的产生,能最终减轻疾病的炎症病情。结论 NETs参与了脓毒症、ANCA相关性血管炎、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炎性疾病的病程,但其调控机制仍有待更深入的探究及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可伴有关节外损伤,如血管炎、心包炎、周围神经炎、皮下结节,及眼部疾病等.疾病后期,关节呈现出强直、畸形等不同程度的病损表现,直至关节功能丧失,致残率较高.在多因子刺激作用下,中性粒细胞活化可形成活性氧、弹性蛋白酶及髓过氧化物酶并转运到细胞核,引起蛋白质解凝、核膜破裂,最终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 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在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查阅并总结TANs与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性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中性粒细胞作为人体最丰富的炎症细胞,也是肝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免疫逃逸及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在肿瘤微环境中,TANs、肝癌细胞、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一些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的参数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已被用作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有效预测性生物学标志物。结论 中性粒细胞在肝癌中的确切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靶向中性粒细胞的新型治疗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更多的肝癌患者将从免疫治疗和个性化靶向治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在病毒、细菌、免疫复合物、细胞因子等各种刺激作用下释放到胞外的由DNA染色质和多种颗粒蛋白构成的特殊网状物。作为先天性免疫胞外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NETs可介导抗菌活性并清除病原体,维持机体免受外界侵害,而过量或功能失调的NETs可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并推动多类疾病的发生发展。NETs形成与自身免疫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NETs形成在调控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NETs形成促进CRC的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血管生成、免疫逃避及肿瘤相关的血栓形成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并探讨NETs形成作为CRC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外科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男性、年龄、吸烟、创伤、感染、高血压是发生的高危因素[1]。AAA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发展瘤体逐渐增大,破裂风险攀升,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0%~90%[2]。AA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主要涉及遗传、解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等,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是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一种新的免疫机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ETs参与了心血管疾病、胆结石的形成、炎症、肿瘤等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显示,NETs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发病机制之一、是急性胰腺炎(AP)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发病机制。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由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腹主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式为研究其病因学的发病机制的等方面提供了可能,并对腹主动脉瘤临床治疗,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AAA)合并马蹄肾(HSK)是一种罕见疾病。外科治疗需首要考虑肾脏的异常解剖,包括HSK峡部骑跨瘤体,以及起源于腹主动脉的副肾动脉等。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开放手术(经腹或腹膜后)、腔内修复术及杂交手术,但3种手术方法应用的适应证、具体处理方式尚未统一。笔者总结分析AAA合并HSK外科治疗要点与难点,以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复杂型肾下腹主动脉瘤(AAA)行腔内修复(EVAR)治疗的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行EVAR治疗的15例复杂型肾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操作要点和临床结局。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6.67%)术后5 d死于急性心衰。瘤颈成角过大2例患者均使用肱-股双导丝技术完成手术;髂动脉狭窄患者7例,4例利用肱-股双导丝技术及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其余经球囊扩张完成操作;1例左髂动脉闭塞的患者采用对侧髂动脉进入导丝通过闭塞段完成手术;8例重度扭曲患者通过超硬导丝将扭曲段纠正后释放支架。术中无瘤体破裂、血管穿孔及医源性血管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腰椎结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内漏3例,二次手术干预1例。结论: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及支架的不断完善,EVAR治疗复杂型肾下AAA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临床灾难性疾病,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防止瘤体的破裂以及保持血流通道。尽早足疗程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的基础,包括原位重建及腋股旁路术的传统外科手术符合外科治疗原则,但清除感染病灶后的原位重建术后移植物感染率较高,腋股旁路术后有可能出现移植物阻塞及主动脉残端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腔内治疗与外科处理原则不尽相符,但临床现有的资料证实高龄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病例仍然适用。后腹膜旁路术能有效减少移植物感染并保持移植物通畅,是较合理的IAAA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在系统性回顾的基础上,于2018年1月发布了腹主动脉瘤(AAA)治疗指南,针对AAA的诊断评估、治疗方式、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术后管理及随访、经济效益学分析5个方面做了重点阐述,并给出111条具体的推荐建议,并按GRADE法给出了推荐强度及证据级别。笔者对该指南中涉及的新观点或推荐意见、以及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密切相关点作一解读,以期读者更好的理解该指南。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血管外科极具挑战性的一种疾病,是由致病微生物直接或者间接感染腹主动脉所引起的,具有进展快、破裂风险高、病死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对于IAAA的治疗是以抗感染作为基础,应用腔内腹主动脉覆膜修复术或外科手术来进行干预。笔者将就国内外对于IAA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与进展进行一综述,从而为患者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是由于各种致病菌感染所致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动脉瘤。IAAA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瘤体易于破裂、临床预后差,因此对其早诊早治十分关键。依据典型病史、实验室检查、CTA影像、术中所见、血培养或组织培养阳性结果可做出诊断。诊断明确后,应在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尽早手术治疗。但有关抗生素具体使用方案、手术方案等治疗选择上尚未达成一致。目前推荐术后用抗生素至少6个月以上。伴随微创技术的发展,腔内修复术治疗IAAA的比例越来越高,且短期效果良好,未来有望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AAA)围手术期死亡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AA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术后30 d内)死亡6例(4.2%),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14.0%)。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病死率低于开腹手术患者,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1.3%vs.7.5%,P0.05);腔内修复术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患者(6.6%vs.22.4%,P0.05),术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9.1%vs.0.9%,P0.05),而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4.8%vs.2.5%,P0.05);术前合并其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例数较少,未作相关统计分析。结论:腔内修复术在降低AAA围手术期病死率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对于术前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与防止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和器材的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已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而近端锚定区不良以及累及内脏分支的复杂腹主动脉瘤则是制约该技术发展和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平行支架、开窗支架、分支支架、多层密网支架和去分支等技术是目前重建内脏分支的主要方法,笔者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对上述技术进行简要讨论,以期为复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目前基于内源性竞争RNA(ceRNA)网络在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明。本研究通过筛选和构建AAA特异性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mRNA的ceRNA网络,以期揭示ceRNA网络在AAA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数据集,寻找AAA与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的差异lncRNA及差异mRNA;利用Lasso回归从差异RNA中筛选疾病特征性基因;运用软件Starbase寻找与差异lncRNA和特异性mRNA共同结合的miRNA,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lncRNA-miRNA-mRNA的ceRNA网络,使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模块进一步筛选核心ceRNA网络。结果 筛选获得GSE7084和GSE57691两个数据集,获得差异mRNA 114个,差异lncRNA 13个;利用Lasso回归从差异mRNA中获得17个特异性的mRNA;结果显示,lncRNA HCP5-miR27-FOSB被认为可能是导致AAA发生发展最为关键的ceRNA网络。结论 所构建的ceRNA网络可能参与AAA的形成及发展,但该结果需开展后续研究进一步探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输送器回撤困难的原因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305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中输送器回撤困难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305例患者中,共21例(6.89%)出现输送器回撤困难,其中复杂AAA 18例,非复杂AAA 3例;分体式支架修复17例,一体化支架修复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vs.14.3%;81.0%vs.19.0%,均P0.05)。18例出现回撤困难复杂AAA患者均存在瘤颈严重扭曲,其中7例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2例扭曲同时伴有短瘤颈;在所有存在扭曲瘤颈的患者中,有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患者回撤困难的发生率最高(P0.05)。21例回撤困难情况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处理对策均成功解决。结论:复杂AAA的EVAR发生输送器回撤困难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存在2个以上连续扭曲瘤颈的更易发生,通过综合运用相应对策可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