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腺外畸胎瘤17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性腺外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参照WHO(1999)卵巢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对172例手术切除的性腺外畸胎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72例性腺外畸胎瘤患者男性85例(49.4%),女性87例(50.6%),男女之比约为1:1;35岁以下患者131例(76.2%);肿瘤主要发生在身体中线部位,频率依次为纵隔、椎管内、颅内、骶尾部、腹膜后、肠系膜及下腹部等。172例畸胎瘤中18例(10.5%)为恶性,其患者男女之比为1.6:1;发生频率依次为颅内、纵隔、骶尾部、椎管内、肝、腹膜后、下腹部。18例恶性畸胎瘤中7例为完全由胚胎性组织构成的未成熟性畸胎瘤,另11例为成熟性或未成熟性畸胎瘤合并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或伴有腺癌等恶性成分。结论 性腺外畸胎瘤有以下特点:①多发生在身体中线两旁;②好发于小儿、青年,男性患者恶性率高于女性;③恶性率较高,尤以颅内畸胎瘤恶性多见;④未成熟性畸胎瘤多合并其他生殖细胞瘤成分;⑤可能有不同于性腺畸胎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6例,复习其临床资料,光下观察组织形态,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6例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1岁;肿瘤部位腰段4例,颈段1例,骶尾部1例,均位于髓外硬脊膜下。5例囊性成熟性畸胎瘤,镜下可见成熟的鳞状上皮、消化道及呼吸道柱状上皮、纤维平滑肌组织、脂肪组织等;1例囊性畸胎瘤,局部癌变为腺癌,镜下除可见成熟囊性畸胎瘤成分外,局灶柱状上皮细胞有癌变,癌细胞明显异型性,呈腺样或实性条索状排列,侵犯囊壁。结论原发性椎管内畸胎瘤少见,主要发生于中青年,多位于胸、腰段椎管髓外硬膜下;病理类型多为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极少数可以癌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膀胱肾源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24岁,膀胱造瘘术后反复泌尿系感染.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黏膜凹凸不平,可见大量絮状漂浮物及大量滤泡样、息肉样隆起.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卅)),CK20、ENA、p63和p53(-),Ki-67阳性率2%.结论 肾源性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具有恶变潜能,尤其是长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伴恶性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结合其特殊的病史、典型的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谨慎作出病理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患临床资料、HE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4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成分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成分最常见为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需与卵巢原发性及继发性鳞状细胞癌、腺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 方法? 收集13例来源于肾、膀胱、输尿管的NA,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 结果? 男性11例,女性2例。受累部位:输尿管7例、膀胱5例、膀胱及输尿管1例、肾盂2例。NA大体呈输尿管狭窄(6/7),膀胱壁粗糙(3/5)及肾盂息肉(2/2)表现。镜下特征为管状(13/13)及管状乳头状(7/13)结构,被覆立方/柱状上皮(13/13),或混合鞋钉样嗜酸上皮(12/13)。间质疏松,内含不等量血管及炎细胞(13/13)。免疫组化示CK7、PAX-8、CK19、CK8特异表达。 结论 NA为泌尿系统罕见肿瘤,组织学特征独特,有过诊疗和漏诊风险,也有复发和恶变潜能。确诊需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内镜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内镜活检的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结直肠息肉样病变52例,内镜活检病理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所有患者根据内镜下分型及大小选择不同的内镜下切除方式:圈套器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镜下特点、活检病理及内镜切除术后的病理差异,分析病理结果发生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24例的活检病理与内镜切除病理存在差异,总体差异率为46.2%。其中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LGIN以及HGIN活检与内镜切除病理的差异率分别为20.0%、42.9%、44.4%及54.5%。直径大于2.0 cm和病变表面充血是影响病理学差异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内镜活检对于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判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警惕其对结直肠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延迟诊治以及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可能的病因。方法对9例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以原发性闭经、两性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染色体检查发现均有Y染色体,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显著升高,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下降,提示性腺功能不良。肿瘤中可见巢状分布的原始生殖细胞、颗粒样细胞及Call-Exner样小体,其中2例合并无性细胞瘤成分,1例合并原位精原细胞瘤。免疫组化:PLAP和α-inhibin(+)。结论性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性发育异常者,可合并无性细胞瘤及精原细胞瘤,治疗采取手术切除性腺,术后辅助性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纵隔畸胎瘤:CT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表现对照。结果:囊性畸胎瘤31例,良性实质性畸胎瘤20例,恶性畸胎瘤5例,CT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纵隔畸胎瘤的CT表现能反映其手术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大体和光镜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6例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发病年龄为21-61岁,平均43岁,4例单侧发生,2例为双侧,大体里囊性或囊实性,组织学表现为富含纤维轴心的粗、短乳头或纤维间质内形成微小裂隙和囊腔。结论卵巢浆液性囊性腺纤维瘤为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掌握其形态学特征,对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结直肠幼年性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收集30例小儿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息肉共42枚),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并进行随访。结果患儿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6岁。28例息肉位于直肠,2例位于乙状结肠。临床表现为便血、下腹疼痛,息肉可自行脱落或随粪便排出。镜下均见息肉内腺体呈不同程度的囊性扩张,腺上皮分化成熟,无增生或异型增生;5例间质丰富,由肉芽组织构成;15例见平滑肌增生,腺体散在分布;12例间质散在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可见,但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3例息肉表面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免疫组化:息肉腺上皮CK(+),息肉间质血管CD34(+),息肉间质平滑肌组织SMA(+), Ki-67阳性指数8%~20%。结论小儿结直肠幼年性息肉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其诊断主要结合年龄和病理形态学特征。该瘤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以直肠多见,手术全切预后良好,未见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例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体表特征均为女性,主要症状为无月经来潮,检查发现性腺发育不良。例1肿块直径0.4 cm,例2为1.0 cm×0.8 cm×0.5 cm大小。光镜下性腺母细胞瘤由两种细胞构成,大的生殖细胞周围散在小的性索细胞,其周边可见大量无定形的透明Call-Exner小体样结构围绕,可见散在钙化点。结论性腺母细胞瘤具有特定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但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时容易漏诊,也可能误诊为其他生殖细胞肿瘤而治疗不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思路及预后.方法 收集北京市肛肠医院病理科2018-2020年间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的全部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回顾.结果 本组共有结直肠帽状息肉病病例15例,男女比例2∶1,平均年龄40岁,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8岁.病例全部出现便血,5例出现直肠炎,10...  相似文献   

14.
宫颈恶性腺瘤细胞核形态测量及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宫颈恶性腺瘤是少见的宫颈恶性肿瘤 ,由于多数肿瘤缺乏明显的恶性组织学特征 ,常不易与良性病变区别 ,易漏诊。本文采用HPIAS - 10 0 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系统 ,对 17例经手术证明的宫颈恶性腺瘤病例进行细胞核形态测量及DNA含量分析 ,并以宫颈管息肉及宫颈腺癌作对照 ,试图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981~ 1998年间手术治疗的宫颈恶性腺瘤 17例 ,并以 10例腺瘤型宫颈息肉 ,10例宫颈腺癌作对照。首先进行Feulgen染色 ,取保留的蜡块标本 ,切片厚4μm ,常规脱蜡至水 ,蒸馏水洗 ,室温下用 8mol …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摘除后并发急诊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73颗.其中11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3.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后急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和摘除方式无关(P>0.05).结论 高血压是结直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肾脏畸胎瘤的诊治经验,对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分析1例女性肾脏非成熟畸胎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行右肾部分切除术中发现右肾下极囊实性肿瘤,直径约5cm,内充灰白色胶冻样物质,呈多房型,间隔较厚,部分切面呈黄色鱼肉样。术后病理:肾脏非成熟性畸胎瘤。结论畸胎瘤和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极少发生于肾脏,而肾脏非成熟畸胎瘤更为罕见,最终的诊断必须依靠术后病理结果。肾脏畸胎瘤应与畸胎瘤样Wilms瘤和肾脏的其他囊性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小儿畸胎瘤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小儿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89例小儿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9例小儿畸胎瘤多发生于骶尾部、性腺和腹膜后,分别为28例(31%)、27例(30%)和23例(26%);其中良性畸胎瘤70例(79%)血清甲胎蛋白升高13例(19%);恶性畸胎瘤19例(21%),甲胎蛋白升高13例(68%).本组全部行手术治疗,恶性者术后加化学治疗和(或)介入治疗;恶性病例随访3年,复发6例,死亡3例,病情稳定10例.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小儿畸胎瘤的主要方法,血清甲胎蛋白检查是判断良、恶性畸胎瘤的一个客观指标.小儿畸胎瘤一旦确诊应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8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各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30例,各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结果:8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672例,炎性息肉108例,单纯性腺瘤14例,乳头状腺瘤28例,腺肌瘤8例,其中腺瘤的声像图特征是均为单发,直径多在0.8cm以上,大多有蒂。结论:声像图上,根据息肉数目,大小,形态,蒂宽窄等状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隆起样病变各病理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08例各病理类型的胆囊隆起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结果:108例胆囊隆起样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51例,炎性息肉9例,单纯性腺瘤21例,乳头状腺瘤24例,肌腺瘤3例,其中腺瘤的声像图特征是均为单发,直径多在0.8cm以上,大多有蒂。结论:声像图上,根据息肉数目、大小、形态、蒂宽窄等状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普通色素内镜结合Kudo分型在诊断肿瘤样和非肿瘤样结、直肠息肉的价值。方法 对104例结、直肠息肉行常规内镜诊断后,在内镜下进行靛胭脂染色,结合Kudo分型,观察染色后息肉表面的细微结构,作出普通色素内镜诊断,并将普通内镜诊断、普通色素内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观察符合率。结果 普通内镜下诊断肿瘤样和非肿瘤样结、直肠息肉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29.2%和67.9%,总的病理符合率为50.0%。普通色素内镜虽不能清楚地进行kudo分类,但能将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分为三型:A型:点状或圆形;B型:管状、脑回型;C型:不规则结构。诊断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的结、直肠息肉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和85.7%,总的病理符合率为86.5%。结论普通色素内镜能较为准确地判断结、直肠息肉的性质,有效提高微小、扁平隆起型病灶的检出率,对结、直息肉进行实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