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病率逐年上升, 主要表现为胸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及活动受限, 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预期寿命。OVCF常由轻微暴力导致, 起病隐匿, 常规检查存在较高漏诊率。目前,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OVCF的有效治疗手段, 但术后常发生骨水泥渗漏、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数字骨科技术是计算机数字技术与骨科临床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作为一种全新的骨科临床应用技术, 因其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等优势, 在脊柱外科研究及临床应用中不断推陈出新, 正处于高续航、高通量的快速发展阶段。为此, 笔者概述当前数字骨科技术在OVCF诊疗中的应用情况, 为实现OVCF的快速精准诊断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9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4例,女779例;年龄57~90岁[(71.4±6.3)岁]。骨密度T值为-5.0~-2.5 SD[(-3.1±-0.4)SD]。根据临床症状和骨折影像学特征,将ASOTLF分为4型:Ⅰ型(隐匿型)、Ⅱ型(压缩型)、Ⅲ型(爆裂型)和Ⅳ型(不稳定型),其中Ⅱ型分为ⅡA型、ⅡB型、ⅡC型3个亚型,Ⅲ型分为ⅢA型、ⅢB型2个亚型。其中Ⅰ型75例(5.8%),ⅡA型500例(38.7%),ⅡB型134例(10.4%),ⅡC型97例(7.5%),ⅢA型442例(34.2%),ⅢB型27例(2.1%),Ⅳ型18例(1.4%)。首先,对3名观察者共计3000次评估分型的可信度进行检测;其次,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Ⅰ型采用后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Ⅱ型采用体位复位+PVP治疗,ⅢA型、ⅢB型分别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Ⅳ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体患者及各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及椎体后凸角(椎体角),并记录Framkel分级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3个月[(29.9±5.1)个月]。观察者间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3,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总体κ值为0.88。总体患者术前VAS、ODI分别为(5.8±0.7)分、72.5±6.6,术后1个月分别为(1.8±0.6)分和25.0±6.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5±0.6)分和19.5±6.2(P均<0.05)。总体患者术前Cobb角及椎体角分别为13(7,20)°和7(5,10)°,术后1个月分别为8(4,11)°和4(3,6)°,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5,12)°和5(4,8)°(P均<0.05)。各分型末次随访时VAS、ODI、Cobb角及椎体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1例Ⅳ型、5例ⅢB型患者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1例,D级5例,末次随访时均恢复为E级(P<0.05)。3例Ⅳ型、22例ⅢB型患者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给予椎管减压、椎体强化内固定术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浅感觉减退,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本研究提出了ASOTLF分型,其可信度较高。根据分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均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说明该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LAOSIS)和胸腰椎损伤分型及评分系统(TLICS)在指导胸腰椎骨折手术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探讨影响分型评分系统一致性的原因。方法选取6名医师,根据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影像,分别用TLAOSIS和TLICS对2018年1月— 2018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独立分型。对同一例患者,6名医师在一次分型中只要有1名医师分型不同即认定为不一致。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全部资料均不含与分型有关的任何标记。用加权Cohen’s Kappa系数从骨折形态、神经功能状态、后纵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等方面评价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内可重复性,用Kappa系数观察各研究者内前后测量的一致性。结果两种分型评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TLAOSIS: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对于骨折形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06和0.667;神经功能状态分型Kappa值分别为0.937和0.891;PLC损伤分型Kappa值分别为0.873和0.779;最终建议手术与否的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764。TLICS...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 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 故易漏诊。同时, 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 缺少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易导致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迟发性神经损伤, 而手术治疗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对于AS合并胸腰椎骨折, 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因此,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 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建议, 以规范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5.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39卷第10期第880页1.4 统计学分析应改为1.5 统计学分析。特此更正并致歉意!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脊柱骨折多为不稳定性损伤, 骨折累及三柱。AS合并脊柱骨折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骨折断端持续应力, 后期可能导致假关节形成、进展性后凸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前, AS合并脊柱骨折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其治疗上, 更倾向于采用手术治疗, 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前路手术因其固定不牢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风险, 仅用于少数AS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前后路联合术式稳定性好, 但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手术创伤。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应用较广, 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后路经皮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此外, 机器人辅助和导航技术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率。因此, 笔者就AS合并脊柱骨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优化其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O形臂导航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AO分型C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C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3例, 女11例;年龄42~63岁[(50.4±7.4)岁]。损伤节段:T11 4例, T12 10例, L1 12例, L2 6例, T11~12、L1 1例, T12、L1 1例。均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 其中18例采用O形臂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导航组), 16例采用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单枚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及置钉准确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9个月[(16.8±6.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为(9.4±1.6)min, 徒手组为(10.8±1.5)min(P<0.05);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7.4%, 徒手组为...  相似文献   

8.
胡衍  王栋梁  陈晓  施忠民  周凤金  张建政  陈雁西  曹烈虎  王思成  王剑飞  王宏亮  冯勇  应志敏  胡成栋  韩庆林  李明  陈晓涛  顾峥嵘  黄标通  熊蠡茗  张云飞  王志伟  禹宝庆  王勇  张磊  杨雷  童培建  刘曦明  周强  牛丰  杨伟国  张文财  陈世杰  贾金鹏  杨强  沈涛  于斌  张鹏  张勇  苗军  孙廓  林浩东  俞银贤  王金武  陶坤  万大千  王蕾  马昕  易诚青  刘宏建  张堃  刘国辉  张殿英  侯志勇  翁习生  张英泽  苏佳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4)
肩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术后常出现内固定失败、肱骨头缺血坏死、上肢功能障碍等不良事件, 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运动健康。相比骨量正常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类型, 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复杂、愈合慢、康复效果差, 临床处理更为棘手, 且目前国内尚无该类骨折诊疗的指南或共识。为此,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骨质疏松学组、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老年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从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治疗策略等方面提出9条推荐意见, 旨在推广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诊疗理念, 改善老龄化背景下骨质疏松性肩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功能预后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以及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放射性肠炎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且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手段。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 针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价值得到越来越多肯定。本综述主要介绍高压氧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现状及其修复机制, 重点综合既往文献循证医学研究, 总结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针对高压氧是否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疑虑进行分析解答, 旨在对放射性肠炎的高压氧治疗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桡腕关节骨折伴脱位(RFD)是一种罕见的损伤, 常合并骨、关节及韧带多个结构的破坏, 若诊疗不当将引起严重并发症、影响远期腕关节功能。准确诊断、识别及修复具体损伤的结构是临床诊疗的难点。目前国内外有关RFD的临床诊疗文献多为个案或系列病例研究, 少有大宗病例的研究, 导致临床上对RFD的规范诊疗仍缺乏系统的认识, 诊断时易漏诊或误诊, 治疗时易出现方法不当、修复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因此, 笔者就RFD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RF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97例老年腰椎椎管狭窄行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255例;年龄68~85岁[(76.3±7.2)岁]。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VCF, 将患者分为AVCF组(67例)和非AVCF组(2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术后外固定方式、外固定时间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文化程度、术前骨密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进入ICU监护与老年腰椎椎管狭窄患者融合术后AVCF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0.01), 而性别、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数、病程时间、术中融合节段数、术后外固定方式、外固定时间与老年腰椎椎管狭...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骨折愈合是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等多种细胞和分子参与的复杂生理过程。典型骨折愈合分为炎症反应、软骨痂形成、硬骨痂形成和骨重建四个阶段。破骨细胞在硬骨痂形成和骨重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阿仑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丢失,但也可能抑制骨折愈合,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能否使用阿仑膦酸盐存在一定争议。近年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使用阿仑膦酸盐并不影响患者骨折愈合,还可降低患者发生二次骨折的风险,提高患者治疗预后。笔者就阿仑膦酸盐作用机制及其全身和局部使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做综述,为临床选择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常由低能量损伤所致,而其中胸腰椎骨折几乎占到一半.准确诊断、合理分型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前提.尽管国内外已经发布了一些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来指导治疗,但目前OTLF的诊断和分型方法是以影像学表现、病史、临床症状或病理为单一着眼点,故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笔者对现有诊断方法和骨折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5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82例, 女369例;年龄65~100岁[80(73, 86)岁]。患者均行关节置换、空心钉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电话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情况, 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494例)和死亡组(57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等。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所有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明确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年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时贫血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均<0.01), 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折类型、ASA分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单侧与徒手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36例;年龄57~88岁[(74.5±5.6)岁]。骨折节段:T1~T9 12例, T10~L2 32例, L3~L5 20例。患者均行PKP治疗, 其中25例采用徒手单侧穿刺(徒手单穿组), 18例采用徒手双侧穿刺(徒手双穿组), 2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单侧穿刺(机器人单穿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通道建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空间分布评分;术前, 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0个月[(7.0±0.9)个月]。徒手单穿组手术时间为(30.2±6.1)min, 短于机器人单穿组的(37.9±8.9)min和徒手双穿组的(49.0±10.2)min;机器人单穿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双穿组(P均<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机种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的差异, 以及不同心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68名航空医学鉴定均为飞行合格的空军飞行员, 使用意大利科时迈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 按照25 W/min功率递增速率进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将研究对象按照飞行机种分为歼击机组和其他机种组, 比较两组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差异;分析最大摄氧量与年龄、BMI的相关性, 以及心率恢复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结果歼击机组飞行员(32人)与其他机种组飞行员(36人)的最大心率、呼吸商、运动结束后1 min心率恢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50、2.37, P=0.026、0.049、0.021),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摄氧量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329、-0.339, P均<0.001)。运动结束后2、3 min心率恢复值均与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功率呈正相关(r=0.284、0.290、0.306、0.268, P=0.001、0.026、0.002、0.002)。结论运动心肺功能指标在不同机种飞行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年龄及体重增加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性纵隔炎是一种纵隔良性疾病, 是由纵隔中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根据受累范围, 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两种亚型。肉芽肿性通常与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有关;非肉芽肿性可能是特发性的, 或与自身免疫有关。这两种亚型均会出现与重要纵隔结构梗阻或压迫相关的体征和症状。CT增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纤维素性纵隔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包括纵隔软组织浸润(伴或不伴钙化), 伴有纵隔血管结构和/或呼吸消化道的压迫或阻塞。当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发现这些特征时, 放射科医师就可以提出纤维素性纵隔炎的诊断。在初始和后续的影像学检查中, 仔细评估对于排除潜在恶性肿瘤、评估疾病进展、识别并发症和评估治疗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扭曲程度与颈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因可疑脑血管病而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将单发颈内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归为动脉瘤组, 未见明显异常血管疾病的患者归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信息, 测量动脉瘤大小以及颈内动脉扭曲参数, 包括颈内动脉扭曲程度分类、前膝角(A角)、后膝角(P角)、前后膝角度之和(AP角)和前后膝的高度差(D值)。使用SPSS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各参数差异, 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动脉瘤大小与颈内动脉扭曲参数的相关性, 以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构建预测颈内动脉瘤形成的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结果 PSM后, 颈内动脉瘤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08例患者, 动脉瘤组患者颈内动脉扭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19.4%(21/108)和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