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目的探讨咽喉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良、恶性肿瘤样病变的关系。方法采取25例声带息肉、24例咽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和19例喉鳞状细胞癌临床活检石蜡组织标本,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型19种高危亚型和7种低危亚型的表达。结果 HPV感染率在声带息肉组为24%(6/25),咽喉乳头状瘤组为37.5%(9/24),喉鳞癌组为10.5%(2/19)。良性病例HPV亚型感染以HPV6和HPV11亚型为主,鳞癌病例仅为HPV16亚型。结论咽喉部肿瘤样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部分良性病例伴有HPV16亚型感染,可以作为提示恶变倾向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液基细胞学涂片(TCT)诊断宫颈早期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门诊1 025例宫颈异常患者进行TCT检查,同时行HPV分型检测。以TCT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HPV感染率为28.6%,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组阳性率为22.4%(146/653)(P<0.0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阳性率为32.6%(61/18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组阳性率为45.6%(82/180),鳞状细胞癌组阳性率为80.0%(4/5)。HPV亚型感染中以16亚型感染率最高(21.5%),且风险最高。高危型HPV感染加重了宫颈病变。结论 HPV分型检测对宫颈早期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亚型分布频率,探讨HPV感染亚型、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846例门诊及体检妇女,收集宫颈上皮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 26种亚型的分型检测,同时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对细胞学结果为较高级别病变的妇女进一步做阴道镜活检。结果 846例研究对象中HPV总阳性率达29.55%,大多为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共检出HPV亚型24种,检出率排在前6位的是HPV52、58、16、53、51、55;HPV18、68和59等在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中的出现频率不一致;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包括宫颈鳞状细胞癌或腺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CIN2,简称为≥CIN2组]中共检出13种高危型HPV和1种低危型HPV,HPV16在≥CIN2组中的感染率为46.88%,远远高于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包括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增生、正常及CIN1,简称为CIN2组)(9.63%,P0.05)。结论上海地区HPV感染亚型以HPV52、58、16为最常见,但在≥CIN2组则以HPV16为最多,HPV16感染是最重要的导致高级别宫颈上皮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团块状巨大型尖锐湿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告临床收治团块状巨大型尖锐湿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一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检索进行病例复习。结果组织病理:上皮增生,棘层增生,上皮脚下延,呈假上皮瘤样增生,伴角化不良,上皮中至高度异型增生,未见挖空细胞。HPV分型:高危亚型16,低危亚型6。该病例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诊断为团块状巨大型尖锐湿疣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治疗,随诊未再复发。结论巨大型尖锐湿疣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容易癌变,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引起重视,防止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宫颈活检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原位杂交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对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意义,加强人们对宫颈HPV感染的认识.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妇科细胞学检查的患者4 500例,对TCT筛查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对宫颈活检提示异常的患者进行HPV-DNA原位杂交检测,比较宫颈活检病例的病理诊断与HPV原位杂交及细胞学诊断结果.结果 4 500例TCT制片TBS分类法细胞学诊断HPV感染435例,占总数的9.7%.435例细胞学诊断HPV感染中有398例取活检,病理诊断HPV感染366例,细胞学诊断HPV感染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0%.对366例中的306例进行HPV-DNA原位杂交检测,显示鳞状细胞癌(SCC)的HPV感染率为100%;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组织增生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以HPV6/11亚型感染为主,CINⅡ~Ⅲ及SCC以高危型HPV16/18亚型感染为主,且HPV16/18亚型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呈上升趋势:3.7%→16.8%→52.4%→100.0%(P<0.05).结论 TCT制片TBS分类法对宫颈HPV感染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细胞学为重度炎症反应性和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病变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和HPV-DNA原位杂交检测,可提高其早期诊断率;且原位杂交具有细胞阳性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00例宫颈病变患者石蜡组织标本进行24种HPV基因型进行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宫颈病变确诊的金标准为依据。结果 200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为51.50%(103/200),其中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CIN1)、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CIN3)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57(38.60%)、12/33(36.36%)、44/81(54.32%)、25/29(86.21%),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P0.01);不同宫颈病变中单一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HPV感染率(P0.05);高危型单一感染组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不相关(P0.05),多重感染、高危型感染、高危型多重感染、低危型多重感染、高低混合型多重感染的各组HPV感染率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不同程度密切相关,持续高危型感染HPV和多重感染HPV是加重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89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415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瘤变(184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瘤变(89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瘤变(67例)、鳞状细胞癌(34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16/18型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789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者中HPV阳性有477例,占60.46%,鳞状细胞癌组患者的HPV总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程度越高则HPV16/18感染阳性率越高,以鳞状细胞癌组最高(85.30%),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型感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结论:HPV感染率不断上升,宫颈病变程度也随之加重,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感染所占比重较大,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联合细胞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疑为HPV感染或宫颈病变的妇科患者行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根据细胞学诊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HPV检测为阳性的病例进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1)225例细胞学异常患者,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ASC)16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0例,其高危型HPV-DNA阳性率依次为26.9%(45/167),45.8%(22/48),90.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5例患者均进行接受阴道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癌患者HR-HPV-DNA阳性率分别为25.9%(41/158)、33.3%(14/42)、76.9%(10/13)、87.5%(7/8)、1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36.9%(24/65),>30~<4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26.3%(20/76),≥40岁患者HPV-DNA阳性率为38.1%(3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检测联合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能更有效地筛查宫颈病变细胞,为临床防治宫颈癌变提供更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情况,探讨HPV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 545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改变(ASCUS)及以上级别者,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5 545例女性共筛查出HPV感染者3 106例,感染率56.01%,其中单型感染者2 243例,占72.22%(2 243/3 106);多重感染者863例,占27.78%(863/3 106);共检测出4 194株HPV亚型。感染频度前5位的HPV亚型分别是16型(21.75%)、58型(20.12%)、52型(10.59%)、18型(7.46%)以及68型(5.05%)。ASCUS、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及高度病变的病变率分别为27.07%(471/1 740)、26.67%(144/540)、61.57%(133/216),宫颈细胞学病变分级程度越高,宫颈高度病变率越高(P0.05)。病理结果为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的HPV高危亚型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92.13%、96.21%、100.00%,提示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越高,宫颈病变程度越高(P0.05)。TCT、HPV高危亚型和病理活检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在TCT结果异常的患者中,HPV高危亚型阳性的患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更高。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HPV高危亚型筛查在鳞状上皮高度病变患者中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高达90.91%,特异度高达85.71%,阳性预测值高达90.91%。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宫颈高度病变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肛门区鳞状细胞癌及肛门区上皮内瘤变(A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28例肛门区鳞状细胞癌、20例低级别及34例高级别AIN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分型检测,并对受检者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28例肛门区鳞状细胞癌总的HPV检出率为82.14%(23/28),检出的均为高危型HPV(HRHPV),占检出HPV的100.00%(23/23);20例低级别AIN中,HPV检出率为55.00%(11/20),HRHPV占检出HPV的45.46%(5/11),34例高级别AIN中,HPV检出率为79.41%(27/34),HRHPV占检出HPV的85.19%(23/27)。结论肛门区鳞状细胞癌和AIN的发生、发展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随着AIN程度的增加,HRHPV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加。临床医师应对高危人群开展肛门区HPV分型检测及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布情况及高危因素,为该地区宫颈癌防治及疫苗的投入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2339例有性生活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其中部分HPV阳性携带者和(或)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阳性结果 者在阴道镜下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高危因素及各型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分布特点.结果 在被调查的2339例妇女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30.31%(709/2339),共有20种HPV亚型被检测出来.HPV感染阳性排在前5位的亚型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6、52、18、58、和11,感染率从高到低分别为9.87%(231/2339)、5.64%(132/2339)、4.95%(116/2339)、4.19%(98/2339)和2.99%(70/2339).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31~35岁,初次性生活越早,HPV感染率越高(经趋势X2检验,X2=15.933,P<0.05).病理学检查确诊了3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181例宫颈浸润癌患者,CIN患者HPV感染率依次为CIN Ⅰ 34.26%(74/216)、CIN Ⅱ77.78%(56/72)、CIN Ⅲ82.05%(64/78).181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宫颈鳞癌的HPV感染率为84.52%(131/155),宫颈腺癌的HPV感染率为38.46%(10/26).HPV阳性宫颈鳞癌中16型占61.83%(81/131)、腺癌18型占60%(6/10),HPV16与宫颈鳞癌关系密切(X2=11.948,P<0.001,OR鳞癌/腺癌=5.946),HPV18亚型在宫颈鳞癌和腺癌中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州省HPV亚型感染分布以16、52、18、58型为主.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感染高发于中青年妇女,初次性生活年龄较早是HPV感染的高危因素,长期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HPV感染所致.HPV16亚型与宫颈鳞癌关系密切,HPV18亚型在宫颈鳞癌与腺癌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本地区可考虑应用HPV16/18二价疫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初筛结果异常患者772例,按照病变的程度实行分级,并分析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情况。选取同期TCT初筛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ILM)且HPV分型为阴性的患者15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TCT异常HPV阳性患者、TCT异常HPV阴性患者、TCT正常HPV阴性患者,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查。评估阴道微生态状况与HR-HPV感染和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772例TCT结果异常患者中HPV感染率为48.06%;其中多种型别感染占HPV感染者的22.37%;感染率较高的亚型依次为HPV52、HPV16、HPV58。772例患者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HPV感染率高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和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研究中,TCT异常HPV阳性患者唾液酸酐酶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病(BV)患病率与TCT异常HPV阴性患者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CR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妇科疾病中的感染情况,并与液基细胞学(LCT)进行平行检测,了解两种检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匹基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研制的HPV(PCR)荧光试剂盒及罗氏公司的LightCycler仪器分别对宫颈炎、尖锐湿疣、其他性病及健康人群进行HPV6/11、HPV16/18测定,并与液基细胞学进行平行测定。结果3组不同类型的病例共413例,其HPV的阳性率尖锐湿疣组为84.21%,宫颈炎组为13.15%,其他性病组为20.83%。采用LCT与PCR检测高危HPV16/18共90例,其LCT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的病例HPV阳性率为53.8%,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的病例HPV阳性率为12.5%,不典型鳞状细胞(A)的病例HPV阳性率为12.5%。结论应用PCR方法检测HPV,其各组HPV的阳性率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HPV的检测对妇科宫颈疾病的诊断,特别对诊断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LCT与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同时检测,则可以提高宫颈疾病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汕头市城镇健康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核酸分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FH)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3 399例健康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人群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结果 3399例妇女HPV阳性315例,总阳性检出率为9.27%(315/3 399),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5%(277/3 399)、低危型HPV感染率为2.62%(89/3 399),本地区健康妇女HPV亚型感染最常见依次分别为HPV52、HPV58、HPV16,该人群未检出HPV43.在315例HPV阳性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占86.3%(272/315),并以高危型HPV为主,排在前3位依次为HPV52(21.6%,68/315),HPV16(11.1%,35/315),HPV58(11.1%,35/315).各年龄段HP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感染高危型HPV人群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率为5.4%.结论 健康妇女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感染HPV,并以单一高危型为主,HPV亚型感染具有独特的地方特征;结合TCT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及癌变发生、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14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率分别为13.7%(7/51)、42.9%(6/14)和73.8%(48/65).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深圳门诊高危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的分布状况及基因型特点,为男性HPV感染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PCR结合反向斑点膜杂交的基因芯片技术对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集的2 580例门诊疑似HPV感染的高危男性患者的生殖道脱落细胞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2 580例样本中HPV阳性1 164例,阳性率为45.12%, 其中低危型、高危型及高低危混合型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1.03%(594/1 164),24.74%(288/1 164),24.23%(282/1 164)。低危型以HPV6(46.29%),HPV11(25.31%),HPV43(18.77%)和HPV42(9.62%)为常见亚型; 高危型以HPV16(16.58%),HPV52(12.59%),HPV33(10.60%),HPV58(7.98%)和HPV56(7.73%)为常见亚型。HPV感染以单一型感染为主(63.23%),二重及多重感染分别为10.48%和26.29%。年龄分层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HP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8,P>0.05)。结论 深圳市高危男性HPV感染率较高,HPV6,11,43,42为主要的低危亚型,HPV16,52,33,58,56为主要的高危亚型,感染以单一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HPV的感染状态,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宫颈脱落细胞学(TCT)检查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301例可疑宫颈病变妇女的资料。这些妇女因细胞学异常(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或更高级别病变)或/和宫颈HPV-DNA检测异常(HPV-16或18亚型阳性),或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但查体高度可疑病变而行阴道镜下活检。计量资料以均数及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頻数及百分比表示,SPSS-18.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301例患者中,1TCT结果:正常54例,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121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H)2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4例,不典型腺细胞(ASGUS)2例,宫颈癌8例;2HPV感染率:总的HPV感染率为80.7%,共检测到14种HPV-DNA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的前五种亚型依次为HPV-16、52、18、58、53;3HPV在宫颈炎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CINⅡ-Ⅲ级、宫颈浸润癌组的感染率分别为69.7%、79.1%、94.7%、100%。结论随着宫颈组织学结果的严重程度的升级,宫颈HPV感染的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HPV)应用于宫颈细胞学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患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和北京航天总医院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涂片诊断为ASCUS的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行高危型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高危型HPV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高危型HPV检测为阳性患者194例,阳性率为55.43%;宫颈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60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对CINⅡ及以上的检出率为11.86%(23/194),显著高于HPV感染阴性病例检出率2.13%(3/14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8,P=0.022);高危型HPV检测对CINⅡ及以上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8%、48.00%及98.07%;在高危型HPV主要亚型中,HPV16、HPV58的感染率分别是45.36%、21.54%;对HPV16、HPV58感染患者CINⅡ及以上检测的检出率分别是7.73%、3.09%.[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应用于ASCUS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CINⅡ及以上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在ASCUS患者的分层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病人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基因亚型,以探讨不同基因型HPV感染的致癌性。方法对160例有宫颈糜烂Ⅰ-Ⅲ度的妇科门诊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复制扩增病原DNA,再利用膜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HPV亚型,同时对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或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经病理学诊断确诊。根据细胞学与病理学诊断有无宫颈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分5组。结果(1)HPV的感染率:宫颈慢性炎为17.3%(13/75),慢性炎见挖空细胞为70.4%(19/2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Ⅰ为23.1%(3/1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为55.6%(20/36),宫颈癌为88.9%(8/9)。(2)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CINⅡ-Ⅲ患者中单一高危型HPV感染率60.0%,明显高于混合型(35.0%)和单一低危型(5.0%),其感染的HPV型别有16、18、31、33、45、56、58、73,其中16型感染率为75.0%,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高危型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高度型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1 130例宫颈疾病筛查者(包括宫颈癌组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73例、宫颈炎症组912例、健康对照组90例)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组疾病HPV感染情况。结果从1 130例妇女中检出HPV阳性502例,检出阳性率44%,其中宫颈癌组52例(94.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2例(71.7%),宫颈炎症组393例(43.1%),健康对照组5例(5.6%)。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5,P<0.01)。在感染的患者中21种不同亚型均有检出,高危型以16(27.5%)、52(21.1%)、58(13.4%)、33(7.8%)、31(7.2%)为主,低危型以6(33.5%)、11(19.7%)为主,混合感染30.1%。HPV亚型感染患者最小16岁,最大72岁,以21~40岁年龄段最多。结论宫颈疾病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宫颈炎患者中HPV检出率较高,特别对于宫颈癌患者HPV亚型检出率达94.5%,高危亚型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炎疾病中检出率均高于低危亚型,但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