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佤族的医药文化是佤族人民长期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对佤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对佤族的医药史、理论体系及与疾病有关的禁忌作了一些简要的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佤族,云南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我国大约有39万多人,主要分布于西至萨尔温江,北至耿马孟定南汀河一线;东北至耿马四排山;东至澜沧雪林,西盟中课;南至孟连的“阿佤山区”.其位处东经99度~ 100度,北纬22度~24度[1].佤族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使用佤语,没有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派语言工作者对佤语进行了深入调查,于1957年设计了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佤族聚居地多属于亚热带低纬度地区,雨量充沛,山多林密,气候温热,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丰富的动植物是佤药的来源.但“阿佤山区”也是瘟疫的流行区,是疟疾、天花、霍乱、痢疾、肝炎、流脑、肺结核等疾病的高发区[2].佤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皆起源于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本民族防病治病、生存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在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佤族医药单验方是佤族医药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佤族医药常用的几种药物所治疗的疾病进行了统计,总结了佤族对这些常用药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4.
佤医药作为民族医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行医、用药等经验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经过一定的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研究,初有成果,现将一些研究结果总结于下,以此为佤医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佤族地区主要位于滇西南边陲,属于亚热带低纬度季风气候.特定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其丰富的方、药资源,多发性传染病的治疗,医疗现状及独到的用药经验,辨证的医疗方法等都起到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佤族是勤劳、勇敢并充满了智慧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及临沧市的沧源、耿马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佤族人民为了繁衍生存,在生产劳动中,一方面,不断地发掘利用身边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为佤族人民的生存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生产工具;并不断地认识和积累利用身边的动物、植物治病、防病、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  相似文献   

7.
黎族医药是黎族人民从生活经验和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医学经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和凝练出独特的黎族医药基础理论,如三元脏腑理论、六道气脉理论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的进步,黎医黎药理论越来越多地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证实,发展取得极大的进步。然而黎族医药口耳相传等习俗仍然制约着其发展。通过相关文献检索,深入探讨归纳黎族医药的概念、理论渊源及黎医学理论体系中三元脏腑、六道气脉整体观的主导思想、生理病理、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并简要概述黎族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佤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技术和用药经验.笔者对收集到的777首佤族单验方进行统计,发现在佤族医药有些药物常常两两相配,共同使用,类似中医药中的"对药"的应用.文章对这类"对药"进行了统计,并初步分析了其临床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彝族医药基础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在彝族医药临床治疗中运用的研究文献,发现彝族医药基础理论的\"哎哺\"学说,\"五行与五脏\"、\"二气六路\"的经络学说存在着基本概念模糊和阐释人体的生理及病理不清的问题。临床上,彝族医药理论对疾病的认识仅停留在症状的表层上,缺乏对疾病的机制认识;其理论与临床运用脱节,药物及配方使用原理不清。提出加大彝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力度,传承彝医药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开展现代化研究以证实彝医药的基础理论观点等解决方法。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并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字人体(人体系统数字学)是当今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综合,是医学科学技术的最新领域,是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从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的结果,它将加深对人体系统的认识,深刻地改变未来人体系统的研究活动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该文提出数字人体的概念、基础理论框架和内涵。该文是本杂志社在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医药学术沙龙———“中医理论的科学特点及其现代化、数据化”的主题报告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大会围绕藏象及其证候关键科学问题主题,安排了特邀专题报告、大会报告及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旨在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中的芙键科学问越进行研讨,交流经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建立和完善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队伍,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天津中医药》2008,25(2):162
为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定于2008年10月上旬在安徽合肥市(或黄山)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是世界闻名的道教胜地,这里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道教医药作为其中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为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