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杰  谈力欣 《河北中医》2023,(7):1160-1163+1168
目的 观察辨病、辨证配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60例予辨病、辨证配穴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白蛋白(GA)、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电流感觉阈值(CPT值),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00%(51/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40/6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DBG、PPGE、LAGE、MAGE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PG及G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左侧、右侧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在2000、250、5 Hz电流刺激下的CPT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与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72例急性PCI患者纳入观察组,64例急性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计算两组日内多点血糖的标准差(SDBG)、日内最大与最小血糖值之差(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糖波动的关系。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以及SDBG、LAGE、PPGE、MA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I患者NIHSS评分与SDBG、LAGE、PPGE、MAG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PCI患者NIHSS评分与血糖波动关系密切,血糖波动幅度越大,患者NIHSS评分越高。  相似文献   

3.
李莉  戴洪彬 《河北中医》2022,(11):1804-1807+1812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乳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将80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依帕司他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活血通络乳膏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神经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胫神经H反射、中医证候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胫神经MCV、腓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胫神经H反射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胫神经MCV、腓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高于对照组(P<0.05),胫神经H反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才连梅颗粒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3—12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原有降糖方案+三才连梅颗粒治疗,对照组维持原有降糖方案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7次血糖值(包括三餐前及三餐后2 h、睡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DBG、PPGE、LAGE、7次血糖值、HbA1c、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治疗后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三才连梅颗粒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减少血糖波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王满良 《河北中医》2013,35(8):1209-121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子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传导波幅及血糖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2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波幅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传导波幅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能够减轻DPN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传导波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枣龙牡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伴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加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柴枣龙牡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检测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正中神经、胫神经及腓肠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PG、2 h PG及Hb 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胫神经及腓肠神经MNCV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HAMD-17及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枣龙牡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DPN伴抑郁状态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患者疼痛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自拟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5例DPN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糖尿病基础治疗+降糖通络方)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之前前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治疗组MNCV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通络方可以降低血糖、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检测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变化情况,统计2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加快(P<0.05),FPG、2 h PG、TC及TG均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加快(P<0.05),而FPG、2 h PG、TC及TG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35.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可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和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不同组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用凯时、依帕司他联合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2组临床病症改善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P均0.05),2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观察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且麻木病症消失率、疼痛病症消失率、腱反射病症消失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凯时、依帕司他、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郑国军  张菊红 《河北中医》2012,34(3):343-345
目的观察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治疗组60例加止消通脉宁治疗,对照组60例加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山梨酸醇含量、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5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1)。2组治疗后FPG、2 h PG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1)。结论止消通脉宁可以改善DPN患者神经组织的供血、供氧,纠正神经细胞内的代谢紊乱,改善DPN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活血液涂擦结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复方活血液涂擦结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45.7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加快(P<0.05,P<0.01),且治疗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活血液涂擦结合甲钴胺片治疗DPN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2.
针灸温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乡 《中医杂志》2011,(20):1745-1747,1788
目的观察针灸温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阳虚寒凝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DPN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及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肢端的五输穴及艾灸疗法,治疗1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双侧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及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BG、P2hPG及HbA1c较治疗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在降低P2hPG及HbA1c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温阳疗法在纠正DPN阳虚寒凝血瘀证患者糖代谢紊乱及改善临床症状、电生理方面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型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气虚型脆性糖尿病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4周后,选取每周血糖波动最大1天及相邻1天的血糖谱(7次血糖,即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餐前及餐后2 h和睡前血糖),计算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调控血糖稳定性、降低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改善气虚型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并降低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周围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DPN模型,艾灸大鼠"胰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穴15 min,连续治疗56天.通过血糖、尿糖、体重、饮食量等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艾灸对DPN的治疗效应;HE染色、光镜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坐骨神经NGF含量.结果 治疗后,艾灸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改善;艾灸组NGF含量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1.艾灸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2.艾灸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症状的效应可能与提高NGF含量,促进周围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杰  马炳全  郭红丽 《新中医》2022,54(6):169-17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血浆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血浆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DPN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乌梅枣仁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胰高血糖素、血糖变异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山东省中医院治疗的122例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61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乌梅枣仁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胰高血糖素(GLC)]、血糖变异性相关指标[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血糖标准差(SDBG)]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GLC水平,临床症状积分,MAGE、LAGE、SDBG、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61)、13.1%(8/6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枣仁汤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糖,控制血糖维持平稳,提高睡眠质量,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片和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神经传导功能以及Toronto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Toronto积分在治疗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oronto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通过降低DPN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Toronto积分,增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而发挥治疗作用,且比口服甲钴胺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止消通脉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倒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治疗组60例加止消通脉宁治疗,对照组60例加甲钴胺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山梨酸醇含量、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及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5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1).2组治疗后FPG、2hPG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快(P<0.01).结论 止消通脉宁可以改善DPN患者神经组织的供血、供氧,纠正神经细胞内的代谢紊乱,改善DPN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吴江 《陕西中医》2014,(5):574+641-574,F0003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片配合西药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了解该药稳定血糖的作用。方法: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治疗)和治疗组(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芪蛭降糖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BG、MAGE、MODD和LAGE的差异。结果:治疗组SDBG、MAGE、MODD和LAGE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蛭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片治疗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缩小,说明该药有稳定DM患者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5月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辛酸和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效果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7%(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均0.05),观察组各神经MNCV、SNCV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可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各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