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文题释义: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肠道慢性、特异性及复发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与自身免疫失调密切相关。 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作用: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具有潜在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元分化能力的异质基质细胞群,具有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在多种疾病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充分验证。 背景: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尚无良好治疗方案。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死、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项免疫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同时,多项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拥有独特优势,因此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逐渐成为目前的热点。 目的:总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现有研究,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安全性进行展望。 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治疗”及“mesenchymal stem cells,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mechanisms,treatment”分别作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对近20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62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组织迁移和多能性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不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梗死、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免疫相关疾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炎症性肠病中也拥有良好治疗表现,但目前用于临床的研究仍为少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仍面临安全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ORCID: 0000-0001-5595-8257(黄文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从骨髓、脂肪、脐带等多种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多能基质细胞,可分化成不同的细胞类型,并分泌多种具有治疗潜能的蛋白,在肌肉组织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肌肉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相关文献,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肌肉组织,肌肉损伤,肌肉萎缩,外泌体,支架”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muscle tissue,muscle injury,muscle atrophy,exosomes,scaffolds”。筛选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肌纤维增殖修复的文献,共纳入98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肌纤维增殖修复的相关机制复杂,多以抗炎、抑制间质纤维化、抑制脂肪形成等方式促进肌纤维增殖修复;(2)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生物支架、细胞共培养等可明显弥补间充质干细胞定植后存活率低的缺点;(3)当前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仍有明显的局限性,未来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应当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而miRNA是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成分,其中miR-29b-3p具有减少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1)首先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miR-29b-3p模拟物及抑制物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并进行鉴定,从而构建高表达和敲低miR-29b-3p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2)通过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模拟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miR-29b-3p对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发挥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结果与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典型的杯状形态,直径分布在50-140 nm范围内,表达外泌体表面特异性标志膜蛋白Alix、CD63及TSG101,并可被PC12细胞成功摄取;(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处理可减轻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保护作用随着外泌体中miR-29b-3p表达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Exos)是一类直径30 ~ 100 nm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有核酸、蛋白及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通讯和物质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内及体外实验中,MSC-Exos可以通过发挥抗细胞焦亡、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等作用,延缓甚至逆转椎间退...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脑、心、肝、肠和肾器官受损和组织坏死等问题目前尚无良好解决办法,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因具有抗炎、细胞生成和抗凋亡等作用使得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可能。近年来,大量研究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文章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保护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优缺点作一简要综述,并对该技术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探索出更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辉  宋佳  张晓岚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1):1364-1366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细胞生长分化、血管发生、伤口修复等生理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炎性反应肠病(IBD)发病过程中,TGF-β能够促进间质细胞增殖、迁移和聚集,增加细胞外间质(ECM)的合成进而诱导肠道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背景:成体干细胞在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分步诱导下的神经分化,尚少见报道。 目的:探索天然膜样细胞外基质加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作用下,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神经分化情况。 方法:健康人羊膜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酶、化学方法制作膜样细胞外基质并检测其生物相容性。将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细胞接种在包被膜样基质玻片的24孔板中,更换不同培养基分步诱导分化;对照组去除膜样基质,其余方法同实验组。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兔抗人突触蛋白表达升高,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降低,兔抗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升高,其余无明显变化。第1代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程度表达胚胎干细胞和神经祖细胞标志,诱导后实验组各转录因子均有变化。说明实验所用方法提取的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过程中的突触成熟,分步诱导的方法可以使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的MSC-Exo,通过扫描电镜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使用MSC-Exo处理LPS诱导的分离培养的新生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并分为对照组(control)、LPS处理组(LPS)和LPS+MSC-Exo联合处理组(LPS+MSC-Exo);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核因子κB家族蛋白RelA(p65)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中血红素氧化酶(HO-1)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中Nrf2和p65核转移增多,HO-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Keap1表达量明显下降,NF-κB信号p-p65/p65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MSC-Exo抑制了Nrf2和p65核转移,HO-1表达量明显降低,而Keap1表达量明显升高,NF-κB信号p-p65/...  相似文献   

9.
蜕膜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具有间充质干细胞一般表型及分化潜能外,还具有低免疫原性等独特性质,是一种多能基质细胞。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不但为妊娠期间胚胎植入提供适宜环境,而且通过表达免疫调控因子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如T细胞、NK细胞及DC等,发挥其在胚胎植入、免疫耐受建立及正常妊娠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治疗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特征、功能及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蜕膜间充质干细胞除了具有间充质干细胞一般表型及分化潜能外,还具有低免疫原性等独特性质,是一种多能基质细胞.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不但为妊娠期间胚胎植入提供适宜环境,而且通过表达免疫调控因子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如T细胞、NK细胞及DC等,发挥其在胚胎植入、免疫耐受建立及正常妊娠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治疗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特征、功能及临床应用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外泌体:是直径在30-120 nm的封闭脂质囊泡,属于多泡体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多种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都能分泌外泌体。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信息交流工具,在新型组织修复、疾病治疗与诊断领域有重要的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向多种间充质系列细胞(如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细胞等)或非间充质系列细胞分化、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免疫调节、来源广泛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组织修复研究。 背景: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分子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组织发挥药效,导致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以其体积微小、可装载脂质、蛋白、核酸等信号物质的特点,对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症、癫痫、脊髓损伤等疾病具有组织修复的功效,逐渐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 目的:从宏观与微观角度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在外泌体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方法:以“exosomes,extracellular vesicles,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为英文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描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性及修复作用的文章,排除重复与不相关文章,最终整理出35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具有易穿过血脑屏障、携带丰富的信号物质等生物学特点,在动物疾病模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抗炎、促进神经元生长、维持神经元数量、促进神经突重塑等;经过修饰后的外泌体可发挥比天然外泌体更有效的组织修复功能,可作为分子药物载体应用于特定的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 ORCID: 0000-0002-1791-666X(高振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PD-1已被证实在肠黏膜细胞中高表达,与其配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抑制活化的效应T淋巴细胞及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参与肠黏膜炎症的发生过程,当阻断PD-1/PD-L通路时,肠黏膜炎症减轻。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肠道黏膜免疫平衡失调在其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肠黏膜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失衡可导致促炎介质的释放、促炎细胞的聚集和组织的破坏。由此,推断PD-1/PD-L通路可作为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的有效生物治疗手段,但其肿瘤学安全性问题令人担忧,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关键,亟待研究。目的:利用小鼠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的疗效,并明确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炎症癌变的影响。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构建Balb/c(H-2d)小鼠的实验性结肠炎模型,经尾静脉输注分离培养的同系基因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比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并评价结肠炎的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应用葡聚糖硫酸钠联合偶氮氧甲烷构建Balb/c(H-2d)小鼠的结肠炎癌变模型,对比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小鼠肠道肿瘤的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在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实验结束时体质量丧失、大便潜血较PBS组均有减轻;间充质干细胞组中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严重度评分更低,镜下小鼠远端结肠黏膜结构基本完整,有小范围上皮缺损或隐窝缺损,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增生;体内示踪可见输注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结肠炎症病灶处黏膜下层归巢定殖。在葡聚糖硫酸钠/偶氮氧甲烷结肠炎癌变模型,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肠道肿瘤数量及肿瘤负荷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改善炎症性肠病小鼠的结肠炎症病变,并抑制结肠炎向肿瘤的恶性转化,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如何运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大规模扩增处于未分化状态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保持"干性"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建立含细胞外基质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验证其扩增细胞的高效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体外分离得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和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上。经过体外扩增后,比较2种条件下细胞数量、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细胞衰老状况以及体外多向分化能力(诱导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差异,考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的临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到第5代时,包被细胞外基质培养板的细胞产量已经是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的10倍以上,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了干细胞表面特定标记物的表达。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5代时,细胞仍几乎无老化现象,而使用二维塑料培养板扩增的细胞在第5代时已出现明显老化,传代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体外多向诱导分化实验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至第15代时仍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分化功能,并且与第5代时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显著优于传统培养条件下的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小鼠成瘤性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后仍具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上结果证实,含细胞外基质的无血清培养系统可以更高效且安全地扩增出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背景:干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新兴方法。mi RNA参与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且部分干细胞来源mi RNA的靶向作用由外泌体介导。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及衍生mi RN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抗炎、抑制过度组织重塑和抗氧化3个方面回顾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衍生mi RNA治疗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作者于2023年9月使用计算机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至2023年9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以“stem cell,exosome,mi RNA,keloid”为英文检索词,以“干细胞,外泌体,瘢痕”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74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高表达的mi RNAs通过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增加M2型巨噬细胞比例,靶向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或相关信号通路,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抗炎因子的表达等机制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瘢痕病变;(2)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高表达的mi RNAs可以通过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平衡,抑制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BD)是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SCFAs是一种羧酸,是一类对宿主免疫和能量状态具有多重影响的细菌代谢物。一元羧酸转运蛋白1(MCT1)和钠偶联的一元羧酸转运蛋白1(SMCT1)在肠上皮细胞吸收SCFAs中发挥关键作用。肠道稳态失衡是IBD的重要发病机制,SCFAs可通过激活GPCRs或抑制HDACs途径在调节肠道免疫细胞、维持黏膜完整性、调控细胞因子、提供细胞能量等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SCFAs在IB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胃癌细胞SGC-7901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分析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 原代培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间充质干细胞与胃癌细胞SGC-7901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分析胃癌细胞SGC-7901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1)胃癌细胞SGC-7901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2)胃癌细胞SGC-7901可显著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P<0.05).结论 胃癌细胞SGC-7901对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强的趋化性,但对其增殖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大的增殖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向损伤组织定位修复的功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其可以用来治疗传统治疗方案难以治愈的疾病,具有广阔临床应用价值,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的新热点。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结肠吻合模型大鼠肠黏膜的定植情况及对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4 d组和对照7 d组,行左侧结肠缺血性吻合后肠黏膜下局部注射0.5 m L胎牛血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4 d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7 d组,行左侧结肠缺血性吻合后,取培养至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5 m L,1×107个细胞)直接在肠黏膜下注射移植。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吻合口爆破压,取吻合口处肠管行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行组织病理学评分,Y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供鼠来源的细胞迁徙及定植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织病理学评分提示除上皮形成及炎症指标外,黏膜坏死、胶原蛋白沉积量、成纤维细胞活性及新生血管形成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移植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受体缺血性结肠吻合模型肠道内定植,并可加速结肠吻合口的愈合,其发挥疗效主要是通过旁分泌的形式促进机体内源性修复,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分化为肠黏膜上皮细胞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损害作用及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取扩增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预诱导液诱导24 h,再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诱导液诱导1 h后行尼氏体染色,2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细胞胞体收缩,形成突起并形成连接。细胞胞质中存在蓝色颗粒状的尼氏体,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且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0.05)。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诱导4 h后,细胞脱落明显。在体外一定时间内,尿酸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尿酸作为一种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抗DNA损害作用及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近年受到关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取扩增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预诱导液诱导24 h,再用含0(对照组)、0.2,0.4,0.8 mmol/L浓度尿酸的诱导液诱导1 h后行尼氏体染色,2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细胞胞体收缩,形成突起并形成连接。细胞胞质中存在蓝色颗粒状的尼氏体,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而且随着尿酸浓度增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 < 0.05)。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巢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降低(P < 0.05),诱导4 h后,细胞脱落明显。在体外一定时间内,尿酸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